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做父母的为什么会偏心
    做父母的为什么会偏心

    两个孩子的家长,为什么大多会偏心其中一个?答案现实让孩子寒心。却始终无法避免自己偏心,似乎偏心某一个孩子已经成了天下所有父母都会犯的错。 出于弥补心理,会偏爱更像自己的孩子 人类天生有一种自恋的情结,在育儿上也一样,会对迷你版自己更偏爱一些,这源于对童年自己的弥补心态。所以家里两个孩子的,如果其中某个孩子跟自己长得像,或性格像,父母对他就会格外宠爱一些。 但这样的家长也不会冷落另一个孩子,在差别对待上不太明显,是偏心的父母里比较和缓的类型,也在孩子忍耐的范围。 懂事的孩子没人疼,父母更偏爱会撒娇闹人的 这是很多家庭的常态,懂事的孩子经常被冷落,因为家长认为她独立能力强,就会把精力花在不那么懂事的孩子身上,尤其比较会撒娇的。所以网上曾有调侃,说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都是这个

  • 孩子玩游戏很怕输,家长怎么办?
    孩子玩游戏很怕输,家长怎么办?

    孩子玩游戏输不起,家长该怎么做?我家男孩子马上快四岁了,我最近跟孩子玩桌游游戏,发现孩子很怕输。一开始很喜欢,可是在玩的过程中他只要一输,或者落后就生气,就说我不玩了。我跟他讲道理他就把耳朵堵上,甚至会摔棋子,我就很生气我也不跟他玩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3、4 岁的小朋友,处于自尊心建立时期,这时期他们大多对胜负很得看重,因而,出现怕输的情况是正常的。 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记住一个原则: 先处理情绪问题,再处理行为问题。 孩子生气摔棋子,你也跟着生气,这只会更加刺激孩子的情绪。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呢? 首先,你不妨试着描述他的情绪:「我知道你觉得你输了比赛,很生气。如果妈妈输了,妈妈心里也会不甘心,很难受的。」 然后,让孩子先自己冷静一下,休息一下,再跟他解释,这次输了,或许下次

  • 没教养比没文化更可怕,如何教出有教养的好孩子?
    没教养比没文化更可怕,如何教出有教养的好孩子?

    近日,一位在河南大学就读的陕西女孩的文章《关于地域黑 关于河南》火了,女孩以亲身经历反驳地域黑。她说: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我们一直在往对的方向走。 其实我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轻易定义一个地域一个城市,你是什么,你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我想这可能就是教养。 有人说,教养就是让人觉得很舒服。我觉得很有道理,教养是落实在一个个细节上的。没教养比没文化更可怕,不是吗?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有教养的孩子。 如果一个小孩儿跟大人说话有问有答很有礼貌、能在饭桌前安安静静坐着把饭吃好再自己把盘子收了、坐电梯会在一侧等里面的人出来再进去并且在电梯里全程安静......大人就会有点儿惊喜地觉得这个小孩儿很成熟很有礼貌。 但矛盾的是,很多中国家长潜意识里又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话就会跟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还可能会压抑个性甚至会吃亏。

  • 孩子没大没小怎么教育
    孩子没大没小怎么教育

    孩子没大没小怎么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尊卑思想很严重,归根究底是封建时期的遗留,君权是不可违逆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很霸气,很威风。但是皇帝只有一个,普通人想要体验一把做皇帝的感觉,要怎么办? 只能在孩子身上,我是你爹妈,我要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这种思想,不管是不是批了“为你好”的外衣,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他跟我们是平等的。比如说称谓,如果一个孩子直呼父母的名字,就会被批评被教育,说他没大没小。但是别忘了,我们是平等的,既然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喊他名字,他为什么不可以?再比如有些家长,如果孩子打了别的孩子,就笑嘻嘻没事,如果孩子打的是自己,马上拎起来胖揍。作为家长,有没有分清楚,到底是打人这件事情的后果严重,还是冒犯“家长权威”的后果严重?所谓的“家长权威”,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

  • 家里说方言会影响宝宝学说话?(为了婆媳关系一定要看)
    家里说方言会影响宝宝学说话?(为了婆媳关系一定要看)

