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带点点去超市,买了一大堆东西。重的有西瓜,轻的有酸奶,虽然超市离家只有七八分钟的路程,但我还是感觉有些吃力,而且还得盯着点点别乱跑。 走了一会,我对点点说:“点点,东西好重,妈妈都要拎不动了,你帮我拿酸奶,可以吗?” 点点愉快地答应了,一只手把酸奶抱在胸前。 我看了看她,笑着说,“有点点真好!都能帮妈妈拎东西啦”。 她冲我哈哈大笑:“妈妈,我还可以帮你拿点菜。” 于是我又把豆角分给她,就这样我们顺利地回家了。 到了中午,我开始准备午饭,点点也过来帮忙择菜,不一会我们娘俩就把菜择好了。 我看了看地上的垃圾,对点点说:“妈妈现在需要点点再帮一个忙,你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去,可以吗?” 她爽快地答应着:“好!”然后就立马行动了。我夸点点说:“有点点真好!都能帮妈妈倒垃圾呢。
豆豆家每天在吃晚饭的时候都会看会电视,每到这时豆豆都会要求看动画片,一看起来就没完没了,不仅吃饭磨蹭,做功课也不用心了。每到这时豆豆妈都后悔不已,自己没有以身作则,让孩子迷上了电视。豆豆妈总想着家里要是没有电视该多好,可是这也不现实啊。 和豆豆一样,许多孩子都是十足的“电视迷”,你强行关掉电视,孩子就会又哭又闹,肯定是行不通的,同样也有些幼稚。 1 定个制度来遵守 一点都不让孩子看电视时不现实的,但是父母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规则,大家一起来遵守。比如,哪个时间段可以看,或者可以看什么,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节制,慢慢地形成一个习惯,孩子自然而然就会遵守了。 建立新的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也是个很好的方法。画画、弹琴、打球等,孩子对一些活动更有兴趣的话,他当然不会一直坐在电视机前。所以,帮助孩子找到比看
“平时工作忙,有时候还得加班,真的不大有时间陪孩子,他学的怎么样也都全凭他自觉了。”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这方面的烦恼吧?上了班就不能陪孩子,在家陪孩子就不能去上班,但还是很想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其实这并不矛盾,关键看你怎么陪伴,陪伴的是否是时候!一天中有3个时间段,陪伴孩子最高效,哪怕父母时间有限,只要做好这3个时间段的陪伴,养出优秀孩子一点也不难。 1、早上起床——出门前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可以说一个人早上的状态将决定他一整天的状态。 看看我们大多数家庭的早上时光是怎么度过的呢?是不是能多赖床一会儿就多赖一会儿,估算着快迟到了才匆匆起床,简单地收拾一下自己和孩子,有时候连早饭都省了,出门前脾气暴躁的吼叫孩子快点,然后送孩子去学校,自己再火急火燎的赶去公司?将自己美好的早上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然后在浑浑
需求1:爸爸妈妈的爱 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孩子们要的爱,不是百依百顺的溺爱,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不是拼命搞智力投资的“关爱”。而是------ 临睡前的一个吻,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 专家建议 中 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确实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这种直接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明白父母的爱。 需求2:尊重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家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家长给自己设计的“包装”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总是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当众对孩子进行表扬。有80%以上的孩子对家长的这些
阻碍和孩子良好沟通的四种思维陷阱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教育专著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著述的《非暴力沟通》,内容主题是:阻碍和孩子良好沟通的四种思维陷阱。 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经常有四种思维方式导致我们陷入了沟通的误区,在这些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往往会造成我们和孩子之间彼此疏远和互相伤害。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驱使我们发生沟通障碍的四种思维陷阱。 一、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我们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别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恶的。如果孩子的性格、行为方式和我们不同,我们就会认为孩子是不对的,就想要去改变孩子。比如有的父母是急性子,看见一个慢性子的孩子就特别受不了,经常会想我怎么才能改变他呢?再比如有的家长看见孩子非常关心细节,就认为孩子是“强迫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有了孩子的人生会发生多大的改变,为人父母后,突然有个奶娃娃要叫自己“妈妈”了,这个感觉真的是很奇妙。不过,自己不仅仅是在“头衔”上有了改变,借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脱胎换骨啊。 以前爱犯懒,每个周末都要睡到日上三竿,可自从有了娃,我这熊猫眼就再也没有下去过…… 以前是吃货,吃香的喝辣的,只要有好吃的小店,掘地三尺我也能把它找着,可自从有了娃,尽顾着给她张罗了,自己倒时常会忘了吃饭…… 不说了,不说了,这后半生跟前半生,简直不像是同一个人的人生啊~不知道其他人做了爸妈,是不是变化也这么大? 于是,我做了个小调查,稍稍舒口气,原来,和我有相同体会的人,还不止一个呢! ① 关于性格 ② 关于时间 ③ 关于身材
