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非得打骂孩子?“左侧教育”才是正道!
    非得打骂孩子?“左侧教育”才是正道!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确: 这五种情况下绝对不能打孩子!而有些家长却往往不以为意,其实我们可以“左侧教育”的,那样孩子会更听话。 家长打骂孩子实属无奈 没有人内心是愿意打自己的孩子的!打的目的就是加深孩子的印象,让其记住自己错在哪儿,保证以后不再犯错! 道理谁都懂,但往往又有几个家长在“执行家法”时脑子里想的是这条了?! “越来越不听话了!都敢造反了!”“没教养,把我这张老脸丢光了!”“你这样下去会拖累我们的!”“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强!”。。。。。。 如果家长们在打孩子之前,能心平气和地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打,那这个惩罚的效果将会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效。 但正当你心平气和时,也许你仅凭“动嘴”说理,就能让孩子明白错误,并且教育效果比动手打骂要好得多! 事实上,要是我们家长工作不那么累,

  • 家长们都应该看看: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家长们都应该看看: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这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家长的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对孩子多批评,少夸奖。我们不妨来听一听,作为育儿专家的尹建莉老师,是如何建立孩子的快乐和自信的: 1圆圆的“记功簿” 从圆圆四岁起,我给她弄了一个小本,专门记她做的好事。小本不大,每页只记一件事,所记事情都很简单,基本只有几个字,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编故事”“晚上独自去厨房开灯拿牙签”“学会认钟表”,等等,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这就是给她的奖励。我们把小本叫做“记功簿”。我发现每次给圆圆“记功”时,她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数数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这个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一是孩子受到表扬,很有荣耀感;二是小本中记的事对她有提醒作用,让她以后不要忘了再做这些好事;三是凡写在这个小本上的字,圆圆都能记住,她经常在数

    标签:教育方法
  • 孩子学外语最好放到3岁以后
    孩子学外语最好放到3岁以后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3-6岁的儿童最多可以同时学会5门外语,这是记者昨天从“3-6岁幼儿英语课程专家座谈会”上获悉的。有专家指出,学习多门语言能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但为避免引起语言混淆,最好把学习外语放到3岁以后。而且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3-6岁幼儿并不适合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外语。   孩子学外语最好在几岁?过早学习外语影响发音   上海市闵行科技幼儿园园长李伟女士以前曾经在乌南幼儿园工作,该园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一家涉外幼儿园,有不少使领馆的孩子在该园就读。 “当时有一个小朋友,爸爸是荷兰人,妈妈是北京人,保姆是上海人。这个小孩子在同爸爸说话时用荷兰语,和妈妈说话时用普通话,和保姆说话时说上海话。我那时便意识到,3-6岁是小孩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过早接触另外一种语言,会对第

  • 拒绝陌生人的食物,不如让孩子明白这些事
    拒绝陌生人的食物,不如让孩子明白这些事

    01 和一个妈妈聊天,谈到孩子马上正式入园,如何教他们远离陌生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时,她和我分享了一件事。 她女儿嘻嘻3岁1个月,半年前进入园缓适班学习,和同班3岁9个月的女孩儿妙妙是好朋友。 放学后看到家人,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家长们多半选择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游戏区撒会儿欢。玩累了,小朋友会找家长喝水或吃小零食。两三岁的孩子,对别人的食物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熟悉的小朋友之间,经常相互分享食物。 嘻嘻刚去海边玩回来那天,给妙妙带回来一个海螺,趁放学时送给她。当时,嘻嘻吃着奶片,也分享给妙妙一袋。 没过几分钟,原本因为拿到礼物开心着、跳跃着找妈妈去的妙妙哭着回来了,手里拿着那个海螺和奶片,她一边哭得很伤心,一边说:“我妈妈说,不能要别人的东西,还给你们……” 这个妈妈当时很尴尬。她平时也在告诉孩子不要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

