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孩子一言不合就摔东西,怎么办!
    孩子一言不合就摔东西,怎么办!

    比如说,刚给他买的变形金刚,过两天,变形得都不认得了,头硬生生给拧断了,胳膊也给强拽出来。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宝爸把手机放在沙发上,上完厕所回来发现,自己的手机已在水杯中冒泡,宝爸吓呆几秒后,转而朝宝宝瞪了一眼,而宝宝一脸委屈,完全get不到宝爸生气的点。 你家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无敌破坏”的宝宝?轻则把书撕得乱七八糟,重则把东西摔得粉身碎骨。 为什么宝宝突然间就变得这么爱“破坏”了?其实呀,是有他们的“破坏理由”的。 孩子为什么会成为“破坏王” 1 探索世界 三到五岁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会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甚至是摔一摔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2 宣泄情绪 三岁左右的

  • 如何与孩子沟通协商?
    如何与孩子沟通协商?

    我们上次说边界之内尽量自由, 那就意味着一切听孩子的吗? 肯定不是这样。溺爱效果不好。 父母只是不强迫,不等于没态度。 这仍是自由人与自由人沟通的问题, 生活中并非只有听我的vs.听你的。 自由人之间经历万千复杂的事, 都可以“商量商量”。 父母与孩子之间避免权力之争, 并非依靠父母的软弱和溺爱, 而是需要有比斗争更好的解决之道。 这一篇我们就讲更好的解决之道: 沟通与协商,而沟通的基础是倾听。 【经典说】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儿童一出生就有愿望也具有能力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自我感受。 沟通和对话所必需的相互倾听和相互期待的能力,是思想的特质,也是儿童明显具备的智能。

  • 孩子会模仿谁的行为?
    孩子会模仿谁的行为?

    我们之前说过了行为塑造的四步: 奖惩、反馈、有边界的自由、协商。 今天要讲行为塑造的第五步:模仿。 与前四步不同的是:孩子是主语。 有的妈妈希望晴妈推荐育儿书籍, 在这里预告一下:之后会有书单, 通俗版育儿书,以及专业度稍强的书。 在这个分支课程结束之后会贴。 每次课程会从书籍中摘一些段落, 但不意味着段落就是全书主题, 很多书籍很博大,有许多复杂的内容。 晴妈始终不是专家,只是学习者, 用一颗学习者的心向其他学习者推荐。 【经典说】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 社会学习理论 尽管操作式条件反射在儿童获得道德反应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仅有它本身是不够的。 取

    标签:行为心理
  • 为什么孩子会耍地赖?
    为什么孩子会耍地赖?

    我们今天讲最常见的冲突:耍地赖。 这是小孩子从一岁多开始经常做的, 也是父母们最厌烦和头疼的行为。 我们会看到:耍地赖并不意味着坏, 它是正常人的正常的心理释放, 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更好的疏解方式。 今天是“危机处理”话题的一个开端, 这个话题会从一直写几十篇, 从危机入手,我们更能理解人的全貌。 【经典说】 《动机心理学》 紧张系统 如果被试在处理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当中遭到打断,那么在事后,他/她对于这项任务的印象的印象更为深刻。 对于这类现象,勒温解释道,行为主体接受一项任务的过程致使他/她的体内产生了一种准需求。 勒温首先把人描绘成一块有边界的区域。 每一种需求都

    标签:行为心理
  • 孩子为什么知错不能改?
    孩子为什么知错不能改?

    想了解更多亲子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欢迎关注“晴妈说”~ 【写在前面】 任何问题总能分成:想改与不想改, 父母时常困扰的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宝宝每次都真诚下决心,想改, 过不了多长时间又还是会重犯? 我们今天要告诉爸爸妈妈的是, 这是人之常情,别对孩子太苛刻。 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控制我们的心理, 或者说,试图控制,却总是失败。 自控是一门管理科学,要整体统筹, 不适当的自控有可能事倍功半。 【经典说】 《自控力》 “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正如我们所见,越是不让我们想一件事,我们就会越去想它。 对焦虑、沮丧、节食、上瘾的最新调查证实,把“我不要”的力量用在涉

    标签:行为心理
  • 为什么不能一直自控?
    为什么不能一直自控?

    父母常感叹:孩子怎么不一直自控? “他要是坚持自控,我就不管了。” 这成为了父母高度管控的理由。 可实际上,从这一篇我们会看到: 自控总有限度,而且自控不宜过度。 父母也不适宜要求孩子过多自控。 要人始终自控,就像要人一直不睡觉。 我们能永远不睡觉吗?那多有效率! 可是健康的人生并不等于耗竭。 【经典说】 《自控力》 顽强的意志力是一个人最突出的优点。 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个人魅力更有助于领导别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维持婚姻幸福。 但是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它被使用之后会渐渐疲惫。 似乎人们每一次动用意志力都是从同一个来源汲取力量。因为每次使用意志力它都会有消耗,所

    标签:行为习惯
  • 该如何给孩子讲规矩?
    该如何给孩子讲规矩?

