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七个好习惯,受益一生。 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人在小的时候就要训练出好习惯。因为这些习惯关乎到今后命运大事业。以下7个好习惯,父母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 习惯一:做事有计划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 有些孩子每到期末复习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总是被别的事情打乱,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您的孩子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吗?您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避免这些麻烦吗?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做事有计划,不仅能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帮助他们更好
宝宝学会说话以前,有很多行为和表达都会让父母困惑不已。譬如宝宝们总喜欢要妈妈抱着,即使会走路了,也常常赖在妈妈怀里,一放下就会嚎啕大哭。有的人觉得这是孩子撒娇,可有的人却说是宝宝缺乏安全感。到底孰是孰非?怎样分辨和应对宝宝的“不安”?让我们听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的经验之谈。 安全依恋感建立于一岁半前 饿了有得吃,渴了有得喝……从孩子一出生,养育者就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有求必应”的状态一直持续,就会使孩子对养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据弗洛伊德的弟子、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岁半前的婴幼儿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安全依恋感(即寻求与保持和养育者之间身体亲密联系的倾向)才会随之而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养育者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在某
在宝宝还不会开口说话前,只能靠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或者一些叽叽咕咕的声音来表达他们的一些想法和意愿。可是我们很难理解,下面就让大家了解一下宝宝的特殊语言。 拍手、咧嘴笑:兴奋愉快的状态。一般来说,宝宝笑的时候眼睛有神,两手同时活泼的晃动,充分散发童真的魅力。这时父母应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 吮手指:吮手指是婴儿智力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宝宝出生后,早期只能用哭声和面部表示要求和倾诉,并且通过口唇来进行探索。随着年龄的增加,宝宝开始将手放入口内吸吮,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这是宝宝高兴时的一种表现。 瘪嘴:表示要求,这往往是啼哭的前兆,这实际上是成人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的体现。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抱他去户外玩。 撅嘴、咧嘴:男宝宝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
独生子女太胆小怎么办?一名家长竟然逼孩子虐待兔子,以此练胆量。近日,武汉某教育论坛上的这则帖子引来不少网友炮轰。 网帖:小孩手掐拳打兔子 网友“常趣败家”发帖陈述自己的见闻:在小区里溜达时,他看见一个小孩用手掐、用拳头打小兔子,很是残忍。他上前询问原因,小孩答:“妈妈让我打的,我也不想打。”他跟孩子妈妈聊天得知,这位母亲觉得儿子胆子太小,就想到用这个方法来锻炼他的胆量。 此帖一发,立刻引来网友们炮轰,不少人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荒唐、极端、可怕。 调查:练胆方式五花八门 记者采访中发现,家长让孩子练胆的方式五花八门。 武昌刘先生介绍,他见过让孩子“虐待”金鱼练胆量的。“我的一个朋友嫌孩子太内向、怕事,便买金鱼让他使劲捏,有好多鱼被玩死了。”刘先生说,这个孩子后
根据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健体运动很关键。儿童的项目包括跳绳、跳皮筋、踢球、游泳等适度的体育运动,这些运动项目对儿童身体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不会伤害到儿童的身体。家长要了解哪些是儿童运动的范畴,适当的给孩子制定运动计划,科学的增加运动量,让儿童的身体可以耐受,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也有的家长对儿童运动存在误区—“凡事都趁早”,这样的观念不能强加给儿童。孩子的锻炼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并不是什么项目都适合孩子拿来练习。儿童的身体发育,身体内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跟成年人相提并论,有一些健体运动并不适用于儿童。下面盘点一下不适合儿童的运动项目。 一、幼儿时期不适合拔河。在很多学校会有拔河比赛,其实拔河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可控性差,不适合幼儿体验。由于用力过猛、外力较强都可以造成脱臼和软组织伤害,严重的会影响儿童体
一、运动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 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 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二、自我意识发展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 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 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三、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 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 生
