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听过一个女孩子的故事,她从小活得不幸福,父母关系不好,家庭对她来说不是港湾,是一颗定时炸弹。 她爸每次一喝酒就打她妈,她妈几乎次次都忍着。家里的东西都被她父亲在喝醉时砸坏了。她爸家暴的时候,会用啤酒瓶、烟灰缸、玻璃杯砸她的母亲。 她母亲呢,格外隐忍,不动声色,只会独自在卫生间垂泪。 因为父亲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当女孩子问她妈: “妈妈,爸爸这样对你,你为什么不和他分开?” 她妈只能说:“没办法,他这人就这样,妈妈没事。” 昏暗的日子没有尽头,她的童年,见证了父亲的粗暴,和母亲的哭泣。 生活的幸福感在父母的谩骂和对峙中渐渐流失,她就始终活在这样一个无爱家庭里。 后来女孩大了,开始帮着母亲骂她父亲,打扮也越来越
关于孩子孩子何时看绘本?何时玩贴纸/拼图/涂色?何时分房睡?何时学会走路,何时吃大人饭?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不好,是你总觉得“太早”。 大脑所属的状态并非天生,而是受到时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大脑所受的影响将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因此儿童发展的早期是孩子大脑可塑的最佳时机,且孩子越小,机会越大。 家长应尽早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早期教育,以基础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孩子全脑的发育提供全方位的环境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言语和情感,培养孩子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艺术能力和认知能力等。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太小了,能会什么,能学什么,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听到了比听懂了更重要,看到了比看懂了要重要,动起来要比怎样动更重要。 孩子现在看绘本太早了吧? 周六上午,只有1岁7个月的球球突然指着外面说:“下雪,打伞。”
晚上公司下班了,你一脸疲惫,等了10分钟总算挤上电梯,没想到,有个5、6岁的小男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亮了大厦全部楼层的按钮,“熊孩子”得意的哈哈大笑,电梯里的人面面相觑…… 你忙了很久终于休假了 准备打扮得山青水绿去旅游 然而动车上你对面坐了个小朋友 一路上又哭又叫又闹腾 一双有力的小脚更是不断往你身上招呼 到站一看 嗬!新买的衣服上已全是鞋印了 …… 咦 怎么冒出这么多“熊孩子”? 为了不让宝贝变成遭人白眼的“熊孩子” 爸爸妈妈们又该怎么引导呢?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 在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 蒙台梭利育儿经 | 4-5岁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规则组成的世界,人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的
思 考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 学生们都说“不知道”。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 欧洲学生知道什么叫“紧缺”, 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 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禁不住在想: 是谁偷走了我们孩子的思考能力? 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我们的孩子普遍懒于思考的今天,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家长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家长的过度关爱剥夺了孩子的思考权利 现在很多家长,习惯于给孩子指路,事事替孩子包办,孩子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也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大人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 孩子养成了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入学之前,俗话说“三岁定一生”,而三岁之前,主要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培养!而这三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一,什么都学,没有计划 现在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培养某些兴趣爱好,只要有条件,就什么都让孩子学,乐器、画画、足球、写字、跳舞!从小培养兴趣爱好和才能是没错的,但要有计划,选择孩子有兴趣或者有天分的,而不是什么都学!这样一方面会导致贪多嚼不烂,每一门技能都掌握不好,都只会皮毛!另一方面孩子压力大,从小压力太大不见得是好事,会降低学习兴趣,精力不加,也就会越来越笨! 二,总是让孩子失败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需要经历失败和挫折才能成长才能发挥潜能,这是没问题的!但过多的失败的挫折却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态也会变得越来越糟糕,从而变得畏手畏脚,不敢做事,也让孩子觉
