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给宝宝穿戴整齐有时候简直就是一场战斗:那边袖子刚套好,这边小脚又从裤腿里溜了出来,袜子不见了,鞋踢飞了……好一场混乱! 宝宝穿衣的5件烦恼事 1.穿衣好烦人! 我早就看到那边的毛毛熊了,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我想把它拿在手里,可是我的胳膊被妈妈捉住了。好烦啊!我一定要把胳膊抽出去!真奇怪,妈妈还跟我生气呢! 告别烦恼妙计:让穿衣变成开心事! 妈妈把宝宝揽在怀里,亲了亲小脸蛋,然后顺势捉住小手:“把小手伸过来让妈妈亲一下”。宝宝被妈妈的爱笼罩了,早把毛毛熊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果然,就将小手伸了过来。妈妈亲亲那只胖乎乎的小手,顺势将宝宝的小胳膊放入袖子里,一边放一边夸奖宝宝做得真好。 2.穿衣不好玩! 妈妈一会儿捉住我右手,一会儿捉住我的左手,我像一只小木偶,什么都不能做,穿衣真是太不好玩了。不行,我可不
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紧张、胆小、爱哭、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家长认为孩子是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孩子身心创伤。研究表明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或智力问题,其实是感觉统合失调。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异常行为。 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有:1、平衡统合失调: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平衡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2、视觉统合
看到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每个父母脸上都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可是小宝宝那副酣睡时的可爱模样。如果是出现在幼儿园娃娃车启动前20分钟,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会笑得出来!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赖床,就跟成人自己每天起床时都要天体交战,才有办法起床上班一样,唯一的差别是,成人不会用大哭大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可是幼儿们大都有自己的表现——只有一被吵醒就会大哭大闹,而且那种惊天动地的哭法,足以让你忍不住破口大骂,然后再以悔恨的心赎罪一整天,如果家长遇到这些状况,该怎么做呢? 3招,让孩子睡得安心 引起孩子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质不佳,进而导致赖床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睡眠不足、午睡过久、恶梦干扰。 1.睡眠不足+家长以身作则 晚上太晚睡,造成睡眠的时数不足。通常1岁以下的学步儿,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约10—15小时不等。 增进睡眠品质: 从小就让孩子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养成规律的作息习
3岁至6岁是孩子第一个性心理高峰。他们开始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或是做出让成人难堪的举动。对此,父母该如何平静面对,并找到恰当的应对之道呢? 尴尬1:想摸着妈妈乳房睡觉 情景:2岁的文文一直喜欢和妈妈一起睡觉,妈妈不在,他就不肯上床。睡觉时还非得摸着妈妈的乳房入睡。眼看文文越来越大,妈妈有些担心,这样下去怎么办呢? 正确应对:4岁以下的孩子,通常对母亲的身体,特别是乳房部位感到好奇,这时妈妈要很坦然地告诉孩子这是乳房,是妈妈给宝宝刚出生时准备食物的地方。 不用过于担心。一般情况下,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种亲昵行为会自然减少的。 尴尬2:要与异性成人同洗澡 情景:妈妈要给葱葱洗澡,可葱葱哭着闹着,就是死活不肯。后来搞清他不洗澡的原因,是要妈妈和他一同洗澡。可妈妈觉得和已经3岁的孩子一起洗澡,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10岁男孩周小天,因为连续几次在上课时做小动作,还从喉中不时发出怪声,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被老师批评。家长知道后又骂了他几句,他感到很失面子,于是不住地眨眼、耸肩、头往右边歪斜,上身还用力抽动,很快,他感到舒服多了,情绪也随之改善。以后,凡遇事不顺心,他就用这种动作来稳定情绪。时间一长,便经常有这种动作,而且不论在客人面前或是家长面前,他都要这样表现。为此,挨了父母不少打骂,但过不了多久,他又故态复发。 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中医师张骠教授指出,周小天小朋友实际不是调皮捣蛋,而是患了多发性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症目前已成为儿童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据文献统计,该病患病率已经达到0.5%以上,男女发病比例为3~4:1。多发性抽动症若未得到早期与合理的治疗,则可使患儿的心智发育、认知能力
