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孩子记不住唐诗
    为什么孩子记不住唐诗

    问:我看别人家孩子挺小的就会一首首地背唐诗,我也没少教孩子,可他没记住几首,奇怪的是电视中的广告词,谁也没教他,他倒是会说不少。孩子该学的不学,这是为什么?   答:认为孩子该学唐诗,为将来能有一些文学积淀,很有意义。这是我们成人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说,无论学唐诗还是学广告词,都是一种对语言的模仿学习,同样能够满足他们酷爱模仿的需要。虽然广告词也不一定是孩子完全能够理解的,但它声情并茂,自然要比诗词中那些抽象、概括的语言容易发生兴趣。   孩子的学习大多数是从兴趣出发的,起初爱背唐诗也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但如果我们长期采用自己背一句,孩子跟着学一句的机械方式,天长地久,孩子的新奇感就会逐渐消失,他们的兴趣点就会转移,就像您的孩子那样,热衷于对广告词的模仿学习。唐诗是我国古典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孩子学唐诗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传统。如果我们能够根据

  • 拔眉毛为心理行为异常
    拔眉毛为心理行为异常

    我侄子现在读小学四年级,自去年起就发现他的眉毛没了,刚开始大家都没在意,以为是脱毛。今年,逐渐发现他头顶的头发脱成一条2厘米宽的“通道”。这显然是他用手拔的,但家人问他,他一直不承认。这是怪癖所致还是得了什么病?   广东黄先生   解答: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神经心理专科罗向阳主任   你好!你问及小孩毛发脱落的原因,我认为先应弄清他是自行脱落还是人为拔掉,可以通过耐心询问小孩、询问其周围比较亲密的小伙伴,或通过观察其行为、毛发及皮肤情况来确定。如果是自行脱落则要注意是否有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性疾病以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如果询问、观察发现是孩子自己人为拔掉,则他可能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在这个年龄的小孩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并不少见,有些单表现为对身体某部位的破坏,如拔毛发、剪头发、咬指甲,甚至损伤皮肤;有的同时表现为焦虑、抑郁或孤

  •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咋办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咋办

     “我儿子今年上大班,他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做事磨蹭,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不是拿着笔玩,就是跟别人说话,别的小朋友早就完成了,他也不着急。可是我着急啊,很快他就要上小学了,这可怎么办呢?”其实,王女士的困扰很多家长都遭遇过,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磨蹭,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对此,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陆娴敏表示,这种现象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非常普遍。家长首先不要着急,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才好“对症下药”。陆园长说,“孩子不好好做作业或完成任务,家长要弄清楚,是不是任务太简单或是太难了?还是孩子压根就没有兴趣?了解情况后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陪伴、督促孩子完成,灌输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概念,比方说,半个小时后可以休息,或者去做其他事情,但现在要把这件事做完。”   陆园长还提醒家长,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抓起,有意识地

  • 让孩子“优雅”地竞争
    让孩子“优雅”地竞争

      进入幼儿园,“竞争”就会出现在孩子的记忆中。父母要告诉孩子,在人生中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竞争也可以是健康的,关键要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和学习生活技巧。   技巧1:失败为成功之母   情景:小嘟嘟的好胜心特别强,从来都是只能赢而不能输,哪怕和邻家的孩子玩球,也要非赢不可。如果输了,他就会伤心得连饭都不吃,噘起小嘴半天不理人。   分析:其实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比赛中的输赢并没有像大人们想象中那么重要。他们更在乎的是,比赛好不好玩。只有等七八岁时,他们才会真正开始意识到竞争是怎么回事。如果发现孩子特别在意输赢,如输后常号啕大哭,或不自主地自言自语,以及在比赛中过度焦虑,都是异常反应,需要父母和孩子认真地聊聊。   提示: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何如此在乎比赛结果?然后再问孩子今天在玩球中,他出了哪些力?并告诉他,尽管输了,可是你

  • 到处乱涂乱画
    到处乱涂乱画

      只要父母不在眼前,2岁的孩子经常会别出心裁地在墙壁上乱涂乱画。我们提出的建议如下:   教孩子在适当的地方写字:具体地告诉孩子他可以在哪些地方以及不能在哪些地方写字。领孩子在家里转一圈,把允许他随便涂抹的地方指给他看。如果你的孩子是大孩子,可以让他讲讲不能到处乱涂乱画的原因。   提供替代物:这是改变乱写乱画行为的关键。如果孩子喜欢写字和画画,那么让孩子有机会这样做是很重要的。   ●提供美术用品。给孩子准备一个图画箱,里面放上各种画画用具,孩子想画画时不必请示你就可以使用它们。你允许他在厨房的饭桌、他的书桌或地板上涂涂画画,并对他讲清楚他只能在这几个地方画画。如果他把颜料、画笔拿进其他房间,他的用具要被没收一