孩子偷拿钱怎么教育?你知道自家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吗?在碰见孩子偷钱撒谎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除了不能打骂之外,在面对犯错的孩子的时候,还要避开这两个坑: 把错误当成洪水猛兽。杨澜曾经说过,她的女儿从一所公立小学转到国际学校上中学后,她曾经问女儿,两种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她女儿告诉她区别就是,说在公立学校,老师总是让我们别犯错误;在国际学校,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 杨澜不禁感慨:为什么老师、家长、孩子都这么怕犯错误呢?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犯错误就意味着失败。失败就意味着输,不会是受人尊崇的王者。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了也赢不了。 我也想告诉家长,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一味地指责,而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孩子一起面对,把错误当成训练孩子抗挫力、责任感的利器而非敌人。 冷暴力并不是面对孩子错误的最佳方式。有很
我们常说为了孩子,倾尽全力,竭尽所能,都是理所当然、在所不辞。 也常说只要孩子幸福,无论多苦多累都值得,我们不需要回报。 只是,有些已发生的悲剧,总会让正在历经育儿焦虑愁苦的我们嘘唏和深思。 如最近的热议新闻事件,“男子为骗保弑杀双亲”。 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的杨某是独生子,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尝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令他成天都在琢磨怎样快速发财。 某天,他在网上浏览时发现,购买了保险的人若遇到意外,保险公司会进行巨额赔偿。 他认为这是一条发财的捷径,而为他节吃省用的父母成了他实现发财愿望的首个目标。 于是,他为父母办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残疾等多份保险。 如何让父母遭到意外?他从网上购入大量亚硝酸盐,因为亚硝酸盐中毒和煤气中毒有类似的症状。 5月20日,杨某先在吃饭
八十年代,我们的父母生养我们的时候,相信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参考过老大的意见。现在轮到我们为人父母了,看过了太多的养儿育儿经验,听过了太多的原生家庭影响。于是,我们紧张地守护着自己的老大,唯恐他们受到伤害。甚至,生不生二胎,老大也有发言权。 于是,有害怕伤害到老大,而拒绝生二胎的;有生了二胎,老大欺负老二的。其实,不久的将来,大街上,更多的是老大牵着老二的手快乐玩耍的感人画面。放开二孩,不仅是我们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需要考虑和面对的,也是这样老大们需要适应的。 为了避免老大受到伤害,我们甚至想隔离孩子的语言环境。比如,不让老大听到“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之类的话。当然这是句杀伤力极强的话,对老大的影响很大。但事实却是,即使你不曾说过,孩子不曾听过,面对二胎,他依然会有这样的困惑“别人都有弟弟妹妹,我有了弟弟妹妹那爸爸妈妈还会爱我吗?” 就
今天读了一篇奥修的演讲,他说出了教育的惊天真相——无论你想孩子变成什么样,你要先这样。今天要说的这个真相有点残酷,但是一旦你开始做,找到教育的根。我们读过看过无数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文章,心理学上的治疗技术也是种类繁多,但都不及父母自己变化一丢丢。 我们试着去改变沟通方式,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当然这些累计的点滴不可置否,可如果你问有什么根本的办法,那只有,父母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为自己负责的人。 希望孩子独立,先做个独立的父母 为什么童年的经验对人长大之后的影响这么大?到底什么是独立? 所谓的独立,也就是从过去的自我概念中解放出来。在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破土之前,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的翻版,国外学者还专门以脑成像技术研究了这种“印记”。 昨天读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东西方对母亲认知和依恋的差异。
宝宝出生前三年,大部分妈妈更关注的是宝宝大运动的发育情况,只有少部分妈妈会关注到宝宝精细运动的发育。 其实精细运动的发育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更密切关系,精细运动发育得好,宝宝才会更聪明,尤其体现在入学后阅读以及数学方面。 大动作发育大家都知道,指的是翻身、坐立、走路等涉及四肢、躯干部位大肌肉的运动,大致可概括为二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 那么,什么是宝宝精细运动呢? 精细运动是调动手指、手腕、脚趾、嘴唇等小肌肉的运动,大致顺序是三月玩手、五月抓手、七月换手、九月对指、一岁乱画、二岁折纸、三岁搭桥。 细心的爸妈应该发现了,精细运动主要是指宝宝手部运动的发育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大运动是水到渠成的事,精细运动则要培养和锻炼才能发育得更好!科学研究显示,从小培养精细运动发育,有利于早期
