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家,家长这样做,不愁孩子不自觉学习!“自觉”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分,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不是孩子可以选择的。因此,孩子上学之后,父母的责任感迅速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 为了让孩子既能学好又能玩好,家长费尽心思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孩子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开学前一天,一位二年级小学生给妈妈写了这样的保证书: “保证第一时间完成作业,保证自己的事自己做,保证不懂就问……” “保证控制情绪,保证改掉坏脾气,保证冷静听话……” 妈妈不仅要求孩子行为自觉,还要求孩子思想自觉,这样的要求,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未免太苛刻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妈妈要求孩子做出这样的“保证”
学霸是从出生就开始培养的,这样的孩子会自觉写作业!这些失去自己本来样子的孩子,苦苦地挣扎甚至是失去了生命的热情。 有时候,我会不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难道学霸真的是被控制、改造出来的吗? 难道一定要失去“做自己”的自由才能成为学霸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生是个大学堂,我们需要的不是狭义上的“书呆子”,而是霸气外露、人生开挂的生气勃勃地活在生活里的真正的了解自己生命的“学霸”。成为生命的“学霸”,就是回归自我的过程。了解了这一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才不会迷茫。 1.什么样的孩子会比较容易自主完成作业,成为学霸? 那些从小就被尊重生命边界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的时候,会感觉顺风顺水。比如一出生,孩子饿了就给吃,困了就陪睡,醒了就给玩。就是说孩子的生活节奏完全由他自己掌握,从一出生孩子就掌握着自己生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攻略,及家长辅导方法大全!家长必读!低年级如何学习语文?怎样学好语文?低年级阶段如何找准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低年级学习语文的特点 1、要求具备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是识字,三年级孩子经过了两年的识字方法、兴趣、能力的培养,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所以,三年级的识字任务更多的是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包括在预习的时候独立使用多种方法识字,完成作业。识字教学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而听写是反馈孩子识字效果最直接、最有效地手段。作为家长,在课下可以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给孩子听写,长此以往,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会急速进步。 2、进入大量积累词汇的时期 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三年级积累的关键仍然是词语,而且是大量的词语积累,词语作为语言的组合元素,要像繁复的
磨蹭的孩子,要这样“治”他们。总冲着他吼,事后知道对孩子态度不对,看他磨蹭,就越看越来气,谁有不让孩子磨蹭的好办法吗? 举手可办的事情,就是拖着不肯做。做作业十分拖拉,明明1小时就能完成的功课,偏要熬到深夜。 我家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写字还慢,笔记都记不全,怎么学得好啊。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急坏了父母,与“磨蹭娃”战斗的家长可不少! 孩子心声:催!就只知道催! 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拖拉吗?你都不明白就开始催我,开始骂我,越催我越想磨蹭! 爸爸妈妈,不是我不想快,可是我有心无力啊! 我不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磨蹭,为什么你们每天都要催!催!催!好烦! 家有小磨蹭,碰上急性子父母,瞬间hold不住火气就要催促孩子,责骂孩子了!父母急躁生气,孩子也憋屈!谁都不改,陷入恶性循
密不透风的爱不是真正的爱,请放了自己,也成全孩子。可能平时包办太多了,束缚了孩子的潜能,孩子可以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 其实,对孩子包办太多的现象,不止单亲家庭存在,许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被父母所谓的爱包裹的密不透风。 陪伴的缺失固然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这种密不透风的爱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一书的序言中曾写道: “子女固然由于父母爱的不足而感到痛苦。但是,他们也会由于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感觉而腐化堕落。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就会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特点和行为。” 爱得太满,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伤害呢? 会让孩子缺乏自由完整的体验,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照顾,会剥夺孩子按照自身意志体验生命的机会,而心智的发展则源
