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妈妈常说这7句话,孩子情商将高出同龄人3倍!
    妈妈常说这7句话,孩子情商将高出同龄人3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孩子都会学习父母的样子,那么在生活当中,你会鼓励孩子吗?妈妈常说这7句话,孩子情商将高出同龄人3倍!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的老师,在各方面都是孩子学习、模范的对象。 我认为,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氛围,从小在和谐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一个在每天吵架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更好,不管是情商方面还是性格方面,都是受欢迎的。 我这个人比较随和,很多妈妈经常跟我抱怨说孩子很不听话,不好教,怎么说都不听。有时候总是说孩子,孩子又不听,自己压抑不住心中的情绪对孩子发脾气,骂孩子,之后自己又也别后悔。 其实,只要妈妈掌握了正确的说话方式,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管教孩子都会变得事半功倍。 01、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 妈妈要这样说:还有5分钟就到睡觉

  • 妈妈的吼叫,会改变孩子的未来!
    妈妈的吼叫,会改变孩子的未来!

    母亲对孩子的吼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走极端,要么非常叛逆,要么非常懦弱。心平气和的谈话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父母自我修行,与吼叫说再见;正确管理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平和养育,培养好性格孩子;父母自我修行,与吼叫说再见。 养育孩子就是一场自我修行。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不断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时候,在不断去了解孩子的时候,就是一个不断净化心灵的过程,这就是一种自我修行。 导致各种悲剧的就是妈妈的情绪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每一个父母都没有权利去决定他的生死权。 如何做到情绪平和去面对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如何平和的和孩子交流? 一、我们要及时发觉自我情绪 当我们处于一种极度愤怒的情绪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变得不可遏止了。在失控的情况下,我们没办法去预料行为发生后产生什么

  • 11岁女孩郭旭妮脑瘤病危,母亲捐献其器官!
    11岁女孩郭旭妮脑瘤病危,母亲捐献其器官!

      11岁的小女孩郭旭妮躺在病床上,生命进入倒计时。她身患脑瘤,病情危重,基本无回天之术。父母与深圳市红十字会签订协议,决定在女儿离开人世后,将全身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接踵而至的灾难   昨日上午,龙岗区人民医院住院部10楼神经外科一间病房,深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高敏和广州来的专家前来看望小女孩。“妮子,睁开眼看看,这么多好心人看你来了!”听到父亲轻声呼唤,蜷缩在床的小旭妮吃力地抬了抬眼皮,一颗泪珠划过脸颊,经受了多日病痛的折磨,她现在基本说不出话。   本来,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这家人来自梅州大埔人,爸爸郭志祥在龙城街道新联社区一家装修公司上班,妈妈在工厂做工。旭妮和弟弟在老家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假期来龙岗与父母小聚。今年3月份,郭志祥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发现旭妮一觉醒来眼睛斜视,连走路也歪着身子。他感觉不妙,立即回家带女儿去梅州市人民医院检查,医

  • 陆毅帮女儿背书包,网友居然这样说!其实,这才是好家长的打开方式!
    陆毅帮女儿背书包,网友居然这样说!其实,这才是好家长的打开方式!

    演员陆毅近日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接女儿贝儿放学的照片,引起争议。 照片中陆毅一手牵着女儿,背上背着女儿的书包,戴着红领巾的贝儿一蹦一跳的样子,脚步轻快,很是开心。 原本是一副温馨有爱的画面,结果网友却因为陆毅帮女儿背书包这件事纠结了起来。 总的来说就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看不惯这么宠女儿的,说帮女儿背书包太娇惯了,孩子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但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现在的孩子本来书包就重,背一下又怎么了? 还有网友表示“这么点事儿至于嘛!” 归根结底,大家的争执点是在讨论陆毅究竟是帮孩子“减负”还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 而说到溺爱,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一般都非常宠爱,会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却总是衡量不好“爱”与“溺爱”的尺度,有时候反而会害了孩子。

  • 这6个习惯,家长用“打”的方法也要让孩子养成!
    这6个习惯,家长用“打”的方法也要让孩子养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包括生活习惯、待人习惯、学习习惯等。 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长一定要帮助他养成这6种习惯!看看你家孩子具备了几种?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定要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从小事开始,自己的袜子自己穿,自己选择上学时穿的衣服,自己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遇到事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孩子的人生早晚

  • 注意!“熊孩子”的养成,可能就因为你的这句话!
    注意!“熊孩子”的养成,可能就因为你的这句话!

