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现在的宝宝很小就开始上学了,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一般都是2岁多,这么小的宝宝老师应该怎么引导宝宝自主吃饭呢? 一、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小勺 缺少练习的机会的小朋友们,不仅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不协调,阻碍自理能力的顺利发展,而且对小朋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如何解决呢? 家长可利用好听易学的儿歌教会幼儿吃饭的方法: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饭,小嘴悄悄尝,幼儿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家长在家也可以在开口的塑料框上贴个娃娃头或动物头,在碗里放点花生、小糖果之类的,让他们学习用小调羹喂娃娃和小动物吃饭。 二、打消孩子依赖的心理 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一定要等人喂。午餐时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小朋友,小手抱在胸前,手不拿勺也不扶碗,依赖心理和习惯性让他们在这里等着来喂。你
小儿孤独症的表现有哪些?孤独症的孩子都有什么症状?孤独症最典型的是以下五种症状,接下来详细看看吧。 看着孩子健康成长,愉快的玩耍,结交新朋友,这些都是是每个父母最快乐的事儿。但有些孩子,他们总是一个人,有视力却不愿与你对视,有语言却不愿意与你交谈,有听力却对一切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无法为常人所理解。他们患上了孤独症(自闭症)。 有些家长会将自闭症儿童和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混淆,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同。虽然自闭症的孩子在一岁之前就可能出现相应症状,但由于年龄太小,基本无法确定。直到一岁半时,自闭症孩子将会出现明显的不同,最典型的是以下五种症状。 1.语言障碍 在孩子5个月大时,还是不能发出咿咿呀呀的交流声,长大后也很难开口说话,即使说话也是低声的说,并且一直重复几个词语,有的孩子会说话,也不愿意说话宁可用手势替代。 2
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仪式感了,结婚要举行婚礼;过生日要举行生日派对,要吃生日蛋糕,要许愿;毕业了,辞职了……要吃散伙饭……在我老家乡下,过年时家族聚会,中午吃饭时,家族中最年长的长辈总要亲自掌勺炒菜,我们这些晚辈只能打下手,不是我们不孝顺,让一个老人来炒菜,其实这是一种仪式感,在老人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只要她健在,我们还是离不开她的“照顾”的……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们需要仪式感?有人答,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这是我最喜欢的答案。 仪式感并不只是指大人,小孩子也有仪式感,小孩子的仪式感更应该要尊重。 尊重孩子的仪式感,就是把孩子喜欢的、热爱的也当成你喜欢的你热爱的。 我们一家曾在广东几年,房子是租来的,很小。自打有了二宝,丈夫在公司又忙,我们身边又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可以帮忙的,实在忙不过来,最后商
三岁宝宝不会说话的原因 1、缺少父母的陪伴 三岁宝宝还不会说话的原因可能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因为很多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父母要在外面工作,方便一点的晚上回家可以见到,还有的家庭则是一年到头也见不到。 这种低质量、短时间的陪伴很难让孩子的内心产生信任感和表达感,如果是心思敏感的孩子是因为这种断断续续的陪伴显得很孤僻内向,影响了语言的正常发育和语言基础的学习。 2、孩子的表达欲降低 三岁宝宝是处于表达欲非常旺盛的时候,正常三岁的宝宝这个时期总是喜欢自言自语,整天要缠着父母说很多事。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家孩子太烦了,一天到晚有说不完的话,都不知道他哪里来的那么大精力。 小孩最晚多大会说话 男宝宝语言发育稍落后于女宝宝,说话的时间比较晚,一般2岁左右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只要宝
学校家庭作业又出新花样,这次家长群炸了 :建议全国推广。心里有苦说不出,不过最近上海一个小学布置的家庭作业,却让家长们拍手称赞。 原来,这份特别的作业本上有位学生特别制定的“家务清单”,任务完成后还需要家长在评价栏里打分。 这份特殊的家庭作业被曝光之后,引起家长们的一致好评,甚至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 ①让孩子做家务首先就让他们知道了这件事情的艰辛,学会感恩父母。 ②让孩子做家务还能让他知道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不应该只享受成果,也要为家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③一个会做家务的人,也是一个懂得体谅别人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了每件事情的背后都有人在辛苦付出。 ④做家务,是让孩子体验自律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所以从刷碗扫地开始,让他成为家里的小主人,一点一点锻炼自己