怎么对孩子音乐启蒙?不少妈妈在宝宝一岁多的时候会发现,宝宝听到音乐后会跟着拍手、舞动,甚至抄起身边的东西敲击回应。难道宝宝天生就是个大音乐家?看到宝宝像个大音乐家在享受音乐,不少妈妈担心错过孩子音乐启蒙的最佳时期,内心十分焦虑:早期应该给孩子怎样的音乐启蒙呢? 先来探索一下音乐教育真的有用吗? 音乐教育的秘密不在音乐 相信不少妈妈听到过这个说法:胎教给孩子放莫扎特音乐,孩子出生后会更聪明。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 爸爸妈妈们迷信莫扎特音乐,始于 1993 年的一项试验。研究人员发现,给一群大学生听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448,他们在认知测试中表现得更好了 (Rauscher, et al. 1993)。 后来不少研究发现,单纯给孩子听莫扎特、古典乐,或者是任何音乐,起不了宣传的那种让孩子变聪明的神奇效果。
养育宝宝离不开沟通,孩子最不愿意听到的这类话,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总是不听话,为什么孩子总是跟自己唱反调?孩子怎么那么难管呢,脾气真是臭的很,该怎么管教才有用呢? 这是很多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最棘手最无奈的疑问,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一切的苦心婆妈都会丝毫不起作用,即使更为激进的言语吼叫也无济于事,不讲究艺术的沟通,能获得只是孩子的不屑一瞥。 宝宝不听话,其实还是宝爸宝妈平时和宝宝交流时,做的不好,尤其宝宝听到很反感的话,宝宝心理也是十分抗拒,所以跟宝宝沟通,从管好自己的嘴开始,宝妈要避免说孩子最不愿听到的话。 现在不少宝爸宝妈教导孩子的时候,能想到就是靠高分贝让宝宝屈服,其实这只能彰显宝妈在对付宝宝上的软弱,养育宝宝离不开沟通,孩子最不愿意听到的这类话,父母一定要知道。 唠唠叨叨的话语。
昨天,我给孩子退了一门兴趣班。我反复想着要不让孩子缓一缓,孩子的状况已经不是畏难心态,而是厌恶和害怕,我跟大家谈谈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两个问题。 最开始报班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为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我利用了“地板时间”(Floor Time)的方式,跟孩子一对一交谈过。地板时间是指提供私密的对话空间,或采用游戏或者对话交流的方式,引导孩子把深层次想法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学引导方式。它强调的是轻松的氛围,以平等的身份沟通,不让孩子产生敌对和反感的情绪。 那天晚上我把抱在怀里,选了他最喜欢的阅读区的小沙发,一边轻轻地摇晃一边问他“你不喜欢戏剧课,对吗”?我给的是肯定句,轻轻地点点头。他告诉我他讨厌戏剧课里震耳欲聋的音乐,不喜欢老师强行拉着他去参与游戏。这份对环境的不适感,是让他最后害怕去上戏剧课最大的原因。 我继续问
读书是种“病”,能传染,会遗传。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到今天已经是第24年,是为了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多么的忙碌,都要记得阅读。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读书是一种“病”,能传染 民国教育家张武龄,即“九如巷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方式很是特殊。 张家的一楼有四个 大书房,父亲一间、母亲一间、孩子们共用两间;而二楼则是藏书的库房,有数以千计的古籍书卷、还有不计其数的古文雕版。 家中的任何地方,孩子们都可以自由进出;父亲最珍爱的藏书,孩子们随性翻阅、从不限制。 张家甚至发动所有保姆也认字读书。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一位独立教师的独立观察。只有懂得知识、学科和生活的关系并且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境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我爱人相识了。她是一个十分善良、十分有爱心的人,尤其对孩子,有着天生的爱与同情。她对孩子的心灵和状态特别能感同身受,也因此很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再难沟通的孩子在她面前也会表现出认真倾听的神情。她让我知道,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能力与品质是什么,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爱孩子,能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她在某教育媒体做记者,接触采访过很多的教育界人士,上至教育部门、机构的领导,下至幼儿园的老师、保育员,能真正称得上教育者的很少很少,他们多数只是在做着一件谋生的工作,并没有情感与心灵的投入。她很明白这样脱离孩子的所谓“教育”,对孩子将是多大的伤害,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因为感觉到现在的工作无法为孩子、为中国
