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是奉子成婚的,宝贝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家增添了好多乐趣,姐夫爱孩子真是爱到极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姐夫在女儿九个月的时候,就车祸患了高位截瘫,不能出去工作,还要人照顾。 小不点留给了爷爷奶奶,因为姐姐不得不出去打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而且老人年纪大了,肯照顾宝宝就不错了,姐夫需要人精心伺候,姐姐是带着姐夫一起出去的,边上班,下班了就照顾姐夫。 断了奶的宝宝跟着爷爷奶奶开始吃粥喝汤,姐姐会定期买回来一些孩子和老人的补品。但是老人不止带着一个宝宝,还有姐夫弟弟家也新添了个宝宝,是姐姐出去后一年添的,也是要老人带。 小外甥女爸妈又不在身边,为了照看小一点的宝宝,现在总会忽略侄女,还让侄女帮忙看着弟弟,侄女显得十分懂事乖巧。 但她害怕生人,看见陌生人都会躲在奶奶身后,然后说害怕,自己也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欺负她怎么办,没人帮她
我们总是看到,有些宝宝很好带,很乖巧听话,不怎么哭闹。晚上睡觉也不会半夜哭醒,要么一夜睡天亮,要么醒来自己玩,也不会吵着晚上不睡觉,非要白天睡。甚至你给他一个玩具,他自己可以安安静静,玩好几个小时。而有的孩子,你抱着他必须要走动,带着他逛街,走到邻居家站着不动或者坐那里休息会儿,聊下天他都不同意,马上大哭,给了玩具把他放那里,你自己去做事他要大哭,晚上睡觉不哄就大哭,哄睡了你一走他又会大哭,恨不得你每天24小时抱着他不撒手。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因为宝宝需求不一样,乖巧的宝宝需求低,你给他一个玩具他就满足了,他不需要你特别的好,只要给他吃给他喝带着他偶尔出去就好,而有的宝宝就属于高需求了,抱着必须走动,一个人玩玩具没趣味,必须你陪着,他们所有的需求都比平常的宝宝要高一个或者几个档次。 这个就要看你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要学会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都很大,一旦遇到孩子不听话,或是给自己带来麻烦,自然压制不住自己的火气。 所有人都知道,父母乱发脾气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甚至影响他们的终身。 常在新闻里看到,小的对老子,手打脚踢,大发脾气,揪其根源,不是小时候的家长太过溺爱,就是父母曾经这样对待过自己的孩子,并告诉孩子,我这是爱你的表现,所以他们的孩子在长大后也用同样的方式爱着他们。 但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于每一对父母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实,我个人觉得,不一定非要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 如果你能正面自己的问题,并真诚的告诉孩子,我现在遇到的问题,生活的压力,还要讲明自己是情绪管理的失败者,希望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帮助。 这样的态度,孩子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也会很认真地思考你提出的问题。这对孩子的独立思考
爸妈们大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心态。虽然小时候看的结果并不一定 就代表孩子长大以后的状态,可还是有一定规律和代表性的。 下面我分享几个测试孩子的办法,大家一起看看自家宝宝做的怎么样。 一,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比如给孩子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是他爱吃的零食。然后告诉孩子,如果你可以在完成这件事后来领取玩具/零食,(这里给孩子设定一个他需要花10-20分钟完成的小目标),那么就多给 一份作奖励,还有一种选择就是直接拿走这个奖励。 有的孩子直接获取眼前的东西。 有的孩子则简单尝试目标,中途没有耐性才放弃。 有的孩子是耐着性子必须完成所有事情,才领取奖励。 还有一种孩子是先领取一份奖励 ,拿到手以后放在一边再来跟你谈条件,说我现在去完成目标,完成以后你要把另外一份补给我。 这里
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吵架。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爸爸妈妈的行为、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和以后的发展。假如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吵架,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甚至是阴影。 孩子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吵架啊,是不是因为自己。 孩子会想,爸爸妈妈好凶,他们平时都不是这样的。 孩子会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对。 孩子会想,爸爸妈妈到底怎么了。 孩子会想,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 孩子会想好多事情······ 因为孩子受到了惊吓。其实从妈妈把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肩负起了保护好孩子的责任。有些小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在吵架甚至会哭。难道你们想孩子这么小就想那么多事情,心灵受到伤害吗。 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因为爸爸妈妈是自己身
