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的时候,我一个人去过可可西里;当妈之后,我两三年内的出行半径鲜有突破长三角范围的。 孩子小是个原因。 强化了这个原因的因素是我是个双胞胎妈咪,很多小俩口能搞定的事儿,到了我们这儿得至少再加一把手。 于是孩子们的第一次旅行直到孩子们满三周岁才被“提到日程”。 一波三折的第一次 像很多孩子一样,他们也极喜欢挖沙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而在很多绘本里都出现过的大海也让他们向往,于是第一次的旅行目的地选择了三亚。 整个行程计划三天两晚,不想去景点凑热闹,也不想让孩子们太累,只要能亲近大海、畅玩沙滩就足矣。 刻意避开了游人较多的亚龙湾,预定了一家坐落在海棠湾的酒店,并且以亲子项目著称。 出发前,我们比孩子们忐忑多了: 担心第一次乘飞机不适应,担心在陌生的环境睡不着,担心外面的食物吃不惯。
和朋友在一起聊到育儿,时不时会感慨,如今的孩子穿戴整洁,但从小被灌输爱干净的孩子,绝大部分失去了儿童该有的活泼和童真。 每天在小区楼下溜孩子,总能遇到一些家长阻止孩子坐地上,不允许孩子光脚丫跑来跑去,不可以弯腰在地上捡东西,甚至禁止孩子去围观那些可以自由玩沙玩石头的孩子,童年的乐趣,成了家长眼里的负担。 家长太在意衣服弄脏了不好洗,或是担心身上脏了,回家会把家里的地板沙发弄脏。 所以对孩子就进行“画地为牢”教育方针,固定的一个区域,固定一个姿势,不能胡来,也不能乱跑。 每当我触碰到被家长绑架在身边的孩子,对可以自由玩耍的孩子,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的时候,心里万分的难过,孩子天然的童趣,就这样被剥夺了。 要随时保持衣服的整洁,保持房间的整齐,对于天性活泼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这样的养育,也很难养出有趣的孩
这个故事是听来的,觉得特别有感触。 朋友前几天和闺蜜去吃宵夜,隔壁有一对情侣在赌气,声音特别的大,内容不可避免的传到朋友耳朵。 女方说:你最近在干嘛?半夜三更老往外面跑,什么事比陪着我更重要。 男方说:给你解释很多次了,朋友邀请我,做一个项目,就晚上有时间在一起商量。十点出去,十二点之前就回来,那是半夜三更啊! 女方一听,声音往上面提了几分:怎么不是半夜三更,我们白天都上班,就晚上可以在一起聊聊天。结果,你还跑出去,把我当什么? 男方自知理亏,很小声的说:当老婆。捧在手心的老婆。 女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很委屈的说:你怎么答应我爸的,我爸说我是他的小背心,虽然被你穿走了,但是依旧还是他的小背心。 男方连忙走到女孩身边,搂着女孩:我错了,我答应你爸,一辈子对你好。你爸那么用心的让你努力读书,让你专心的发展自
讲一段亲身经历: 十三岁那年,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段苦难——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每个家庭都必须要生一个儿子,妈妈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带着妹妹去了爸爸打工的城市。 在那个偏远农村,一座山底的一个大房子里,有一个小姑娘,就是我,开始了寄居生活。 空荡荡的大房子,把物品归类,并且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妥当,准备去大姑家。 记得当时的我,边整理东西,边流眼泪。我想妈妈,但是不能说,因为没有人听。我要带着身边的大黄狗去开始新的生活。 在寄居的日子里,慢慢的知道了钱来得非常不容易,弟弟出生要花很多钱,弟弟上户口要花很多钱,爸妈弟弟妹妹生活要花很多钱,所以我必须很节约很节约。 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一百都是一个很多的数字。每个月我只要求10块钱的生活费,不敢像同学那样晚上,自习完了的时候给自己加一个餐。 平时羡
