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如何树立孩子正确的审美观?
    如何树立孩子正确的审美观?

      女儿今年4岁了,从年初开始我就发现女儿开始知道爱美了。“审美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也会因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养育环境的不同而个别差异。当孩子出现对这一方面的敏感特征时,应为孩子准备适宜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协助和引导。     女儿越来越“臭美”了     女儿今年4岁了,从年初开始我就发现女儿开始知道爱美了。一次她从幼儿园回来,用家里的记号笔涂抹指甲。当时我以为女儿是图新鲜,也没在意。可是,夏天来了,女儿也越来越爱美了。我给她准备了上学穿的衣服,她不穿,偏要自己挑选衣服,还说我选的衣服不好看。星期天不上学的话,女儿在家要换好几套衣服。     现在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女儿就把睡衣脱了,然后坐在床上,自己找衣服穿。这件穿穿不好,又换另外一件。有时候,还要拿我的丝巾蒙在头上,扭来扭去。婆婆有时

  • 家长警惕 宝宝“行为退缩症”
    家长警惕 宝宝“行为退缩症”

      宝宝不知从何时起变得胆小、怕事、爱哭。如果家里有客人来了,就立马多起来,不能适应较多人的环境,极有可能宝贝患上了“行为退缩症”,具体是哪些因素让宝贝患上了“行为退缩症”呢?家长又该如何去帮助宝宝。   造成“行为退缩症”的主要原因:   1、本身属于“难养育型气质”的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需要一个过渡,强加的进行适应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这些都是由于先天因素造成。   2、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骄纵,过度的保护限制,这样让孩子免得更加封闭,难以接触除父母外的人。   3、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受到了挫败,家长要多加的鼓励孩子不是过分的责备。   4、孩子4岁以后个人“社会性”开始萌芽,家长忽略的对孩子社会性的培养,孩子需要结交同龄儿童接

  •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听话”,涵盖了父母对宝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子长到两三岁,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却是“皮”了、“犟”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于是,“不听话”就成了爸爸妈妈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不过,你想过没有,宝宝为什么会“不听话”?其背后,是不是有一些“隐情”呢?     试试插座里面有什么     镜头回放     2岁的涛涛很有兴致地在电插座旁看了又看,突然,他把小手指头伸了进去。手被击了一下,他猛地缩回来,疼得大哭。妈妈闻声从厨房里跑过来,气得朝他的小屁股打了两巴掌:不是跟你说过它危险、小孩子不能碰吗?你怎么就记不住呢?     孩子的心里话     这个东西真有意

  • 孩子容易被诱惑,怎么办?
    孩子容易被诱惑,怎么办?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证明,孩子的一些不良心理动机的形成往往与他们所受的"诱惑"有关。孩子一旦不堪物质的诱惑,就可能伸手索要、设法谋取,还可能有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抗诱惑能力呢?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人的要求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面前,应考虑家庭经济条件,遇到孩子津津乐道别人家孩子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时,家长应坦诚地向孩子承认"我们买不起",并让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要与人攀比。     其次,应加强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一般说,抗诱惑能力差的孩子,自主意识缺乏,自抗能力不足,大都具有"见异思迁"等不良心理倾向,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分辨能力,认识到贪欲的危害性,同时,家长要设法控制孩子的占有欲、占有量,提高其克制能力,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并采用转移

  • 国外父母怎么对待孩子任性?
    国外父母怎么对待孩子任性?

      任性的孩子总是非常让父母感到头痛,因为他们好像总是浑身精力充沛,总是跟父母反着来。父母越是不允许的事情,孩子们越是玩得欢实。父母说了又不肯听,这可要怎么办才好呢?国外的家长是如何对待宝宝任性呢?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

  • 家长越“心慈手软”孩子越“变本加厉”
    家长越“心慈手软”孩子越“变本加厉”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

  • 如何应对孩子的“拗性”?
    如何应对孩子的“拗性”?

