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金字塔”:锻炼中体会快乐
    “运动金字塔”:锻炼中体会快乐

      美国运动学专家推出了一个儿童“运动金字塔”模式,对指导儿童体育锻炼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专家表示,希望“金字塔”能鼓励儿童多进行体育锻炼,并让他们在锻炼中体会快乐。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运动生理学教授史蒂夫·鲍尔表示,运动金字塔的基础是2005年推出的儿童“饮食金字塔”,主要针对6至11岁儿童的体育锻炼,其核心思想是鼓励儿童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金字塔给出了不同强度的锻炼建议。“运动金字塔更多的是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去锻炼,而不仅仅是通过说教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   运动金字塔模式由4个层面组成。每天尽可能多地步行,收拾屋子和花园,爬楼梯和整理玩具等,构成了金字塔的第一个层面。这一层面是运动金字塔的基础,强调每天都应该进行。第二个层面着重鼓励儿童多进行有利出汗、提高心率的运动,主要为有氧运动,包括跳绳、打篮球、踢足球、

  • 傍晚宝宝的室外游戏
    傍晚宝宝的室外游戏

    傍晚,如果恰巧是难得的晴天,正好让孩子到室外活动活动“筋骨”。一起做几个小游戏吧!递减爬坡目的:让孩子练习数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手脚协调用力的技能。 把孩子带到有一定坡度的草地上,让他手脚着地,依次向上爬10步,向下爬9步,然后再向上爬8步,向下爬7步……直至0为止。在爬的时候,可别忘了要求孩子每爬一步都要数“1、2、3……”哦。小叮咛:向上爬和向下爬时的计数,都以单脚一步为准。顶物行走目的:提高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让孩子动作自然。 让孩子头顶一本书(或者其他可以顶在头上的东西),双手叉腰,

  • 我爸爸为什么要让座位呢?
    我爸爸为什么要让座位呢?

      周末我们一起上动物园去玩,在高速公路上坐了半个小时的汽车,五岁的凯凯和他妈妈有点晕乎乎的。我们又坐上去动物园的公交车,车上人多,我们挤到窗户边扶着,还没走两个站,凯凯又开始晕起来,他妈妈也支不住,他俩只得 蹲下来,车厢下面没有新鲜空气,我看得实在不忍心。 在我们旁边的两个座位上,一位年轻的先生和一位漂亮的小姐坐着,看到这种情景也没动声色。为了孩子,我还是鼓起勇气对那位先生说,"先生,请您能给这孩子让个座吗?"他好象没听见一样,一点反应都没有。"先生帮个忙,这孩子实在受不了。"他把头扭到一边,颈勃子僵僵的,旁边的小姐也没动静。我正准备开口求她时,儿子拉拉我的衣服,"老爸,别丢脸了。"我心里很难过,良心何在?真的被狗吃了吗? 在动物园里玩了大半天,儿

  • 多给孩子一些“人文营养”
    多给孩子一些“人文营养”

      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是有了“素质”;考出高分数,上了好学校,就是“成才”。其实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一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人文素养才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石。  生命认知...  事实  据新华社2001年10月30日报道,中国每年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少年儿童的轻生事件也时有发生。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行为心理纠正热线透露的消息更令人震惊:一个六龄女孩对妈妈郑重的说:“妈妈我想跳楼,我觉得很苦很累,我想自杀。”妈妈大为震惊,几次询问,孩子都很严肃地回答:那么苦,活着没意思。还有一例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平时非常淘气,一直带他的奶奶不耐烦骂他两句,一天奶奶午睡时,男孩跑到厨房拎出菜刀,爬到奶奶床上,用刀背在奶奶的额头来回的切,奶奶惊醒后吓的一阵狂叫。小男孩则得意的说:“你要是再骂我,我就把你杀掉!”  人文观点  对于上述

  • 怎样让孩子体验成功喜悦
    怎样让孩子体验成功喜悦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他在自己独立做好一件事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走向新的成功。那么,怎样让孩子体验做好一件事后的喜悦呢? 1、要在家中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他想做什么,只要没有危险,就放手让他去做。要多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 2、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平时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独立意识。如果爸爸妈妈事无巨细地包办一切,只会使孩子对事物缺乏或降低兴趣,从而放弃进取,体会不到自己独立做好一件事的喜悦。 3、在孩子做错一件事的时候,不要随意批评,过多地指责他们做得不对,而是要以鼓励为主,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4、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不要太高。当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或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就要考虑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修改,提出一些适合自