集邮是很多人的爱好。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该国研究人员发现,爱集邮的孩子长大后成功几率更高。 英国皇家邮政集团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那些有集邮爱好的孩子,长大后74%都受过高等教育。 有接近半数集邮者的年收入高于3万英镑,这差不多要比英国的人均收入高出大约7000英镑。3/4的集邮者目前住在拥有3间以上卧室的大房子里,而在其他人当中这一比例只有1/3。结果还显示,62%的集邮者每年至少外出度假两次。 “从小喜欢搜集邮票的人长大后的确更有可能获得相对成功的人生。”儿童行为专家表示:“一个人从小集邮,会使他日后在其他领域发展时获益良多。”专家分析,集邮者需要具备一些重要性格特征,如决心、注重细节及耐心等待进一步发展等,而这些特征是一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喜爱集邮的
齐女士:女儿12岁了,脾气特别大,在学校里总是和其他同学吵架。我和她沟通过,可根本不起什么作用。我平时很注意不去惯着她,可为什么她的性格还是这么不好? 孙玉华(教育专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被关注的,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被过度关注成为“小皇帝”,就采取相反的办法,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忽略的感受。他们为了能使自己得到应有的关注,往往倾向于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比别人强,一定会得到关爱。从而逐渐生出一种处处争强好胜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具有比较强的依赖性与攻击性,而家长想培养的孩子的独立性只是表面现象。孩子的内心是柔弱的,他们长大后会强烈地寻求被关注、被理解、被爱的情感体验,一旦找到了就非常依赖。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充分表达出被忽略的不满,会导致他们成年
现在针对儿童而作的广告越来越多,不少父母忽视了电视广告对孩子的影响,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孩子看了电视广告之后,常常缠着父母要这要那,非要买广告中的产品不可,搞得父母疲于应付。 电视广告对孩子的影响 1. 5-7岁以前的儿童对广告非常注意,当广告出现时,他们很少有吃零食、转头、说话或上厕所等注意力转移的表现; 2.幼儿园的孩子认为广告是告诉人们怎么买东西,或是认为广告是为了好玩。幼儿园的孩子会说:“要是一个人想买衣服,看广告就知道怎么穿和怎么买。”12岁的孩子才能真正弄清楚和理解广告的意图; 3.成人都知道广告说的和实际情况可能是两回事,而5-7岁的儿童有35%认为广告总是说真话。 4. 早在1954年,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在超级市场购物时,他们只选择在电视上见过广告的品牌,尤其是他们购买零食或饮料时,大
宝宝出生后不久就应该注意培养他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好的习惯可以使宝宝受益终身,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 睡眠习惯:父母首先要给宝宝提供安静的环境,光线略暗,空气新鲜,被褥厚薄适当。不要抱着睡或边拍边睡、摇晃床、口含乳头及吸吮手指。 清洁习惯:定时洗澡,及时换洗脏衣服,每天给宝宝洗手、洗脸、洗屁股,让宝宝处处感受到清爽舒适。 饮食习惯:要逐渐养成有规律的吃奶习惯,这样既能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又不至于饥一顿饱一顿,且有利于保护宝宝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排便习惯:此时的宝宝大小便无节制,可以有意地进行训练,定时把大小便,用声音刺激协助排便,逐渐形成习惯。
提问:我的孩子最近总是爱吃手。我和他反复地讲,吃手容易得病,肚子会疼的,可是说了好多次也不管用,该怎么办呢? 回答:众所周之,孩子在出生后几个月内会有吃手的现象,这是孩子动作能力发展的象征。这个时期宝宝吃手既是在玩玩具也是自我的一种安慰,家长在这个时候可以不必干预过多。 但是孩子上幼儿园后还吃手,就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了。孩子这时吃手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一直以来的习惯,也就是说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吃手一直没有断过,而家长也一直没有进行干预。这里提醒家长们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对于不好的习惯要及时进行纠正。孩子吃手,可能是一种心里情感的反应,当孩子焦虑和紧张时便会倒退回婴儿时期,用吸吮来满足口腔欲望,以减少其内心的忧虑。原因可能是家长没有空余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认为家长不爱自己了,或者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不一致而导致焦虑。如果是新入园的孩
