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妈妈三观正,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妈妈三观正,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昨天,同事的妻子来我们单位玩,她在一所小学当班主任,我们俩闲聊,说到现在的孩子们不好管。 她们班上有一个男学生,外号小霸王,谁都不敢惹,家长娇惯得要命,一开学就和她打了招呼:儿子是我的心肝宝贝,你们把他放到教室最后一排就行,他愿玩就玩,考倒数第一名也没事,但你们不能说他,更不能骂他,否则,我和你们没完! 真是奇葩,她一脸无奈地说。 我苦笑:孩子摊上这么个妈,真是倒霉。她以为是疼他,其实是害了他,别看这会儿嚣张跋扈,等慢慢长大,生活一定会狠狠地教训他。 同事的妻子说:是啊,在该学习的年纪选择纵容,那是对孩子未来最大的不负责。 我有个亲戚在法院做法官,一次,她去提审一个抢劫犯,看他卷宗上已经是第三次进去了,可年龄才不过二十几岁。 亲戚问他话时,他一脸的不在乎,嬉皮笑脸,让人看着又生气又叹息。 看守所的人员了解他的底

  • 养孩子仅仅差的是钱吗
    养孩子仅仅差的是钱吗

    穷人养儿子和富人养儿子有什么不同?这几点差别影响孩子的结局。不过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哪一种家庭一定能百分之百教育出来好孩子。 穷人养儿子,重视传承和责任 听朋友说她的一个表姐出嫁不久后,就被婆家催生,并且婆家还直言不讳地说,希望头胎生男孩,不然可能就需要生二胎。因为婆家认为不生儿子没人养老。 为什么只指望儿子养老呢?因为他们家的家庭条件一般,上一辈人赚钱的能力弱,为了养育好儿女,老人年轻的时候为了多赚钱宁愿牺牲掉健康。终于把儿女养大了,手里没钱、身体也不好,所以只能指望儿子养老。 儿子意味着能吃苦、有力气、有更多机会赚钱,也意味着能代替老人承担起对家庭的职责。 所以,对贫苦的家庭来说,在儿子身上寄予的希望是他能赡养父母、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出生在这样家庭的男生会懂得家庭的责任,也知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做到这几点,宝宝智力翻个翻!
    做到这几点,宝宝智力翻个翻!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宝宝是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但是我们也知道,由于收到遗传的影响,一般而言,孩子的智商40%都来自遗传,所以很多家长就觉得自己聪明那宝宝就聪明,自己笨点,那孩子遗传自己笨点也是没有办法的。 其实小编想告诉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如此的自暴自弃,虽然宝宝的智商遗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同样,后天的培养对于宝宝的智商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而后天的培养,有家长好好引导和启发更重要。 具体来说,以下这8个细节,能真正提高孩子智商,千万不要错过! 音乐熏陶 很多家长都知道,音乐对孩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最易引起儿童情感共鸣,但爸妈们知道吗?音乐熏陶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哦! 汉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提出——“音乐使人聪敏”。中外一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验证明音乐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比如全球最负盛名的科学

  • 父母夸孩子夸到点上面了吗?别老是“你真棒”!
    父母夸孩子夸到点上面了吗?别老是“你真棒”!

    父母夸孩子夸到点上面了吗?别老是“你真棒”,这样对孩子一点效果也没有,下面我们看看如何夸孩子才能激励到孩子? 那么如何表达才是对孩子最适用的夸奖方式呢?一起来看看这些基础的表达方式吧。 看完之后,你总结出要点了吗?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 如果爸爸对妈妈太冷谈,对孩子影响很大!
    如果爸爸对妈妈太冷谈,对孩子影响很大!

    一位父亲能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教育,就是爱孩子的母亲。因为生活在丈夫的爱中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软的、舒畅的、温润的、安定的,会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会创造出一个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拥有这样一位女人,最直接、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孩子。 麦当劳里,坐着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女儿,小夫妻不时窃窃私语,丈夫拉着妻子的手讲得兴高采烈,妻子微笑着倾听,眼眸闪亮,还不时照看女儿。突然,丈夫偷偷亲了一下妻子的手,妻子似乎有些害羞,回头喂给女儿一勺冰淇淋。 小女孩睁着大眼睛,看看爸妈,又看看四周,对每一个看过来的人露出天真灿烂的笑容。 这一家人的爱温暖如阳光。 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位妈妈独自带着儿子进餐,妈妈正在接电话:“你这人怎么这样,即便是离婚,咱们也得见面解决是吧?你这么躲着不见我,算怎么回事?孩子你也不见,你说有你这么做父亲的吗?”