  • 看不见妈妈就哭,咋办
    看不见妈妈就哭,咋办

     当宝宝第一次和妈妈分离时,通常都会哭闹。妈妈们普遍担忧的是,强行让宝宝接受这种分离,自己心里难受不说,宝宝更是不安。有的妈妈在上班前偷偷溜掉,可又觉得不太好,怕这样做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到底该咋办呢?专家说,您还得先理解孩子为啥黏着你!   不同年龄段依恋特性不同   中国蒙台梭利学会早教委员会主席王惠文指出,宝宝在不同年龄段对妈妈的依恋特性是不同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   宝宝3个月龄前,对妈妈的依恋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饿了,需要喂奶;尿了,需要换尿片;困了,需要拍一拍,哄一哄,在具有安全感与舒适度的抚触中进入梦乡。   宝宝通过跟妈妈长期的身体接触,靠声音、气味、身影等记住了妈妈的形象,并把这一形象与获得生理需求画上了等号。所以,当他们一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或呼唤声,就会感到快乐,因为这些信息意味着他们的需求将

  • 如何控制宝宝的物欲情结
    如何控制宝宝的物欲情结

    怎样在控制孩子物欲的同时,又为他确立初步的金钱观呢?   我们都知道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在这个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年代,想要控制孩子的物欲谈何容易。怎样抵挡发生在他身边的重重诱惑,怎样平和又高效地对孩子说“不”,怎样在控制孩子购买欲的同时,完成他的财商第一课……下面是妈妈们经常遇到的一些苦恼,希望我们简短的对策,可以帮助你摆脱困惑,保持立场,帮助孩子在物质泛滥的环境中从容成长。   苦恼一:“我的孩子在电视广告上看到什么,就跟我要什么!”   “我通常会在做晚饭的时候安排孩子看电视,但是现在的少儿节目中间也穿插大量广告。于是,儿子看见什么广告,就跟我要什么,爽歪歪啊、达能王子啊,比我知道的还多……”   ·怎么办:关掉电视!既然没有真正给孩子看的“纯少儿节目”,我们不如索性不看电视

  • 让父母抓狂的宝宝怪癖
    让父母抓狂的宝宝怪癖

      编者按:孩子能让你欢笑、让人幸福、让你操心,也能让你——抓狂!没错,那个粉嘟嘟、嫩乎乎的小天使,随时会变成一个让你的心理承受考验的“小魔鬼”,就像那个叫做“星之助”的小男生。问题随之而来,除了像蜡笔小新的妈妈一样尖叫,我们当家长的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在地板上蹲下尿了之后,自己从容而镇定地用手划拉尿,当我明白了之后,他满足地抬起头冲我笑笑!   “玩尿”也很开心啊!   一次,在外面玩,看到和骋骋同样大小的孩子用手划拉自已的尿,我惊奇地瞪大双眼,赶紧拉起他的手,不料,男孩子妈妈却不慌不忙地说,没事,我们经常这样。当时我还庆幸,幸好骋骋没这习惯!   真是没想到啊,几天之后,苗头出现了,骋骋开始一尿完,就赶紧用脚去踩踩自己的尿,而且踩得越响越高兴,不管此时他的小脚丫子上是不是穿上了鞋。你想拉住他但往往拉不住,

  • 宝宝爱咬人,怎么办?
    宝宝爱咬人,怎么办?

      孩子们总有些奇奇怪怪,甚至不可理喻的坏习惯,乱咬人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细究起来,这些行为是有因可循的。   宝宝咬人最常见的原因是长牙,因为“咬”这个动作能缓解他们出牙期间的牙床酸痛、发痒等不适。因此,你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些磨牙棒、牙胶或软的毛巾放在手边,作为磨牙之用。12个月以内的宝宝正处于“口欲期”,嘴比手指要敏感得多,所以“咬”也成了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咬人,还是咬其他东西都是一种发现游戏,从中可以体验到各种物品的软硬度、质地、温度和味道。   除了生理原因,美国育儿专家还指出,情绪发泄也是导致宝宝咬人的重要原因。   表达不清,感觉受挫。当孩子说不清自己的要求时,经常会因为急躁去咬人。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耐心教他用正确的语句说出想要什么,也可以给他一些可以咬着的东西。引起注意。不会说话的时候,孩子常常用咬人来吸引你的注意

  • 不能放弃依赖物
    不能放弃依赖物

      有些孩子固定地依恋一件东西,形影不离,也有些孩子则经常变换他们的伙伴,不少孩子和他们的伙伴分开以后出现吸吮手指、抚摸物件或其他一些习惯。   显然,防止孩子过分依赖某件东西的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始终不让他形成这种习惯。其次的办法是不要强化孩子的这种习惯。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形成这种习惯,这里有一些补救的办法。你会惊奇地发现,当你的孩子学会依靠自己而不是伙伴时,他会变得更有安全感、更自立。   不要强化这种习惯:要防止而不要强化孩子依赖物件的习惯。   ●变换玩具。让孩子带不同的玩具玩,不要让他因为特别喜欢某件玩具而形成依赖性。你可以允许孩子上床睡觉或者出去玩时带上一件玩具,但要尽量选择不同的玩具。  &nbs

  • 孩子为何总是没大没小?
    孩子为何总是没大没小?