“人来疯”——从理论上讲是孩子正常一种心理活动,是幼儿心理上的宣泄,但这种宣泄却常被成人误认为行为有问题。因为在成人眼里,孩子的行为就应该是说话柔气、谦虚、行事文雅得体。而不是见人就疯。疯而不止。如果您的孩子得到别人的赞许,做父母的也许会觉得脸上有光;如果别人对您孩子的评价是“这孩子怎么有点人来疯”,这时候,做父母的也只好附和着,待回家后,再对孩子进行一次狠狠地“教育”,使得孩子下次不敢再犯。这样做也许会使大人顾全了自己的体面,却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无形的压抑,这种压抑不但会扼杀孩子和他人交往的热情,还会形成负作用——强化孩子的“人来疯”行为。 诚诚是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位聪明伶俐的孩子,拒他父母反映,他就有“人来疯”的毛病。只要家中一来客人,他就一反常态的在家中窜来窜去,甚至还爬到客人的身上,去亲客人的脸颊,这使得他的父母非常尴尬。在幼儿园
孩子的自理能力太差,如吃饭、刷牙、穿衣、洗脸、整理玩具等等,孩子小一点时候,怕孩子做不好耽误时间,就尽量替他做,想等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了,没想到,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尤其是遇到事情时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事事求助于人。 一位老师曾经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做过调查: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在家是否自己穿衣,第二个问题是在家时自己是否收拾用具,第三个问题是孩子在家是否能主动做些家务劳动,发现将近有50%的孩子要大人包办。 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不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独立的生活能力,是一个后患无穷的事情。社会心理学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纠纷,大多源于子女过分依赖父母,使父母感到力不从心,子女则因为某些要求没得到满足,而埋怨父母无能。那些从小习惯于大小事都依赖父母的孩子,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独立性也差,遇事总是指望着父母一帮到底。
开灯睡眠癖是指在夜晚睡觉时必须开灯,且在睡眠状态下也不能熄灯,造成对灯光依赖的一种不良嗜好。 开灯睡眠癖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惧。这种对黑暗的恐惧大半是从幼年期开始的。因为在此期间,儿童们最爱听有关鬼、神的故事。而这类故事的背景、内容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晚间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以显示生动性和神秘性。久而久之,他们便将对妖魔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连在一起,形成了对灯光的依赖,导致不敢关灯睡觉。这是开灯睡眠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在黑夜做了一个恶梦,这些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 对开灯睡眠癖的矫治: ⒈认知领悟疗法对患者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说明鬼怪于世间并不存在,对鬼怪的惧怕而产生的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幼年时期的幼稚情绪反映。如上例,应
我的女儿上初三,自初二开始变得特叛逆,现在不想上学,还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现在我们全家包括爷爷奶奶姑姑等谁的话都听不进,请问怎么办才好? ——焦急妈妈 我们先来弄明白什么是叛逆。 这里的叛逆是我们对孩子的定义,当我们认为孩子的想法做法跟我们的不一样,而且孩子拒绝服从我们的时候,孩子就是叛逆了。对不对? 也许您的女儿曾经给我留过言,她是这么留的: 我是初三女生,自初二开始跟妈妈难以沟通,两人总是对抗,现在不想上学,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我知道不好,但现在我们全家包括爷爷奶奶姑姑等所有人都不理解我,请问怎么办才好? ——烦恼女生您的女儿是不是会这么想?到底谁说的有道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当我们把对方看做是叛逆的时候,对方一定会把我们看做是敌
小李:现在的孩子真是的,怎么就这么任性。我女儿要是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又哭又闹,有时还打大人。真是没办法。 小高:是啊。你女儿的任性发展到今天这步田地,可能跟你们平时溺爱孩子有关啊。 对于任性的孩子,有几种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任性。第一,不理她,任她哭闹,决不能被她这一“杀手锏”吓倒,要让她明白哭闹不会达到任何目的。 第二,如若她再打大人,大人可打她的手,并让她有一定的痛感,等她哭闹够了,情绪稳定后,再讲道理。 第三,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树立威信,对孩子的要求,大人作不到的或不该满足孩子的决不承诺。