我们总说生二胎要注意些什么,各种专家支招,现在看看这些“大宝”网友眼里的二宝是个啥样的存在: @孟姜女:生了二胎应该多关心大的那个,不是都说大的要照顾小的,付出太多的吗?我觉得很有道理和根据的,最好每天都关心大宝。可是我家没有,我20,我弟12,卧槽。每次都是我的错,现在我都成泼妇了,哈哈。 @翻身做主当皇帝:我和我弟差十岁,我十八了,之前中专实习时我的老师就说我这性格太内向了,需要改一下,我差点当他面哭了,我这八年过的是什么日子?我弟是皇上,我是奴才 @小林老师:今天我在补习班碰到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她说她想回到一岁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她说 这样我就可以和我妹妹一样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了,瞬间泪奔。 @生不逢时:我恨弟弟,我妈重男轻女,我12,昨天我妈打了我,我用手指甲把手臂和脖子抓红了,我觉得死了挺好。 @走
晚上我和几位年轻的妈妈在操场散步,偌大的空地上孩子们在欢快地嬉戏。有孩子的地方总是哭声和笑声交织的,没过多久有个小朋友赖在地上哇哇大哭,旁边的小姐姐劝说了一阵毫无效果,只好向散步的妈妈求助。好不容易止住哭声,不一会又因为争夺小皮球发生了战争......焦头烂额的妈妈忍不住发牢骚:真希望把这些小屁孩送进全封闭式的学校,交给老师管理就我放心了,宁愿出门多做一份工,也不愿意面对孩子们....... 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吐槽,我真的为这些孩子感到担忧,这何尝不是现在家庭教育的一个坎呢?快节奏的生活让父母有些筋疲力尽,回到家后只愿意用最舒适的方式来犒劳自己,可是偏偏小朋友的精神特别亢奋,总是不断制造矛盾,烦躁的父母总是幻想把孩子交给老师一劳永逸,换取些许自在的时光。用他们的话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在家里都是难缠的大王。难道孩子的教育大棒真的能够全部仰仗学校吗?
小宝来临之前我就与大宝沟通过了,要兄友弟恭,相亲相爱的画面被我们临摹了无数次,心里想着做了这么多的“预习课”,应该不会是无用功。果然小宝降临之后,大宝确实表现的异常热情,那些深情体贴的事件常令我动容,真不愧是哥哥的典范。 随着小宝年龄的增长,那些温馨的画面越来越少,多数时候的画风已经令人抓狂的状态。兄弟在一起不是大宝责打小宝弄得哭声大作,就是小宝挠破大宝的脸,引发世界混战,见此情景我多次频临脑袋爆炸的边缘。屡次劝说大宝礼让小宝,大宝总是气急败坏抱怨我偏心,至于小宝处于懵懂状态属于沟通困难户。我真怀念孩子们温馨友爱的时刻,可是这样的情景总像片花一样转瞬即逝,我家两宝的相处多数时候就是两军对垒。 有一次闺蜜来我家,我忍不住向她讨教法宝,还没等她开口说话,刚才玩的好好的兄弟俩又拉响了警报器,小宝哭哭啼啼地报告:哥哥用脚故意绊倒了他,摔疼了膝盖,我查看了
一个人专注能力的培养,是 Ta 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的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然而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对自己专注力的控制,我们的孩子也不能幸免。 如何控制自己的专注力,让它在最需要的时间、场合保持在有意义的事件上,已经成了每个人通往成功之前必须要完成的修行。 A家长 儿子:6岁 问1:看电视很专注,写作业就磨唧。还和我讲条件,个人不赞同这种讲条件的做法,但我姐这样经常教育TA孩子和我孩子,总以买好吃的玩具为诱饵,告诉孩子做的好了有表扬,我觉得写作业学知识是孩子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要做的事,可是亲朋好友总给你拖后腿,该怎么办? 答1:许多家长因各种因素无法自己全心全意带孩子,因此需要他人协助,而有时对他人的教育方式无法苟同而感到困惑。但如不想他人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去不良影响,就应该当断则断,自己需付出
最近,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 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花费上,中国香港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万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台湾和大陆分别以7万、5.6万、4.3万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报告还显示,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 在教育问题上,中国父母又一次碾轧了世界。可即便如此,仍然有超过七成中国父母担心自己还没有为子女做到最好。 无独有偶,最近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 一位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可因为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三万五,她连新衣服都不敢买。 于是,当人们问为什么中国人都不愿意生孩子,答案无一例外:贵和累。 倾家荡产几乎成了中国式教育的代名词。 