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郭靖和杨康的差距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郭靖和杨康的差距

    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也许是出于对杨康命运的一种惋惜,莫名的会把郭靖和杨康进行对比。 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评论,杨康虽然对金人的富贵浮华动了凡心,但是并非完全的嫌贫爱富,对穆念慈的感情也是真心实意的,在小木屋一夜,杨康也并未用强,所以杨康的人品并不算特别差。再说杨康的武功,天下能超过他的人,也算是能数的过来了,所以学业也并非很差。和郭靖的憨厚耿直、忠义爱国对比,杨康的人品显的如此不堪。和郭靖登峰造极的武功造诣对比,杨康的功夫也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在神级人物面前,谁不是显得一无是处? 杨康母亲包惜弱也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仁慈善良、温柔体贴、知书懂理、对爱情忠贞。所以,她比不过郭靖的母亲李萍,不是因为她不好,而是比较对象太强,郭靖的母亲太伟大! 那么相对于包惜弱,李萍伟大在什么地方呢? 坚韧、勇敢顽强、吃苦

  • 聪明对于学习到底有多大好处?其实很多人会高估了!
    聪明对于学习到底有多大好处?其实很多人会高估了!

    叶凌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小时候一直被人夸聪明,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许只是别人的客套话,但是被人夸的多了,他也信了。 出生在书香门第,他一直觉得读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也莫名其妙地信自己能把书念好,还莫名其妙的带上了一种优越感,一种高傲和一种自命清高。 小时候的叶凌云天真地认为自己就是块读书的料,那么聪明,成绩一定会很好,但是他也从来没想过学习这件事情,甚至都不明白什么是学习。每天上课要么在痛苦地和瞌睡斗争,要么就再想入非非,思考人为什么会死,死了多可惜,学那么多东西都浪费了,死了多可怕,死后什么都不知道了。 四年级的时候,叶凌云被留级了,因为在40多个人的班上成绩倒数第三名。很奇怪,他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直到有一天他听到父亲和村里的一个地痞聊关于孩子读书的对话。 地痞说:“我儿子要是能拿个奖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其实都不如用心去养!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其实都不如用心去养!

    小孩出生前有朋友对我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第一次听到这话,感觉似乎有点道理,又不是特别能理解,难道是因为“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吗? 美国总统肯尼迪说,顺境时显现恶习,逆境时凸显美德,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艰苦中保持坚韧。我小时候家境比较贫穷,对这话感触特别深刻,于是儿子出生后决定一定要穷养,让他体会生活的艰辛、多吃苦、独立、节俭、有进取心、坚韧,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男子汉。 不过事情没我想的那么简单,在这个拜金的大环境下,自己都没过贫穷的日子,怎么可能给孩子提供贫穷的环境。我很少给儿子买玩具,但总有那么多的亲戚朋友会给他买,爷爷奶奶还会说,和别的小孩相比他的玩具真是太少了,事实上基本上他要什么就能有什么。我很少给儿子买衣服,够穿就可以,不过还是很多人会给他买衣服。 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穷养,穷养一定能给我们带

  • 好脾气会带来好福气,千万别让孩子形成了坏脾气!
    好脾气会带来好福气,千万别让孩子形成了坏脾气!

    坏脾气百害而无一利,一分脾气七分害。佛经说:“一念嗔心起 百万障门开”,脾气一发,伤害的都是你最亲、最爱的人,无论你之前对别人多好,无论你之前积下多少德,这一发脾气,就什么都没有了。 坏脾气的形成,有很多遗传的成分,或者说有些坏脾气的形成是先天的,但是如果脾气完全是命中注定,或者说无法改变,那么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也就没什么意义。我的祖父脾气坏的出名,我的父亲脾气也很暴躁,我和我儿子的脾气自然好不到哪里去,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学习、生活的磨砺,我们的脾气都好了很多,至少我们家庭和谐,兄友弟恭,不存在妯娌关系不和,也不存在婆媳关系不和。 家庭环境对孩子脾气的影响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家里天天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闹,父母暴躁,苛刻的话,孩子也容易变得好斗、脾气暴躁和苛刻。邻居家的孩子上初中,平时住学校,周末才回趟家,可她说真不喜欢她

  • 攀比是有毒的,要用长远的目光取代攀比的眼光!
    攀比是有毒的,要用长远的目光取代攀比的眼光!