  • 全职父亲培养高智商宝宝
    全职父亲培养高智商宝宝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一直都是扮演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但是有关研究证明,全职父亲带大的孩子的智商更高喔。   爸爸付出越多,宝宝就更聪明   国外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由“家庭主夫”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如果幼儿从3个月起,父亲能多陪伴宝宝的话,宝宝在1岁前以至于以后的行为障碍都会更少,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也就是说能让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更强,其攻击性、叛逆性、好动性、反社会等不良行为将大大减少。同时研究还指出,父亲这种行为对男孩子的影响比女孩子更大,这可能与男孩在幼年时期更容易感知到父亲的影响有关。   1、爸爸陪宝宝时间影响宝宝数学能力   我们都知道男女性在逻辑和思维上有较大差异,而且普遍是男性的数学比较好。所以如果由爸爸来教宝宝数学,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效果哦。法国的一项研究证明,3个月大的孩子对数字

    标签:幼儿教育
  • 宝宝磕磕巴巴不肯说话怎么办
    宝宝磕磕巴巴不肯说话怎么办

    宝宝磕磕巴巴不肯说话是怎么回事?我家宝宝4岁了说话还总是磕磕巴巴,她同龄的宝宝都说得很溜了,家里人都特别着急,该怎么办啊? 宝宝迟迟不说话,有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宝宝开口说话: 1.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家长和宝宝一起看动画片,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看完后和宝宝讨论内容,那电子产品也能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2.每天坚持亲子共读 我们可以把简单的“小狗要去洗澡”换成“小狗要去干什么?”“小老虎为什么生气了?”来引导宝宝主动思考,说出更多词语。 3.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宝宝吃泥糊状食品时,家长同时咀嚼口香糖之类的食物,进行夸张的咀嚼动作。通过表演式的行为诱导,让宝宝逐渐意识到吃非液体食物时应先咀嚼后吞咽。 4.可以尝试“傻一点儿” 宝宝

  • 孩子的一生中,藏着妈妈的教养
    孩子的一生中,藏着妈妈的教养

    你遇到过熊孩子吗? 在知乎的话题里,这个名词的解释是“一种恐怖且残暴的生物”。 他们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会对不是自己的东西爱不释手,会仗着自己年纪小就对别人肆无忌惮地恶作剧,更会因为父母的不加责骂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发有恃无恐。 我一直以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养,一个人没了教养,就像掉进了粪坑,即使再有钱,再貌美,同样让人嗤之以鼻,不敢接近。 而这些教养的学习与传授,最早都来自于母亲。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并不是老师,也不是朋友,而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之中,母亲的影响更占上风。 从做一个胚胎开始,妈妈就会摸着自己的肚皮跟你说话;怀胎十月将你诞下后几乎寸步不离,手把手教你认识这个世界,也教你怎么去做一个“人”。 这个“人”到底要怎么做,那就真的见仁见智了。 科

  • 父母尽早做到这几点,育儿少走弯路
    父母尽早做到这几点,育儿少走弯路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不管哪方面都给到宝宝最好的,同时在宝宝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一步步努力,慢慢摸索孩子的心理,懂得如何和孩子相处。在育儿时如果父母早做这六件事,会少走很多弯路,让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下面就仔细给父母说说。 一、孩子的玩具要越少越好 孩子出生后,父母都会买很多玩具给他玩。小编想说,不管家里有没有钱,孩子的玩具都不宜过多。太多的玩具会让孩子看花了眼,每一种玩具玩的都不是很深入,养成玩玩具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 如果玩具很少,孩子就会对玩具研究的很深入,开发出很多新的玩法。在开发新玩法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得到了锻炼,也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二、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 吃饭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事,也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好时机。如果父母给孩子每天喂饭,就会让孩子吃饭不专心边吃

  • 这么哄孩子,简直毁孩子,很多家长还在做!
    这么哄孩子,简直毁孩子,很多家长还在做!

