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对待宝宝的归属渴望与分离焦虑的态度不同,方法也不同
比如:法国麻麻一向以注重培养独立的宝宝而闻名。
很多教育家都借鉴法式的睡眠培训法,宝宝哭了,“先听,再感受,然后等等,最后作出相应反应”。
法国麻麻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进宝宝对归属渴望和分离焦虑的容忍力。
这实质是对宝宝的神经系统进行培训,“强迫”宝宝学习自我安慰、自我调控情绪。宝宝当然会长成独立的,调控情绪的高手。
又如: 拉美的麻麻,尤其是墨西哥的麻麻是出了名的护宝宝专家。
她们总是抱着或背着自己的宝宝,宝宝一哭,麻麻就会把乳头塞到Ta们嘴里。
墨西哥麻麻母乳喂养的时间也比较长,有时可以持续到宝宝5周岁的时候。
这样喂大的宝宝,对母亲极为依恋,Ta们与家人、社区的感情深厚,有什么困难第一想到他人的帮助。宝宝会成为社区感强,人情味足的人。
从完全独立到完全依赖,其实这是一个范围,就像一个光谱
我们大可参考其他文化中的育儿做法,结合自己的文化特征,来找到适合自己宝宝年龄、发展阶段和个性特征的方法。
我们育儿的终极目标是让宝宝在将来不久的一天能够独立,应对人生中的种种挫折,享受人生中的点点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需要学会:如何对自我进行调控,对环境进行掌控,而不是对他人进行控制。
当宝宝意识到自己的哭声可以对麻麻产生影响,让麻麻过来抱起Ta;
或是给Ta买心仪的玩具;
或是冒着上班迟到的危险来多陪Ta一会儿,这时宝宝会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存在的。
但我们要避免让宝宝感觉自己是有“超能力”的,是可以控制他人的,因为这非常的危险,这会让宝宝有种没有界限的焦虑感。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