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关心小孩的教育问题,自己挣得多久一定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吗?其实不然,月薪五万,也无法保障孩子未来的教育! 我在谈儿童财商时,给出了一道问题:你认为对孩子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无论在财商教育的课堂上,还是在微信公号上,得到的回复多数都是:孩子的教育。这也是过往几年,教育金保险热销的原因。 若干年前,我还在从事精算工作时,就参与过教育金保险产品的设计。目前,国内所有教育金保险的产品形态,都是以分红险为主,再配以固定的返还。返还金额一般有固定的指向,如孩子高中的学费、大学的学费,或毕业之后的创业。 以“小太阳”教育金险为例,十万元的保额,孩子大学四年,每年返还2.5万。25岁时给孩子一笔5万的创业金。总保费约八九万元,平均四五千一年。看起来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但是笔者从来没有购买过这类型的教育金产品。 解构这款产品,
一位不理解为什么总是有人喊“禁止补课”的家长的态度。孩子愿意去,我愿意掏钱,上课老师或者机构愿意教,我凭什么不能去? 曾经有人对我说我这样做对别人不公平,因为我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多学了,因为还有很多条件不好甚至贫穷的家庭没钱去上…… 我觉得很可笑,我觉得你可以劝劝那些有钱有权有头脑的富裕得人们应该放弃他们的财富放、放弃他们的事业,因为还有很多穷人…… 曾经还有人对我说我这是在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在毁掉孩子的童年。 很奇怪哦,他们一步认识我孩子,而不是知道我孩子学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我孩子是不是喜欢、学的怎么样等等,但是它们竟然能够肯定我这是害我的孩子。 还有人跟我说我这是“抢跑”、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你说的,其实越是我们这样的人越是知道无论我们如何的努力,在我们前面总是有还有那么多的
老人带孩子是应该的吗?界限,原则,感情,观念,孰对孰错?孰轻孰重?先来讲一个我朋友C小姐和她婆婆的真实故事。 C小姐产假上班后,一直都是婆婆帮她带孩子。平时,婆媳俩因为育儿理念、生活习惯的不同,多少会有些小摩擦,但凑合着也就一步步过来了。直到孩子1岁多,一次枸杞事件让C小姐体验了真正的无力感。婆婆那段时间开始吃枸杞养生,每天一小把干嚼,自己吃的时候就顺便给孙子也喂一小把。C小姐偶然听孩子说起,很吃惊,找婆婆沟通,说孩子太小,不能吃枸杞这种大补的东西,会损伤一个婴儿的体质。但婆婆很坚持,反驳说每天就吃几粒,没必要大惊小怪,而且枸杞对身体好。C小姐无奈、生气、忐忑、着急,她拼命劝,但婆婆还是等到她上班后,继续喂孩子吃。直到有一天,孩子突然开始狂流鼻血,止也止不住,只好大半夜跑去医院。临出门前,C小姐对丈夫说,能不能让婆婆也跟着去医院,让医生告诉婆婆科学的解释。医生诊断证明,正
孩子喜欢看电视里花花绿绿的世界,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看电视会导致肥胖,孩子经常看电视还有哪些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对孩子视力有害,造成斜视 ! 大人看电视时,或抱着孩子,或把婴儿连同摇篮一起放在身边,婴幼儿在电视声响的吸引下,往往会侧头注视电视。经常保持同一姿势,就自然会造成斜视。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看电视过久,视力会疲劳,为了看得更清晰,有时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时间长了,也会斜视。 2、产生近视,散光等其他眼睛损伤。 婴幼儿的视觉调节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对于强光的直接刺激,视觉难以调节和适应。而婴儿在欣赏电视时,又特别喜欢看那些屏幕闪动频繁,颜色刺激性强的节目,比如,大人很少能在孩子观看广告时,成功地把孩子从电视机前拉走。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屈光,眼位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看电视肯定对他们的视力发育不利。