注意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此人专心于某事物的能力。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将对他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下面看看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有些孩子活泼好动,坐不住,而且注意力分散,对学习缺乏兴趣,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动;也有些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常常半途而废。如果不采取措施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坏习惯,对任何事物都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头脑简单,行为幼稚。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才都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要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女儿今年4岁了,从年初开始我就发现女儿开始知道爱美了。“审美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也会因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养育环境的不同而个别差异。当孩子出现对这一方面的敏感特征时,应为孩子准备适宜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协助和引导。 女儿越来越“臭美”了 女儿今年4岁了,从年初开始我就发现女儿开始知道爱美了。一次她从幼儿园回来,用家里的记号笔涂抹指甲。当时我以为女儿是图新鲜,也没在意。可是,夏天来了,女儿也越来越爱美了。我给她准备了上学穿的衣服,她不穿,偏要自己挑选衣服,还说我选的衣服不好看。星期天不上学的话,女儿在家要换好几套衣服。 现在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女儿就把睡衣脱了,然后坐在床上,自己找衣服穿。这件穿穿不好,又换另外一件。有时候,还要拿我的丝巾蒙在头上,扭来扭去。婆婆有时
宝宝不知从何时起变得胆小、怕事、爱哭。如果家里有客人来了,就立马多起来,不能适应较多人的环境,极有可能宝贝患上了“行为退缩症”,具体是哪些因素让宝贝患上了“行为退缩症”呢?家长又该如何去帮助宝宝。 造成“行为退缩症”的主要原因: 1、本身属于“难养育型气质”的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需要一个过渡,强加的进行适应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这些都是由于先天因素造成。 2、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骄纵,过度的保护限制,这样让孩子免得更加封闭,难以接触除父母外的人。 3、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受到了挫败,家长要多加的鼓励孩子不是过分的责备。 4、孩子4岁以后个人“社会性”开始萌芽,家长忽略的对孩子社会性的培养,孩子需要结交同龄儿童接
“听话”,涵盖了父母对宝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子长到两三岁,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却是“皮”了、“犟”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于是,“不听话”就成了爸爸妈妈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不过,你想过没有,宝宝为什么会“不听话”?其背后,是不是有一些“隐情”呢? 试试插座里面有什么 镜头回放 2岁的涛涛很有兴致地在电插座旁看了又看,突然,他把小手指头伸了进去。手被击了一下,他猛地缩回来,疼得大哭。妈妈闻声从厨房里跑过来,气得朝他的小屁股打了两巴掌:不是跟你说过它危险、小孩子不能碰吗?你怎么就记不住呢? 孩子的心里话 这个东西真有意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证明,孩子的一些不良心理动机的形成往往与他们所受的"诱惑"有关。孩子一旦不堪物质的诱惑,就可能伸手索要、设法谋取,还可能有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抗诱惑能力呢?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人的要求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面前,应考虑家庭经济条件,遇到孩子津津乐道别人家孩子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时,家长应坦诚地向孩子承认"我们买不起",并让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要与人攀比。 其次,应加强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一般说,抗诱惑能力差的孩子,自主意识缺乏,自抗能力不足,大都具有"见异思迁"等不良心理倾向,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分辨能力,认识到贪欲的危害性,同时,家长要设法控制孩子的占有欲、占有量,提高其克制能力,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并采用转移
任性的孩子总是非常让父母感到头痛,因为他们好像总是浑身精力充沛,总是跟父母反着来。父母越是不允许的事情,孩子们越是玩得欢实。父母说了又不肯听,这可要怎么办才好呢?国外的家长是如何对待宝宝任性呢?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