教育孩子总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天天唠叨、甚至打骂,结果明天还是老样子!有时候会很崩溃地想:这孩子是不是没救了?! 其实,需要救救的不是孩子,是爸爸妈妈们。看看这篇文章,学会一句话解决问题,彻底告别唠唠叨叨的日子! 1、孩子正在写作业时,您在干什么?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2、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不专心,该睡觉了,作业却没写完。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训斥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羡慕那些能把话说地特别高明的人。他们的言语特别有魔力:娓娓道来就能把话说到人心去,在哪儿都是光芒四射,到哪儿也都吃得开。 老一辈的人总说:能说会道的孩子,未来都不会差。 这是经验之谈,但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在人的各种智力中,语言智力被列为第一种智力,是比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都更为重要的能力。 那么,怎么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呢,不如先定个能到达的小目标——让他在1岁前开口说话。 在很多方面,在1岁前,宝宝的发育是有它们自己的时间的,基本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 但在开口说话这方面,却不一定,我周边的宝宝,有的9个月就开口说话了,但也有到28个月还一言不发的。 宝宝什么时候开口说话,和遗传有关系,也和后天教养有关系。怎么做比
晓晓的爸妈都是职业白领,8岁的晓晓进入小学以来,就没有很多时间跟爸妈见面了。平时在学校跟同学相处,回家就有爷爷奶奶相伴,至于早出晚归的爸爸妈妈,在孩子的生命里好像缺少了什么。 有一天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看见晓晓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像往常一样,爸爸随口就问晓晓:“作业写完了没有?” 晓晓回答:“还差数学作业。”结果爸爸便啪的一下关掉了电视,下起了命令:“平时我们不是要求先把作业写完再看电视吗?你怎么不听话了?快去写作业!” 妈妈也接了一句:“写完就早点睡觉,不然白天犯困。” 晓晓心里委屈,闷闷不乐地回到了房间,而房间外还时不时传来吵闹的电视声…… 慢慢的,晓晓的性格越来越内向寡言,晓晓的爸妈反而跟旁人抱怨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亲近孩子。 但归根究底,在孩子最渴望温暖的时候,爸爸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庭最重要。宝宝独特的创造性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研究发现,7个月的婴儿能够将所学动作重新组合来解决问题。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行为、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均与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密切相关。 一段时间以来,辰辰成了“破烂王”,总喜欢从家里的废纸篓里或外面的垃圾箱里翻腾破烂,还兴冲冲地把“破烂”带回家,搭建他心中的“小红帽森林”“圣诞树”,还有“阿里巴巴的藏宝洞”。 辰辰妈想这多不卫生啊,也太丢脸了,捡垃圾!宝宝真怪,骂了他多少次,给他买了真的“圣诞树”和“阿拉伯王宫”,可他还是往家里拖破烂,烦死了。 提示:孩子的创造力和潜能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对照这扼杀宝宝创造力的14 种常见行为,尽量避免犯错,挖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少走弯路,能够笔直的成长,总是希望他们能够更好更快乐的长大,那么教育孩子,你是否在认真地做着这7件错事? 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教育孩子,我们认真地做着这7件错事 这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文章,其中的许多观点引起了大量的共鸣,值得家长收藏和时时自省。 1、我们不让孩子经历风险 “安全第一”的原则让我们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恐惧中,所以我们尽全力去保护他们。尽管这是作为家长的义务,但是这种行为存在负面影响。欧洲的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摔倒的经历,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恐惧症。 事实上,孩子们需要经历挫折以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如如果没有经历过分手,一个人很难获得感情上的成熟一样。如果家长让孩子完全避开任何风险,那么孩子将会成为一个傲慢自大的