发现很多0-3岁的宝宝基本上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即使上一些早教班或者兴趣小组也是一周数次。国内的国情是,如果父母亲都在全职上班,就由老人带;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宝妈和宝爸就协调谁辞职在家带孩子,可能见得最多的是宝妈在家带孩子。下面我们看看宝妈如何在家里把育儿理念运用好? 如果五天都是老人带,不是自己带,平时父母会把教育理念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按照教育理念操作,之后老人再跟宝妈宝爸反馈(前提是“听话的”“好妈妈,好婆婆:-)。曦妈在这里会准备做一个系列的介绍——关于不同年龄段的玩 、 互动、以及如何把幼儿教育理念运用到家里。由于我小月的道具没有准备齐全,今天先说下一岁左右的玩与互动。 一岁的小朋友已经像个小大人了,很忙碌。小朋友逐渐开始有自我主见,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这个阶段发育会表现出来哪些特点呢?比如: 开始招手、指向。
长大后内向的孩子,家里都有这几种父母,总算找到原因了。很多家长是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变得内向,因为内向间接等于将来会吃亏。 可是,现实却是有很多孩子一个个变得内向。一个孩子刚一出生,根本没有什么内向和外向的说法,可是不同的家长,容易养成不同性格的孩子。长大后内向的孩子,家里都有这几种父母,总算找到原因了。 话少的父母 如果孩子的父母不爱说话、话很少,孩子在语言快速发展期,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语言资料太少,他就积攒不出足够他表达的语料。每次当他想表达的时候,都会觉得语言储备都不够,表达困难,时间久了他就容易受挫,在语言方面不自信。 慢慢的也就不爱说话,变得内向。所以,即便是话少的父母,也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多说话,教会孩子表达,让孩子爱上表达,等到孩子喜欢上语言表达的魅力,他就会因为喜欢跟人交流性格变得很积极、外向。
孩子的情绪管理:替代批评的方法,孩子不逆反,还能动力十足。作业还拖拖拉拉没写完,还在那儿唉声叹气,要不就是玩笔玩橡皮、神游天外。 批评之后是按要求做了,可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完成任务一样。更可气的是“不长记性”,下次还这样,于是我们不得继续批评。经常批评同一件事,就是唠叨。唠叨大概是最没用的一种方式,要不然也不会被称为唠叨了。 要想不唠叨,就要解决批评不起作用的问题。 为什么批评没有用? 批评没有解决动力问题。被批评是痛苦的,人有逃避痛苦的本能,所以孩子被批评后会调整行为。比如,批评完之后,加快了穿衣服的速度,写作业的时候比刚才专注了一些。于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批评能够改变孩子的行为,只要我们坚持得时间长一些,孩子就能养成习惯。如果真的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批评所带来的痛苦,是来自外部的驱动力。
给孩子选玩具是非常有讲究的?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买益智类玩具,宝妈知道什么是益智类玩具吗?其实0-4岁孩子这样玩,宝宝越玩越聪明~ 玩具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而“寓教于乐”的益智玩具更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刚需。但最近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则报道却对此给父母们泼了一盆冷水。该报道援引《科学美国》杂志6月刊的一篇文章提醒父母们,益智玩具在广告宣传方面普遍夸大功效,靠玩儿益智玩具并不能让孩子变成天才。 益智玩具在研发方面普遍与孩子身心发育的实际情况脱节,许多玩具所声称的教育功能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这意味着父母们白白浪费了在这方面的投入,选购要三思!其实此前,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也曾指出,这些外形炫酷且价格不菲的玩具宣称可以开发宝宝的大脑,但很多其实并没有什么用。这并不是说所有益智玩具都不能刺激宝宝大脑发育,其实要想做到有效刺激,我们只需要做到一点——保证
孩子为什么会“窝里横、外面怂”?说到“窝里横”这可能是每个小孩子的通病,也是让爸爸妈妈头疼的事情。乐乐和很多孩子一样,在家里是一个“小霸王”,说一不二,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发脾气。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在幼儿园里,他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闹,即使别的孩子从他手中抢走玩具,他也只是站在一旁干巴巴地看着,不敢要回来。连幼儿园老师都说,乐乐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绵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窝里横”。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反差,这要从家庭教育说起。 溺爱孩子 乐乐之所以会这样,和爷爷奶奶的溺爱不无关系。 乐乐说要吃排骨,奶奶会顶着38度的大太阳去超市买回来;乐乐说要骑马,爷爷会趴在地上让他骑到脖子上。 每次提醒他们不能这么溺爱孩子,两位老人总是不以为然地说:“他还是个孩子。” 