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妈妈总喜欢在饭桌上教育孩子,斥责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絮叨一堆道理,其实,这个做法非常不好。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极不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
一、饭桌上训孩子的危害
1.情绪压抑,食欲不振
人的食欲,受心情的影响比较大,心情愉悦时,自然胃口比较好,吃得也多;心情压抑时,便“食不甘味”,没心思吃饭。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父母都懂,可是一旦到了孩子身上,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
很多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也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饭的时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想着能在轻松的进餐氛围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内容动不动就是“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听话”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饭的欲望呢? 而且时间一久,孩子就会把“吃饭”和“挨训”联系在一起,变得对吃饭比较排斥,严重者还会引发厌食。
2.消化不良,甚至引发危险
当孩子心情糟糕时,往往为了逃避压抑的饭桌环境,草草吃几口就离开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像平时那样细嚼慢咽,甚至连口汤都不喝,肯定会影响正常消化。
有时候,家长训斥得太严厉,直接就把孩子训哭了。孩子一边哭泣、抽噎着,一边吃饭,会有被饭粒儿、蔬菜卡住的风险。
二、饭桌上到底该教什么
1.参与意识
饭前让孩子去分发筷子、勺子,饭后让孩子帮忙撤盘子、抹桌子……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孩子完全可以胜任。
通过参与家务,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员就要学会分担,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
2.进餐礼仪
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莫大帮助。一个吃饭护食、满盘子乱翻的孩子,往往比较自私、小气,到哪都招人厌。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把基本的礼貌告诉孩子:主动帮长辈摆碗筷;等长辈入座自己再坐;不许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夹菜的时候不许满盘子乱翻;尝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盘子里……
3.吃饭自理
孩子3、4岁的时候,基本就该自己吃饭了,给孩子一把小勺子,然后就不要过多地去干涉他了,吃什么、吃多少,都让孩子自己决定。
当孩子不愿意再吃的时候,就放他一边玩去吧,千万别逼他多吃,或者端个碗在孩子后头跟着喂。因为这样既不容易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不容易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很多青春期过度肥胖的孩子,往往跟此有关。
4.时间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限度,一顿饭,坚决不能让孩子无限制地吃下去。一个从小吃饭磨磨蹭蹭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容易遗留磨蹭、拖拉的毛病。
所以,吃饭的时候尽量关掉电视、手机,全家一块专心地吃饭,讲讲开心的事,聊聊学校、公司的见闻,让一顿饭气氛轻松、时间适度。
三、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1.表扬孩子,最好在饭前
既然孩子在准备吃饭的时候身心比较放松、愉悦,那就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想一些好玩的小游戏吧。比如,孩子今天回答问题的时候被老师表扬了,那么晚餐时间,就准备好几个高脚杯,全家用饮料举杯庆祝一下,并对孩子的努力提出表扬。
2.小道理,一起做家务时说
“身教胜于言传”,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光靠给孩子讲,孩子是不会理解的,必须要在具体的行动中演示给孩子看,孩子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 比如,你跟孩子一起遛狗时,可以趁机告诉孩子:“宝宝你看,小狗跟咱一块出来多高兴啊,它自己在家待了一天,肯定超级无聊、超级痛苦!小狗把你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你要记得常陪它出来逛逛啊!”
3.批评的话,在孩子房间里说
在责罚孩子这个问题上,有句老话叫“当众不责”,就是说:教育、责罚孩子时,不要当着大家的面,要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内心敏感而脆弱,犯错时当众责罚,会极大地伤孩子的自尊,影响孩子的自信。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往往是觉得比较丢人而已。所以,当孩子在犯错时,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态度冷静、公平地跟孩子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少了一些顾虑,更愿意打开心扉,向你说出自己的想法。
4.悄悄话,最好睡前说
孩子也有隐私,也有秘密,有些话总归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比如:孩子确实偷了同桌的橡皮,但实在是不敢承认;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孩子自己难以启齿……
有些秘密,让孩子一直憋在心里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家长一旦有所察觉,就要尽力帮孩子解决、疏导,睡觉前便是最佳的时机,因为脱了衣服钻进被窝的孩子,也便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更容易跟家长说一些心中困扰。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