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儿子成绩下滑时,父亲改变教育方法,其结果令人羡慕不已。不再管用,反而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亲子冲突,让亲子关系变得不良甚至恶劣。 自从进入青春期,整个人生就像被颠覆,以前虽然不算个听话的别人家孩子,但他学习很少要父母操心,但是上高中后,一副漫不经心、游手好闲样,有时候父母真拿他没办法。有时拿着电视遥控器不撒手,催他写作业还极不耐烦:不关你事,我自己会安排!班主任打来电话投诉逃课,妈妈听了一顿抱怨,爸爸狠狠训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知错,反而各种不服气据理力争,气得老爸动手打了儿子几巴掌。从此以后,只要爸爸下班回到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门,一个多月都没有跟爸爸说过话。并且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上课搞小动作天天有,逃课翘课三六九。 看着儿子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爸恶补家庭教育、青春期叛逆等方面的知识。渐渐了解了青春期特征,也明白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
了解了这些成长规律,父母心里就会踏实很多,更少一些焦虑。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2岁 - 培养幽默感不可错失的一年 “幽默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岁半,则到了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 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还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较强的幽默能力,可以为他们排除许多紧张和困扰,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3岁- 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三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
所谓成功,就是爸爸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每次带孩子出去散步,总会被问:“你今天不上班吗?”“你身体不舒服吗?”“创业失败了?” 作为一个家庭“主夫”,他站在一群妈妈、姥姥、奶奶中间手足无措......慢慢的在小区里遛娃,他变得战战兢兢,生怕被人看见! 但让爸爸可能没想到的是,他其实还收获了很多羡慕的目光: “这孩子多幸福呀,爸爸能陪他”、 “男人一带孩子整个人都变帅了呢,好有爱!” “这一定是一位超有责任心的爸爸,老婆好幸福!” 其实“爸爸带孩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国外,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抱着孩子的年轻爸爸。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明星奶爸被大家认可! 如果爸爸们放下传统包袱,教子育儿,说不定会比妈妈们做得更好!有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更好,走向社会也更
母亲骑在儿子身上暴打:吼娃不是病,该吼就得吼。伴随着的还有撒泼打滚、尖叫大喊,即使你跟他讲道理、耐心蹲下也无济于事,而且还蹬鼻子上眼。 因为真的是:不吼不行! 一天不吼,平静之下暗潮涌动; 二天不吼,娃娃跃跃欲试,挑战防线; 三天不吼,得寸进尺,上房揭瓦。 正如卢梭所说:“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这不近日,一则新闻登上了热搜,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无可奈何的崩溃。 为什么这位母亲会如此过激?原来是因为父母带着男孩逛超市,男孩看中了玩具,想要买,遭到拒绝后便开始撒泼,用头盔砸自己的头,面对孩子的过激行为,其实爸爸也有过耐心劝阻,但是孩子仍然不听,撒泼打滚的行为惹怒了无可奈何的母亲,只能出手教训。 对于这位母亲在公共场合直接骑在孩子身上暴打的行为,我虽然不认同但是
家长必须知,过分对孩子节俭,是对孩子及其不负责任。不是因为攀比,而是因为社会的需求和变化,给孩子和家长们产生了过多的色彩因素。 对于孩子的教育,个人观点不需要日后能成龙成凤,只希望孩子日后在成长的路上堂堂正正,健健康康的为人处世。就算生活拮据点,我们也要正确的引导及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为榜为样!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过分的节俭则是一种品德问题。 例如: 1.家长对于孩子过分的生活“节俭”,不利于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特别是还在在上幼儿园至小学的阶段。 在生活当中,由于现在社会时代的发展,贫富差距及社会生活压力之大。许多家长往往都会要一些亲朋好友等孩子不穿的衣服给自己的孩子凑合着穿。虽然对于感觉是正常的,孩子长得快,没几个月衣服就孩子身穿不了了。但如果孩子是在上幼儿园呢?这一个缝缝补补,哪一个窟窟窿窿,脏脏兮兮的,
育儿,是一个不断暴露我们的渴望、缺点和不完美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别让孩子成为实现我们梦想的工具,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 可是,这句口号喊出来很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 【关于渴望】 因为我的乐感不好,出去和朋友们KTV都张不开嘴,所以孩子一定得学会唱歌!这样他会更有个人魅力! 因为我小的时候想学钢琴,可是家里没钱,很遗憾。我的孩子一定要学好钢琴。 因为我没考上大学,现在只能做点小买卖,遇到有文化的人都感觉掉价儿,我的孩子一定得争气,给我长长脸! 这样话,我们很容易分辨出来,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是我们小时候想实现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说出这些话,就是在让孩子帮你完成你的梦想,没有将你与孩子的界限划清,没有将孩子看成是独立于我们的值得尊重的个体! 但是,还有一些话,很隐蔽,很容易