可父母的付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说:“让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还是靠图画?靠耳朵!” 是的,靠耳朵!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不喜欢看书的。 之前有个做早教故事机的朋友问我,平时都拿什么给涵涵听故事?我说:“我自己讲啊!” 他惊讶地问:“啊,你每天都讲吗?” 我惊讶地反问:“是的啊!这有啥?” 因为我也喜欢绘本故事,也知道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坚持每天给孩子读故事。 涵涵也最喜欢听我讲故事,其次是爸爸。起初我不太明白原因,后来发现,涵涵爸爸给娃讲故事时,很多时候都不走心。他喜欢的故事,讲的感情很投入,他觉着没意思的,就只是用嘴巴在读。孩子感受不到他的感情。 难怪松居直老先生说,语言是一种与人的身心有更深切关系的东西。 读书,就是用看不见的语言,创造出眼睛看得见的世界。 当孩子听爸爸
要想带孩子轻松,当然是要尽快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早点把他的事情甩给他自己做,当妈的就轻松了。至于如何培养自理能力呢,我总结了下,就一个秘诀:憋把自己当亲妈!具体来讲,又可以分成下面三招。 后妈宣言:关我屁事 后妈指数:2颗星 有效指数:3颗星 最近壮壮有个小进步,终于“完全”学会穿鞋了! 其实他一年前就已经开始自己穿鞋了,一开始是我把左右给他分好,他自己穿。可几个月前,他开始犯倔脾气,不允许我给他摆顺序,从头到尾都要自己来。于是,连续几个月时间,他都经常把鞋反着穿,在小区里转悠的时候,总有认识的人惊呼:“壮壮,你鞋都穿反了!”我这个后妈在旁边一脸淡定:“没事,他喜欢这样。” 别人说的次数多了,壮壮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了。最近一个月,每次出门穿鞋前,他总是先把左右摆好,问我:“妈妈,这样对了吗?”得到我的
『问题描述』 我儿子四岁了,已经上幼儿园。他有4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1、感觉他从小就有点不合群,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像总是害怕别人会欺负他。如果有人推了他一下,或者逗了他一下,就会装出一副很凶狠的样子来吓唬对方。其实就是装装样子而子,根本就不敢还手。我从来就没见他有还过手,还老说自己是黑猫警长,恐龙之类他认为比较厉害的人物。 2、上幼儿园已经大半年了,还只是敢跟他同去的一个他认为‘不会欺负他的’女孩子玩。老师说他自己不太会玩。而且,他还老是不愿意去幼儿园,因为他去到幼儿园很拘谨,什么都不敢随便玩,也不敢去找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并未能体会到幼儿园的乐趣。一旦回到家里就像出笼的小鸟的一样,到处玩个不停,还把家人都弄得筋疲力尽也不肯停下来。 3、他好像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都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可是我们都已经很努力去引导他了,他仍然只喜欢
『问题描述』 我有一个3岁大的女儿,长得活泼可爱。在她很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送给她一条小纱巾。这条小纱巾在这三年里一直都是她的安抚物。她有什么不开心不舒服只要拿上小纱巾就会立刻好了。但是,她拿着小纱巾的时候,总是双手抱着,然后把左手大拇指塞进嘴里吮吸,以至于大拇指的指尖都被她吸得很平了。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们为了改掉她吃手指这个毛病就不再让她拿小纱巾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她的牙齿发育以及避免不卫生的问题。可是,自从她不能拿纱巾以后,白天倒好,到了半夜却总是疯狂地大哭,还踢腿扭身,看着就特别可怜特别痛苦。我去抱她安抚她,她却嫌我总是抱得不对。吵着要喝水,可把水给她端来了又不喝。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她生病了,可是到了白天她却好好的。后来,我问她是不是想小纱巾了,她说是。现在我在做的就是每天半夜她大哭的时候安抚她,搂着她。可是,这个情况持续到现在也还没有一点改善。我晚上
『问题描述』 我家男宝快五岁了,从上幼儿园以来一直都是最让老师操心和头疼的那一个。最近,我们几乎每天接他放学都能听到老师说孩子今天有不好的表现。例如,喜欢从楼下丢东西;玩水搞到一身湿;在书本上乱画或者乱撕;乱动班级里的东西;做早操做游戏也不跟着大家一起而是自己玩他自己的,等等。 对于老师反映的问题,我们每一次都耐心地跟他讲道理,讲他这样做会有哪些危害,讲他应该怎么做才对。讲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的不对,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忘记了。现在就连同班的小朋友也来告状说他今天为什么又被老师批评了。 我和孩子他爸都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的,也尽量争取每天做到有质量的陪伴,虽然我们平时工作都比较忙还是老人带得多,但是我们坚持从孩子小时候就陪他读绘本,所以孩子从小就性格活泼,语言表达能力出众。 孩子之所以在幼儿园格格不入,我们自认为在教育孩子上面并没有与其他父母