    这几种不能用来哄孩子的方法,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都中招了。 教育孩子可是一门大学问,在这个不主张打骂的时代,只能用讲道理来哄孩子了。但你知道吗?哄孩子也是讲究方法的,以下这些话在育儿过程中千万要杜绝! 等下次,下次...... “妈妈,我们去公园玩吧?”——“等下次有时间了,我们再去!” “爸爸,你这周答应陪我去放风筝的!”——“爸爸这周要加班,下次好吗?下次爸爸肯定带你去” 在生活中,我们对答应过宝宝的事情总会因为忙,推延到下次或者以后,然而却再也没有下文了。当父母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诚信给予足够重视的时候,他们就会为孩子建立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是孩子成长中的无价之宝。 最好的教养方式是父母自身的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总不遵守承诺,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行为向导。想要孩子下一次再相信你,想要再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可就

  • 现在你不管孩子,十年后谁都救不了他
    现在你不管孩子,十年后谁都救不了他

    前段时间有朋友发给我一条视频,视频标题是“玩手机游戏被打断,高中生怒打母亲”。 视频发生地是浙江温州,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配眼镜,当妈妈把取眼镜的回执单递过去时,无意间挡住了儿子的手机,打断了儿子的游戏。儿子瞬间暴怒,对着妈妈的头就是一通暴打。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来,已经上了高中的儿子身材是高大的,出手是凶狠的,可怜的母亲毫无还手之力,只是一直在双手护着头部躲闪,却并没有躲得过。 最后眼镜店内一位工作人员看不过去,冲上去才把儿子拉开。 视频下方有网友评论:“这样的孩子是多少家庭的悲哀”,“这孩子这样下去早晚出事儿,真白眼狼,没良心”,还有网友疑惑,“怎么生了这么样一个孩子啊”。 看完这段视频,我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怎么说呢,因为工作的关系,见过不少情况类似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父母也都在各种诉苦之后,万般无奈地加上

  • 我家孩子特别爱告状,你家的呢?
    我家孩子特别爱告状,你家的呢?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状的行为呢?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撒谎 孩子告状幼儿园场景 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刚刚结束了数学课准备上美术课,花花小朋友和小杰坐在一排画画,两个小朋友决定共用水彩笔,花花在用小杰的橙色笔画彩虹,此时小杰的也想用橙色笔,于是两个小朋友产生了争执,花花哭了起来,幼儿园老师赶忙过去问发生了什么,小朋友小杰说到“老师,花花偷拿了我的水彩笔,还抄了明明的数学作业!” 孩子告状家庭实例 家有两个小公主,相差3岁,妹妹一天天的长大了,但却特别爱跟我讲姐姐的“坏话”,“妈妈,姐姐吃了我的蛋糕。”“妈妈,姐姐刚刚打我”“姐姐今天没有按时

  • 要“真爱”不要溺爱,拒绝养出“熊孩子”!
    要“真爱”不要溺爱,拒绝养出“熊孩子”!

    孩子是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虽然为人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把握分寸,切不可让疼爱变溺爱!当爱失去理智,这样的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过度宠溺,害处多多 现在很多孩子俨然成了“一家之主”,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家长是一句硬话不敢说,当孩子出现犯错,不礼貌,没有纪律性等错误行为也不管,殊不知,这是害了孩子。 这种溺爱、纵容会像慢性毒药一般,一点点侵蚀着孩子,让孩子变得自私霸道、不懂礼节、目无长辈,做事懒散无纪律,等到孩子慢慢长大成年,这些坏处会逐渐放大,孩子在社会上无法独立,人际关系变得极差,没有朋友,不懂与他人交往。 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溺爱 虽然很多父母也知道溺爱对孩子有害,但他们却分不清生活中他们哪些行为对孩子来说是溺爱! 溺爱的几种常见形式:孩子在家中地

  • “任性”的“熊孩子”真的“熊”吗?
    “任性”的“熊孩子”真的“熊”吗?

    来看“熊孩子”的表现 “女儿1岁半了,她的调皮、任性越来越让我头疼。从一睁眼就开始动个不停,一不留神就给你出点“节目”,比如抓花盆里的泥土, 拿扫把扫地, 或者把抽屉里的东西翻腾出来……制止了,她一会儿还犯。也没少骂她打她,可就是没用。还有,她的脾气特别急, 一不高兴就抓自己的脸、头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管她了!” 孩子真的是“熊”吗? 孩子的这些表现令很多父母都特别困惑。我们很容易从自己的层面想事情:她现在还那么小,就给我们添了很多麻烦,将来可怎么办? 从这个层面说,孩子是有一点任性。 但是从积极的一面看,你会发现孩子的坚持性比较高。 坚持性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能够帮助孩子克服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种特质。是不是一定不让孩子有坚持性呢?适当的时候我们还要鼓励这种品质的出现。