  • 巧妙应对“有主意”的宝贝
    巧妙应对“有主意”的宝贝

      宝宝两岁,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遇事自有主张。如果父母对宝宝的主张强行压制,他就可能要“坚持己见”,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其实孩子犟不犟,与父母的态度关系很大。父母不妨用启发的方式,慢慢引导孩子把倔强变成一种正向的力量。 避免情绪失控。当孩子出现倔强、反抗的行为时,父母应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他讲道理,教他学会尊重别人,并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转移注意力。当您感觉到孩子开始浮躁不安时,可用他有兴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放弃你的关注。父母的干预越多,孩子倔强的脾气可能越强烈。当孩子在闹脾气时,有时是带有试探性质的,父母表现得越在乎,他可能越过分、越吵闹。所以,不妨冷处理,等他安静下来后

  • 语言能力测试
    语言能力测试

    做这项测验的时候,请注意不要把说话能力发育迟缓与说话的清晰能力获得较晚混为一谈。前者指的是孩子开始讲单个有意义的字词而后用两三个字词组句的能力发展迟缓。而对于后者,要想让宝宝能清楚地说话得慢慢来,而且儿童中轻微的语言缺陷当属正常。 说话能力迟钝的原因   造成孩子口齿不清最常见的原因是咬舌,很多小宝宝在开始学话时都是如此。这是因为在发[s]这个音时,舌头会顶在上下齿之间,而且这个音很短,没时间纠正就过去了。但是通过给孩子需要吮吸和舔食的食物,你可以让他意识到舌头的位置和动作,从而避免这个错误。    孩子语言能力发育迟缓最常见的原因也许还是父母没有经常对他说话、唱歌,或者跟他玩

  • 宝宝爬行的三大注意
    宝宝爬行的三大注意

      爬行服装   宝宝装很多,但分体衣裤并不适合爬行。教宝宝学爬,最好给宝宝穿连体服,这种衣服的上衣和裤子形成一个整体,爬行时不会暴露宝宝腰部和小肚子,同时衣服合体,没有太多累赘的东西,不会影响宝宝爬行的兴致。   注意:服装前面不要有大的饰物和扣子,防止宝宝趴下时弄痛身体。   爬行装备   几个月大的宝宝体重很轻,爬行时可能还不会磨破皮肤。而大一些的宝宝由于体重增长,用肘和膝爬行,很容易磨破皮肤。因此爬行时最好穿上护肘、护膝,所穿衣服要宽松、舒适、柔软,又不妨碍运动。   爬行地点   家中的床及地面是宝宝爬行的最佳地点。在地面爬时,要考虑地面材质,过凉过硬,对宝宝来说都不舒服,有效的补救方法是:在地面上铺一块地毯,也可以用巧拼塑垫铺出一小块天地。光滑的地板革更可减少宝宝爬行的阻力。

  • 父母的6个要避免的坏榜样
    父母的6个要避免的坏榜样

      1、家长口出恶言污语,孩子听到这样的词汇之后,会模仿你,说出话来反把你气得半死。2、父母一方随手乱丢东西,另一方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3、家长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4、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毫无顾虑孩子在场。孩子在父母的敌对、争吵中,会感到极度不安,焦虑甚至严重的威胁。5、 父母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省,孩子要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他怎么会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6 、家长和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蛮不讲理,也不道歉,站在一边的孩子在争执中精神紧张,提心吊胆,内心恐惧,毫无安全感。 父母们,请你们仔细检查自己的行为,防患于未然吧!