    请老人帮忙带孩子,往往要经历的各种磨合,就拿教宝宝说话来说,就让一些爸妈颇为惆怅。 老一辈人习惯说家乡方言,有些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甚至有些压根儿就不会说普通话,照顾宝宝的时候自然只能说方言。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虽然现在基本都说普通话,但理解方言也不存在问题,可小宝宝就不一样了,大人们有的说普通话,有的说方言,会不会把小宝宝搞晕了? 这样又是方言,又是普通话,小宝宝能听懂吗?会不会影响宝宝的说话能力? 多语言环境会影响宝宝说话吗? 多语言环境会不会影响宝宝的说话能力,不止爸爸妈妈们关心,研究人员也非常关心。 曾有种观点是,多语言环境会让孩子感到困惑,更容易混淆,会增加语言学习的困难,导致宝宝说话晚。 但随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双语(多语)学习并不会影响宝宝语言发展的速度,不同的孩子语言发育的速度是存在差异的,但是

  • 1岁内宝宝的早教还有这些细节可做,建议收藏!
    1岁内宝宝的早教还有这些细节可做,建议收藏!

    1岁内宝宝的早教要怎么做?1岁内宝宝的早教细节有哪些需要注意?1岁内的早教即早期教育就在于两个字:引导。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至于孩子,只要家长付出了,孩子会给您答案的。下面我继续来手把手教给大家一些可容易操作的,效果良好的,适合婴儿期即0-1岁宝宝的早教方法,建议大家收藏哦! 1、做鬼脸。比如鼓起你的腮帮子,当宝宝摸你的脸颊,你就吐气;当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头;当他摸你的鼻子,你就皱眉耸鼻……不时地变换方式,让宝宝有一种新鲜感。 2、触摸物品。抱着宝宝在房间里到处逛逛,用他的小手触摸窗户、电话机、冰箱及电视机摁纽等,一边摸一边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 3、编故事。挑选一些宝宝最喜欢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换成他的名字,她会觉得更有趣。 4、自制动物书。去动物园的时候,给动物拍照,结集成一本相册。时常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欣赏,让他找一找大象、海狮

  • 宝宝总是哐哐撞头怎么办
    宝宝总是哐哐撞头怎么办

    宝宝总是哐哐撞头怎么办?这样的行为正常吗?有的宝宝就是这么让人费解。“我家宝宝10个月,睡眠整体还不错,最近开始入睡时要用脑袋撞床栏,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两周,吃喝拉撒与以往一样好,到底是什么鬼啊?” “我家一岁半了,最近发明一个招,睡觉的时候撞头……额……哐哐哐,我听得都痛了,有的人说是正常的,有的说可能是发育有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宝总是哐哐哐撞头,看上去这么怪异的动作,正常吗? 通常,撞头这样的行为会出现在晚上,也可能是宝宝清醒之后,其实处于浅睡眠阶段,或昏昏欲睡中,一旦进入比较深的睡眠,这些行为就会停止。 虽然看上去很怪异,但大部分都是正常的。 绝大多数宝宝会在白天,出现有节律的前俯后仰,一般持续几分钟,特别是有音乐的时候,当他出现这种动作的时候,你也可以放一点摇滚音乐配合。 其中,还有一部分宝宝,会

  • 孩子和你越来越生疏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和你越来越生疏的原因有哪些

    你家宝宝和你关系亲近吗?相信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想问这个问题吧,孩子为什么和我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生疏了呢?让孩子和你越来越生疏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上周去弟弟家串门,没待一会他家的孩子就炸了锅,弟弟的女儿今年刚四岁,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那天一家人吃午饭,她不想让妈妈喂,便猛地推开了碗,饭菜撒得遍地都是,碗也摔成了一堆玻璃渣。弟妹很是生气,揪住她的女儿就打,边打边骂,声音高亢。孩子又疼又怕,放声大哭,连我都被弟妹突如其来的变脸吓得半天没敢吱声。弟弟很快反应过来,生气地瞪了她一眼,抱起女儿回屋哄了好久,小家伙这才慢慢停止了哭闹。 事后说起来,弟妹先是一脸恼火,说这孩子真难管,后来说着说着,自己也忍不住落泪,说弟弟不在家,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劳,有时候就忍不住打骂女儿,近来女儿都不喜欢找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缩在沙发一角,或者玩手机,或者发呆。