      孩子最不爱听的100句话之“你怎么没大没小”   泉泉不到六岁,对客人无礼是妈妈最伤脑筋的事情。家里一来客人,不论是大人还是有小朋友一同来,他都出人意料地表现出霸道、没礼貌,有时候还当着客人的面耍脾气;如果有同龄的小客人,他还会和人家抢吃的、抢玩的,很不友好。一天,妈妈多年未见的同窗好友突然登门拜访,妈妈让泉泉叫阿姨。泉泉瞥了一眼说:“大肥婆。”妈妈一听,觉得很没面子,就斥责说:“你怎么这样没大没小 !”泉泉却毫不示弱地回答:“她本来就很肥嘛!”   当孩子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大人们总会摇头说:“这孩子怎么这样没大没小!”孩子的父母听了,会脸红不止,甚至会当面对孩子进行斥责。   在某些状况下,孩子是真的不清楚合理的行为规范以及界线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和老师争辩?为什么不能在阿伯面前发飙?为什么有些话对着大人说就是没大没小?

  • 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
    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

    一、吮手指 吮手指是一种常见的不良习惯,在孩子3个月前,吮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也会因好奇、饥饿而将手放到口中,但如果孩子在半岁以后仍然不时地将手放入口中,或孩子在1岁后学得他人吮手的动作,都可能使吮手形成习惯。 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只要一遇到问题,或者在无事之时,就可能下意识地将手放入口中,长期吸吮手指会发生变形,并出现下颌发育不良,牙列不齐的现象,从而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制止孩子吮手的方法是随时将孩子放入口中的小手拿出来,告诉孩子这样不好,让孩子慢慢改正。如果孩子存在着孤独、恐惧、不安时,要及时给予关注,不让孩子靠吃手自慰。二、咬指甲

  • 3岁宝宝脾气犟,咋办?
    3岁宝宝脾气犟,咋办?

      “孩子不是要长到上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叛逆的吗?怎么我的宝宝才3岁就这么不听话了?会不会是孩子的叛逆提前了?”“我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竟然就嚷着要染头发,真拿他没办法了。”最近,很多家长给本版发来邮件询问关于“叛逆心理”的问题。孩子的叛逆期真的提前了吗?应该如何对待“不听话”的孩子呢?   采访实录:   “叛逆”的孩子令人头疼   3岁宝宝就有“牛脾气”     鑫鑫到今年5月份刚满3岁,却已经让全家人不知所措:一向挺听话的鑫鑫近来显得特别不好带:动不动就发脾气、大哭;回答家人希望他做的事口头禅就是“不行”;根本无法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有时甚至还耍赖、打人,成了家人眼里的

  • 6个月宝宝就会假哭与装笑
    6个月宝宝就会假哭与装笑

    婴儿开始学习欺骗的时间比原先以为的要早,最早6个月大时就会开始骗人。   行为专家发现,简单的骗术有助于婴儿在稍大时学习如何编造更复杂的谎言。专家指出,6个月大至3岁间的婴幼儿,采用的欺骗方法可分7种。婴儿很快就会发现,假哭与装笑能够引起注意。8个月大的婴儿会运用难度更高的欺骗技巧,例如掩饰父母禁止的活动,或设法分散父母的注意力。两岁的幼儿可能使用更迂回的技巧,例如父母准备施加处惩时,虚张声势。   心理学家此前认为,4岁以前,发育中的大脑不可能编造谎言。假哭是最早出现的欺骗方法之一。即使一切正常,婴儿也会以这种方法博取注意。他们会暂停,看看母亲有无反应,再决定是否继续假哭。这种现象显示,他们能够分辨什么行为可以奏效。   认为,小孩通常都会根据早期的小谎,确定特定状况适用什么样的谎言,并在这个过程中明白,说谎过甚很可能产生反效果。

  • 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压岁钱
    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压岁钱