如何让你的孩子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阅读在百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阅读是运用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索文章思路的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改变命运。 大宝今年9月份进入小学,很多朋友劝告我,现在不要给孩子报乱七八糟的兴趣爱好课。现在孩子最主要的是让他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培养他阅读习惯,这是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一个习惯。一些兴趣爱好等孩子大些学会更好的,但是阅读的培养时间一旦错过,会很难再补回的。 我听后深有感触,开始研究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做了很多的功课,总结一下几点。 1,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个简单的书架,
家长该如何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德国的自然教育,值得每位家长学习。那在公园和游乐场里才有的高声欢呼,通过与大自然的触碰,能够增添更多情绪和感悟。 自然缺失症现状调查 一、0-6岁儿童户外活动现状调查 通过对11组家庭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 1、家长们都比较清楚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孩子成长不利,所以会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2、相对于外出活动,大部分孩子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更长。 3、大多数家长都会保证孩子有一定的户外时间时间,但更多会考虑天气因素。 4、5岁以下的孩子比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总体户外活动时间更长。 5、83%的家长会把户外活动地点安排在公园和小区。家长内心深处有意识带孩子到户外接触自然,但没有把平时的户外活动上升到“自然教室”的层次上,更多户外活动的目的偏于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的4件事情。我不要他了,我就是不负责任,你起诉我吧,是因为儿子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95分以上。 这段新闻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男孩仅仅因为成绩没有达到预期,就被妈妈一气之下扔在了高速入口。 想想孩子在高速路上,会是多么难过和恐惧! 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自然也没有理由要求孩子成为完美的孩子。 在养孩子这条路上,只有避免了一些坑,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父母的耐心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最近我在知乎热榜上面看到一个话题: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你的教育方式?我看了很多的答案,其中一个回复让我很有感触。 作者讲述了一次坐飞机的经历,她旁边坐了一对母女。 小女孩在飞行过程中有点晕机,母亲便拆开了一个纸袋子让小女孩拿着,并和作者商量了一下是否能调换座位。
被孩子“控制”的父母,是家庭教育中最失败的父母。孩子开始闹情绪,先是不吃饭,后来直接不去上学,以此跟家长“示威”。 这样的孩子并不多见,但是类似的情况在各个家庭中都太常见了,比如有的孩子想要某个玩具,家长不给买,孩子就斗气不吃饭;孩子晚上看电视时间太长,家长关掉电视,孩子就生气不去睡觉;孩子想要出去玩,家长不同意,孩子就大哭大闹……试问,哪位家长面对这样的问题能够理智处理?大多数家长认为,这只是孩子的“小任性”,不是多么严重的问题,没必要跟孩子对着干,与其让孩子不开心,不如迁就孩子的要求。 上述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大的误区,如果孩子以不吃饭、不睡觉、不上学等任性的行为要挟父母,而父母却束手无策,只能说父母的家庭教育是不合格的。这是家庭教育中非常可怕的现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容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他人考虑,父母这样做
孩子“敏感期”是怎么回事?在各种新颖的养育名词里,有一个词语越来越多地被广大父母所接受,那就是“敏感期”。 个体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中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能发展到最高水平,称作敏感期。 什么意思呢?打个通俗的比方吧: 比如0~1.5岁的孩子爱吃手、爱咬人,爱用嘴和手去探索世界,那么他就是“口手敏感期”到了; 1~2.5岁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喜欢表达,开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与人沟通,那就是“语言敏感期”到了; 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种种敏感期,总之,但凡孩子的行为有些微的变化,都可能跟各种“敏感期”相关联。 正是对以上种种敏感期有一些浅显的认识,身边有妈妈在孩子不爱吃饭的时候就会问:我是不是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吃饭敏感期”,所以孩子才不爱吃饭的?还有家长会问:我的孩子现在就是不爱画画,是不是错过了孩子的“画画敏感期”了?