亲子,不如远子!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如果你见过那些让人心痛或者心酸的个案——厌食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你会明白此话中的苦心:那些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亲子不如“远子”:你的亲密正“成功废掉”你的孩子。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如果孩子5岁了还跟你睡一张床,还要跟你挤一个被窝,那么是时候让他/她"滚"下去了。 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 如果你家床上经常睡三个人,或者干脆是爸爸让位给孩子,自己睡沙发,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 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
二胎最优年龄差是多少?如果二胎年龄差大,需要偏心大宝吗?下面小编要说的是,二胎超过这个年龄差,要多偏心大宝些,“偏好了”家庭幸福度才高。 自从二胎开放之后,一个人家有两个娃,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并且,在很多人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生完二胎之后,除了要照顾好小宝,还希望两个孩子的感情可以很好,大宝能够多让着小宝、带着小宝。因为小宝比较小,所以受到的关注更多,似乎,这已经是二胎家庭的常态。 但是很多人会发现,想象与现实,并不一样,有了二胎之后,大宝和自己、和小宝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而这其中,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年龄差,第二个是因为家长的“偏心”没偏对。 二胎最优年龄差 2岁以内:若是两个孩子年龄差不到2岁,那么对家长来说,是非常难应付的。因为两个宝宝所处在的年龄段,都是非常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候,各自的需求还不尽相同,不太容易玩到一起去
促进宝宝的眼手的协调能力 宝宝一岁到二岁之间,手部小肌肉还不能控制自如。涂鸦可以练习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协调动作,对以后宝宝自已吃饭、玩耍很有帮助。 提高宝宝的情感表达 很多宝宝都特别喜欢涂鸦,因为宝宝可以通过涂鸦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对周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父母也可以通过宝宝的涂鸦了解宝宝的心思,这样更加有利于沟通、交流来增加彼此的亲情。 锻炼宝宝的思维、想象能力,提高脑力活动 涂鸦是宝宝发挥想象里的过程,宝宝从想、比对、思考、到指导手去画,最后还要用眼去观察自己是否画的满意,这一系类活动都需要宝宝自己去思考、想象、操作,有助于宝宝养成形象思维的习惯。对于大人看来是一次简单的涂画,其实是对宝宝多方面综合表现的锻炼。
现在,很多家庭有了小孩之后都是爸爸忙上班,妈妈来带娃,在很多没有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这似乎已经是一个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事情 。许多人,称这种现象为“丧偶式育儿”,会经历这种事情的,可以说90%以上都是妈妈,并且,不管妈妈经历过多好的教育有过多辉煌的过去,都会陷入这样一样怪圈。 一个女人,当她成为了妈妈,仿佛就必须是全能的,同样的育儿综艺节目,妈妈不会带孩子会引来众多网友议论吐槽,仿佛女人不会带孩子就是十恶不赦的事情,而同样的事情,一旦是个爸爸不会带孩子,却立刻会被奉为段子,没有人会去想一想,为什么女人就必须得会带娃,而男人就没这个要求呢? 就连之前的天津大悦城事件,也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去说爸爸的粗心大意,反而忙不迭评论“妈妈哪去了?”“怎么能让当爸的独自带两个孩子?这当妈的也是心大” 双标成这样,真是让当妈的人情何以堪啊!