最近看到梁启超的一些家书,让我觉得,这个人,不得了。 “宝贝,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这句话初看以为是热恋中的情侣所说的话,有点腻歪。其实,这是梁启超写给孩子的家书。 是的,一个看起来刻板庄严的维新派代表,居然是一位如此懂得表达“爱”的爸爸。 在你们心目中,爸爸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 在我印象中,爸爸总是板起脸,很严肃,一声不吭。 但梁启超作为爸爸却不是,他给孩子的感觉是毫无架子的。 梁启超有九个孩子,每个人都是人才。 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 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 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
党的十九召开内容简读:习近平明确宣示内容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给出答案,他说:“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召开内容简读:主题概括 明确宣示举什么旗。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上,全党一定要
每次开学季,幼儿园门口都会上演很多悲情的画面。看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着要妈妈,宝妈假装坚强后在一旁偷偷抹泪,真的很让人心疼。为什么有的宝宝入园不哭闹,有的宝宝入园后不止哭闹还经常生病呢?宝妈们在送宝宝入园前,做好这几点,宝宝不容易哭闹。 1、提前给宝宝树立上学意识 为孩子选好了就读的幼儿园后,可以提前带他们多去玩几次,陪宝宝适应环境。环境略熟悉了,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也会减轻些。 2、借助学生的力量 宝妈们平时多带宝宝接触孩子们上学、放学的情景,及时的给宝宝树立上学的美好画面。特别是有几个学生在一起开心玩的时候,宝宝最羡慕小朋友能有个伴一起开心的玩。并及时告诉宝宝,他将要去上幼儿园,是一种美好的事情,可以有玩伴,他要长大了。 3、多说正面的话 宝妈的态度很重要,对于孩子第一次离开自己走向
马上就到入园季了,每当这个时候最紧张的就是父母。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宝宝脱离自己的视线范围又不受委屈呢?这几句很重要的话要提前教会他们。 1、“我还饿,我已经吃饱了” 离开自己,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外面能不能吃好,走到幼儿园吃饭时不再像家里,一家人宠着一个孩子,想什么时间吃饭,想吃多少都不用担心饿到。走到幼儿园后,第一件事就是规律的作息生活,一日三餐需要按时就餐。提前把幼儿园的吃饭规律告诉孩子,交给孩子如果没吃饱就告诉老师,老师可以兼顾到孩子的饭量,不容易出现饿到孩子或撑到孩子的现象。 2、“老师我想去厕所”需要老师帮助要告知老师 初次上幼儿园时,老师都会告诉家长给孩子带备用衣服,以免孩子会出现尿裤子的现象。但是有的宝宝内向或贪玩,尿裤子了也不敢给老师说,特别是开学后天气在转凉,若等老师发现时,小屁屁可能要受委屈了。不好意
最近收视榜首的《我的前半生》,讲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还有职场规则,还有育儿盲点。 罗母用自己以为是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最终罗子君还是步上了“被抛弃”的境地。 到底,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什么? 洗衣做饭?赚钱养家?还是穿衣打扮? 为人父母,总是竭尽全力去为孩子做一切。 剧中唐晶的饰演者袁泉,在刚做母亲的时候,跟其他的妈妈一样,心都要操碎了。 因为太爱女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担心: 担心保姆没有把女儿照顾好、担心选择的奶粉不能给女儿足够的营养,孩子长大一点后,又担心女儿上幼儿园会不会合群…… 可是,随着女儿的长大,女儿却并没有随着自己的预想中成长。相反,与同龄孩子相比,女儿的独立性还比较差。 这就是自己对女儿爱护有加的结果吗?