乐乐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爱孩子的方式是正确的吗?很多父母爱孩子适得其反,希望你不是哦,再爱孩子,也要让他承受这3种苦! 堂妹怀孕8个多月了,再过不久就要生了。在这段期间,一直不停地唠叨:“这孩子生出来了,要是个男孩,我一定要让他练跆拳道,把身体锻炼得结结实实的;要是个女孩,我就把她当公主养,穿漂亮裙子,做时尚造型,这样带出去别提多拉风了。” 诸如此类的话很多家长都应该说过,其实不管养儿还是养女,给他金山银山还不如告诉他:只有吃得了这三“苦”,才能享受得到这三“甜”。 吃点读书的“苦” 你常说:读书苦,读书累,埋怨爸爸妈妈太专制。可孩子啊,你只知道读书苦,却不知道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想想你早上上学路上卖早点的叔叔阿姨,凌晨4点就要早起准备材料,不管刮风下雨,日日如此,他们不苦吗? 再看看学校旁边拾荒的爷爷奶奶
妈妈:说,为啥半天了一道题都做不出来? 孩子:我不会啊! 妈妈:不会?我都教了十几遍了,你再说一遍你不会?成心气我是吧,看我不打死你! 孩子:你打啊,把我打傻了,我更不会! 妈妈:你...... 每当父母特别兴致勃勃的教孩子一些新的知识时,总是会被孩子的一句“我不会”气得半死。 但能怎么办呢?哭爹骂娘之后,还是得沉下心来继续教,否则就会有些不识趣的人说:“连孩子都教不好,你怎么做父母的?” 是啊,我们做不好,你就能做好了? 事实上,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好父母这个角色。 且大多数,都是在混着父母的头衔,被孩子“教育”着。 因为,他们连孩子的一句“我不会”,都听不出来到底代表个啥意思? “我不会”,是因为所有人都说我很笨 之前我在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一样,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多原因是受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所以导致有些孩子比较自卑,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位网友说:我从小到大,经历的最大打击,就是父母说我没用!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可生活中,爸妈却常常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信。 您有这样的行为吗? 跟孩子哭穷,强调自己赚钱多么不容易,希望以此激励孩子。伤害孩子自尊心式的批评,嘲笑挖苦,拿别人家孩子又或者当着外人批评自己孩子。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暗示孩子没有“行”的地方。 长此以往,这些言行将对孩子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表现在: 走路很慢,遇人习惯低头或避开; 说话声音小,不敢看人脸; 分东西总是拿最少的那份; 排队总是站在最后面或最边上; 但内心一直渴望成
健康的宝宝最叫人喜欢,人人都对喜欢弹跳运动的孩子多点注意,亲亲宝贝网温馨提示:这不仅表示宝宝发育的良好,身体健康,而且宝宝的智力也会得到提升。对于弹跳而言,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运动能使宝宝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宝宝的想像力会从多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敏捷,因而更富于创造力。同时,专家提示运动还能促进宝宝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活跃、敏捷,并通过提高心脑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享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来达到提升智力的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收益大,奥妙在于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状态,运动发挥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宝宝都是天真无邪的,在弹跳这些运动中也一样表现出了宝宝的童真,宝宝的身体上蹿下跳,宝宝的脸颊红润,这也说明弹跳运动是富有魔力的,而这也主要得益于弹跳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的
宝宝4岁前需学会什么技能?4岁前的宝宝该如何教育呢?4岁前只有学会这些技能,才算不落后,你家孩子学够了吗? 4岁的孩子已经真正开始,从内部环境到外部环境完全转变,孩子要大量接触外部的环境和人,开始了自己的社交活动,也开始了自己独立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自身要掌握很多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一般来说,长到4岁左右的孩子只有学会这些技能,才算不落后,你家孩子学够了吗? 自己好好吃饭的技能 这个好好吃饭,不仅包括孩子自己可以用基本的餐具吃饭,还包活一些用餐习惯。比如饭前饭后要洗手,吃饭的时候不要浪费,吃多少拿多少,吃饭要安静,端碗端水要拿稳,不可随意倾倒饭菜和茶水等等。 这些吃饭的习惯,不仅体现出一个孩子良好的教养,让孩子很招人喜欢,以后有个好人缘。而且这是必备的自理能力,只有具备了自己好好吃饭的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一些