    最近,关于“熊孩子”的话题很热。苗妈发现,特别是快过年,那些火车上的哭闹魔王、扔鞭炮大师、主人沙发上的武林高手,纷纷重出江湖,冲破家门,走向社会,给亲戚、朋友带来深深的心理阴影。 特别是苗妈昨天看到了这条新闻: “2016年2月,贵州朱先生停车没多久,车就自燃。调取监控后发现,因车窗没关好,附近玩耍的孩子将鞭炮扔进车内,仅半小时,车体全部被烧毁,幸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简直是心惊肉跳,现在的娃,怎么啥都敢干? 苗妈也很怕,会把苗苗给带成“熊孩子”,平时言行教育处处注意,也会观察周围的妈妈是怎么带娃的。一般来说,“熊孩子”往往是家里有个“熊大人”,家长自己的言行就不注意,自然无法言传身教。可是,有的时候,苗妈发现有的家长自己素质也很高,甚至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育儿理论也是一大堆一大堆的,但是,孩子却越长越“熊”。 比

  • 批评孩子,千万不能触碰的三个底线!
    批评孩子,千万不能触碰的三个底线!

    说起批评,父母都不会陌生。 每当孩子犯错,出现不良行为时,批评就成了父母的一种教育方法,但是怎样批评是一种艺术,一旦处理不好, 很可能伤害孩子或者不良行为愈演愈烈。 想要做到正确的批评,这三个底线,父母需慎重触碰。 1 对人不对事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批评孩子时,口无遮拦,只顾着发泄情绪,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比如父母不满孩子学习,说:“你就是笨!”而不是说:“花的功夫不够。” 比如孩子做错事撒谎,父母说:“你这个撒谎精!”而不是说:“撒谎是不好的!” 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而不是任性、放纵地指责孩子的人格和品质。 “笨”和“花的时间不够”,"撒谎精”和“撒谎的行为”,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客观评价孩

  • 这4件事你做的好吗?如何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这4件事你做的好吗?如何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bizsvr_00 {text-align: center;} .bizsvr_01 {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min-height: 1em;letter-spacing: 0.544px;text-align: justify;white-space: normal;-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color: rgb(34, 34, 34);font-family: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Helvetica Neue', Arial, sans-serif;font-si

  • 家属们,别当育儿判官,过多批评会伤害孩子他妈!
    家属们,别当育儿判官,过多批评会伤害孩子他妈!

    美国儿童行为发展专家提醒,如果妈妈经常被家属批评,他们的行为容易出现问题,也会比一般的妈妈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这会让这些妈妈更容易情绪失控。所以家属们,请别当育儿判官。 随着孩子的成长,如果家人还继续对妈妈批评和指责,这时妈妈们的心理压力会转化成对孩子的苛刻和不够耐心。她们既要承受住外界批评,力求保持友好的亲属关系;她们又希望能以愉快的心情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倘若再加上孩子不听话,就可能会让这些妈妈陷入无助或崩溃的心理边缘。这些糟糕的结果,毫无疑问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在妈妈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中,他们或许会成为什么也不敢做、畏手畏脚的孩子;或许就会成为脾气暴躁、爱打人的孩子。因为妈妈长期给了他们负面的行为形式以及压力影响。 另外,家人间不一致的养育方式,会让年龄稍大的孩子感到困惑,他们在听到妈妈某个说法后,在另一个亲人那里听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说法,这种情

  • 爸爸怎么成了孩子的奢侈品?
  • 面对宝宝发脾气,处理方法搞错了,愁的还是妈!
    面对宝宝发脾气,处理方法搞错了,愁的还是妈!

    孩子发脾气是常有的事情,那么面对这种状况,家长会选择怎么处理呢?面对宝宝发脾气,处理方法搞错了,愁的还是妈! 童童两岁半了,最近脾气倒是越发的大了,一点小事没如意或者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就开始发脾气,特别容易生气,而且还会摔东西了。 没有满足她的要求时,也是又哭又闹,发脾气打滚儿,让她怎么样,动不动就说“不”,讲道理也没有用,听不进去,童童妈妈很是发愁,怎么办啊? 出现这种状况通常是,因为宝宝进入了第一反抗期,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希望去探查一切,宝宝有了自我意识,但是因为自己还不能圆满应付问题,父母又会对他有限制,又不能通过很好的语言去表达。 因此,独立个性正在形成的因素,就会使宝宝大为恼火,往往因情绪激动而大发脾气,有时还撒泼。 首先,我们对宝宝的行为要学会理解,宝宝发脾气并不能说明性格不好或者他们“

  • 孩子有这四个行为,说明你把他教的很好!
    孩子有这四个行为,说明你把他教的很好!