      生活中,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拗性”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说明的权利。     专家表示:父母的这种专制作风,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     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他就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权当耳边风。     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

  • 这些家长习惯会让孩子变坏
    这些家长习惯会让孩子变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真的合格吗?在家庭教育中,宝宝需要的不仅仅是您的教育,同时也需要您作为榜样的力量,要知道您的10个坏习惯,宝宝是极容易模仿学会的。     坏习惯一:偏食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即使是成人,也会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偏爱某些食物,或者坚决不吃某种食物。如有人不吃芹菜,有人讨厌榴莲,有人口味较重,有人超喜欢吃辣……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须什么都吃的情况下,你的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话去做?本身有偏食习惯的照顾者不仅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教养也失去说服力。孩子会纳闷:“为什么妈妈叫我不要偏食,可是她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于是他也会坚决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欢的东西。  

  • 宝宝有这些“坏习惯”是好事
    宝宝有这些“坏习惯”是好事

      你是不是发现宝宝经常有自己用手抓饭这样的“坏习惯”,其实妈妈大可不必为这些事情伤脑筋,宝宝们的“坏习惯”其实只是对这个世界探索的方式,妈妈只要正确引导,宝宝就能从“坏习惯”中受益匪浅。     “坏习惯”一: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专家说:     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     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

    标签:幼儿教育
  • 宝宝频繁提问,父母应该怎么应对?
    宝宝频繁提问,父母应该怎么应对?

      孩子四五岁时就能通过比较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描述个人的经历。此时,他们的表达欲望也越来越强,不管家长愿不愿听、是不是有时间听,总是像个小麻雀一样说个不停。一些没有耐心的家长便会使出各种花招试图让孩子闭上小嘴。但事实上,在孩子的只言片语中饱含了他们的各种情绪、感受和需求,父母要把孩子的话当回事。     耐心对待孩子的提问     场景1:爸爸和皓皓一起看电视,电视里在播放狗熊冬眠的节目。     “爸爸,狗熊为什么要冬眠?”“因为冬天没有吃的。”     “那为什么猴子不冬眠呢?”“因为猴子能找到吃的啊。”     “那为什么狗熊不去找吃的呢?”“怎么那么多问题,看电视吧!&rd

  • 让宝宝独睡有诀窍
    让宝宝独睡有诀窍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单独睡     对妈妈的依恋是最原始的本能,孩子会舍不得离开妈妈。如果让他独睡,他就会感觉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会产生情感失落,造成情绪波动。     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增强。比如害怕黑暗,害怕孤独,害怕动物,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这也是孩子特别拒绝独睡的原因。     和孩子分床睡越早越好     孩子出生前就布置好婴儿房,从婴儿期就培养他单独睡的习惯,省得日后经历被“改造”的艰难。     2~3岁时,孩子正值个性萌发的低幼期,自我意识一天天壮大,很多事都不喜欢别人干预。他们开始学习照顾自己,慢慢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此时,正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     4~5岁时,孩子处于独立意识“发达”

  • 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行为习惯
    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行为习惯

      坏习惯往往是一种顽疾,一旦形成,改起来就难了。并非每一个孩子都幸运能够轻而易举地改掉。所以做家长的与其坐待孩子形成坏习惯后再费尽心思地帮他去改,不如提前了解坏习惯的家庭成因,早做预防。这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实际而重要。   儿童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除了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遗传),主要有三:     (一)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一位父亲在谈

  • 如何应对孩子的手淫行为?
    如何应对孩子的手淫行为?

      孩子爱做偷窥狂?     情景故事:     最近,小萍颇感苦恼:2岁多的儿子似乎对大人的身体特别感兴趣,家里任何人要洗澡的话,儿子都嚷着要看。自己和丈夫也就无所谓了,可是儿子就连叔叔、婶婶洗澡也要看。     小萍的小叔子才20多岁,新婚不久,儿子的这种要求着实让大家觉得很尴尬。开始的时候,小萍不让孩子看,可是孩子总是闹个不停,让小萍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     专家支招: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尽情地看。     事实上,2岁半,正是孩子对于“性”最初意识的开始。不过这时候孩子对于人体的好奇,只是无目的的简单探索,其实他只是迫切地想知道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这一时期孩子的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会使他潜意识的在心里蒙上一层阴影,认为人的身体是神秘和羞耻的,而这种意识并不

  • 纠正宝宝坏习惯妙招
    纠正宝宝坏习惯妙招

      以下四个坏习惯是多数孩子易犯的,如不主动收拾玩具,不好好吃饭,霸道,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爱吃零食等,这个习惯要趁早纠正,否则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生活,下面专家针对每一种坏习惯提出了纠正建议,希望对家长有帮助:     不主动收拾玩具     孩子的东西总是很多,他的房间也是乱糟糟的:衣服、鞋袜到处乱放;游戏时,玩具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但当游戏结束,家长要求孩子收拾时,孩子总会说,我不会,你来帮我收拾吧。     专家建议: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表示,家长首先要降低期望值,不要将过多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不愿意收拾的时候,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与孩子对话时,用“一……就……”开头,比如“玩具一收拾好,我们就出去玩”;

  • 宝宝喜欢模仿别人怎么办?
    宝宝喜欢模仿别人怎么办?