『问题描述』 我是一名妈妈。我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我的人生很普通,适龄结婚育龄怀孕生子。生女儿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喜悦也没有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母爱。女儿五个月大就断奶开始跟她奶奶睡,白天我去上班由奶奶带,其余晚上和周末都是我和老公带她玩,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女儿特别亲奶奶,常常说最亲奶奶,我就开始恨她。我感觉到自己的恨意,夹着厌恶。后来儿子出生,母爱什么的都有了。但我还是很痛苦对女儿的恨,我不希望这样,但是总是控制不住。恨的表现形式是对她要求苛刻不包容,她的行为我会过度体会到敌意,总之就是不会看到她就有发自心底的喜悦。但是对儿子却有。我的原生家庭也很普通,妈妈爱我,爸爸稍为严格,但也只限于批评。我和老公关系也不错。请问我对女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我该如何去改善? 『对女儿的恨来源于心里不甘』 你恨女儿反使你痛苦,而且你还能自我反
『问题描述』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3周岁,小宝才7个月。大宝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不久。在此之前家里一直请保姆带他。我和他爸二人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能陪着他睡觉。我们平时有时间也会陪他出去外面玩。但自从入园后,大宝的分离焦虑十分严重。第一个星期,他每天都是抱着书包坐在课室门口哭着等我。我每天都抱着他安慰他说,不用害怕,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不仅如此,他每天早上起床都会哭着说不去幼儿园,直到去到幼儿园坐下来吃早餐才能停止哭泣。从最近开始,我发现他大哭之后会咬嘴巴。嘴巴里面已经咬出了一个很大的溃疡。放学回到家后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哭,不仅大哭还会咬手指。有时候,我也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会大声地吼他。不过,事后我都会很后悔会跟他道歉,很温柔地跟他解释妈妈为什么会对他发脾气。在小宝出生后的半年里,我休产假在家,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带大宝出去小区或公园玩,大多数时候大宝都能听我蹲
『问题描述』 我女儿已经五岁了,已经上幼儿园中班。性格非常活泼,甚至还有些调皮,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很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可是,最近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第一个,孩子的脾气比较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坐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和我一起读绘本,还是上英语兴趣班的时候,不是要手动就是要脚动,不动她就说会难受。但是,她搭乐高或者拼图的时候就可以安静地坐很久。 第二个,特别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话语。在家里的时候,自己说完话之后喜欢轻声地重复一遍。我的性格也比较急躁,但对女儿的教养任务主要是落在我身上。孩子的爸爸性格温和,但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做得比较简单,不懂得给予孩子更多的启发。 我一直有在注意调整自己,面对孩子的时候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表现得急躁。但我妈妈平时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的时候却表现得很急躁,喜欢唠叨,喜欢催促。我有和妈妈商量过,
前几天和闺蜜聊天,闺蜜说因孩子发热婆婆要给孩子捂汗的事吵了起来,从怀孕到生完孩子到现在积压已久的矛盾如火山爆发一样彻底爆发了…… 自从做了准妈妈,才感觉到两代人差距如此之大! @做个美妈不容易:我身体素质不好,头胎有了想辞职在家保胎,我婆婆一个劲说哪里这么娇贵,之前她们这辈的,快生了还去溪边挑水,我自己也不懂,结果我就是因为太劳累上个月就停育了。现在又怀上了,我婆婆第二天立马叫我辞职,笑死我了。 @幸福兔兜兜:以前一直觉得婆婆算是一个比较现代的人,没想到自从怀孕之后,但凡是遇到育儿观念上的差别,她总会拿“我们那个年代”、“我怀孕的时候”这样的话说事。在医院的时候我和老公一直在科学带孩,和婆婆说要科学。婆婆却说,我们那个年代不讲科学,这不也把儿子养的这么大……简直不可理喻! @哆啦B梦:产检,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为了宝宝健康,我想自费做唐
都说怀孕生子难,其实孩子生下来以后才知道,矛盾都在后面呢!要不怎么说,生完孩子的前两年,是女人一生当中最难熬的两年呢! 原本没有的矛盾,都因为孩子的出生而显现。不管家里有钱没钱,都有本难念的经!比如到底谁来带娃的问题,除非妈妈不上班自己带,可能矛盾会少点。但这样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经济压力都会很大。所以还要依靠老人,到底是奶奶带还是外婆带呢? 支持奶奶带: @lilian 我也想让奶奶来带,可她一点也不肯学习现在的育儿方式,还是停留在以前农村的带娃方式上,我说也不好,不说也不好,自己的娃自己心疼呀。扪心自问我这个儿媳也算能嘘寒问暖的,可老人还是觉得不舒服,语言上也有冲突,最后把关系越搞越僵,她生气,我委屈。 @小锋奶奶 家是我帮儿媳带,姥姥顾不上,我和儿媳妇关系很好,她很孝顺,孩子出生我帮她带了1周4个月我去给他们开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