    学龄前比谁更乖,上幼儿园比谁的小红花多,上学了比谁成绩好,大学毕业比谁找的工作好,工作了比谁挣钱多、比谁买的房子大、比谁工资高。每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攀比,每天攀比,一辈子都再攀比,但是攀比真的很毒,很毒! 别人比我们优秀,我们变得妒忌、眼红,又或者自卑,我们比别人优秀,我们变得傲慢,甚至自命清高,自以为是。攀比让人慢慢地变得势利、变得虚荣,待人接物不在能发自内心的真诚,要么冷漠,要么自卑。 朋友间攀比,让我们的友情产生隔阂,亲戚间攀比,让我们的情亲产生裂痕,兄弟间攀比,导致我们兄弟不和睦。曾国藩说,一个家庭能否兴旺发达,取决于家庭是否和睦,和睦的家庭没有不兴旺的,所以说家和万事兴,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的启蒙教材里,都说应该“首孝悌”,《弟子规》里还说“兄弟睦,孝在中”。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和别人攀

  • 孩子敢怼你?还不都是你纵容的!
    孩子敢怼你?还不都是你纵容的!

    某研究机构曾对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 美国和日本的孩子排名第一的都是父亲,母亲也在前三之列。而中国的孩子则把父母列在第10位、11位。 这个调查数据可真有点打中国父母的脸了。 中国人素来提倡孝道,何以我们的孩子会最不尊重父母呢? 原因是我们的孝顺多是对成年人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孩子提出来的。 好像养孩子就像开彩票,长大了才知道是不是孝顺,而忽略了孩子小的时候是不是孝顺,尊不尊重父母。 我有次去朋友家做客,她的孩子4岁。 奶奶因为有客人来,没有把菜里面她不喜欢的葱挑出去,她就发脾气,一面用拳头打奶奶,一面喊:“奶奶是笨蛋,我最讨厌你了。” 奶奶的毫无反应。 妈妈很歉意的说了一句:“这孩子惯坏了。” 奶奶

  • 请务必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你要......
    请务必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你要......

    当孩子受到伤害时,作为家长,最好的是尊重孩子的判断,相信他们,对待爱的会感激,对待伤害会合理反击。 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则要懂得吃亏。 4.打回去啊。 从前,我对这个课题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许多年前,我还没有孩子,人生的重心,就是一个人的成长。 我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当我自己遇到“孩子被打”后,孩子自己的反应,会显得如此宽容和理解。 前些日子,和女儿去游乐园玩。周末的游乐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澡堂,每个人都自顾自,似乎没什么交集

  • 孩子5岁不自觉的抓人、咬人,其实是这两个原因!
    孩子5岁不自觉的抓人、咬人,其实是这两个原因!

    朋友罗罗根本不敢带孩子回娘家,因为哥哥家5岁大的孩子太爱抓人,抓人不说一抓住还要咬,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去问医生,医生也没有办法,说有的小孩子就是有那么个阶段,家长很难管得住。 罗罗心疼的看着自己4岁大的女儿,幸亏她哥哥家的孩子指甲不长,不然好好的一个小女孩还不毁容了? 说起这个事情,也是不少家长的苦恼,就是笔者本人小时候也是个爱抓人的女娃子,当时家里人谁都管不住,就是控制不住的去抓人、咬人。 长大后才知道原因还是在父母身上。 1、孩子没有安全感。 我们想想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张牙舞爪的打人?当你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你会害怕,你会敌对任何人。 孩子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在会死死的防卫自己,用自己

  • 其实老师需要家长做的并不是送花送礼物送红包......
    其实老师需要家长做的并不是送花送礼物送红包......