孩子早教看电视可以吗?关于看电视,相信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看电视过多,原因在于害处多,下面来看看孩子看电视的影响。 我们经常会听到妈妈们抱怨说带孩子太累,唯有孩子看电视的时候自己才能轻闲一会儿,所以索性就把孩子扔给电视。还有妈妈开心地说孩子跟着电视学会了唱歌跳舞,还学会了一些日常的礼仪等。 有的妈妈说害怕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不让孩子看电视画面,只让孩子当背景边玩边听电视节目,以为这样就会避免电视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现实中也有很多早教机构借助广告效应,大肆宣传一些教育性的电视节目,以此让父母们相信让宝宝看这些节目是有益的。 然而,短期来看可能电视节目会对宝宝起到一些娱乐的效果,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到底能否起到早教的作用呢?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皮特·温特斯坦及罗伯特·J·琼维斯博士对两组5岁儿童做了“画小人”测试,
孩子没志向、没目标,你该怎么办?志向,指人们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这是百科的解释,往往会更自觉、自律、自强! 这恐怕是绝大多数家长都所希望的样子……然而可惜的是,往往这都是奢求——不少孩子连短期的学习目标都没有,更别说志向! 孩子为什么没志向、没目标? 第一,缺乏成就感。 比如由于物质条件太好,一些孩子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当他想要什么的时候,可以不用怎么努力就能得来,已经习惯了这种“要啥有啥”的生活;或从小被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们没有体验过因为努力而达到成功的那种喜悦感。 第二,格局没有打开,不知世界之美好,不解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大多数孩子过往的人生,更多只是学习、考试和家长会,很多孩子的思想边界就停留在有限的圈子里面,没有更多的见识和体验。当孩子们的世界中只剩下学习考试时,
家庭教育100招,父母必读!你一定用得到!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消除自卑感又需要父母注意什么。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呢?人民日报发布家庭教育100招,供各位家长参考。 家庭教育 100 招 孩子总是照着你说的做,看起来十分乖巧听话,可是你不说,他就不做!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呢? 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家长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认真聆听他说话;相处时表现对孩子的信赖,都可以让孩子更加懂事。 孩子总和父母发生冲突,父母必须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慢慢地学会管理情绪。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化的过程,孩子肯定会产生倦意,怎样让孩子热爱学习也成了家长的难题。 身为父母必须给予孩子适当的辅导和安慰,消除孩子的学习紧张情绪,让他们有自信、
亲子教育三十六计。帮助父母培养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好孩子,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地给予积极倾听。 一、样板计 树立学习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孩子面前,再细微的言行举止也要留意,树立好榜样。 二、鼓励计 鼓励他挑战困难。孩子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放弃努力,此时,家长的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能帮孩子找到问题、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三、倾听计 掌握孩子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耐心听他说话,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时对孩子的身心变化、问题等做出处理。 四、赏善计 奖励比惩罚有效。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既能避免伤害孩子,又可以督促他发扬优点。 五、扮弱计 偶尔向孩子“求助”。缺乏责任心,
人都有内省机制:智慧不够的父母才会时时想要控制孩子。智慧不够的父母才会时时想要控制孩子,父母总是对孩子有着一种控制欲,这种控制欲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生活模式。孩子的到来,却打破了这种模式。 他们给父母带来了一种生活上的颠覆体验,长期的作息习惯被打乱,时间被切成了碎片,还有许多孩子制造的“意外”和“麻烦”,令父母们措手不及。 这时候,父母最大的感觉就是“失控”。 失控感是一种非常令人难受的状态,于是,家长本能地想要尽快重新恢复控制感。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控制孩子的行为。 一个人在环境中越是觉得自己可以左右一切,他的控制欲就会越强,而控制感被破坏后,他的反应也会越强烈。 由于家长可以左右着家里的一切,他们很容易沉浸在这种控制欲中不能自拔。 当