生活中,听话的乖孩子最讨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喜欢,而“顶嘴”、“拗性”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大人们的训斥,甚至被剥夺辩解说明的权利。 专家表示:父母的这种专制作风,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 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他就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权当耳边风。 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真的合格吗?在家庭教育中,宝宝需要的不仅仅是您的教育,同时也需要您作为榜样的力量,要知道您的10个坏习惯,宝宝是极容易模仿学会的。 坏习惯一:偏食 易犯指数★★★★☆ 现象分析 即使是成人,也会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偏爱某些食物,或者坚决不吃某种食物。如有人不吃芹菜,有人讨厌榴莲,有人口味较重,有人超喜欢吃辣……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须什么都吃的情况下,你的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话去做?本身有偏食习惯的照顾者不仅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教养也失去说服力。孩子会纳闷:“为什么妈妈叫我不要偏食,可是她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于是他也会坚决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欢的东西。
你是不是发现宝宝经常有自己用手抓饭这样的“坏习惯”,其实妈妈大可不必为这些事情伤脑筋,宝宝们的“坏习惯”其实只是对这个世界探索的方式,妈妈只要正确引导,宝宝就能从“坏习惯”中受益匪浅。 “坏习惯”一:用手抓饭 一岁左右的宝宝经常用手抓饭吃,很多家长会立即制止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其实宝宝用手抓饭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食物的熟悉度,逐渐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避免宝宝长大后养成挑食的坏习惯。吃饭和读书都是需要慢慢培养兴趣的,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接触食物的颜色、形状和特质吧。 专家说: 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吧。 值得注意的是,像花生粒、爆米
孩子四五岁时就能通过比较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描述个人的经历。此时,他们的表达欲望也越来越强,不管家长愿不愿听、是不是有时间听,总是像个小麻雀一样说个不停。一些没有耐心的家长便会使出各种花招试图让孩子闭上小嘴。但事实上,在孩子的只言片语中饱含了他们的各种情绪、感受和需求,父母要把孩子的话当回事。 耐心对待孩子的提问 场景1:爸爸和皓皓一起看电视,电视里在播放狗熊冬眠的节目。 “爸爸,狗熊为什么要冬眠?”“因为冬天没有吃的。” “那为什么猴子不冬眠呢?”“因为猴子能找到吃的啊。” “那为什么狗熊不去找吃的呢?”“怎么那么多问题,看电视吧!&rd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单独睡 对妈妈的依恋是最原始的本能,孩子会舍不得离开妈妈。如果让他独睡,他就会感觉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会产生情感失落,造成情绪波动。 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增强。比如害怕黑暗,害怕孤独,害怕动物,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这也是孩子特别拒绝独睡的原因。 和孩子分床睡越早越好 孩子出生前就布置好婴儿房,从婴儿期就培养他单独睡的习惯,省得日后经历被“改造”的艰难。 2~3岁时,孩子正值个性萌发的低幼期,自我意识一天天壮大,很多事都不喜欢别人干预。他们开始学习照顾自己,慢慢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此时,正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 4~5岁时,孩子处于独立意识“发达”
坏习惯往往是一种顽疾,一旦形成,改起来就难了。并非每一个孩子都幸运能够轻而易举地改掉。所以做家长的与其坐待孩子形成坏习惯后再费尽心思地帮他去改,不如提前了解坏习惯的家庭成因,早做预防。这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实际而重要。 儿童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除了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遗传),主要有三: (一)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一位父亲在谈
孩子爱做偷窥狂? 情景故事: 最近,小萍颇感苦恼:2岁多的儿子似乎对大人的身体特别感兴趣,家里任何人要洗澡的话,儿子都嚷着要看。自己和丈夫也就无所谓了,可是儿子就连叔叔、婶婶洗澡也要看。 小萍的小叔子才20多岁,新婚不久,儿子的这种要求着实让大家觉得很尴尬。开始的时候,小萍不让孩子看,可是孩子总是闹个不停,让小萍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 专家支招: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尽情地看。 事实上,2岁半,正是孩子对于“性”最初意识的开始。不过这时候孩子对于人体的好奇,只是无目的的简单探索,其实他只是迫切地想知道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这一时期孩子的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会使他潜意识的在心里蒙上一层阴影,认为人的身体是神秘和羞耻的,而这种意识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