    你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心吗?有些家长可以把孩子教育的很成功,而有的家长却力不从心,孩子有这四个行为,说明你把他教的很好! 孩子教的好不好,不是看成绩是否优异,也不是看会多少才艺。这些是孩子的一个方面,不能说明孩子被教养的很好。极客数学帮认为,有教育的孩子是能从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感受到。如果以下四点你的孩子都能做到,那么你的孩子真的被你教的很好。 01、有上进心 再聪明的孩子没有上进心,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家长要告诉孩子,上进的本质不是让孩子不断地超越别人,而是让孩子学会超越自己。 02、知错必改 人都会犯错,孩子当然更不例外。孩子心中的善恶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犯错被父母发现后,心中会自然地感到害怕和羞耻。 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犯了错并不会有羞耻感啊! 其实,这也是因为家长的引导不对,如果孩子知错后我

  • 你还在用“打”来惩罚孩子?这两种惩罚可比“打”有效多了
    你还在用“打”来惩罚孩子?这两种惩罚可比“打”有效多了

    朋友跟我说起自己的婚姻,说起爱人的教育方式,最后说到自己和孩子。 他说,孩子有很强的攻击倾向,在学校里面经常捣乱,甚至有些时候会伤害到别的小朋友。 而后来,我跟他孩子交流,孩子说:“我爸爸总是打我,我很害怕,我不想他打我……” 这个时候,我也知道了孩子的“攻击倾向”,从何而来。 的确,很多父母到了现在,仍然会用“打”来惩罚孩子,尤其是爸爸。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现在能够“打服”孩子,但是以后呢?等孩子长大了,你还能“打服”孩子吗? 我不否定惩罚教育,相反,我还会有点支持,在我看来,惩罚对孩子的人生,其实也会有积极的意义。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认为,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都必须经历“避免惩罚和服从阶段”。 3~6 岁的幼儿的思维认知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缺

  • 辽宁中考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
    辽宁中考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

    辽宁中考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 丹东: 1.考试日期:7月26日—28日。 2.考试科目与分值: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150分,物理和化学(合卷)满分20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卷)满分100分,地理和生物(合卷)满分100分,体育满分20分(2022届毕业生按其七、八年级在校已获得的分数计入中考体育总成绩)。 2022年中考满分870分。 沈阳: 6月25日—28日。 各科考试时间:语文、汉语和民族语文科目考试时间各为150分钟,数学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外语(笔试)科目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物理化学(合卷)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历史道德与法治(合卷)考试科目时间为110分钟,生物学地理(合卷)科目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抚顺: 6月28号到6月30号。

    标签:其它资讯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10个干货技能,家长一定要看!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10个干货技能,家长一定要看!

    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这里有10个干货技能,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01,苏格拉底三过滤,让你孩子在群体里更受欢迎 苏格拉底三过滤法,是用来过滤信息的方法,可以让你在群体当中的言论更有价值和含金量,更受欢迎和尊重,也可以用来过滤外界给你的海量信息,让你的内心更加平静。我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重过滤:Truth,真实——这件事情是真的吗?如果是虚构的事情,就别听别信,也别跟别人说; 第二重过滤:Goodness,善意——这件事是好事吗?这件事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吗?让别人听完了难受,或者产生负面情绪,就还是别说了吧; 第三重过滤:Usefulness,用处——这件事有用吗?如果这个对别人没有用处,也不能产生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那还是别说了吧; 事实上,诺爸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是一直

  • 孩子打架,往往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教养!
    孩子打架,往往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教养!

    前段时间,我收到有一位妈妈的留言:“孩子打架,我家孩子被另一个大孩子骑在身上打脑袋。我看到危险,马上去拉开了。” 明明是对方孩子的错,可当她拉着孩子去评理的时候,希望打人的孩子道歉,但对方家长就是不愿意让孩子道歉。 对方家长说:“孩子打架多正常,当家长的不要掺和,不要太娇惯孩子。” 她问:“遇到这样情况应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让孩子趴在地上被打,家长还忍着?”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孩子打架这件事。前几天,我在游乐场就遇到了。 起因是两个男孩在滑梯的顶端争先,相互推搡。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直接扇了另一个小一点儿的孩子,巴掌清脆响亮。 这时被打的孩子就呆在那里了,他妈妈听到了声音,匆匆赶来。 打人的孩子躲在了远处。等这个妈妈找到他问为什么打耳光,要他给弟弟道歉时,