  • 小孩子为什么喜欢躲在桌子底下
    小孩子为什么喜欢躲在桌子底下

    “钻桌底”会带来边界感,让孩子感到安全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寄身于一个较狭窄的空间里,就会有一种安全感。这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本能感觉。 许多行为学家与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许多行为方式和心理现象都是来源于古人类。 人类的原始时期,原始人经常受到野兽的侵袭和风雨冰雪霜等自然条件的伤害,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下来,他们都住在山洞里。 山洞成为原始人的天然“保护所”,一躲进山洞,就会有一种安全感。 这种“山洞安全”感随着人类的进化,一直隐伏在人的潜意识之中,并演化成了“狭窄空间”安全感。 在孩子钻桌底、探索各种相对封闭的小空间的过程中,他会在狭窄的空间里感受到一种边界感,这种边界感会让他学习判断自己在空间里的位置,感知多大的空间对自己是安全的。(比如说钻进多大的空间里玩耍又不至于被卡住) 这些探索都会让他更好

  • 中国常见的8个家庭教育误区
    中国常见的8个家庭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是孩子出生后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因此,父母的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父母难避免的8个家庭教育误区,你有陷进去吗?   1.为保全面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公众场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父母迫于颜面只好乖乖“就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这关系到 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父母权威的树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远比面子重要,即使众目睽睽,不该满足的要求决不 可轻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中国父母虽然疼孩子,但经常把孩子看作是没 有独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日记抽屉也是公然“检查”。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具有隐私权的公民,受法律

  • 怎么样激发孩子的自信呢?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怎么样激发孩子的自信呢?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怎么样激发孩子的自信呢?没有自信的孩子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困惑,相信家长们都知道,一个孩子在哪一门功课上没有自信,那么他这门课的成绩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限制,怎么样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呢?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罗森塔尔效应有着非凡的地位。 1968年的一天,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到一所小学来做实验,他们从一到六年级一共选了十八个班,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个测试。 这个测试叫预测你的未来发展趋势。 之后,罗森塔尔把一份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一些老师。这份名单是预测了他们年纪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罗森塔尔就说,这些孩子将来都会非常有前途,你们一定要把这个信息保密,以免影响我们实验的正确性。 但是八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对那十八个班的孩子们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在名单上的学生,他们的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

  • 该如何拯救你,我的拖延症宝宝?
    该如何拯救你,我的拖延症宝宝?

    “都一个多小时你还没吃完这碗饭?”“提醒你多少次了快把玩具收起来,怎么还不动?”“小祖宗,作业到底做好了没有?” 不少家长常常反映,孩子从小就喜欢磨蹭,刷牙要催,睡觉要催,吃饭也要催,饭放在他嘴里,不催就不知道往下咽……真是令人崩溃! 为什么孩子老是拖延病发作? 让孩子不再拖延,有什么办法呢? 事实上,无论孩子因为何种原因磨蹭,家长都要负首要责任。特别在8岁以前,孩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生活和做事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家长做事较慢,或者家庭环境比较噪杂,都会影响孩子做事的效率。此外,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或在孩子做事时指指点点,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让孩子不再磨蹭的十大技巧, 你值得拥有~ 1、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还没有时间

  • 让宝宝能说会道的几个巧妙招
    让宝宝能说会道的几个巧妙招

    宝宝的语言能力正在快速地提高,这让妈妈心里感到很满足,证明她的努力起了作用。那到底是什么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快速提高呢? 其实,让宝宝的语言能力获得良好发展,并不需要妈妈做什么特别的事情,您只需每天拿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认认真真地对宝宝进行一些小训练,您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0~1岁宝宝的语言计划 宝宝因为对语言发生兴趣,从而开始模仿,从模仿开始掌握,从掌握开始熟练……宝宝学习说话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 模仿发声 宝宝发生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妈妈对宝宝的第一次训练要从模仿开始。每天,妈妈可以在宝宝很开心的时候,抱起自己的宝宝,在他面前做出张嘴、吐舌或其他各种表情,或是慢慢地对着宝宝说出你希望宝宝掌握的第一个词。这时候你要让宝宝注意到你的口形和面部表情,逗他发音。逐渐地,宝宝就会发出声音应答你,与你进行“母子对话

  • 小孩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小孩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玩具哄法 对于第一次送宝宝去幼儿园的话,我们可以买一些宝宝喜欢的东西来哄他,就说等宝宝去幼儿园了就给他; 或者是买可爱的书包啦~漂亮的本子、铅笔啦 等等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用来哄宝宝去上幼儿园。 结伴同行法 如果小区比较大的话,家长可以给宝宝联系小区里面的其他邻居家的宝宝让他们结伴去幼儿园。 孩子们都有一种合群的效应,看到有别的孩子也去的话,会很好的引起宝宝的兴趣。 美好憧憬法 我们还可以告诉宝宝幼儿园里有很多的早教玩具,还有很多小朋友陪宝宝一块做游戏; 还可以学到好玩的知识,还有幼儿园的阿姨很漂亮,很和蔼可亲的~~总之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去上学。 态度坚决 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刚上幼儿圆时都会表现出不愿意去,这是一个过程,爸妈

  • 最省钱的早教方法,做好这4点!
    最省钱的早教方法,做好这4点!