初为父母的人总喜欢把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有些特别时髦的父母甚至会穿着“母子装”上街,觉得特别温馨,也特别有面子。有些家长喜欢给小孩买前卫的服装,似乎是要让自己没能实现的着装理想,在孩子身上实现。 很多专家认为,按家长的着装习惯打扮孩子,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会有影响。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母亲艾米就发现,女儿由于自幼和她衣着相仿,如今几乎什么都向她学,还没到上学的年纪,就已经喜欢买鞋买包了。儿童专家佛斯特分析说,这是因为艾米在着装上给了女儿一个暗示:那就是女儿是母亲的附属品,只有按照母亲的思路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暗示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而另一位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的母亲注意到,她21个月大的儿子就已经对服装有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的珍妮•布鲁克•甘说,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文化传承的关系,服装表达了民族特
初为父母的人总喜欢把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有些特别时髦的父母甚至会穿着“母子装”上街,觉得特别温馨;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前卫的服装,似乎是要让自己没能实现的着装理想在孩子身上实现。 专家认为,按家长的着装习惯打扮孩子,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会有影响。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母亲艾米就发现,女儿由于自幼和她衣着相仿,如今几乎什么都向她学,还没到上学年纪,就已经喜欢买鞋买包了。儿童专家佛斯特分析说,这是因为艾米在着装上给了女儿一个暗示:那就是女儿是母亲的附属品,只有按照母亲的思路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暗示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 美国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的珍妮说,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文化传承的关系,服装表达了民族特点和审美取向,所以孩子的着装肯定是受父母和社会影响的。但是在衣着问题上,还是应该听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公共健康杂志》上撰文指出,烟草企业自称用来制止青少年染上吸烟恶习的电视广告不仅在禁止青少年吸烟上收效甚微,一些广告反而会起到怂恿青少年去尝试吸烟的不良作用。 据路透社报道,上述研究人员对10万多名美国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这些反吸烟广告也许是弊大于利。对此美国心脏病研究协会的首席执行官卡斯·韦勒表示:“这一研究结果更深刻地表明,烟草行业所谓的反对青少年吸烟的立场不过是个幌子而已。烟草行业一直在欺骗公众,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青少年都成为烟民,如果他们真的很想制止青少年吸烟,他们就会不再每年花上150亿美元来宣传他们的‘致命’产品。” 研究人员对烟草企业赞助的反对青少年吸烟广告播放的频率以及针对的受众群体进行了研究,特别分析了年龄在12到17岁之间的青少年观看这些广告的情况。结果发现,上述广告播出的频率与青少
女儿自小是她爷爷奶奶带大的,被两位老人宠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管做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动手,这让我和妻子暗暗着急,担心她将来养成依赖的习惯。 这天,我陪着女儿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女儿开心得大喊大叫,说小老鼠真棒。不一会儿,女儿要喝酸奶,我捂着肚子说:“佳佳,爸爸 肚子疼,你自己去冰箱里拿吧!”女儿噘着嘴巴没动。过了一会儿,女儿又嚷着要喝酸奶,我索性在沙发上躺了下来,装出一副蛮痛苦的样子说:“小老鼠这么棒,我的小佳佳也一定很棒,自己去拿哦!”女儿歪着脑袋想了一下,自己过去拉开了冰箱。 嘿!有门儿了。接下来,我不时地“脚疼手痛”的,装出一副弱者的可怜样,再给女儿戴上一些“高帽子”,赞扬她很能干。还有妻子,见我的“示弱法”渐渐发挥作用,也不时地配合着我进行“实战演习”。时间长了,女儿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还为我们做些拿书递笔等
个性特征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础上产生的。儿童出生后就有气质即神经类型的差异,如有的婴儿活泼或灵活些,有的则沉静或呆板些。这种先天气质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不断发生改变。到3岁前,幼儿的个性特征就明显表现出来。例如在好奇心的强度方面,有的幼儿有强烈的探索环境的兴趣;有的则对外部的环境很少或不关心。在独立意识方面,有的儿童什么都要求自己来,甚至东西掉在地上,成人帮助拾起来,他硬要重新丢下地,自己再去拾起;有的儿童有明显的依赖性。在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的容易合群;有的经常处在哭泣、告状防御地位。还有在情绪稳定性方面,有的即是不给他喜欢的玩具,他也能安静地玩别的玩具,有的不给他所要的玩具就哭闹,甚至拒绝要别的玩具。 做父母的应当重视幼儿最初形成的这些个性萌芽。因为,它虽然还没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