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语故事书籍
  • 象牙筷子的故事
    象牙筷子的故事

    象牙筷子的故事 商纣王在刚开始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的时候,他的叔父箕子就表示出了一种担忧。箕子认为,既然你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再也不会用陶制土烧的笨重物了,而必然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 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和玉石盘碗,你就一定不会再去吃大豆一类的普通蔬菜,而要千方百计地享用牦牛、象、豹之类的胎儿等山珍美味了。紧接着,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之时,你一定不会再去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在低矮潮湿的茅屋下,而必然会换成一套又一套的绫罗绸缎,并且住进高楼大厦之中。 箕子害怕照此演变下去,必定会带来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他从纣王一开始制作象牙筷子起,就感到了一种不祥的恐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只过了5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地步。在他的王宫内,挂满了各种各

  • 赵奢秉公办事的故事
    赵奢秉公办事的故事

    赵奢秉公办事的故事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这平原君名叫赵胜,是赵国的相王,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管家态度十分骄横,蛮不讲理。他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他大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国家税收,我就按国法从事,不论他是谁!”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的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9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扬言要杀掉赵奢。有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逃到别国去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 可是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

  • 李离殉法的寓言故事
    李离殉法的寓言故事

    李离殉法的寓言故事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李离执法如山、公正不阿,视法律比生命更重要,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李离断案,一向都是细致入微,极其认真,所以他经手的案子从无差错,可是有一天,李离在查阅过去的案卷时,竟发现了一起错杀的冤案,他感到惊骇不已,惭愧万分。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但不配再做执法的长官,而且给国家的法律抹了黑。于是,李离让手下人将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那里,请求晋文公将自己处死。 晋文公对李离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十分赞赏,也为他的诚心实意所感动。晋文公不但没有怪罪李离,还亲自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 晋文公劝李离说;“这件案子是下面搞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过。再说,我们每个官员的职务有高有低,因此我们的处罚也该有轻有重。何况这件案子又不是你直接办理的,我怎么能怪罪于你呢?”

  • 苏章不徇私情的故事
    苏章不徇私情的故事

    苏章不徇私情的故事 汉顺帝的时候,出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苏章。他为官清正、公私分明,从来不因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过坏人,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苏章被委任为冀州刺史。上任伊始,苏章便认认真真地处理政事,办了几件颇为棘手的案子。可是有一天,令苏章头疼不已的事情终于来了。 苏章发现有几个账本记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心,就派人去调查。调查的人很快呈上了报告,说是清河太守贪污受贿,数额巨大。苏章大怒,决心马上将这个胆大妄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办,可是当他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时,不由得呆住了。原来这个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时最要好的朋友,两人总是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简直情胜手足。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朋友的品行竟会堕落到这种地步,苏章感到非常痛心,同时,想到自己正在处理这件案子,对老朋友怎能下得了手

  • 亡国怨祝的故事
    亡国怨祝的故事

    亡国怨祝的故事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

  • 清正的夏统故事
    清正的夏统故事

    清正的夏统故事 西晋时期,江南地方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见解独特,才干出众,智慧超人。夏统的才学远近闻名,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场黑暗腐败,看不惯达官贵人们互相倾轧,却争着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谁来请他,他都不动心,安于清贫的生活。 有一次,夏统乘船到京城洛阳去给母亲买药,刚好碰上太尉贾充带着家人和手下,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地乘着一条豪华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览,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 贾充身边有认识夏统的,就指点着告诉贾充说:“太尉,那个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统啊!” 贾充早就听说过夏统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兴,就派人请夏统过来小叙一番。 夏统也不推辞,来到贾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块儿喝酒说话。谈了一会儿,贾充发现夏统果然满腹经纶,分析事理头头是道,确实名不虚传,是个难得的人才

  • 金壶丹书的寓言故事
    金壶丹书的寓言故事

    金壶丹书的寓言故事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对呀,为人行事的确应当如此。吃鱼只应吃一面,不要翻动,因为鱼腥味是能使人作呕的呀;出门时应当不骑那种跑不快的马,因为它缺少耐力,走不远啊。” 晏子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道:“这八个字说的并不是您理解的这个意思。所谓‘食鱼无反’,是在告诫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能将民力耗尽,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所谓‘勿乘驽马’,则是比喻国君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否则他们就会误国害民呀!”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解释,不觉频频点头,但同时又不解地问:“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么会亡

  • 打草蛇惊的故事
    打草蛇惊的故事

    打草蛇惊的故事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

  • 同族异类寓言故事
    同族异类寓言故事

    同族异类寓言故事 在猴的家族中,有一类叫猿的,有一类叫做王孙的,它们虽同属猴族,可是不同类。猿和王孙的性情、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山上,彼此间很不友好,互不相容。 猿们大都很安静,举止稳重,性情温和,它们居住在一起,老幼强弱彼此爱护。有了食物,它们彼此相让着吃;出外时,它们列队行走,很守纪律;走到溪边饮水,都是井然有序。如果行走途中有谁不幸走失了,猿群便发出悲哀的叫声,呼唤着那离散的伙伴。当它们遇到有危险,猿群便会马上紧紧靠在一起,让弱小的猿藏在中间不致于受到伤害。猿对人类也很友好,它们不践踏人们种的庄稼,也不去毁坏人们种的蔬菜。在它们居住的山林里,到处长满了野果子,当树上的果子还没成熟时,猿们从不去破坏它,还轮流着尽心看守果树;等到果子成熟了,猿们便呼唤大家都来,聚集在一起才开始吃,显得十分和睦温馨。山中生长的那些小草、