    新生儿早教是每个家长都很关心的事情,对于每个家长来说,孩子的未来就是自己现在的动力,每一个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成为佼佼者。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早教方面往往会走偏,不知道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更不能够了解到在对宝宝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抓住孩子的那些方面。 其实孩子早教,家长只需要做到下面这几点就够了,小编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孩子早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孩子早教家长应该这样做:刚生出来的宝宝在视觉上面发育还不够完善,宝宝的视力是模糊的,只能看清楚20cm左右的东西,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把握住这个距离,让宝宝能够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在探知世界的过程中宝宝刚开始对黑白更加的敏感,家长可以先让宝宝认识黑白色,在熟悉了黑白色之后,可以适当的加一些鲜艳的色彩刺激宝宝的视网膜,在刺激宝宝视觉的时候,能够锻炼宝宝的记忆能力。 二、孩子早教家长应

  • 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深度好文)
    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深度好文)

    “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的爱的误区。 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为他人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有的父母把儿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儿子为自己做点什么。其实,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可以创造出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男孩成长为勇敢的男子汉。 那么,父母该如何使用孩子呢? 01. 冲茶与炒菜。 有一位男孩的母亲,从小就常对儿子说这句话:“有你,就是不一样。” 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我没挤上车,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妈妈,您怎么啦

  • 请不要触及孩子的六大底线!
    请不要触及孩子的六大底线!

    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那么在孩子的世界里,是不是也有一些底线是不能碰触的呢? 说到孩子底线,可能父母们会觉得是无稽之谈,小孩子家哪来那么多尊严?其实大人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虽小,但是他们感知世界的能力不会比我们大人差,甚至会更加敏感。所以,请注意尊重孩子,不要碰触了孩子的这六大底线。 1、身体缺陷 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难过。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也会让敏感的孩子不快。 2、某些难以启齿的毛病 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 3、曾经的失误 一些在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曾经的失误”,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

  • 究竟该不该给小孩“报班进补”
    究竟该不该给小孩“报班进补”

      俗话说“冬季进补”,对于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来说,这样的“进补”却有些吃不消,寒假的本意是给辛苦了一个学期的学生休息的,放松身心以迎接下学期的繁重 课业,好比弹簧压到底,也得舒展一下,否则可能永远失去弹性。对于孩子来说,寒假并非只是放假那么简单,假期过得好不好,对于新学期的学习效率和心态也有 很大影响。   也许补习班、兴趣班确实对于短期提高分数、加强特长有一定好处,但有很多东西未必是在这班那班里可以学到的。有一种教育理念 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与其在课堂里枯燥地补习生物知识,不妨亲身到大自然中走走;与其在补习班里和老师大眼瞪小眼,不如广交朋友锻炼出 更好的社交能力;与其计算习题里的各种方程式,不如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有太多东西需要在课堂外学习,不能以分数量化,却足以受用终生。甚至不妨放手让 孩

  • 爸爸们,想成为宝宝的好朋友吗?
    爸爸们,想成为宝宝的好朋友吗?

    如何当一个好爸爸,是没有定论的,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 但是有些爸爸就当的很累,他们发现自己出力不讨好,经常被孩子白眼相向。对孩子太腻歪,也不能胜过孩子的妈妈,对孩子太严格,又会让孩子不亲近自己。怎么办? 其实这些困扰都源于这些爸爸们在妈妈的身上学习爱孩子和带孩子的方法,妈妈们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爸爸们却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让蔡老师来给爸爸们支招,就当做给公众号里的男生们的父亲节礼物吧。 三陪—贴近距离的不二法门 男生的优势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体力,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从小摸爬滚打的一身“武艺”。 上树掏鸟,下水捞鱼,除了打架斗殴,其他的看家本领都可以在有孩子以后练起来。 妈妈们擅长静态的游戏,比如读书、堆积木、过家家,爸爸们擅长的就是带孩子“疯”。 抓蝴蝶、抓知了、抓蚂蚱,和

  • 期末倒计时!家长陪伴中要避免的5大错误!
    期末倒计时!家长陪伴中要避免的5大错误!