七岁定一生,7岁前这些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很多家长没有重视。在这段时间,培养孩子一些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一、从小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一切都要包办。孩子吃饭,一口一口喂,怕他弄脏、怕他吃得慢。孩子跑跑跳跳,怕他摔着,怕他出危险。吃喝拉撒睡,孩子时时刻刻在家长的保护之中。很多家长以为不就是穿衣吃饭吗?孩子还小不会,大了自然就会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家长包办孩子的,不仅仅是穿衣吃饭这么简单事情,家长剥夺的是孩子锻炼的机会。我们的孩子在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很容易形成懒惰、依赖家长没有自主性的习惯。所以,孩子应该从小练习与年龄相应的生活技能。这样孩子的手、脚、口、眼、脑,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替孩子包办一切不是爱孩子,爱孩子就应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所学校竟然把中文教出了“花”!这让我对中国的孩子怎样选择第一语言、如何学好中文、什么时候学英文、如何学好英文,有了很多的思考。 所以,当我知道北京的一所双语学校,提出了“在强化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双语”的教学理念的时候,是非常兴奋的。 或许,他们的教育实践,不仅能给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带来很多的启发;甚至,也会给所有重视英文学习的家长,带来很多的启迪。 一个令人震惊的理念 英语学习本身就高级吗? 一说到双语学校,很多家长第一印象很可能就是孩子们的英语水平高。 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是不是从一入学就能够学会特别正宗的“伦敦腔”的英语呢? 可是,家长除了满意国际课程,更满意的却是——语文、数学简直惊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全球化让全英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兴起,
不要让孩子争第一,但要争一流。儿子就是别人眼中的“学霸”,初中所在的学校全年级有一千多人,再好的老师也很难教好自己的孩子。 儿子从小独立有主见,从初一开始寄宿。别的孩子都要求父母陪读,他却一口拒绝。一开始妈妈有点担心,做好随时陪读的准备,可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孩子都适应得很好,不用父母费心。 就这样,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大附中,进了物理奥赛队。之前的中学生奥赛政策是拿到省赛一等奖就可以保送名校,可从儿子那一届开始,只有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才能获得保送资格(物理学科每年50人)。一直信心十足的儿子那一年先后获得省赛一等奖和国家决赛一等奖,但是与国家集训队失之交臂。这样一来他就必须回到学校,重新拿起课本,备战高考。 当时离高考只有七八个月时间,回学校第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进高一入学考试他的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名,这次的月考成
孩子这5个表现,竟是期中成绩退步的前兆!家长一定要注意。广大家长总是在看完孩子的成绩单后,才知道孩子成绩如何,可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已成定局,还是无法改变。 其实,孩子在成绩退步之前,一定会表现出一些蛛丝马迹的,若是发现孩子有以下5种表现,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提前做出针对措施。 偏科现象严重 孩子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总成绩落后,被列为差生行列。 应对方法: 孩子出现偏科,家长不要心急,要多给孩子自信,给予孩子更多的学习关注,当孩子有进步时,就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孩子出现偏科,往往是对该科目没有兴趣。家长可以配合老师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学科,做