  • 要钱不要命的故事
    要钱不要命的故事

    要钱不要命的故事 永州这个地方河多江多,所以永州人大都善于游泳。五六岁的小孩便能在河里嬉水抓鱼,大人们的水性更是了得。 有一天,几个永州人同乘一条小船过江去。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地聊着天。其中的一个人说自己出门去做生意几年了,现在回来看看家人。他带了一个包袱在身边,时刻不离左右。 船到江心,麻烦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前些时一连下了好几天的暴雨,使得江水猛涨,现在忽然起了风,江面上掀起了巨浪。一个浪头打过来,小船承受不了,船尾破了一个大洞,江水猛地灌了进来,小船很快就沉了。 船上的人见势不妙,纷纷跳下水,游泳逃命,奋力地向前划去。 那个先前一直带着包袱的人喘着气,两手上上下下地拼命划水,可是尽管他累得够呛,还是游得特别慢。 他的同伴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咦,你一向非常擅长游水,怎么这一次用尽全力,却还是

  • 吝啬鬼的寓言故事
    吝啬鬼的寓言故事

    吝啬鬼的寓言故事 有个人的邻居是个十分悭吝的人,人们都叫他吝啬鬼。吝啬鬼家里粮满仓、柴成垛,可他还总是装穷叫苦,占别人的便宜。 一天,吝啬鬼家里来了客人,吝啬鬼把酒肉都藏了起来,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到邻居家借了几颗菜、一小盅油,回家煮了点稀饭“招待了客人。晚上,等客人走后,吝啬鬼一家才又重新做了香喷喷的饭菜,舒舒服服吃了一顿。其实吝啬鬼家的生活是很富裕的,可是他总希望着更加富裕。 一天,吝啬鬼忽然想起来要去祭土地神,因为他觉得土地神是能保佑他更加富裕的神。祭神是需要献上供品的,吝啬鬼希望土地神赐给自己更多的财富,却又舍不得投入一点点供品。面对着家中的大米、白面、鱼肉、好酒,吝啬鬼犯了难。他摸了摸雪白的米饭、馒头,闻了闻香喷喷的腊肉熏鱼,碰了碰盖得严严实实的成坛的老酒,终于没舍得拿出来。 吝啬鬼狠狠心、咬咬牙,拿半碗大米到邻居

  • 放火与点灯的故事
    放火与点灯的故事

    放火与点灯的故事 宋朝时候,有个人名叫田登,平时与人交往十分挑剔、苛刻。后来,他当官做了郡守,那架子更大、脾气更凶了,在老百姓面前摆谱摆得出了格。平时最忌讳别人说出他的名字,而且凡与他名字中那个“登”字同音的,都得换个说法。 比如说“蹬”字,只能说“跳”,“登高”只能说“上高”。这还不算,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一个“灯”字,也被换成“火”字。谁要是一时疏忽说了“灯”字,那可就要倒霉了,一顿揍是少不了的;若遇上田登大人再有什么情绪不好,那恐怕还要罚款、革职什么的。反正,当地老百姓以至于他手下的办事员、小官吏、士兵都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到了元宵节,按老传统要闹花灯了。州府传下命令,可以放花灯三天。可是他手下的人怎么敢写“放灯”呢?想去想来,只好写出了这样的公告牌:“郡守传下令来,按传统习惯,州里放火三天。” 那广告牌写好后,高高悬挂

  • 愚公谷的故事
    愚公谷的故事

    愚公谷的故事 有一次,齐桓公在出外打猎时忽然看到一只鹿从前面飞快地跑过,于是他策马紧追不舍,一直追进了一个山谷里。齐桓公正不知此山谷为何处,恰好遇一老者齐桓公就问老者: “这里叫什么谷?” 老者回答说:“这里叫愚公谷。” 齐桓公又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老者说:“这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 齐桓公朝老者仔细看了看,疑惑不解地问: “我看你的相貌,毫无愚蠢之状,为什么说是用你的名字来命名的呢?” 老者回答说:“让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您吧。我曾经喂养了一头母牛,母牛下了一头小牛。后来小牛慢慢长大了,我便卖了牛买了一匹小马。一个年轻后生看到我牵着一匹小马,上前便喝斥道:‘你养的是一头牛,牛是不能生马的,你这马是哪来的?莫不是偷来的!’于是强行把我的马牵走了。后来乡邻们知道了这件事