    前几篇我们讲了管控行为的困难, 那么问题就来了:还要不要管教? 不教规矩,担心孩子无法无天, 教规矩产生冲突,也担心适得其反。 这一篇和下一篇是“行为”的总结, 我们会让父母放心:教育是必须的, 但不是靠我们强制, 而是靠孩子成长的力量自我超越。 【经典说】 《光有爱还不够》 孩子对于约束总持有一种双重态度。他拒绝约束,他又在无意识中寻找和等待约束,因为他模糊地感觉到缺少约束将阻碍了自己生命的前行,从而使自己失去幸福。 确实,发育“迟缓”的儿童从来就不是快乐的孩子,他们只有在做到超越自己的迟缓时才会变得开心快乐。 母亲不会让孩子无偿放弃他所迷恋的快乐。她要求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他发现新的、

    标签:行为习惯
  • 当孩子突然失去自信......
    当孩子突然失去自信......

    首先,每个娃娃的发展都不同,绝不可以把任何一个现象对号入座...... 因为有难度.....所以.......

    标签:自信
  • 孩子几点出生,决定他一生的性格!看看你家孩子准吗?
    孩子几点出生,决定他一生的性格!看看你家孩子准吗?

    子时(23:00~00:59)机智乐观,魅力浑然天成这个时辰出生的人都带有桃花的潜在特质,天生有迷人的魅力。他的警觉性、判断力都很敏锐,很有危机意识,无论在事业或感情上都很有冲劲,可惜感情方面很难自我控制,表面上看起来机智乐观,私底下却没什么安全感,甚至有点悲观。 他们善于交际,对朋友十分慷慨热心,只是他不喜欢承认增加的错误,你一旦背叛了他们,就会吃不完兜著走,乖乖等着接受他的碎碎念攻击吧!此外,他们都喜欢囤积物品,有未雨绸缪的习惯,因此通常都有储蓄的美德,也喜欢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丑时(01:00~02:59)不许别人说话的蛮牛这个时段出生的宝宝,有着顽石一般沉默寡言的特质,通常极有耐性及毅力,能够吃苦耐劳,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但是这些特质反映在负面上,就会呈现出保守、不知变通的固执倾向,他们自尊心超强又不服输,而且喜欢独断独行。 他们常会压抑自己

    标签:性格
  • “胆小”可能只是另一种价值判断
    “胆小”可能只是另一种价值判断

    我们总是爱用自己的好恶去评判孩子,将一些原本中性的词染上褒贬色彩。比如“活泼”是好的,“内向”就是不好的。单从这几个简单的词语就能看出我们往往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性格的内涵。譬如说“胆大”,我儿子鲁鲁小时候很胆小,不敢游泳,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敢给老师打招呼。但是他却敢于坚持真实的自己——忘了戴红领巾敢于走进学校,挨批评就挨批评;考试敢于不按平时演练的范文写,自己临场发挥,得低分就得低分。 “胆大”,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什么事都敢做。儿子对于自己不能胜任的游泳,选择放弃,宁愿留在岸上被人嘲笑也不冒险下水,这恰恰说明他有胆量,能够对某件事作出价值判断,付诸行动,并承受后果。 儿子之所以不敢发言,不敢和老师打招呼,是对自我认识不足,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被拒绝,说明他这方面的心理承受力较低,缺乏安全感。这也正是需要我们父母包容他,帮助他成长的

    标签:胆小性格
  • 《大鱼海棠》模糊孩子性别意识?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多早熟!
    《大鱼海棠》模糊孩子性别意识?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多早熟!

    宝妈一朋友,母亲节的时候收到一份礼物,还以为是女儿送的,高兴坏了,心想养孩子的辛苦总算没白费。但等她拆开礼物,立马不淡定了!落款的“会一直爱乐乐(朋友女儿的小名)的阳阳”让朋友凌乱在风中,朋友女儿才二年级呀! 怎么样?是不是想起那对闹分手的小学生? 还有最近的小学生要养直播网红事件... 关于现在孩子的早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这样的事例,除了提供“老师作业布置少了”的段子,难道不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反思,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越来越早熟了? 先说心理上。 前面咱们说,有评论认为《大鱼海棠》的人物性别特征不明显,讲真,Dora妈一开始还真没注意到这一点,倒是平常好些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不可描述”的镜头,Dora妈只能时刻准备着给Ada把关。 1影视剧不良镜头

  • 我为什么摸小鸡鸡,麻麻你造嘛?
    我为什么摸小鸡鸡,麻麻你造嘛?