宝宝的想象力在三四岁时迅速发展,这阶段想象基本上是一种无意想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由联想。无论什么宝宝都可以玩起来。小凳子或积木可以变成汽车,纸杯可以是电话,一条丝巾把自己装扮成公主……所有到宝宝手上的东西都有了象征意义。这时宝宝的想象已不再局限于具体事物形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情节,具有情景性。宝宝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成人或同伴一块从事象征性游戏。 宝宝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1、想象和现实容易混淆 宝宝此时的想象以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因缺乏经验,宝宝早期的想象似乎常常还与知觉的过程相纠缠,他们往往只是用想象来补充他们所感知的事物。尤其3~4岁的宝宝,表象的组合异常容易,对他们来说,不可能的事情是没有的,所以他们常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起来。宝宝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 2、想象内容零散,不追求结果 此阶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
好的爸妈,应该是什么样的? 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给孩子最全面的精神鼓励?无底限的帮孩子填坑? No,No,No! 好的爸妈不是把孩子宠成无法生活自理的巨婴,而是能够正确面对生活的正常人。 1、要多少钱都给的爸妈! 这种家长永远都得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擦屁股,因为知道你们会给,孩子就会肆无忌惮,确实不差钱会让孩子有底气,不自卑,但这种把家长当做提款机额的孩子又能走多远呢? 挣得赶不上花得,总有一天孩子会反过来怨恨你们。 要么嫌弃你们挣不了钱,要么怨恨你们明明没有能力,却把他宠成了“巨婴”,没有一点生活概念。 2、孩子哭了就认错的爸妈。 看上去是心疼孩子,却在无意中给孩子灌输了,只要你服软乞求可怜就会有人担下你的错误。 孩子不会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只会一味的
不喜欢跟别人争抢东西,未必是胆小,孩子真胆小,是因为从小不能对爸爸妈妈说不,果果马上一岁半了,一出家门就变得很“胆小”,别人抢她东西,她都没反应。 前几天,一个小朋友来果果家玩,抢果果的东西。刚开始果果没反应,后来就连果果喝水,这个孩子都要抢,这时果果一下就哭了,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妈妈......” 果果妈妈问我:女儿这样是不是太胆小?怎么能让她胆子大点呢? 不爱跟人争抢,未必是胆小 其实,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乐于攻击,跟别人抢东西,有的孩子就非常不喜欢这样。 不喜欢跟别人争抢东西,未必是胆小。一个人的胆量,要在适当的时候拿来用才是好的。不是每件事情都值得去较劲、争抢的。 所以,像果果平时没有表现出委屈,父母是不用理会的。 当果果觉得,被抢东西不开心了、大哭,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教教她了。
0—3岁是培养宝宝们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发现宝宝不合群并不可怕,但要意识到:是时候帮助宝宝交朋友了。也许您的宝宝对于交友的确有困难,那么父母就要给宝宝适当的指点和帮助。那么如何来打造我们的“社交宝宝”呢?小育今天与大家分享三条锦囊妙计。 妙计一:多向幼儿园老师要“情报” 通过和老师的交谈,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如果宝宝的老师认为他确实在学校不合群,那么,试着向老师建议:是不是能让宝宝在学习或是课外游戏时间,和其他小朋友结成对子,有意识地多安排他们一起活动。 游戏是培养宝宝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父母要多鼓励自己的宝宝参加游戏活动,让宝宝走进别的小朋友中间去玩。通过游戏,帮助宝宝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融入到群体之中。 妙计二:邀请宝宝的朋友来家做客 一旦宝宝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个,马上邀请他到家里来玩。趁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自己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关注地很少,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这十一点,能够充分地说明,如果单靠老师,那就太耽误 孩子了。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 01 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 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你记住,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沉重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02 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
当宝宝话说得比较溜之后,撒泼打滚就成了他们的必杀技! 不给想吃的东西,哭! 到点不愿意睡觉,闹! 不买想要的玩具,连哭带闹! 总之,稍有不如意,情绪就瞬间爆发…完全不顾及爸妈的“脸面”,不分时间、地点、场合,想躺地上就躺,拽都拽不走。 话说米粒也有这个“光辉历史”,2岁多时有次带他去朋友家吃饭,现场也有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一帮小娃玩的挺开心,突然,就听见米粒嚷嚷:我的!不给你玩! 原来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小汽车,我赶忙过去打圆场:给人家玩会儿,别小气!然后直接就从手里拿过来了。 谁知小主坐地上开嚎:我就不,妈妈坏!虽然朋友都安慰说,小孩子没事,闹着玩的。可那种尴尬,真心…汗! 大伙都知道,Terrible Two的孩子很“难搞”,因为各种敏感期嘛!自我意识觉醒,迷上各种“规范