  •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吗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吗

    在家庭教育中,3句话就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打扰到了店内其他看书的客人,一名女店员走上前,礼貌地提醒男孩,希望他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其他人。 结果这名男孩恼羞成怒,用手指着店员,气势汹汹地说:“我来了这么多次,就你!你信不信我抽你?我投诉你!” 店员礼貌地回复“您影响别的客人看书了”。 男孩情绪十分激动:“他们看什么书?你怎么知道他们在看书?他们看什么书?信不信我抽你!信不信?” 男孩的家长和外教劝阻男孩,家长对女店员说:“他还是个孩子,别跟他计较。”“行了,他小孩儿,回家管管去,你忙你的吧。”之后还温柔地对孩子说:“快去,老师和你说话呢。” 孩子被拽走后,围观的顾客都安慰受委屈的女店员。这个姑娘始终面带微笑说:“我没关系,很担心这个孩子的未来。” 这个家长口中的“孩子”,已经十四五岁了,已经有清晰的思

  • 爬行影响孩子一生,做父母的都知道吗?
    爬行影响孩子一生,做父母的都知道吗?

    爬行促进前庭平衡发展 前庭平衡是孩子感觉统合的一个重中之重,是前庭觉和身体的链接。前庭系统掌管平衡感,主要的功能为侦测地心引力,当个体进行加速或减速活动时,会调整头部倾斜的位置,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在撞到东西或跌倒时能即时反应,保护身体,此外前庭系统还有促进其他神经系统发展的功能。小时候感统失调表现不会那么明显,但长大后就会表现出平动作不协调、没耐心、反应慢、专注力差、胆小等特点,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影响非常大。 而通过爬行可以实现孩子四肢和手脚各个关节与大脑的协调链接,大大提高他的四肢协调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他前庭觉发展。以前小编是给亲子园的孩子上感统恢复训练课程的。说实话,如果我们能遵循自然规律让孩子从趴、抬头、翻身、坐、匍匐爬、爬、站到走自然的发展起来,那些高额费用,费人力物力的恢复课程就可以不存在了,而看到那些因感统失调而引起各种异常表现的孩子也

  • 带宝宝出去旅行有什么好处?
    带宝宝出去旅行有什么好处?

    很多爸爸妈妈都不愿意带小孩子出去旅行,原因也很直接:小孩子小记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费时间与金钱;出去一趟像搬家,又要照顾行李又要照顾孩子,累死累活的;每天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和一地鸡毛的闹心事……带Ta旅行的意义究竟何在? 今天为我们分享经历的孔妈妈,和我们大多数人的困惑一样,不过在孔妈妈带宝宝出去旅行了一次之后,就完全改变了看法。现在我们就跟随孔妈妈的视角,来看看这趟旅行究竟对宝宝产生了怎样的奇妙影响。 我在之前也有同样的困惑,所以基本没有带娃真正旅行过。宝宝2岁多时,我发现她的认知水平足以让我惊讶。 看到小区里的落花,会说“妈妈,前面好多花落,花落知多少”; 看到动物园的鹅在水中游,会说“红掌拨清波”; 在游乐场玩后,在家里可以模拟同样的场景,先用胶带在墙上粘条不超过自己身高的线,然后用该线衡量自己的身高

  • 你知道三岁左右的宝宝爱打人的“原因”吗?
    你知道三岁左右的宝宝爱打人的“原因”吗?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觉得宝宝就没有脾气,实际上孩子也和大人一样同样会发脾气,你会发现在一岁左右的孩子身边经常出现武力解决问题的情况,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会为自己解释为什么用武力伤人,所以这也是众多家长们一直困惑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对于宝宝起初的武力问题,我们家长不用过度的指责宝宝,孩子在年龄和不同阶段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孩子用手去摸、抓、捏、扔、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有目的的探索世界的行为,是感知一切用手能接触到的事物以及区分它们之间差别的行为。通常来说,孩子在9个月左右的时候,手部的功能会有一个突然的发展,手臂到上臂的支配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这时候,孩子打人,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这会让他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趣。