暑假里孩子们玩得开心吗?其实并不尽然。现在竞争压力大,跟原本可以随便浪的假期不同,如今的寒暑假,俨然成了“鸡妈们”给孩子开小灶的黄金时段,各种早教、托儿、补习班纷纷迎来高峰期。毕竟暑假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不好好抓紧好好利用一下,孩子开学还不知道被同学甩到多远呢! 当然,除了普通家庭之外,明星群体中也有不少“鸡妈”为孩子的未来未雨绸缪。 比如杨幂,小糯米半岁就开始早教,之前参加综艺的时候,被佟丽娅爆料已经会很多语言,也会落落大方的表演才艺了。 甜馨爸爸之前也说陪女儿上早教是最开心的事情~ 有了这么多明星加持和“别人家的小孩”,相信你对“早教”早已蠢蠢欲动,但是早教到底教些什么呢?有用吗?可以开发智力吗?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早教到底教什么呢? 早教就是早期教育的缩写,由于现在宝宝三岁以后都会同意进入
我经常忍不住对孩子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请问老师,作为父母,可以用什么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方式,来告诉孩子「这个是不允许」的呢? 对,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告诉孩子这个或那个不可以做,孩子很可能会大哭大闹、发脾气或者不理你等等。 那么该怎么办呢?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因此不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不允许的」,而是说其实你可以有些策略。 这里有三个办法可以尝试:第一条是确认感受,第二个告诉道理,第三个是提供选择。 第一条,那就是确认,你不允许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感受肯定是不好,这个时候你应该理解他、接纳他,而不是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比如「我就不是不让你吃冰激凌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应该转而去说「哦你真的是很想吃冰淇淋是吧?妈妈不允许你吃冰淇淋,你也挺生气的」,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理解他自己的,而不是在否认自己的感受;
之前,微博上有个帖子提到,娃要扔的垃圾,千万别去帮忙扔,不然不从垃圾桶里拿出来重新扔是没法走的......哈哈哈哈,简直说出了好多妈妈的心声,有木有! 有一段时间,家里那个两岁左右的小不点变的特别的作,但凡有一点不顺心,就分分钟哭,还总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什么剥了皮的香蕉要粘起来啊、吃苹果还不能切只能给他一个完整的啊、大热天的非要盖着大棉被睡觉啊、你给他穿好的衣服必须要脱掉重新自己穿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哈哈哈,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宝宝正在经历Terrible two !这个阶段的宝宝就是这样,每天都要把“不!”“不要!”“不行!”挂在嘴边,还总干一些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事......根据妈妈们的各种口述,我整理了这篇漫画,妞们来对号入座下,你的宝宝是不是也经历过下面这些行为,哈哈! ● ● ● 吃饭篇 1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亲子沟通需要注意什么技巧?不少妈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忍不住对孩子生气发火后又后悔。事后回想,虽然觉得自己不对,可实在忍不住啊!结果落了个「两败俱伤」。是否有一种方法,既能表达妈妈的情绪和心里话,又让孩子接受呢? 是否有一种方法,既能表达妈妈的情绪和心里话,又让孩子接受呢? 妈妈可以尝试将「非暴力沟通」用在亲子关系中。 非暴力沟通,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的应用里,即便在缺乏咨询师或督导的指导下,非暴力沟通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成效。在倾听对方的基础上,非暴力沟通鼓励当事人表达自身情绪和需要。 当然,任何改变旧有的模式都意味着挑战,一开始并不容易。但如果持续实践并调整,有助于减少沟通中的误解,增进人际的联结。简单来说,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倡导的非暴力沟通强调: 1. 描述而非评价
大宝今年5岁半了上大班,妹妹10个月。他2岁前都是姥姥带,后来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妹妹出生后妈妈一个人带不了,爸爸妈妈就又让他去姥姥家附近上幼儿园,由姥姥姥爷、爷爷奶奶轮流管。很多家长疑惑,孩子为什么还不懂事? 这次带他出去旅游,回程路上姥姥给他买了一大瓶水,但觉得带的东西太多太沉了,因此姥爷把水喝了一些,大宝知道后就不干了,我们许诺给他再买一瓶、回去后买很多等等补救办法,但他就是不听,然后不停地哭嚎着拍打姥爷。这孩子为什么不听劝,这么拧呢?(来自一位着急地姥姥) 从姥姥的描述中可以获知,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已经上了大班的大宝,在情绪缓解和听从成人建议方面存有一定的差异。 按照儿童普遍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大部分五岁的孩子,由于具备了良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能够身心愉悦,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从时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