    又要开学了,紧接着就是教师节。很多家长是不是都在琢磨到时给老师送点什么礼物好呢? 说实话,去年一段当老师的经历让我深有体会,送老师什么都不如送老师理解来得更珍贵! 你们知道幼儿园老师的一天都是怎么度过的吗? 朋友是一所私立幼儿园园长,去年开学的时候缺老师,临时把我拉去带一个新生班。当时一个班只有2个老师,我与另一个专业课老师搭档。每天家长送孩子也很早,说好了7:45送孩子上幼儿园,结果很多家长6:50就已经到了。见没有开门就打我电话。怕孩子们出意外,往后我每天7点钟就到幼儿园了(其实我也有孩子,孩子每天跟我一起都睡不够)。 到了以后家长们就陆续送孩子过来,因为刚开学,很多孩子极不适应,一到教室就哇哇大哭,简直震耳欲聋,哄完这个哄那个,还怕孩子不慎跑出去,还得时刻留意门口。这么一来,早饭都来不及吃了。当然也

  • 为什么孩子遇事紧张声音就颤抖!?别忽略身边这4个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孩子遇事紧张声音就颤抖!?别忽略身边这4个因素的影响!

    最近,有妈妈给小新妈留言,说孩子容易情绪紧张,不知道如何是好。 @小宝妈:孩子现在不愿意上课,一说上课,不是上厕所就是喝水,怎么说都没有用。 @晴儿妈:每次我家孩子当众发言的时候,表情不自然,声音小,不自觉地绞手指,看得出她很紧张,该如何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呢? 孩子紧张情绪的产生一般都离不开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父母的溺爱 孩子的独立性因为父母的过度溺爱而丧失,当孩子脱离父母置身于新环境中,就会产生困惑,不知如何应对,从而导致紧张情绪的产生。 2.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有些父母关系不融洽,他们的焦虑就会蔓延到孩子身上。他们通常对孩子提高要求来达到心理平衡,而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超过了孩子身心发育水平,孩子下意识地听从父母,不断地提

  • 做为父母,可以不完美,但不能缺了这项能力!
    做为父母,可以不完美,但不能缺了这项能力!

    “对孩子是否焦虑,大概与家长的年龄有关。三十左右的家长,或许自己正处于和同龄人比较的阶段,自信不足,心里惶惶然。三十五左右的家长,或许开始能看清,你过去对他人所了解的只是局部,地位财富等等的代价开始显现出来,你会发现横向比较确实没有意义,于是也能控制不去拿孩子比较。四十多岁的家长,基本不在意这些了,只专注过好自己的日子,关心自己内在的成长,对孩子也能淡然处之。” 这是罗玲(儿童教育专家)在她微博上写的一段话,感触很深,借着这段话所揭示出来的父母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抛出今天的闲聊话题:为人父母,教养孩子不是一场比赛,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件事如生活中其他千千万万事一样,不需要有任何焦虑内疚,你是孩子独一无二的父母,没人能做得比你好。 对父母来说,育儿要做的第一件事:用轻盈的心态,找到一种陪孩子成长的最合适的方式,千万别因

  • 孩子有没有教养,看他在饭桌上的表现就明了
    孩子有没有教养,看他在饭桌上的表现就明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去餐厅吃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 说话大声、转盘子、丢食物、撒泼哭闹 没吃几口就乱跑,从客人身边挤进餐桌 扒着自己喜欢的菜吃,碗里剩下一堆菜 在盘子里拨来拣去 孩子跑来跑去,大人一遍一遍地找孩子,呼唤孩子吃饭 孩子的家长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作为目击者,通常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没什么教养。 有人说:从一个人拿筷子的样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个人在吃饭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举止最能看出他的修养与内涵。 仅仅是一顿饭的时间,就能看出孩子背后的家教。 餐桌是教养的课堂 “餐桌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很多家庭在吃饭的时候,对孩子搞特殊化,

  • 孩子就是这样被你养成了废物的!!!
    孩子就是这样被你养成了废物的!!!