  • 父母语言虐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吗
    父母语言虐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吗

    有一种伤害,叫做语言暴力。相信大家都听过「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吧?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正所谓「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浑身都是宝,那么孩子也会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 但是,如果在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无用的,那么,这些孩子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低价值的,是不配得到幸福的。 尽管我们历来都把对孩子的管教当作是各家的私事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否认,那些长期遭到父母言语伤害的孩子,承担了比遭到父母殴打的孩子更大的伤痛。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们将聊到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并衷心地希望各位父母们在和孩子说话时,能够更多地顾及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01.恶言恶语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先要明确的是

  • 孩子为什么讨厌学校,为什么不想上学,这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孩子为什么讨厌学校,为什么不想上学,这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教学几十年遇到过很多厌学的孩子,厌学分两种:1、不想上学单纯讨厌到学校的。2、在学校坐着但是坚决不想学习的。这两种孩子都让父母和老师操碎了心,特别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被折磨的心力憔悴也都是有的。 孩子为什么会讨厌上学,一般情况下有这样的几种原因,家长如果能知道孩子厌学的原因,才能真的和老师一起联合起来帮助孩子改变。 今天和大家分享最常见的两种因素! 1、学习的压力突然增大 在小学三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孩子身上出现的比较多,特别是进入初中阶段。 要学习的学科突然增多,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学习速度的变化。 也可能是孩子每天都要完成太多的家庭作业让他们感到恐惧。 更有很多孩子是因为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导致出现“这缺一点,那落下一点”的小问题。小问题的叠加就变成了大问题。

  • 小天使变成烦人精?3招教你轻松应对宝宝猛长期!
    小天使变成烦人精?3招教你轻松应对宝宝猛长期!

      1婴儿猛长期知多少 婴儿的成长发育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模式,而是总有那么一些转折和变动,让之前那个甜心天使变得很难对付和“不可理喻”,让爸爸妈妈感到困惑不已,这其中就包括“猛长期”。 1、猛长期出现的时间 猛长期多出现在宝宝7到10天,2到3个星期,4到6个星期,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前后。当然,根据每个宝宝具体情况的不同,猛长期也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到学步期甚至孩子青春期里也会间歇发生。 2、猛长期的持续时间 猛长期一般持续2到3天,有时也会持续一周。 3、猛长期的表现 在这段时间里,宝宝会感到非常烦躁,睡眠倒退,吃奶频次明显增加,间隙缩短,可是又总也不认真的样子,吃吃玩玩,让妈妈非常困惑与辛苦。 其实,这些表现都代表着孩子开始经历飞速的成

    标签:宝宝4周
  • 青春期叛逆期孩子该怎么教
    青春期叛逆期孩子该怎么教

    青春期叛逆期孩子难不难管教?青春期叛逆期孩子该怎么教?如何与的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接下来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学习。 前几天和同事交流,她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他的孩子现在12岁,初一,正处在叛逆期。一放学回家就玩手机,定规矩、讲道理都不知道多少遍,就是没用。 昨天孩子在玩手机同事去拿,孩子死活不给,同事怒了打孩子,结果孩子竟然还手,而且到现在都拒不认错,同事一提起来就一直叹气,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其实,不止是这位同事,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的“叛逆”头痛不已。特别是青春期的叛逆,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历过,只是身为家长的我们,很难去换位思考,所以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 可实际上,孩子叛逆并非是坏事,相反是个好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 就像刚才的那位同事一样,她一直在等孩子道歉,为什么你不先去给孩子道歉