  • 家长必知:三岁宝宝必须戒掉的坏习性
    家长必知:三岁宝宝必须戒掉的坏习性

      古人有句老话“三岁看到大”,意思是人的一些性格习性在三岁时便能看出端倪。而所有的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有上进心的人。那么在三岁时,家长们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和教导。而三岁宝宝的一些坏习惯,也必须要戒掉。   第一,宝宝的害羞性格。其实说害羞不如说怕生。很多家庭的宝宝在家里可以声音洪亮的又唱又跳。但是到了教室讲台上、或者有陌生人在场时,便像是变了一个人。而令家长无奈的是,他们有时甚至连和家长打招呼都不肯。其实这种性格的宝宝只是性格上的内秀和认生所致。家长们要做的是,多带宝宝在公众面前“亮相”,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另外,应该让宝宝了解表现自我的好处,和展现自我的方法和技巧,当然这并不是空空而谈。家长应该在具体的环境中为宝宝改变尴尬困境。   第二,宝宝的坏脾气。三岁的宝宝脾气非常大,当家长不给买他看中的糖果或不让他做

  • 绝不能再这样哄孩子,简直是失败教育的开始
    绝不能再这样哄孩子,简直是失败教育的开始

    绝不能再这样哄孩子,简直是失败教育的开始 -END-

  • 给宝宝多少自由才是合适的呢?
    给宝宝多少自由才是合适的呢?

    如何教养宝宝是每一对父母长期的功课,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们会发现教比养是更加困扰人的事情。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从新生儿至18岁都适用的育儿原则——漏斗原则,并列举一些婴儿期如何应用的例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盘点育儿路上的烦心事 经常听到一些爸爸妈妈抱怨:我家孩子太没有自制力啦,一坐在电视机前就起不来了;我们家宝宝挑食很严重,怎么说也不听;孩子出门总爱乱跑,太让人操心了;我家宝宝胆子很小,总是不敢尝试…… 相信每个家庭在育儿的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总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但这些烦心的事情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是不是我们的育儿理念有什么偏差呢?今天我们讨论的“漏斗原则”正是要回答这些问题。 认识漏斗原则 观察图中的漏斗,漏斗下面长长的部分代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养育方式,向上越来越宽的部分代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孩子越长大

  • 孩子脾气越来越坏了?对策很简单
    孩子脾气越来越坏了?对策很简单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孩子总是玩的好好的忽然就开始发脾气了,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一点小事就哭闹……以前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娃娃怎么就变成这样了?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面对“暴脾气”的熊孩子,其实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给予孩子足够多的耐心。 你是否也这样对待过孩子 曾在地铁上碰到一对父子,俩人都有座,爸爸低头刷着手机,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开始是安静的坐着,时不时喊爸爸,一看就是觉得无聊了,在寻求关注度。 可那位爸爸不怎么搭理他。有一句没一句的回他,或者干脆不耐烦的说:“坐着别动,哪来这么多话!” 小男孩觉得没意思了,开始对着爸爸拉拉扯扯,力气用大了,把爸爸扯疼了,爸爸直接吼了他一嗓子:“你干嘛?烦不烦啊!” 小男孩迅速的红了眼睛,毫不犹豫的对着爸爸就是一巴掌。这时候爸爸也怒了,直接推了他一把:“你找揍呀!” 小男

  • 舍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这份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快收好
    舍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这份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快收好

    9-24个月 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可以让宝宝自己拿汤匙吃饭,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 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如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 除了以上技能外,还要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并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 则要学会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将自己用好的毛巾、牙刷挂好、放整齐(这个时候

  • 孩子被欺负,这样做被大家点赞
    孩子被欺负,这样做被大家点赞

    孩子被欺负,家长该如何处理?我家宝宝从不打人,都是被打。我家孩子被别人抢了玩具还不知道抢回来,怎么办?我家男宝宝不会还手,以后会不会性格懦弱啊? 其实,关于孩子之间打架,父母到底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一直都有。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孩子受委屈、被欺负、被打时,父母应该如何处理。 孩子玩具被抢,试试这样做 建立物品所有权的概念 宝宝4岁之前,处于自我概念发展的阶段(幼儿的自我概念跟TA拥有的东西相关)。 当TA的玩具被别人抢还不反抗时,并不一定说明TA胆小怕事。 更多的原因是TA还没有建立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换句话说,TA只有“这个东西不能玩了”的烦恼,并没有“我的东西被抢了”的愤怒。 这正是教孩子物品所有权概念的好机会。 这个时候不妨鼓励孩子去和对方说:“弟弟,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