晚上,小汤圆躺在我身边,月亮很亮,月光洒在他身上,照着他圆圆的小脸,他粉粉的嘴角,还有一滴母乳。 现在,一岁半的小汤圆,每天晚上洗完澡,都会躺在枕头上等着我。 看到我过来了,就会嘟着小嘴,掀起我的衣服,说,“妈妈,吃吃,吃吃~” 每次听到这个声音,我的心都会像蝴蝶在心头略过痒痒的,又像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小汤圆三个月) 小笼包和小汤圆都是母乳宝宝。 小笼包吃母乳到27个月,这是小汤圆母乳的第16个月。 回想他们的小时候,我和他们最直接最亲密的相处好像都是在哺乳。 他们依偎着我,我环着他们。 乳汁汩汩流淌。 小小的娃,软软的安静的一团,让我爱不释手。 (小笼包一岁四个月) 如果从小笼包开始算起,我成为
前段时间,因为忙,把姐弟俩送回老家半个月。 这次小别,加重了弟弟的分离焦虑,简直是一眼看不到妈妈就用尽生命的能量大哭。 我上个厕所,哭;去做饭,哭;转身拿个水杯,还是哭。 我必须无时无刻处于他的视线中,干什么都要妈妈陪。 搭积木,吃饭,睡觉,看书,甚至拉粑粑,擦屁股都得妈妈来,否则就哭给你看。 最受不了的就是早晨去上班。 只要一看到我换鞋背上包,小家伙不管在干什么,一定会立刻冲过来死死抱住我的大腿,任凭奶奶用他平时最喜欢的各种玩具、零食“引诱”都无济于事,小家伙只是仰着小脑袋,扯着嗓子一个劲儿地哭着“妈妈,不要,妈妈,不要……”,小脸儿上挂满了大颗大颗的眼泪。 每当这个时候,我这玻璃心啊,真是稀碎稀碎。 还有睡觉,更是一把心酸泪。 刚回来那几天,弟弟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反思:我是控制型家长嘛? 控制型家长,简单来说,就是按自己的意愿替孩子安排好一切。按自己的意愿,很多东西甚至都不是孩子喜欢的。比如,孩子爱吃的是巧克力冰淇淋,而你觉得草莓味更好;比如,孩子喜欢穿粉红色裙子,而你觉得这样的搭配实在俗不可耐。然后,你非得说服他/她,按照你的意愿来选择。家长的理由可以千万种,而经常披上了“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的外衣。 有的妈妈看起来非常温柔,但也是个十足的“控制狂”: 宝宝,乖乖坐着,不要动,不要摸,那个危险,那个脏...... 恨不得小孩子像玩偶一样乖巧,一举一动都要受大人支配,表面上是爱的名义,而事实上却是对另一个小生命地全权控制。而这样的妈妈,有时候看起来却越像是“完美妈妈”。但是,每个“完美妈妈”的背后,很有可能会有一个特别不自主的孩子。这些孩子表面上看来,也可能是非常乖巧,讨人喜欢的。但是,他/她会非常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 十年后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 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 这是一位母亲写出的一段话,每一句都让人心痛。 是的,这就是最近网络上著名的“校园霸凌”事件。 今天是儿子十岁的生日,是个大日子。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顶着星星早起去上学,而是睡到太阳透过窗帘缝隙,刺到了眼睛。起床后,我又开车排在四环一点点向前蹭,而导航的目的地不是学校,是北医六院。 漫长的等待,见了医生,开了一堆检查单子,拉着孩子楼上楼下在迷宫一样的诊室里穿梭,终于在医生下班前取到了所有的报告。 女医生很无奈的看着我,一个小时前她就应该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着中度焦虑、重度抑郁的报告回来,她还是很尽职的坐下来在病历上写下了诊断:急性应激反应。 “不要再让孩
我小时候长得特别瘦小,脖子又细,就像一颗豆芽菜。 每当有人说“这孩子太瘦了,得多吃点”。 我奶奶她接下来就会说:“是啊特别挑食,什么都不爱吃。肉也不爱吃,青菜也只吃叶子,不吃葱不吃姜不吃香菜不吃芹菜不吃萝卜。我都不知道要做什么给她吃了?” 接下来吃饭时间我就会展示奶奶说的什么叫挑食。 后来上了高中,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我挑食的毛病莫名地好了。 其实,我本身是不挑食的,只是小时候有选择地选择了几样食物而已。 而我的家人,则对此下了结论:这孩子就是嘴叼,挑食。 虽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挑食,但家人一遍遍的强化,就像是一个提示: 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慢慢地我也越来越挑食了。 后来,我工作了,由于长期跟孩子们一起。我才发现自己当年的情况压根不是个事儿。 幼儿园
昨天我让十岁的哥哥带着四岁的弟弟在足浴店坐到十二点——两个都是我的孩子,百分百的亲生。 足浴店是家主刚开的。初期,很多事得亲力亲为。无奈,只好从孩子的身上挤出精力帮衬打理着。 为了安抚孩子,我抽出半天的时间带他们上超市。刚进去,哥哥推车弟弟扫货,全是没营养的休闲食品和碳酸饮品。 我欲开口阻止,哥哥就反问: 你们都忙,没时间陪我和弟弟,难道连零食也不给我们吃了吗? 这边哥哥撅起小嘴,那边弟弟早已流下泪花。为了弥补这两天在他们生活中的缺失,我妥协答应仅此一次。 回到家里抢着时间做好饭,谁知俩兄弟自顾自吃零食,没一个答理我。 客厅更像土匪进村,玩具纸屑果皮,衣服枕头被子,用不堪入目都无法形容。 我正要火山爆发,手机响了,店里急召。只好忍着,要求哥哥带着弟弟收拾客厅。想不到前脚刚迈出门,后脚兄弟俩