    其实,大部分男宝宝触摸小鸡鸡仅出于好奇心,他们在探索自己身体器官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发现自己的生殖器——小鸡鸡。这跟触摸自己的鼻子嘴巴并无两样,只是在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但平日里一直被尿不湿包裹着,他们接触和观察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一有机会脱掉尿布,他们就会经常去触碰(不容错过!)。 别误会,宝宝只是觉得好奇+“感觉还不错”,妈妈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地严厉制止,或是过分担心是否有某些疾病。如果你在他触摸的时候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就等于暗示了宝宝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个部位是不对的,甚至还可能理解为自己某方面不对或不好。大道理的话何不等他适当大一点了再教他、引导他,现在妈妈们大可接受宝宝正常的好奇心! >>>>下次,也许你可以这样做: 1、如果宝宝只是在洗完澡后,或是脱掉尿片时摸小鸡鸡,且

  • 孩子看见电视上的亲热画面怎么办?白百何的做法也是精辟啊
    孩子看见电视上的亲热画面怎么办?白百何的做法也是精辟啊

    朋友赶紧转移话题带孩子去吃好吃的,好在孩子没有追问,但是又害怕留下什么后遗症,哪天再想起来,现在正为当时的处理方式懊悔不已。 孩子在电视上看见亲热镜头,难免会好奇,家长处理不好多多少少都会有问题,而明星白百何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则表示会直接亲一下儿子,减缓亲热画面对孩子的冲击力,也减少孩子对此的好奇心。 这样的情景有时真的无法避免,来看看这些父母的经验之谈。 刘爸爸:从来不让孩子看一些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有时太污了,只让孩子看一些动画片。 陈妈妈:儿子每次看到电视剧的接吻片段时都会说:他妈妈亲他了,他妈妈好爱他哦,多亏于我平时的教育,不过只要是女儿,儿子都当成是男的妈妈,我也是一头黑线,不过这样也挺好的。 西西妈妈:我觉的这是种挺好的性教育方式,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能和异性拥吻,什么情况下不能被触碰,对孩子来说,回避未必是好的选择。 小宝爸爸:听一些老师说过,如果孩

  • 小孩太过执着,需要去看医生吗?
    小孩太过执着,需要去看医生吗?

    面对孩子的行为,通常可由两个方向去观察:第一个是孩子本身,另一个则是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就孩子本身而言,可能的影响原因包括发展状况(认知、语言、情绪等)、孩子独具的特性(先天气质、对于外在讯息的解读方式等),也要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是不是这个年龄的正常发展现象。就情境因素来看,可以试着去观察的是,这个行为大多在什么时间、地点、或特别针对谁才会出现?或是任何人事时地物都可以观察到?发生前,有什么会引发或制止这个行为?发生后,会有什么结果?有什么会让这个行为持续出现或不再出现? 这个提问,也可试着从上述角度去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可能因素。比如说:孩子特别执着,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有多常出现?对谁特别容易出现?家人的因应方式是什么?如果没有照着孩子的意思去做,会怎么样呢?是不是因为孩子要讲的事情,必须得在当下状况与情境中才能让家长了解?或孩子在口语表达的发展上还不太能清

    标签:性格
  • 家长知道性教育的雷区吗
    家长知道性教育的雷区吗

    那我们在对患有发育障碍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时,有哪些地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请先思考—— “该怎么照顾患有发展性障碍的孩子呢?我可以在公众场合给孩子换尿布吗?我可以让亲戚朋友拥抱我的孩子吗?如果孩子在抚摸自己的隐私部位,我该怎么办?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我该如何进行性教育呢?” 发展性障碍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影响? 发展性障碍影响了孩子获得性成长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了孩子成为性健康的成年人,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以下8个方面: 1、患有发展性障碍的孩子,性成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滞后; 2、患有发展性障碍的孩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被孤立于没有障碍的同龄人之外,缺乏参与性游戏的机会; 3、患有发展性障碍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机会学到性的正式用语(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不具备性的属性的话); 4、患有

  • 4岁就要“谈恋爱”,性意识发育早的孩子,家长该咋整?
    4岁就要“谈恋爱”,性意识发育早的孩子,家长该咋整?