在让宝宝看新东西的同时,最好能够让他动用各种感觉器官去体验,比如用手摸、用嘴品尝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还能提高他的感知能力,而感知能力正是从事美术活动等艺术方面才能所不可缺少的。 六方面全力支持宝宝感知能力发展: 1、用手抓食物吃 让宝宝用小手去抓水果块、饼干、面条等来吃。这样做可能会把宝宝的小手弄脏,但在抓食物吃的过程中,除了味觉刺激,还可以锻炼宝宝手的触觉。不过要注意,让宝宝抓的东西不能太烫。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2、玩发声玩具 有些玩具不仅可以发出声响,还能随着声音的节奏产生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刺激宝宝的小手,使宝宝手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敏。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3、里里外外都看到 给宝宝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最好能把物体的里面和外面都给他看一看。比如,你给宝宝看一个汽车玩具,先给他看玩具的整体形象,然后再给他展示一下里面的结构。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有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爸爸去哪儿5》?里面有发妈的男神吴尊!而且吴尊的女儿Neinei和儿子Max都超可爱的!为什么吴尊的孩子情绪却那么容易稳定? 在出海捕鱼那集里面,NeiNei哭得挺惨烈的。爸爸跟孩子分离,孩子有情绪反应非常正常,但是网友们的留言和弹幕,会让人觉得有点过了。 那期节目的设定是,爸爸们临时接到晚上出海捕鱼的任务,而且任务持续一整晚。这也意味着孩子们一整晚会没有爸爸的陪伴。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没有爸爸的陪伴,孩子们肯定是有情绪的,所以NeiNei的哭个不停,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不要说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也会这样。如果你突然去到一个陌生黑暗的环境,周围遍布未知和不确定,那么你也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 而对于NeiNei的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分离
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有什么好处?教孩子做家务该怎么教育有成效?不知道爸妈们有没有这样一个体验:孩子小的时候,争着抢着做家务,爸妈不让干,而长大了,怎么叫都不会帮忙做家务,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是孩子越来越懒了吗?不不不,仔细想想就能知道,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心疼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可是孩子从小就不能养成自理的习惯,长大了在,怎么能养成呢?别再用错误的方法毁掉孩子,带你揭开成功孩子背后的秘密。 从小就要给孩子制定做家务计划表,列出最近孩子需要干的家务内容,明确工作完成的期限,制定标准,按时检验孩子的劳动成果,及时给孩子一些小小的奖励。 做家务可以先从教孩子叠被子,爸妈要站在孩子身旁,俯下头,善意地微笑,鼓励孩子慢慢按照方法叠,耐心地纠正错误,循循善诱。当孩子完成叠被子的工作时,爸妈一定要给孩子奖励,但是不能用金钱奖
其实,我是个天生怕一切毛毛的动物的怪人,小狗小猫从不敢抱。。。这次和俏妞难得有机会和萌宠们如此近距离亲近,我竟然开始有点不那么害怕了,俏妞的胆子更是飙升了N个等级哈。 01 前几日趁着难得的假期,应好友之邀我带着俏妞跑了趟北京。 大人们要谈工作,孩子又不能扔下不管,当妈的人有时候真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了。好在之前就有朋友推荐了个好去处,我们带着孩子在中粮祥云小镇里玩了一整天,好不尽兴。 来过北京多次,有名的景点之前也早带孩子看过了,说实话小妞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反倒这次在祥云小镇的经历,让她回家后一直念念不忘。 这确实是特别适合家长周末遛娃的一个好去处,逛街、购物、吃美食、看电影这些就暂且不说了,最让孩子觉得惊喜的是这个商业区里竟然有一个3000㎡的萌宠世界和2000㎡天空农场。 萌萌的荷兰猪、乖巧的梅花鹿、肥圆
宝妈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宝贝受到伤害,所以安全意识要早早地教给宝贝,让他早点了解,以防危害宝宝健康,知道吗? 小宝宝的好奇心特别强,危险意识薄弱,很容易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伤害到自己。这三种安全常识,宝妈们越早给宝宝树立越好,关系到宝宝的健康。 1、了解自己的身体 小宝宝往往容易对自己的身体比较好奇,但有些好奇的行为是危险的,宝宝往往不知道。比如往鼻孔里塞东西,抠肚脐,往下体塞东西,往耳洞塞东西等这些行为,对宝宝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带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让宝宝树立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越早越好。由于人的好奇心越被压制,越容易有叛逆的思想,在教给宝宝远离这些危险时,宝妈们别用禁止、压制的口气,站在宝宝的角度,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比如借助一些科普的图片、动画、视频和生活中一些现实的例子,及时给宝宝树立危险意识。另外,及早给宝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