关于养育孩子,绝对不打不骂很难实现。脾气再好的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把心里的苦闷发泄出去。所以如果自己情绪激动,“熊孩子”又不知好歹惹祸时,可以试试以下几点: 正视发脾气这件事 我们老家有句话,叫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用在这里并不太恰当,但道理上相通的。想控制住脾气,首先要正视它,与坏情绪和解,承认每个人都会发脾气,而不是一味压抑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积压在心里的烦闷,如果不加引导,总会找个出口爆发出来。所以承认它的存在,是让情绪稳定的第一步。 直接告诉孩子自己心情不好,让他自己先玩一会 让孩子明白妈妈不是神,妈妈也会伤心、郁闷、流泪,这不丢人,早点让孩子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就能早一点知道人生百味,也更容易有同理心。 情绪稳定后,一定主动表示对孩子的亲近 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小孩子没
孩子是最敏感的,当他感受到父母的轻蔑时, 很快就会自我否定,将自己想得一无是处。更可怕的是,他会强烈地感觉到父母不爱自己。这不再只是挫伤自尊心和勇气的问题,而是无情地吹灭了孩子幼小心灵中全部希望的火苗。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性格养成、人格塑造,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小育了解到有一本书,其中遴选了70句父母最不应该对孩子说的话,以及50句父母最应该说的话。今天小育摘选了其中6句无视孩子人格的话,看看这些话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坏影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你怎么这么傻 父母:“这已经讲到第几遍了?你怎么就一直听不懂呢?” 孩子:“这道题好难,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父母:“到底难在哪儿了?这种题你同龄的孩子都会做了。”
对待处在逆反期的宝宝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这样只能让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父母过分激烈的反应会给他一个错误的感觉,即当他说不的时候,他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因此,他会更多地使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逆反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要应付逆反的宝宝,父母需要一些策略。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 比如你想要宝宝进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如果你强行将他抱入澡盆,或者训斥他一番,让他去洗澡,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这时,不妨给宝宝来点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谁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诉你的小屁股,让他坐进澡盆。”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宝宝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2.让宝宝放松警惕 如果宝宝对什么事情都说不,不妨给他一些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时候,他就
眨眼,孩子期待,父母头疼的暑假又要来了! 由于时间长,家长又要上班,很多孩子都会养成诸多坏习惯,导致开学之后应接不暇。所以,“暑假怎么过”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其实,对于平时课业繁重的孩子来说,暑假是另一个学习的好时机。家长一定要趁着假期带孩子去做这4件事! 眨眼,孩子期待,父母头疼的暑假又要来了! 由于时间长,家长又要上班,很多孩子都会养成诸多坏习惯,导致开学之后应接不暇。所以,“暑假怎么过”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其实,对于平时课业繁重的孩子来说,暑假是另一个学习的好时机。家长一定要趁着假期带孩子去做这4件事! 一个完整的暑假,一定少不了这几件事 1、读完5本书 暑假是孩子与别人拉开差距最好的时机,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 可以给孩子订制
平时除了注重孩子智力上的训练教育,对于他们的体能训练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要想孩子能健康地发育,完成相应阶段的活动,还需要让孩子做些相应的体能练习,而速度练习就是针对孩子其中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进行的。 速度是什么 速度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它与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耐力等相关联,是完成动作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就是动作、反应能力有多快,不同的练习有不同的速度要求。 3种速度 1. 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变的能力。其主要由反射弧各环节器官系统的机能、神经反射通路的传导速度所决定。 2. 动作速度指人体准确、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包含动作的频率。 3. 移动速度指人体在特定方向、距离上位移的速度,受步长、步频的影响。 ? 速度练习 1.10米折返跑学会听起跑口令,练习快速转身,提高跑的速度。 2.各种球类运动 无论是羽毛球、乒乓球还是足球,都需要孩子
小孩子喜欢翻垃圾桶怎么办 因为垃圾桶对小孩来说是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大量的形状不一、软硬不同、气味迥异的物品,并且每次都能带来新的体验,孩子对垃圾桶产生浓厚的兴趣,说明他们有探索和渴求环境的需求。 可以专门准备一个垃圾桶,放上一些安全、干净的果皮纸屑让孩子玩,当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时,不要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只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去引导孩子。 而且小朋友能在对环境的探索中锻炼自己的感统能力,感统训练多在日常生活中和玩耍中进行,在丰富的、多变的、有益的环境与互动之中都为感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大运动、精细运动、益智启蒙都是很好的感统训练方式,而孩子对于环境的求知欲,例如翻垃圾桶这件小事,就是孩子感统能力的体现了。 宝宝喜欢乱翻东西怎么办 首先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想让孩子不去乱翻别人的东西,我们首先要告诉孩