今天带儿子去游乐园玩。 回来一脸不高兴,问他怎么了也不说。 到了吃饭时间叫他也不理,这下把我火的要把他教训一顿: 你今天到底怎么回事?妈妈叫你也不理,问也不回?什么态度? “妈妈,你今天也是这样对我的,应该说平时也这么对我?”儿子看我疑惑的眼神继续说道。 今天在游乐场你没有陪我玩,一直在玩手机,然后把我像物品一样拍了发朋友圈。 看到别人点赞评论你在那里开心的笑,就像朋友圈是你的家,手机才是你孩子一样。 然后我摔倒了叫你一下,你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说: 男孩子摔倒爬起来就行,别那么娇气,接着继续对着手机傻笑。 “妈妈,你知道吗?我真的好难过,感觉在你心里我还不如手机。”儿子一口气对我说出这么多感受,我一下子怔在那里,久久说不出话。 手机平时占用了我太多时间,以至于连陪
最近,一篇《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成为朋友圈热文,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与讨论。 文中一位母亲抱怨:自己月薪三万,家里大头开支由老公负担,可一个暑假孩子就要花35000。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钱花在哪里: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对此,她无奈地感慨道: 痛苦的是,你虽然钱花了,却因为不知道是否有用而感到不踏实;可不花吧,又觉得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这句话不仅仅说出了这位月薪三万妈妈的心里话,更是说出了千千万万做家长的心里话。 这位妈妈的思想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孩子的问题。 他说,现在谁家的条件也不错,养活一个孩子一点都不难。可教育子女却没有想象得容易。 每年放暑假前,朋友就一筹莫展,假期那么长,到底该让孩子做点什么好。 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学校能带给孩子的教育有限,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其实是家庭教育。 所以,父母们大多希望尽最大努力,帮孩子增长见闻。 这些年,工作上,我遇到过很多成功人士,他们未必是富豪,但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一番作为。 他们的出身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但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 思维方式和一般人差别很大。 举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有一天,三个工人在搬砖。有个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我在搬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做一件每天一百左右的工作。” 第
前段时间,正在外地出差的我突然接到闺蜜电话。 闺蜜的声音很急促: 韵韵(她读初二的女儿)把自己关在房里哭,谁叫都不应,你一向最会讲道理的,快打电话劝劝她! 我问闺蜜发生了什么事。 闺蜜说: 今天韵韵的爸爸去开家长会,老师说韵韵的成绩全级排名第10,这样的成绩能不能进入重点高中处于边缘地带。 韵韵爸爸一直希望韵韵考重点高中,他听了老师的分析,就不满意韵韵的成绩了。 晚饭时,老公在饭桌上劈头数落韵韵,‘你这样的成绩怎么考重点高中?周一至周五将手机交给你妈保管,全心投入到学习上,周六、日把它还你。’ 正在喝汤的韵韵见爸爸这样说,马上就不高兴了。她匆匆喝完汤饭也不吃,丢下碗跑回自己房间关上门嘤嘤地哭起来,谁叫门也不开。 这可急坏了闺蜜,隔着房门百般劝解,可是韵韵毫不理会。
《童》这首歌,是王菲早年写给大女儿窦靖童的。 你来的那天雪花纷飞,我于是掉眼泪,你带着一身明媚,离开我温暖的堡垒…… 你来填补空白,你说来就来,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歌词温暖又有爱,字里行间,透露出王菲初为人母的喜悦,以及对女儿的成长过程的期许,仅仅只是“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二十年过去,当年那个襁褓中的婴孩已拥有了自己的一番小天地。 她有自己的乐队并担任主唱; 自己创作歌曲并发行; 还在各大舞台一展歌喉,吸粉无数; 并且小小年纪,歌曲就入围金马奖最佳歌曲。 更难得的是,从她平时的言语和接人待物可看出,她是个非常有礼貌、有教养的小孩。 如今的童童,已长成清秀的姑娘,她确实没有学坏,但也不是别人眼中的“乖乖牌”。 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