    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答:父母们会不会不经意间过多的干涉了孩子的生活? 我很容易就联想到了答案:是的, 而且这种行为非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扼杀了他的创造力还有兴趣。 是怎样的行为才会导致这种事发生呢?看完下面的例子后,估计家长们就恍然大悟了。 朋友的孩子小志今年5岁,平时非常热爱画画,家里的墙壁也被他的创意作品“糟蹋”过几次,这天晚上他吃完饭后便拿出绘本在练习。 因为小志也是学画不久,所以也是错误百出,这边上错色,那边画错图,虽然看上去画的惨不忍睹,但他还是乐此不疲懂得在“涂抹”着。 朋友在吃完晚饭后也过来孩子旁边,想看看孩子画的怎样。不看还好,一看之后强迫症都快出来了,随后美术系毕业的她开始对孩子的作品指指点点。 “不是这样画的,你要把这个颜色填在人物里” “哎呀,你

  • 身为父母,该怎么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绪?!
    身为父母,该怎么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绪?!

    A:“我爱唠叨,爱发脾气,我怎么变这样了,十岁的女儿很黏我也烦我、爱顶嘴。我好想改呀,不想当个粗暴的老婆和妈妈,就是很难控制。” B:“很多时候我也知道唠叨、责骂孩子是不对的,可有时候火气上来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C:“有时候我在外面有不开心的事,回到家里和孩子呆一起时,常常忍不住就会对孩子凶,明明孩子没有做错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很后悔。” 这些留言让我们发现,很多家长都在为无法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绪而苦恼着。今天,小淘就想和你们一起聊一聊,作为父母,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能管理自己情绪的家长,有多可怕 千万不要以为家长无法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绪,顶多就是多责骂孩子几句、对孩子发脾气而已。父母的情绪管理没做好,轻则对孩子责骂、发脾气,重则打孩子、伤害孩子,因为父母无法控制情绪

  • 三岁的孩子抽烟喝酒似模似样,您把我儿子教的可真像”大老板“呀!
    三岁的孩子抽烟喝酒似模似样,您把我儿子教的可真像”大老板“呀!

    燕子姨是一位泼辣、麻利、大气的农村婆婆,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随着村上的大部队集体出国劳务“赚大钱”去了,一走要三年。留下了一个两岁刚断奶的孙子给燕子姨照顾。 燕子姨有一些不良嗜好,喜欢抽烟喝酒打麻将。经常带着孙子去麻将馆,或者招几个麻友来家里一天到晚的打麻将。烟频的几分钟一根,根本停不下来。麻将声吵的孩子根本不能睡觉。燕子姨的老公也经常在外地打工不回家,基本家里就她领着两岁的孙子生活。 一天三顿饭,两顿都要喝酒。年近六十岁的燕子姨身体倒是还算硬朗,只是常年抽烟,经常咳嗽。照顾孙子也就那么回事,孩子吃饱穿暖没让人抱走,就是好的了。 只是吃饭喝酒是燕子姨的习惯,慢慢的也是孙子的习惯了,孩子渴了就给一口。吃完饭了必定要抽烟,烟屁股就会被孙子捡来抽两口,开始奶奶觉得好笑,久而久之,这娃已经会从鼻子往外冒烟了。燕子姨还觉得这孩子聪明,这么小就有

  • 这件小事,如果父母坚持这样做了,孩子会感谢你一辈子!
    这件小事,如果父母坚持这样做了,孩子会感谢你一辈子!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班里一个叫乐瑶的女孩。她不仅长得好,家境也很优渥。我一直以为她过着所有人羡慕的公主般的生活,直到一天中午,她和几个同学应邀到我家吃饭。我才发现,她没我想的那样幸福。 我妈妈下厨,拌了几道凉菜、一盘鱼香肉丝、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分明是简单的家常菜,但是在同学们交口称赞美食中,乐瑶脸上洋溢着羡慕的神色。 后来和她做了好朋友,才得知:尽管她家境富裕不缺零花钱,但她很少在家中吃饭。她特别羡慕一家人有炊烟了了、其乐融融一起聚餐的感觉,“那才是一家人的生活,”乐瑶的话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再后来,她遇到渣男、学业渐渐荒废,听说她过得并不好。而我想,表面看乐瑶缺乏父母亲自下厨做的羹汤,实则是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好多职场妈妈说:太忙了,哪里有时间顾得上给孩子做饭?要知道,香港第一位女特首郑月娥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两个孩

  • 爸爸带儿子,做好这3件平常事,就是半个”好父亲“了!
    爸爸带儿子,做好这3件平常事,就是半个”好父亲“了!