0--1岁是宝宝们成长蜕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不仅开始具有自我觉醒意识,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交流,渴望有新的认知。而且宝宝的睡眠时间开始变为昼短夜长,活动量增加的同时,骨骼等方面的发育也突飞猛进。 在宝宝成长这一关键时期,宝妈宝爸们应该用心,全面的呵护宝宝的成长,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哦~ 衣着篇:安抚宝宝皮肤触觉的敏感度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好动,同时也因为婴儿的皮肤比较细腻,触觉很敏感,需要妈妈选择精密细腻、柔软舒适的衣物,为宝宝和衣物营造密切的肌肤之亲。 玩耍篇:用玩具刺激宝宝听觉、视觉的发育 1岁宝宝对声音和食物的认知也在慢慢发展,视觉和听觉的发育在此时也尤为重要,新奇的视觉和音色体验对宝宝们开拓新的视野,满足对世界的认知需求,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宝宝听到、看到的东西,都不知不觉促进他大脑的发育。
有的家长内向该怎么办?内向的家长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内向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对于个性天生就内向的家长来说,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很怕遇到不熟识的家长迎面攀谈,要如何才能应付这即将陷入尴尬的状况呢? 很多家长或许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了孩子之后,除了要学习照顾孩子,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跟其他家长聊天,才有办法应付许多场合,像是主办孩子的生日派对、带孩子去朋友家玩,以及接送孩子上下学等。对于个性天生就内向的家长来说,难免都会陷入一阵莫名的尴尬。 最新研究发现,闲聊几句是维持社会运作相当重要的一环因素,但如果你是个性内向的家长也不需要太担心,归纳出5大步骤,只需稍加练习,你就能自在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 1.用一句赞美、关心、共同话题来破冰 “破冰”可说是内向者最害怕的部分,专家建议3个简单的方法,首先,“赞美”绝对是表示善意与友好的开始,像是夸奖对方的
娇娇妈说:有人说,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时候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给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下面是娇娇妈帮大家总结的七种爸爸,按杀伤力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最后一种简直不能忍,看看你家爸爸上榜了吗? 第七名 吸烟的爸爸 当爸爸们在享受吞云吐雾的快乐时,有没有想过香烟燃烧之后会产生3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 有没有想过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有没有想过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不知不觉,孩子变成了“二手烟民”?
①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有人欣赏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行的地方。 ②经常拿他比他“行”的人比较 例如,将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之一。 ③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例如,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说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这样的话孩子听多了会产生负罪感,甚至无法积极面对以后的人生。 和孩子说话时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而非商量的口吻,音量经常在70分贝以上,甚至还会配上一些挖苦讽刺的话。
《爸爸去哪儿》中安吉和小鱼儿兄弟俩甜蜜有爱的互动让不少爸妈羡慕不已,胡可不仅晋升为年轻的“国民婆婆”,还被多次问到育儿经。近期播出的《妈妈是超人》中,胡可和俩娃的相处更是向观众展示了她的育儿智慧。尤其在处理两个孩子的争执和吵闹时,她的表现非常值得年轻父母们借鉴。 01 家里有两个孩子,不管他们关系有多要好,都免不了争抢玩具。很多爸妈的做法是指责稍大一点的孩子“你是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把玩具给他玩儿,他不玩儿了你再玩儿。”而老大迫于家长的压力会不情愿地把玩具扔给弟弟,自己闷闷不乐。 安吉和小鱼儿也会争抢玩具,而且在视频里很明显地看到是小鱼儿先拿起了玩具,安吉过去抢的。即便是这种情况,胡可也没有斥责安吉“你是哥哥,怎么能抢弟弟玩具”。而是心平气和地蹲下来问“谁先拿到的?” 在安吉回答说是自己先拿的之后,胡可知道安
宝宝最近学会打人了,这是好事吗?宝宝学会打人了是怎么了?自家宝宝不仅爱摔东西,还开始打人了,内心焦虑,宝妈该怎么做? 其实打人和咬人这件事,几乎伴随着宝宝整个幼儿期,小至5、6个月,大至5、6岁。 有的家长看见宝宝打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哪,怎么学会打人了,这么小就这般暴力,以后可怎么办?”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你越是对宝宝“打人”这件事反应越大,孩子貌似越是乐此不疲。 玖玖现在正在经历打人阶段,最近很爱扇外婆的脸。 每次外婆被扇后就拿出牙签,假装要戳她小手的样子。 谁知道这厮,主动伸出手来,一副“快来戳我”的欠扁样子,然后被戳完,笑哈哈的跑开了,搞得外婆哭笑不得。 所以说,教育宝宝“打人”这件事上,是个技术活,不能以暴制暴,也不能放任不管。 在下手管教孩子之前,得先弄清楚宝宝“打人”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