打完孩子就不用管了?你不给孩子讲出错在哪里,信不信他还会犯。家里的一个哥哥就是顺手打孩子的“常客”,“恐吓”侄子,接着就把两岁的侄子,自己一个人儿晾在那儿了。 我刚要向侄子“分析”刚才的局势,嫂子回来了,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 可下午嫂子出门的时候,侄子又开始哭闹着要跟去,这样的情况果然又惹得我哥发怒,“怎么还哭呢?上午打你那一顿,怎么就不长记性?” 他这话倒让我诧异了,合着他以为,打孩子一顿,孩子自己就能意识到错误呢! 说实话,爸妈这种打完孩子,就不再管的行为方式,基本上起不到“打”的效果。 想要让自己的“打”对孩子有效果,爸妈就要在打完孩子后,再完成三步“后续处理”。 Step1.安抚孩子的情绪 没有孩子喜欢被打,而挨打的孩子,他们的心里其实也是很委屈的,甚至是不安的。在
“海底捞幼儿园”,女孩儿大幅度礼仪上热搜,爱演的孩子注定不凡。怎么样?眼神是不是很到位!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女孩就该有的女孩子的样儿”。 实际上,女孩子也是有爱玩闹的天性的,而且那些爱玩闹的,爱模仿的女孩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这些活动都会给她带来很多好处。 ◆“爱演”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在“演”之前,必定是要仔细观察自己要模仿的对象的,然后再有一系列的练习,毕竟,“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既然是出境“演出”,那孩子们自然是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的。 要想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那孩子就必须仔细对照练习,这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甚至有些孩子会因为重视要求细节,而变得更加严谨,这样看来女孩子爱动爱演,并没有太多的坏处。 ◆“爱演”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语言能力表达变强。 在演
幼儿园里三种不同类型的孩子,看看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类?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孩子入园了,家中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受到欺负,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得是否开心等问题。由于孩子家庭、性格等因素,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有的孩子开朗外向、爱表现、好胜心强,有的孩子害羞内向、自信心不强,不愿表现自己。孩子的这些学前教育阶段的表现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的教育引导,当然也有幼儿园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笔者总结了一下,幼儿园里的孩子主要有这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主动性强,性格开朗,表现积极,充满自信,但自我意识、占有欲很强,不懂得谦让; 这种类型的孩子看上去很擅长社交,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往往能带着一帮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爱表现,希望能受到身边人的关注,喜欢被别人表扬
她的3个儿子都进了斯坦福大学,她说:家长绝对不能做的5件事。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有的家长殚精竭虑也没做到,有的家长却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例如我们今天的主角陈美龄,自身是斯坦福的博士,在养育3个儿子的同时兼顾工作,看似没啥精力能教育好孩子,没想到先后将她3个儿子送进了斯坦福大学。 人人在艳羡她有3个出息儿子的同时,也向她讨教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孩子的方法,她说,在教育孩子时,家长绝对不能做的这5件事。 1、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家长最喜欢说的就是“你看人家又听话,成绩又好”、“你看人家多乖,再看看你”云云。但其实给孩子也造成了心理创伤。 比较多了孩子会没有信心,他的潜力不敢给你看到,时间久了就破罐子破摔,好,既然你觉得我不如人家,那索性差到底呗。 孩子的自我肯定力非常非常重要。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