孩子能不能成为千里马,由父母来决定的吗?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跟教育孩子一样,其实我们的孩子本身都是具备潜力的千里马。父母不仅要有伯乐的眼光去欣赏他们,还有用训练千里马的方式去培养他们,才能成就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说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成为千里马呢?这三点,缺一不可! 只有负重,才不会被打翻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渺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往船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都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 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
身为家长必须警惕托管班逐渐发展成为“替代亲职”的机构,父母把容易和子女起冲突的课后作业委托给托管班代劳,等于是把经营亲子关系放弃了一部分。 在双薪家庭的社会结构下,托管班是父母不可或缺的帮手,父母如何和托管老师好好沟通,共同协助小孩学习,是现代父母必修课。但是父母必须认知:有些核心是绝对不能外包的,譬如: 亲自检查小孩的功课。注意错的地方在哪里,是不会还是粗心,已经完全明了了吗?托管班的联系本也要仔细看过。 亲子互动的功课不要让托管班老师代劳。比方说老师要求小孩做家事,或是要写出游的游记,以及老师亲师沟通的通知,一定要亲自抽空带着小孩完成。若是父母连这些功课都请托管班老师应付完成,怎么能够要求以后小孩做事踏实不含糊? 作文、读报心得和查资料等功课,问问小孩在
宝宝喜欢撕纸,爸妈该如何处理?宝宝喜欢咬纸的直接原因有哪些?宝宝撕纸的好处有哪些?下面看看父母面对爱撕纸的宝宝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眨眼之间,宝宝终于长到了6、7个月,宝妈们是不是发现这段时间宝宝尤其喜欢撕纸?家里的纸巾、卫生纸、甚至买给TA的图画书,无一不惨遭毒手? 无论是书本还是纸巾,宝宝拿到手就开始撕,一直到撕得烂烂的。更有些宝宝会把撕碎的纸放进嘴巴品尝。 宝宝喜欢咬纸的直接原因 宝贝处于乳牙萌出阶段,喜欢咬纸、咬衣服边角或其他的东西来缓解长牙齿时的不适。宝宝长牙时,牙龈会肿、胀、痛、痒,口腔分泌大量的唾液,为缓解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宝宝会经常找东西乱啃乱咬,于是一些报纸、书本就成了宝贝释放生理压力的物品。 撕纸是正常的 宝宝在6个月左右,往往会出现撕纸的现象。妈妈不必担忧这会是一个不好的习
常常会有人问:你们打算生二胎吗?每次我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生。 这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父母生了我和弟弟,虽然他们很爱我们,虽然我的母亲饱读诗书,但他们却不懂得如何教育。 俩孩子,如何养? ◆不要有了老二,就让老大独睡 记忆中,我似乎没有和父母一起睡觉的经历,当然刚出生的时候肯定是有,但很遗憾,那时候我还没有记忆。 小时候,我最羡慕弟弟可以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尤其让我不能忍受的是,每天晚上他们在床上打滚、躲猫猫,欢声笑语洒遍了整个屋子,而我,只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忍受着嫉妒的折磨,默默地流泪。 有一次,我实在太想上父母的床了,我使了个小心眼:故意尿在床上。我本来以为,我把床尿湿了,他们会把我抱到他们床上的。结果却是,我被打了屁股,接着独自在换了床单的床上继续哭泣。 考上研究生那年,妈妈问我有什么心
教育孩子对每个当妈妈的人来说都是一辈子都需要学习的功课,虽然每个孩子都各有各的不同,每个妈妈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但是虽然过程也许有所不同,却不难发现真正优秀的妈妈一般都具有以下某几种或全部的特点: - 01 - 有趣又有点孩子气的妈妈: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才知道他们的世界和你的不一样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一点孩子气的妈妈总是会格外受孩子们的喜欢。 小区里就有个90后的妈妈,每次看到她和她三岁的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觉得特别欢乐,虽然年龄差距这么大,可那位妈妈完全没有大人的架子,反而会跟着孩子蹦蹦跳跳,小区里的孩子都喜欢跟那位妈妈聊天玩耍,更别提她自己的孩子了,俨然是相当自豪有这样一位有趣的妈妈! 你看,孩子的自信有时候就这么简单的建立起来了! 另外悄悄告诉你:当孩子哭闹你又束手无策的时候,你也可以蹲在地上和孩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一起来看看吧。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 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2.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
昨天下班给小魔王讲了故事,让我思考良多,忍不住想要分享给大家探讨一下,故事是经典的曾子杀猪。 曾子的夫人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闹着想要一同跟随,母亲不同意遂哄劝道:“你回家去,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儿子一听有肉吃,便乖乖回家了。曾子的夫人去完集市回家时,只看到曾子正拿刀杀猪,她连忙上前去说“我只是开玩笑哄骗他罢了,你怎么真的杀猪呢?” 曾子说“既然话已出口,给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哪有言而无信的。况且言传身教,家长的做派最能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准则,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才对。”曾子的夫人听罢觉得有道理,随即便帮助曾子杀猪,为孩子做了一顿丰盛晚餐。小小的故事,却能让家长与孩子都能有所领悟,告诫孩子为人要言而有信,也告诉家长以身作则。 不轻易许诺,要说到做到 想必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会像曾子的夫人那样,为了一时的目的与孩子开玩笑,轻易地就给出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