    妈妈听后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解释,也不知道该不该让她别再和那个男孩一块玩,如果这样的话岂不是真的把他们的关系当做在恋爱吗?这样引导孩子好吗? 我们都是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人,对于小孩子现在这种“懂得太多”的思想很难理解和接受。但是记得孙瑞雪一本幼儿敏感期的书中讲过,孩子在四到五岁的时候会对婚姻产生强烈的兴趣,也是会“坠入爱河”的。 这对他们的人生情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时也是他们建立良好的婚姻观念和爱的观念的重要时刻,父母应该感到高兴。 并且关于这些爱人与被爱的理念,如果等到18岁之后再让孩子理解,恐怕就有些晚了,这时候心灵受伤的成本也太大。 那么这些恋爱观念,我们到底该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知道呢? 1.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婚姻 孩子每天都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生活,所以让她理解婚姻关系并不难

  • 孩子早恋了你该怎么办,怎样帮孩子走出早恋的迷雾?
    孩子早恋了你该怎么办,怎样帮孩子走出早恋的迷雾?

    而且,早恋毕竟是羞涩的、含蓄的、隐秘的,不被世人所接受的。而且,对上帝的禁果,如果把握不好因此,还往往会给稚嫩的心灵带来深深的伤害,甚至是一辈子的痛苦阴影,让孩子整个人生都处在苦涩中,犹如一朵朵经不起风雨的桃花,往往来不及触摸就凋谢了…… 所以过早的恋情与感情是不会开花结果的,更是有害无益的。那么,做为家长与父母,一定要清醒地认识的早恋,所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从而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泥潭,不要沉迷于情感的迷惘之中。 希望以下几点方法,能帮助你的孩子在早恋的航道上迷途知返: 1.不扩散、不宣扬。 异 性追求,是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都有过的冲动,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将孩子的早恋,看作洪水猛兽。当自己孩子早恋了,绝不可以向外人扩散对方的事情。一定要保 密,即使对孩子是自己很喜欢的类型,也不宜扩散与宣扬;在想办法解除的同时孩子与之关系

  • 孩子依恋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恋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恋妈妈怎么办 1、多注意锻炼孩子独立能力 有的父母,可以说绝大多数父母都想尽力给孩子做好一切,帮孩子穿衣服、系鞋带、喂饭等等,这样对孩子来说很不好,不仅容易让他们养成懒惰的坏习惯,而且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多让孩子自己完成,既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积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要注意培养成乐观向上的,比如乐观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比如自己的鞋子提不上了,不要让孩子着急,可以告诉孩子,是鞋子给你开玩笑呢,你坐下穿就行了。这样一想,孩子也会很高兴的。乐观向上的性格,能让孩子轻松化解很多难题的。 3、对于孩子能离开父母独立玩耍的良好表现 父母表扬时不要太夸张,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或成绩来表扬孩子。表扬的程度应该和孩子的进步程度同步,比如孩子能独立

  • 十岁:和孩子讨论胸罩和剃须刀的爹妈才能控制一切!
    十岁:和孩子讨论胸罩和剃须刀的爹妈才能控制一切!

    最近我在家里接待了一位十二岁的女孩和她的父母,作为女孩家长的朋友,他们带着孩子来找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能给孩子一些在学习方法上的意见建议,但是当我看着那个正准备升入初中的女孩弓着腰走进书房时,我知道其实我要和这个女孩聊更多关于青春期的话题。 当然在和这个十二岁的女孩聊这个话题之前,我和她的爸爸妈妈有了一次相对深入的交谈,我们同为70/80后,我们从小学时开始回忆自己在青春期时遇到的各种苦恼,以及这些苦恼带给我们各种负面的影响。 谁都有青春期!可是,对于大部分的孩子而言,在青春期来临之前,面对身体的变化和成长的带来的各种烦恼,我们却无从找到最正确的指导方式。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身体的发育是可耻的,即使不是可耻的也不是什么阳光积极的事,因为这样的思想负担,所以面对身体发育带来的各种变化时,我们困惑、敏感、多疑、恐慌、不自信,当这些词聚

  • 三岁后要远离这两个地方,不然对宝宝的伤害太大
    三岁后要远离这两个地方,不然对宝宝的伤害太大

    小刘看到后有点生气,就对孩子的妈妈说,孩子那么大了就不要带来女厕所了,而且孩子还那么小就会蹲着看别人上厕所了!孩子的妈妈却没好气的回答小刘,说自己要上厕所也是没有办法呀,何况孩子还那么小,然后孩子妈妈转身对男孩轻轻的说不许蹲着看别人噢,羞羞!气的小刘没有话说,转身离开不上了。 虽然那位妈妈的初衷大家都能了解,想要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也不能忽视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吧!孩子从3岁起便会有比较明确的性别意识,在此之后这两个地方就不要带孩子去了。 异性浴室 带孩子进入异性浴室洗澡,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是批评,这会对宝宝造成心理阴影。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性别意识,但是在家长的安排下,孩子并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妥。但如果因此得到陌生人的尖叫或者批评,会使孩子受到惊吓,并且一定程度上会强化这段记忆,从而留下心理阴影。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