      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就好像儿童可以停在某一种系列的动作中,然后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宝宝出生后几个月模仿能力就开始萌芽并发展了,标志着他和周围的人有了一种关联,正是这种关联沟通了宝宝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宝宝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你当成了偶像,绝对信任、爱你没商量。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当你把宝宝拥在怀里,他同时也紧紧地抱着你,实际上是通过模仿传递他对你的爱,就像你爱他一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和宝宝的交流实现了,彼此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一、模仿的形式     1岁以内,孩子对语言有着极强的兴趣。他会听你说话,模仿你的语言。所以,你要面对宝宝说话,让他看到你的口型,这样,他不仅能尽早学会说话,甚至连你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都可以模仿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说谎行为应对之道
    孩子说谎行为应对之道

      说谎决不是偶然说说的,必定是养成了一种说谎的习惯,而这种说谎的习惯大多数又是从小养成了的。因此我要谈谈怎样使小孩子不说谎。要使小孩子不说谎,必须先了解小孩子说谎的原因。小孩子为什么要说谎呢?   说谎是什么意思呢?说谎是作弊与欺骗在言语方面的表现。这种欺骗与作弊是最要不得的,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害于国家民族,拿那些贪官污吏来说吧,就是一种惯于说谎的典型人物。小而言之,亦足以使个人人格破产。     第一是损失自尊心,一个人是不能没有自尊心的,人失却自尊心,不看重自己,则自暴自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第二是丧失信用、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从前不是有过一个“牧羊儿与狼”的故事吗?当牧羊儿第一次说谎,在山岗上大喊“狼来了”的时候,别人听了,连忙跑来替他赶狼,可是他却恰然自得,以为愚弄了别人一次。哪里知道这样一次说谎,竟播下

  •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行为?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行为?

      母亲的困惑:听话的女儿变坏了     这位母亲几乎是噙着泪水向我诉说的:从小她就特别注重对女儿的培养,不仅教女儿怎样努力学习,亦教女儿怎样做人。女儿一直很听话,同事和邻居都称她懂事、有礼貌。在学校,年年是三好生、班干部,成绩名列前茅,她也一直引以为骄傲。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初一下学期以来,女儿好像突然变得不听话了,明显爱顶嘴,你说这样,她偏要那样,常与父母对着干。有时,还神经兮兮地坐立不安,夜里不睡觉,脾气特大,动不动就大哭大闹、发脾气。为此,她经常忍不住动手打女儿,母女关系越来越僵。这几个月来,母女俩一直在“冷战”。更令她不能接受的是,女儿一天天长大,她总担心女儿早恋,严格规定和限制她与男同学交往,可女儿却偷偷地早恋了。结果,这学期的考试成绩从前几名降到了一百名之外。尔后,她又拿出一封女儿写给一位男同学的信,要我看。虽然这封信不是情书,信中女儿问

  •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
    如何让孩子更快乐?

      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比如表扬的话:&ldquo

  • 如何看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如何看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在宝宝还不会开口说话前,只能靠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或者一些叽叽咕咕的声音来表达他们的一些想法和意愿。可是我们很难理解,下面就让大家了解一下宝宝的特殊语言。   拍手、咧嘴笑:兴奋愉快的状态。一般来说,宝宝笑的时候眼睛有神,两手同时活泼的晃动,充分散发童真的魅力。这时父母应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     吮手指:吮手指是婴儿智力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宝宝出生后,早期只能用哭声和面部表示要求和倾诉,并且通过口唇来进行探索。随着年龄的增加,宝宝开始将手放入口内吸吮,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这是宝宝高兴时的一种表现。     瘪嘴:表示要求,这往往是啼哭的前兆,这实际上是成人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的体现。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抱他去户外玩。  

  •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

        如果家里有个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长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导读:如果家里有个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长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有3种“任性手段”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

    标签: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