    小学的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期末考试虽说不像中高考那么备受关注,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考前这几天也确实需要个不大不小的“冲刺”。 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考试前最后这段时间,学生、家长应该注意事项? 家长陪伴中要避免的错误 1、过度关注:“全家的头等大事就是你的考试” 有的家长在孩子复习时,蹑手蹑脚地送去饮料,让孩子只管学习,什么家务劳动都不要干;有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做很多好吃的让孩子吃,边吃边劝:“吃多了身体好,考得才会好”等等。这就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如果考不好,对不起家长。 2、强行拟定目标:“至少要考多少分、多少名”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考多少名”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

  • 不带情绪地去教育孩子
    不带情绪地去教育孩子

    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妈妈的性格与脾气,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越小的孩子越不了解成人,容易将所有的错归咎在自己身上,而且会想:“爸妈不爱我了。”每当这种时候,宝爸宝妈应该怎样梳理突如其来的情绪化呢?别急,答案就在下面。 有时候作为父母难免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大动肝火,有时候孩子吵闹不已我们忍不住给他一点颜色瞧瞧。每当这种时候,宝爸宝妈应该怎梳理突如其来的情绪化呢? 1首先你要跟自己和好 父母在意识到自己管教失控后的第一个念头通常是“自责”。看着孩子受惊吓唯唯诺诺的样子,冲动过后的父母又懊悔又心酸,很多家长在“风暴”过后,都忍不住用尽方式去弥补、修复亲子关系。父母往往一心一意“哄”孩子,很少反思、了解自己,以至于下次同样被冲动的情绪冲昏头脑,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家长要以“学到经验”的心态原谅自己,跟自己和好,之后才可能用放松的

  • 家长注意!幼儿的自我意识始于不顺从!
    家长注意!幼儿的自我意识始于不顺从!

      专家您好:   我是一个四岁半大孩子的母亲,对教育我的孩子每天都处在头痛之中。他很聪明,很淘气。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没有一点闲着的时候,他最近爱跟别人要东西,比如玩具、饮料、口香糖、雪糕等我们不让他买的。道理是没少讲,或者说已经告诉他今天买了明天就不能买了。当时他答应的很好,可是到时候就把自己的话忘记了,还要大哭。种种方法用尽了,也没有起什么大作用。是因为跟爷爷奶奶一起住造成的吗?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对待他的种种要求。我现在很迷惘,不知道把这个孩子教育到什么程度才好。请专家指点迷津。   一位困惑的母亲   尊敬的家长:你好!   现代家庭中,孩子时时刻刻都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时间长了,孩子习惯了家长的照顾,习惯了自我为中心,习惯了任性,习惯了告状,最后变得孤僻、冷漠而任性,不会与人分享、合作,甚至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你说的现象不是由于跟爷爷奶奶一起住造成的,而是这个阶段

    标签:幼儿教育
  • 一位老教师用30年总结出36条教育金规,很受启发!
    一位老教师用30年总结出36条教育金规,很受启发!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从教30年的一位老教师总结了36条教育经验。为了孩子,老师和家长真的都要好好看看。

  • 6个不伤孩子的教育秘技
    6个不伤孩子的教育秘技

    批评宝宝最主要的是就事论事,不要一个缺点连着一个缺点地批。当批评失去重点,宝宝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这样的批评还有作用吗? 人多不批评 宝宝也是要面子的,且自尊心脆弱而强烈,在人多的时候批评她,拿她跟其他人比较,这对教育孩子而言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不仅让孩子打心眼里对你反感,还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睡前不批评 这是我以前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因为睡觉之前比较空闲,也想起教育这回事儿了,于是猛说一通,只想让宝宝听懂我的心声,明白我的苦心,知晓她的错误,可这么做的结果是把我们这唯一一点儿亲子交流的时间也浪费了,并且让宝宝一看到我摆出跟她聊天的驾势就立即产生抵触心理。 进餐不批评 常常会发现不少家庭都有这种情况,一家子团圆起来吃饭,结果宝宝就成了挨批的对象。宝宝边吃边听训,不仅影响食物消化效果,也令宝宝对批评失去敏感性,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