      自我意识增强不再上交“国库”   儿子上小学前很听话,过年时亲朋好友给他的压岁钱,无一例外全都上交给他母亲。可是从上小学后,儿子对他的那份压岁钱有了特别的看法,坚决不肯再上交“国库”,理由是班上别的同学压岁钱都由自己支配。   强行全没收他的压岁钱也不太好,最后好说歹说,甚至威胁将通知所有亲友今后不再给他压岁钱,儿子才很不情愿地交出一半钱来。   我和妻子警告他花钱不得大手大脚,除了买吃的和书外,买别的东西都必须事先征得我们的同意。起初还好,儿子还听话,可渐渐就不行了,他的房间里各式各样的高级玩具越来越多,父母的警告对他不起作用了,要不就先斩后奏,每年他留下的压岁钱不花干净就不甘心,还暗地里和别的同学比着花钱。但对别人,儿子却非常吝啬,谁也甭想从他那儿得到一个子儿。   邀同学共祝生日   学会分享和奉献   思来想去,在儿子十岁生日那天,我和妻

  • 谁把孩子快乐弄丢了
    谁把孩子快乐弄丢了

    青海新闻网讯 周末到朋友家聚会,这位朋友5岁半的儿子为我们展示了他的特长:武术、长笛、唐诗。我们在对孩子报以热烈掌声、夸奖不已的同时,对朋友更多了几分羡慕:“这孩子真聪明,你们两口子在孩子身上没少费心思吧?”朋友很骄傲地说:“我就这么一个独苗苗,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这时,朋友的妻子插话道:“想多学些东西只有充分利用上小学、中学前的这段时间。这两年,我的休息日几乎全搭给孩子了,陪他奔波于各个学习班,孩子辛苦我也很累。可看到其他家长跟我一样时,我就不敢放松。”   如今,社会上的各类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如雨后春笋,部分托幼园所也相应地出现了小学化教学现象,开始成为了一条沉重的起跑线。在这条起跑线上,很多孩子过早地感受到了学业的压力,童年的快乐因此打了折扣。   孩子:出去玩是一种奖励   走访西宁地区多家幼儿园,记者发现,现如今五六岁的小朋

  • “哭”和“笑”一样重要
    “哭”和“笑”一样重要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   “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吧?”我这样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他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男生,还是要跟他说不要哭!”   我这次可大声了,板起脸来回他:“谁说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会痛呀!可以哭!”   我的朋友笑笑,没再说话。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大人。他很优秀、很有责任感、样样都好,很会逗人笑,我见他时总是欢乐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变得很别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说话,因为他不擅长面对别人的坏情绪。   一个这样什么都好的人,你觉得他缺少的是什么呢?   我想他自己心里知道吧。   要改变却很难了,因为他已经是个大人了,

  • 宝宝过分黏人怎么办?
    宝宝过分黏人怎么办?

    爸爸妈妈走到哪里,宝宝就跟到哪里,一刻看不到爸爸妈妈,就开始大哭大闹。这样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可一点都不好,怎么办呢?   过分黏人的表现:   1.紧张   一到陌生的环境,宝宝就会出现莫名的紧张,不知所措,一定要和爸爸妈妈有肢体接触才能稍稍解缓。   2.脆弱   宝贝受不得任何的批评,一旦有人对他说了重话,宝宝就会以大哭大闹来表示反抗,没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3.易怒   当有人想靠近宝宝时,他会表现出特别的抗拒,如果抗拒不成,很容易转化成愤怒的情绪,对试图接近的人进行攻击。   黏人原因分析:   1.过分宠爱   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宝宝的事情甚于一切,只要宝宝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很多父母都认为,现在条件好了,要尽量给宝宝提供舒适宽松的环境,何必过于苛刻呢?因此,只要宝宝开心,

  • 怎样对待孩子不良模仿
    怎样对待孩子不良模仿

    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成人对孩子好的模仿行为应当支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使之强化;对于孩子的不良模仿行为,成人应当制止,因为这种模仿只能导致孩子正确模仿作用的丧失,不良模仿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   那么,成人应当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模仿呢?   1、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可模仿的正确榜样。   2、要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孩子的辨别能力差,成人一定要让孩子有选择地模仿。   3、成人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引导孩子分析人物。分析时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要教育孩子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

  • 孩子乱发脾气时父母学着冷处理
    孩子乱发脾气时父母学着冷处理

    发脾气实际上是孩子正在成长的独立意识的信号。   但是当孩子不讲道理,胡乱发脾气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专家也给出一些方法。   方法一置之不理这是帮助孩子摆脱发脾气习惯的最好方法。因为孩子发脾气的目的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你不理他,孩子就会意识到发脾气没有什么用,还是少用为好。当然这需要父母能沉住气哦。   ●转身离开。孩子发脾气时,你尽管去做你的事。   ●适当地劝说。如果你还做不到置之不理,可以对孩子反复讲几句简明扼要的话,说明什么事是不会被允许的,但不要做出任何举动。   ●不要议论他。孩子不再发脾气时,只要他能停下来就是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方法二排除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闹,你觉得除了让步没有别的选择了,你可以告诉他如果愿意哭就尽管哭好了,但你不喜欢他的哭声。  不要让哭闹左右你的决定。   ●搞清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可能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