  • 您家孩子的MQ有多高
    您家孩子的MQ有多高

      最近家长们从各种教育书刊和教育机构那里了解到一个新的教育概念:MQ(道德智商)。家长们对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没有异议,也觉得自己一直都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可是,多数家长对孩子的道德智商教育集中在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让自己过得快乐、如何欣赏美等方面,对于道德智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大多不甚了解。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培养孩子时一直认为IQ(智商)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长们为能培养一个高智商的『神童』而费尽了心思。近年来EQ(情感智商)逐渐被家长们所重视,他们了解到,情绪健康的重要性更重于人的聪明?智。所以,各种培养情商的游戏和玩具开始引起家长们的兴趣。而MQ(道德智商)的提出,让家长们知道了品格胜于知识。  现代的家长都愿意接受新的教育观念,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他们自然会乐于配合孩子的道德智商培养。可是,记者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的

  • 谁带大的孩子更聪明
    谁带大的孩子更聪明

    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的差异。这除了与父母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 教育内容上:   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生活

  • 老师和家庭——理想度测试
    老师和家庭——理想度测试

      在儿童的心目中,理想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关心人、爱护人、爱微笑; 美丽、善良、没有挖苦语言; 平等、善解人意; 耐心、知心朋友、不一定严厉;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师表、负责任; 博学、公正、有才能; 温柔、能够让我学到知识、不要太烦人; 作业少一点、信任我、心好;

  • 宝宝走鸭步莫误当缺钙
    宝宝走鸭步莫误当缺钙

    小杨的女儿1岁半了,长得乖巧可爱,可是走路的姿势不好看,并且容易摔跤,家人以为是缺钙,于是给她补充了好多种钙制剂,也没见好转,去医院检查时发现右下肢较左下肢明显短小。经照片检查证实系右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髋关节畸形,据我国北京、上海、大连等六城市对8万余例婴儿调查,该病的发生率在0.19‰—8.2‰之间,平均为3.9‰。发病特点可以总结为“三高”:一是以女孩占绝对优势,男女之比为1:6—8;二是单侧发病比双侧多见;三是左侧比右侧多一倍。患儿血缘亲属的患病率为20%—30%,直系亲属为3%—4%。该病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经研究已注意到遗传因素;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影

  • 婴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
    婴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

    婴儿也会有意识地向别人打招呼吗?事实上,人一生下来就会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尽管婴儿并不知道谁是父母,谁是认识失。他(她)谁都不认识,但与其他人交往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本能。一些“冰箱型”的孤独症的孩子似乎是特例,但这些孩子往往是由于在儿童早期(三岁以内)没有获得足够父母的爱造成的。所以即使是从一出生就是内向的孩子也会有与他人交往的要求,这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几个月的婴儿看到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去用手抓拽、用嘴撕咬,这是他主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手段。    婴儿社会交往的阶段    第一阶段(0-6个月):单纯社会反应阶段。    婴儿通过自身发出的信号,如哭、笑、肢体动作、表情等对外界做出反应。其交往技巧主要是先天遗传的。两周的新生儿就能区别出母亲和别人的心跳不同;三个月左右就能发出声音、特殊的婴儿式的“迷人的微笑”,从而激发他人的好感。     婴儿之间的

  • 食奶期婴儿的美味无双手指
    食奶期婴儿的美味无双手指

      食奶期的婴儿大都认为自己的手指是无双美味,有时孩子使嘴作响或用嘴唇连续相碰来代替吮拇指的习惯,据调查发现,55% 的3个月婴儿都有吮指的习惯。许多父母认为这是不良习惯,想尽办法去纠正孩子吮手指,弄得父母焦急烦恼。其实吮手指并不全都是坏习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婴儿与幼儿吮手指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应分别对待。一、婴儿时期吮手指1、吮手指是智力发展的信号。 它标志着婴儿的心理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手指的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的准备阶段。到了2 ~3个月时,随着大脑皮质的发育婴儿学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将手在眼前来回晃动,稍后,眼睛盯着看自己的手,称为看手游戏;接着婴儿又学会了另一动作,当手偶尔碰着脸部就转头用嘴去吸吮手。2、吮手作为心理安慰剂。由于婴儿感觉最灵敏的部位是嘴的触觉

  • 谈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
    谈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 “泛灵心理”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孩子们所表现的“泛灵心理”行为,是不能用简单的“模仿”与“想像”解释的。 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和老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让孩子把外物同化到自己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在做游戏时,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弄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可以对孩子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疼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也可以说:“墙壁可爱卫生了,如果你把它弄脏了,它就不跟你们交朋友了。”孩子