  • 被逼着打招呼的孩子,学不会真正的礼貌!
    被逼着打招呼的孩子,学不会真正的礼貌!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是文明有礼貌,每次在外面见到熟人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热情的喊上一声,但是你知道吗?被逼着打招呼的孩子,学不会真正的礼貌!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落落大方、嘴巴甜、在公共场合彬彬有礼,那些见人打招呼问好的孩子总是最受大人喜爱。 刘墉先生曾在微博中曾说:”孩子主动打招呼,显得大方,被大人疼爱,成年也往往表现较好的反应与情商。他们因此更早适应社会、面对群众,甚至先一步成功。“ 然而生活中,就有不少的孩子,见了不太熟悉的人就不爱打招呼,这个时候,父母顿时觉得十分没面子,并且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害羞腼腆不满。 1为什么孩子会不愿意打招呼? 孩子不愿打招呼?不奇怪。 孩子对陌生人有戒备心是一种本能。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陌生人焦虑”,孩子在6、7个月的时候逐渐对养育者形成依恋,对不熟悉的

  • 孩子被熊孩子欺负?家长要教会宝宝对熊孩子说“NO”!
    孩子被熊孩子欺负?家长要教会宝宝对熊孩子说“NO”!

    相信大家都看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告诉宝宝学会分享,直到现在还是会有很多父母拿这个典故来教育宝宝“让”。 分享是宝宝人生中的一门大课,宝妈淳淳一直这么觉得。让她欣慰的是,在教会宝宝分享之后,宝宝的行为也很符合她的教导,不论是面对同龄的孩子还是长辈,都能谦和有礼,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分享给旁人。 直到有一天,宝妈淳淳感觉不是那么回事。那天再一次宴会上,安排自己和儿子坐在几个带着孩子的妈妈中间。 大家都带着孩子,本来应该分外的和谐。眼看着火腿的盘子就要见底了,最后一块被宝妈淳淳夹给了自家的儿子。 儿子喜欢吃鸡腿,就要开吃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年级稍大的小男孩大声囔囔着要吃鸡腿,本着分享的原则,淳淳的儿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碗递给了那个男孩子。 结果那个熊孩子把淳淳儿子的鸡腿吃了,还随手把淳淳的碗顺手丢在了地上

  • 6成被调查小学生更喜欢爸爸的陪伴
    6成被调查小学生更喜欢爸爸的陪伴

      父爱是伟大的,但对什么才是父爱的理解,也许不尽相同。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真正的爱,必须让孩子看见你的存在,和你一起玩耍,聆听你的教导,在你的关注和关爱中健康成长。   孩子这样说 和爸爸在一起玩 我很快乐   6月12日,本报对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四年级六班的52名学生做了调查(数据见制图)。对于众多孩子喜欢爸爸陪伴的原因,孩子们给出这样的说 法:“和爸爸在一起玩很快乐。”男生阳阳说“我们可以一起健身”;男生小旭表示“爸爸总会讲一些笑话”;男生豪豪说“因为妈妈废话很多”;女生文文说“平 时都是妈妈陪,所以更喜欢爸爸陪”,也有小朋友表示“因为爸爸很大方”,女生然然写出的理由是“因为爸爸总带我出去玩,妈妈总让我学习”;女

  • 沉默!一篇让千万家庭受益的文章,有孩子的都好好看看
    沉默!一篇让千万家庭受益的文章,有孩子的都好好看看

    当父亲叹着气,颤抖着手将四处求借来的4533元递来的那一刻,他明白交完4100元的学费、杂费,这一学期属于他自由支配的费用就只有433元了!他也清楚,老迈的父亲已经尽了全力,再也无法给予他更多。 “爹,你放心吧,儿子还有一双手,一双腿呢。”强抑着辛酸,他笑着安慰完父亲,转身走向那条弯弯的山路。转身的刹那,有泪流出。 穿着那双半新的胶鞋,走完120里山路,再花上68块钱坐车,终点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 到了学校,扣除车费,交上学费,他的手里仅剩下可怜的365块钱。5个月,300多块,应该如何分配才能熬过这一学期? 看着身边那些用着高端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尚品牌的同学来来往往,笑着冲他打招呼,他也跟着笑,只是无人知道,他的心里正泪水汹涌。 饭,只吃两顿,每顿控制在2块钱以内,这是他给自己拟定的最高开销。可即便这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