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亲子> 家庭教育> 孩子为什么总违逆父母的命令?

孩子为什么总违逆父母的命令?

2008年09月22日 10:01 出处:《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119
“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n

再回到崎崎睡觉的那个场景。你说,崎崎每天扮演这样的角色,他会觉得幸福吗?絮叨的命令和空洞的威胁天天在他耳边回荡:“为什么你不能改掉这些毛病呢,崎崎?”、“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儿子?”、“如果有一次,哪怕只有一次,你能主动去洗澡睡觉该多好啊。”…… 崎崎忍受着这种唠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幸运”的是,他有了一种能力,可以只听自己想听的,让其他的话语统统“过耳不闻”,这就像生活在铁路旁边的人甚至听不到火车隆隆驶过的声音,崎崎学会了忽略他周围毫无意义的声音。

  那么,父母究竟应该如何做呢?现在,让我们对那部“老戏”的情节提一点修改的建议。 一开始,妈妈应该预先警告崎崎,他还有5分钟玩的时间。其实,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突然被强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虑利用一台闹钟或是计时器什么的来帮助你。

  当5分钟过去以后闹钟响起时,妈妈应该平和地告诉崎崎去洗澡。如果他不立刻行动,父母就应该有所行动。这些行动可以是一些奖励,或是一些轻微的痛苦。轻微的痛苦是一种“否定性”信号,同样可以给孩子很好的激励。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是“轻微的痛苦”,我建议你试一试:有一块肌肉,紧贴在脖子后部的下面(解剖学中把它称为不规则的四边形肌肉)。当它受到挤压时,大脑就会隐约意识到:“这是危险,必须避免。”当然,疼痛只是暂时的,不会引起任何伤害,但对父母来讲,当孩子抗拒服从口头的命令时,这却是一种颇为实用并且效果明显的手段。

  如果崎崎知道,当他继续拖延,那么这个“否定性”信号或其他一些轻微的痛苦就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时,他将逐渐学会在这种结果到来之前赶快行动。

  这种限时措施相当有效。父母不要给孩子模糊的指令,比如:贝贝,待会儿我们要出门,你只能再玩一会儿。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们不会知道“待会儿”是多久。当过了一会儿,妈妈说:我们该走了。孩子会觉得很不公平。他觉得离“待会儿”还早呢。如果妈妈说:我们10分钟以后要走,给你10分钟时间收拾东西。然后定好闹钟,等闹钟响了,告诉孩子:10分钟到了,我们该走了。逐渐地,孩子对时间慢慢有了概念,他可能知道,10分钟,等于玩具火车跑两趟。等火车跑了两趟之后,孩子心理已经做好要走的准备了。这时妈妈叫他,他觉得很理所当然。这样就会达到“父母省心,孩子高兴”的目的。

  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老话对父母和孩子都将受益无穷&nb

sp;

尊重必须是双方的。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他们就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们。父母应该友善地对待孩子的自尊,永远不要蔑视他们,或令他们在朋友面前难堪。惩罚时,通常应该避开好奇的目光和幸灾乐祸的旁观者。孩子们不应该受到嘲笑,如果这使他们感到不舒服的话。

1 2 3 4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