  • 男孩吊车窗上窒息身亡 窒息死亡需要多长时间
    男孩吊车窗上窒息身亡 窒息死亡需要多长时间

    男孩吊车窗上窒息身亡 究竟是怎么回事 16日14点,在合肥市阜阳路与北一环交口东侧的宏图新村小区内,11岁男孩天天(化名)的脖子被卡在轿车车窗内。虽然后来紧急送医抢救,但仍不幸离开。据悉,5月18日,天天的父亲才刚出车祸,至今仍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 当日14点,宏图新村小区8号楼业主李女士出门遛狗。走到7号楼中间单元时,看见一辆黑色奥迪Q5停在该单元门口。她记得该车正副驾驶位的挡风玻璃均未完全封闭。李女士往前再走几米后,猛然发现该车副驾驶位车窗上有人趴在上面。对方是个孩子,头在车内,但脖子正好卡在窗玻璃缝隙里。 “不好了,赶紧救孩子!”李女士大喊,这时一位女子骑电瓶车过来并停车查看。这一看该女子发现被卡住的正是自己的孩子。李女士说,随后她和孩子母亲一道将孩子的头从缝隙里解放出来。很快奥迪车的司机也被惊动下楼来。此后,司机将男孩送往附

  • 教宝宝学习系扣子的方法
    教宝宝学习系扣子的方法

    对于每一位宝宝来说,学习系扣子是宝宝的一大进步。亲亲宝贝网专家指出:从动作发育过程来看,大多数孩子在二——三岁的时候都能学会系扣子。而解扣子,多半你已经观察到了,比这个时间要早得多。与此同时,练习解、系扣子一方面可以让宝宝早日学会自己穿衣,同时也练习了宝宝的手眼协调,使手的技巧得到长进,是一种锻炼手的灵活性的好途径。 系扣子只是一个敲门砖,对于2——3岁的宝宝来说,这个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黄金阶段是培养宝宝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应该把某些事划入宝宝的责任范围,家长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在他有能力学习做某一件事时,教他如何操作。2岁宝宝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基本上能明白大人的话了;四肢活动、手的抓握及小手指的配合能力也比较强了,手眼已经能够互相协调起来,具备了独立做事的能力,因此,家长可以抓紧时间教会孩子一些生活自理。 亲亲宝贝网专家为宝宝系扣子提

    标签:穿衣
  • 孩子做错事总推卸责任,这是因为什么?
    孩子做错事总推卸责任,这是因为什么?

    孩子做错事,然而总推说是别人做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这个谎呢?是因为平时爸妈管教太严有点害怕吗?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儿童说谎是因为担心惩罚,而为自己建构出“真实的安全港湾”。他们与成年人的推卸责任有着本质的区别。 1.生理原因 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儿童有时很难区分真实与幻想。当他们预感到某种行为会带来惩罚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钻进自己的“幻想世界”。这并非是他们故意为之,即在儿童说谎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在编谎话,有意欺骗父母家长。他们对这些谎言深信不疑,真切地认为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儿童会觉察到有时不经意说的谎言可以让自己免受责备,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个绝好的经验,在类似事件的多次强化下,儿童便习得了这个趋利避害的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当儿童开始说谎,这是个成长性的标志。如果,您的孩子正处在这个阶段,也发现了孩

  • 父母不理解孩子怎么办
    父母不理解孩子怎么办

    你为什么不理解孩子,答案全藏在这10张图里面!同样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同样的一个场景,在成人眼里和孩子眼里有什么不同呢? 在妻子眼里,丈夫就像个孩子一样,同样需要哄,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同样是超人。 在丈夫的眼里,妻子是温柔贤惠非常能干,在孩子眼里,妈妈是超人。 在我们眼里,医生是白衣天使,在孩子眼里,医生好像是趁你不备,随时给你来一针的刺客一样可怕。 在我们眼里分别只是依依不舍,在孩子眼里分别就好像飞鸟一样离我们而去再也不会回来。 在妈妈眼里,冲着孩子大吼是讲道理、是为她好,可在孩子看来,妈妈坏脾气爆发的那一刻,和大楼轰然倒塌的恐怖没什么两样。 我们认为芭比娃娃只是个玩具,孩子们却感觉芭比娃娃是自己的伙伴。 在你看来,小汽车是一种怎么也买不够的玩具,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