    “我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丈夫!” 当女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时,你或许不陌生这样的谈话,紧接着是女人发出的无奈笑声。她的丈夫可能在工作上很努力,可能在外人眼中很受尊重。但是一回到家,他却成为一个无所适从的父亲和一个让妻子伤透脑筋的丈夫。 儿子与父亲的相处之道是什么?面对儿子,一个父亲可以做些什么?3个小建议提供给每一个父亲,看一看,你做好了几件? 打闹游戏 妈妈永远都无法明白为什么爸爸喜欢与儿子打闹成一片?她们好不容易让孩子安静下来,结果爸爸小指头一勾,瞬间嘻嘻哈哈又与孩子搅和在一起。全世界的父亲都喜欢和儿子打闹,介于男性体内睾丸激素的召唤,父亲能够很好地帮助儿子发挥它的作用。 父亲与儿子相处,打闹是一种形式,意义却深远。在打闹中,父亲会教给儿子一个很关键的能力——自控力!

  • 孩子与人发生矛盾时,你会不会护犊子呢?!
    孩子与人发生矛盾时,你会不会护犊子呢?!

    教育孩子时的分寸和方法,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护犊子型家长 都说现在的孩子如同掉进蜜罐之中,家里几个人轮番疼爱、骄纵孩子,导致“熊孩子”的数量与日俱增。外出时,比碰到熊孩子更令人气恼的是,熊孩子背后那毫无原则,护犊子心切的家长。 当孩子与人发生矛盾时,不由分说地就上前推搡别人的孩子,进入战斗状态,这种护犊子型家长,会让孩子养成自私蛮横、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 胳膊肘往外拐家长 可是,当孩子与人发生矛盾时,先拉住自家孩子批评一通,遇事总想着避免矛盾激化,主动退让。 这种委曲求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伤害同样不可估量。孩子会变得胆小、懦弱,不懂得维护自己应得权益,甘愿当受气包,逐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这两种类型

  • 坑爹的娃+坑娃的爹,你猜到了开头,却永远猜不了结局......
    坑爹的娃+坑娃的爹,你猜到了开头,却永远猜不了结局......

    网上的一个段子,说儿子发现了朋友藏得私房钱,就告诉妈妈了,于是那5000大洋,就被媳妇没收了。 把同事气的省吃俭用,终于在3个月以后,孩子放假前,用自己辛苦攒下来的钱,给孩子报了3个补习班,2个兴趣班,并用剩下的钱给孩子买了整整一箱练习册。 小编想说,这都是亲父子,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一定要这么相互伤害吗?其实不光是他们家,还有很多的爸爸都是被孩子给这么坑的。 @潇潇雨:我老公偷放钱还玩高科技。儿子犯错了,我要打他。 结果他跟我说,如果说出他爸的私房钱,就别打他了,结果我老公的私房钱全是放在共享单车当押金了。我还奇怪他又不骑自行车,怎么会下载那么多骑车软件。后来他爷俩,我一块收拾了。 @就是那么:儿子没钱了,我不给他,就跟他爸要,他爸就拿出了偷藏

  • 新生儿刚出生就2岁了,我一脸懵逼,还好婆婆给我讲了虚岁的由来......
    新生儿刚出生就2岁了,我一脸懵逼,还好婆婆给我讲了虚岁的由来......

    月子期间有人问孩子现在几天了?我的婆婆回答道:“已经两岁了”。我当时震惊到下巴都要掉了,孩子明明刚出生,哪里来的2岁,谁能告诉我! 我的内心是拒绝的。谁知道我的婆婆给我的解释是,我们这里习惯说虚岁所以才说孩子两岁的。 我觉得,就是说虚岁,那也不至于说是2岁吧,说一岁我还能接受。结果,婆婆就给我解释了为什么要说孩子是2岁的原因。 虚岁:它是以春节为分界点,过了春节人就是长了一岁。再加上老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的10个月也算是一岁了,所以虚岁一般会比周岁大2岁。因为我的儿子刚好赶在春节出生,所以,一出生就已经2岁了。 其实之所以要说虚岁,是因为这两大原因: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古人认为,生日是以日为单位的最小单位,而生辰则是以时刻为最小的单位的。并且他们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