今日给宝宝说说教宝宝说话的一些妙招,面对宝宝说话晚、不开口,相信家长都坐不住了吧,因为担心孩子语言发育的问题,在说怎么引导宝宝说话前,咱得先知道不同月龄宝宝语言发育的特点,要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 我给大家举个反面教材,丸子爸曾试图让刚1岁的小丸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对于这种情况,就得让他知道在合适的时间闭上该闭的嘴。 教宝宝说话 先得“约法三章” 好,图也保存了,也知道语言发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啥了。 但是想促进宝宝语言发育,还得“约法三章”。 1 拒当翻译家,从我做起 这里的翻译家就是指,宝宝不用说话,小手一指,小嘴一哼,大人立马知道他要干嘛,分分钟满足他的需求。 确认过眼神,每个家里都有个梦想做翻译的人。 别觉得这么做是为了宝宝好,可以彰显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小编想来和大家聊聊宝宝读书这件事。你家孩子看看书阅读吗?面对不爱看书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如何培养宝贝的阅读习惯?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小编想来和大家聊聊宝宝读书这件事。昨天几个宝妈们在咖啡厅闲聊,四个宝宝在一边玩,三岁的童童发现了一叠绘本,马上认真的看了起来,任凭小朋友怎么叫都不理,童童妈说孩子特别喜欢看书,把几个宝妈羡慕的呀:都说这就是别人家的娃,从小就有学霸的潜质,自己家的嘛除了吃吃喝喝就知道玩。 这里,小编可要替这些不看书的娃抗议了:咱们宝宝爱不爱看书,责任全在家长身上。不过宝爸宝妈也不要着急,任何时候,阅读都来得及。 如何培养宝贝的阅读习惯 1.视觉刺激 挑选插图丰富的绘本,帮助孩子认识人和物的形象,认知颜色。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还可以准备互动性的书籍:立体书、可翻可玩的书、触摸书……对于年纪较小或者
“如果我跟你爸吵架,你站哪边?”孩子的机智回答,惹全家人爆笑。如果我跟你爸吵架,你站在边?没想到她家孩子的回答太机智了,惹全家人爆笑。 “谁那边也不站,我站路边” 听朋友说,那天她们家刚吃完饭,她暗示老公去刷碗,她老公说饭都是他做的,应该她去刷碗。结果朋友耍无赖,开始跟她老公辩论,眼看着气氛越来越紧张,孩子就突然说了一句话“你们别吵架了”。朋友赶紧安慰孩子“我们没吵架,吓到你了吧......”然后就没忍住向孩子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我跟你爸吵架,你站在哪边?是不是妈妈这边”,当时朋友和她老公都在等着孩子的答案。没想到等来一句这样的话“谁那边也不站,我站路边”。朋友一时没反应过来,之后引发全家的爆笑。 建议家长不要总是逼迫孩子,一定在爸爸和妈妈之间做选择 记得演员邓超有一次发微博他跟女儿的互动,他问女儿“你爱爸爸还是妈妈?”他家
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孩子,前日的喝药昨日的跳桥。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 4月17日晚上,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男孩突然冲出车门,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紧追在后的妈妈,因为没有抓住男孩,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这起跳桥事件曝光后, 很多网友指责这个男孩: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娇贵太脆弱了。” “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啊!” “现在的孩子就是受不了一点委屈。” “养了十几年说几句就受不了,真是。” 评论里面,网友点赞很多的一句是: “这么脆弱,以后到社会上也是个废人。” 看了这样一些评论后,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完整的视频,完整的视频是这
孩子需要参加变形计吗?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提起《变形计》大家一定会想起一个又一个叛逆的孩子,在这个城市与乡村互换生活的节目中,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直都是城市中的叛逆主人公,这档节目秉持着“换位思考”的理念一路走到第十六季,然而该换位的真的应该是城市和乡村的少年吗? 孩子真的需要变形吗? 最近敏仪妈妈看到一个新闻,乐华公司的CEO杜华女士,将自己的儿子送去了《变形计》。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娱乐公司,从《创造101》出道的火箭少女中的孟美岐和吴宣仪,再到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乐华公司可以说是培养出了一群既好看又能歌善舞的偶像出来。 可杜华自己的儿子呢?从综艺上来看,赵楚苌好像确实有一大堆缺点。 比如因为姥姥没有给自己平板电脑赵楚苌想都没想就反手打了姥姥一下,在采访中,他不仅没有悔意,反而对着镜头说: -“她听不懂人话。”用姥姥的
为什么你用整个生命爱孩子,换来的却是嫌弃,甚至反目成仇?真是瞎操心,我的事不要你管!砰地将门一甩,把母亲一个人留在了客厅。 那一刻,被嫌弃的她突然觉得很心酸。原来,她对女儿所有的关心和爱,在对方眼里都只是瞎操心。 事实上,从孩子呱呱落地,每个父母的操心就没停止过:小时候操心他们吃不好、不长个;上学了,操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毕业了,操心他们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成家立业之后,父母的操心也依然无法停止。 爱,本没有不对,只不过到了一个极端,就可能会由穷操心演变成为瞎干涉。 “为你好”VS瞎操心 如果有一个按键,能够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不会按下去? 有人说,我们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吗?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让他们一下就到金字塔的顶端,为什么不要。但也有人反对,认为父母凭自己的喜好决定孩子的一生,会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