  • 幼儿园里的“追悼会”
    幼儿园里的“追悼会”

    我女儿在读幼儿园中班,昨天回家的路上,我发现她眼睛有点肿,她说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过得很不开心。   怎么回事?   他们班里一只小兔子死了,他们为小兔子举行了一场告别会,她和小朋友们都哭得很伤心。我上他们幼儿园网站看了看,老师拍了不少照片,小朋友们哭得淅沥哗啦(编者注:稀里哗啦似乎更通俗)。我看得都很感动。   网友“水×”的女儿今年5岁,在拱墅区蓓蕾幼儿园上中班。   四月份刚开始的那几天,中二班班主任俞老师安排了一个主题活动,叫“我和我的动物朋友”。专门在教室里成立了一个动物角,老师请小朋友们把家里带来的小动物放在一块,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爱吃什么?每天有没有长大?并且制作小动物成长简图,挂在墙上。   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带来鹌鹑、小鸭子、青蛙、小乌龟、泥鳅等十来种小动物。其中,小姑娘甜甜带来了可爱的小兔子,算是动物角的明星了。一有时间,小朋友就围

  • 怎样教幼儿合理跑步
    怎样教幼儿合理跑步

      5岁的幼儿对四散追逐跑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往往一玩起来就忘记疲劳,成人要注意引导,计算好活动量。并且要注意安全,教会他们躲闪的方法,并提出要求,随时检查幼儿执行的情况。在进行较剧烈地跑之前、要充分把各关节活动开,跑完不要静止地站着不动,更不能蹲下或坐着,而应放松地走一走或做一些放松的体操、轻松愉快的游戏,使幼儿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幼儿在跑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上体直,蹬地不充分,象是坐着跑   步伐不均匀,象马步跑   摆臂动作不对,有直臂摆动,也有以肘为轴摆动,动作不放松不协调   还有的左右横摆,重心不稳   落地重,八字脚,张着嘴呼吸等,成人要随时注意纠正。

  • 孩子不懂礼貌怎么办?
    孩子不懂礼貌怎么办?

    案例   儿子涛涛今年8岁,成绩挺好,平时大家都夸奖他,我们也觉得脸上很有光。因为就这一个孩子,他又学习好,我们做父母的,肯定宁肯委屈自己、不会委屈孩子,从小家里“最大、最红的苹果”都是他的。虽然有时候也觉得孩子没礼貌,比如:乘电梯经常横冲直撞,不会说“谢谢”,见人不会主动打招呼,等等,不过又觉得这些都是小事,而且男孩子嘛,大大咧咧点没关系。   前几天带孩子参加一个正式晚宴,才发现儿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别人还没入席,他先一屁股坐到正中位,旁若无人地吆喝服务生要可乐,菜一上桌就伸筷子去夹,等到上龙虾这道菜时,因为是儿子爱吃的,他居然整盘端到自己面前,就像在家里一样。虽然大家都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和他妈妈还是看到了鄙夷的目光,真是如坐针毡,难堪得要命,我这张脸被丢光了!   专家观点:   成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个案例给人一个启示:如果父母

  • 经验分享:孩子犯错,我沉默
    经验分享:孩子犯错,我沉默

      孩子犯错误时,每个父母都会采取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帮助、教育他:有的用讲故事的方法让他认识错误;有的用体罚的方式让他记住教训……无论哪种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认识错误,并且以后不再犯。我与其他父母不同,在孩子犯错误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沉默”。  儿子小的时候和我一起生活,对我的依赖性很强,非常注重我对他的看法。针对这一点,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我采取了以沉默来惩罚他的办法。因为我认为,每个孩子犯了错误后,自己都会有所察觉,父母此时适时的说教当然会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但如果是由他自己认识到错误,效果却是最好的。当然,前提是他已明白,哪些事是应该做,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有一次,儿子犯了个很严重的错误。我很生气,但一直压制着火气,没有马上教训他。回家后,他一个劲儿地讨好我,逗我,或在我身边爬来爬去,我都照常做着自己的事,照常说话,就是不说他所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