  • 上行下效的寓言故事
    上行下效的寓言故事

    上行下效的寓言故事 晏子辞世已经17年了。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话又说回来

  • 无过之过的故事
    无过之过的故事

    无过之过的故事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

  • 修路与架桥的故事
    修路与架桥的故事

    修路与架桥的故事 景差是郑国的相国。 一次,景差坐着马车带着随从外出,出都城走了一段路,发现前面车马拥挤,道路堵塞,景差让随从上前察看,原来前面很长一段路淤泥堆积,坑坑洼洼,车、马每行到此便难以前进,马摔倒路边,车陷进泥里,人只好下车去拼命推拉那些车、马,搞得十分狼狈。堵在后面的行人十分焦急。见此状况,景差忙命自己的随从都下去帮忙推车拉马,自己也亲自下车前去指挥,使混乱的局面慢慢变得有秩序起来。 又有一次,景差坐车经过一条河边,只见一个老百姓卷起裤脚走过河,因为时值隆冬,那人上得岸来,两条腿已经冻僵,全身也哆嗦成一团。景差看到这个情况,赶紧叫随行的人把那冻得浑身发紫的百姓扶到后面的车上,拿过一件棉衣盖在他身上。好半天那人才缓过气来,对景差真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景差关怀老百姓疾苦的事情传开了,大家都称赞景差是个了不起的人

  • 致富的诀窍寓言故事
    致富的诀窍寓言故事

    致富的诀窍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家境贫苦,缺吃缺穿,而邻居家是个富翁,吃得好穿得好,常常让这个穷读书人羡慕不已。 一天,读书人找出自己平时舍不得穿的一件只打了一块补丁的衣服,去拜见他的富翁邻居,向他请教致富的方法。他先是彬彬有礼地打躬作揖,向富翁行礼问好,然后面有愧色地向富翁说明来意和希望。富翁听了他的一番话,见他一副虔诚的模样,就对他说:“想富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啊!你得回去先斋戒三天,然后再来,那时我方能告诉你致富的方法。”读书人没说什么,回到了家里。 回家后,读书人按富翁的说法,斋戒三日,他家原来就少有鱼肉吃,这三日,他连粗茶淡饭几乎都戒掉了,一心闭目打坐,清除杂念,修身养性。 到第四天,读书人买好了礼物,再去拜见邻家的富翁。富翁收下了他的礼物,叫他在屏风外面等着。富翁在里边让人摆好桌子,整了整衣冠,然后请

  • 不过一场梦的故事
    不过一场梦的故事

    不过一场梦的故事 有一个牧羊人,整天赶着羊群在草地上放牧。每天天一亮,牧羊人就从他那破旧的房子里走出来,拿着羊鞭走到与他的房子仅一墙之隔的羊圈里,将羊群赶到草地上,直到傍晚,再将羊群又赶回家。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着。 这天早上,当他赶着羊群出去放牧的途中,远远地看见一队贵族的车马走过。那些马匹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皮毛油亮,像绸缎一样光滑;那些马车高大华丽,每一辆马车都罩着五彩缤纷的篷,篷上的丝带在风中飘着,真是好看。牧羊人看呆了,连他的羊群已经走远了,他都没有觉察到。 整整一天,牧羊人一直念念不忘早上看到的那般情景。他在想,那坐在马车里的人该是多么享福啊!他边想边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切,觉得十分伤心。 天快黑了,牧羊人又赶着羊群回家。他看着争先恐后往前走的羊,好像它们一个个都变成了马似的,他好像还感到了眼前有马车,马

  • 见利反目的故事
    见利反目的故事

    见利反目的故事 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历。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于是读书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你们在拾柴的时候,谁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声,这柴禾就归谁,后见到的人就不要去争夺了。你们能做得到吗?” 几个儿童都回答说:“我们做得到!”说着就都走开了,互相之间说说笑笑,非常友好,大家都显得很轻松、高兴。 这些孩子走着走着,忽然看到路边横着一些柴草,其中一个就先喊了一声:“看!那边有柴禾!”接着他便向那柴草跑了过去。可是,这些孩子忘了自己刚才许下的诺言,其余几个孩子也跟着朝那有柴草的地方跑去,结果争抢起来,继而互相之间打起架来,有的还使上了鞭子和棍棒,有几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牙都打出血了。 那个读书人惊恐地看到了这情景,他急切地往回走去。他失望地叹道:“儿童为了这一点柴草都会如此争抢,何况天下人呢!

  • 屙金子的石牛的故事
    屙金子的石牛的故事

    屙金子的石牛的故事 从前,四川的西部有个叫作蜀国的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是富庶。离它不远的秦国早就对这块富饶的土地垂涎三尺,想要把它划归自己所有。可是通往蜀国的道路非常险峻,有陡峭的悬崖绝壁和万丈深谷隔在路途上,一跌下去就会摔个粉身碎骨,进军的路线无法畅通,任凭秦国虎视眈眈,可一时也无可奈何。 蜀国的国君生性贪婪,总是大肆搜刮民间财富来满足自己对金钱的贪欲,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秦国的国王秦惠王从派去探听消息的人口中得知了蜀王的性情,觉得有机可乘。苦苦思索了很久以后,秦惠王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秦惠王命令工匠打造雕刻了一头巨大的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放了好多金银绸缎,放出消息说这头石牛会屙金子。 蜀国的探子把关于这头屙金子的名牛的奇闻告诉了蜀王,蜀王听了羡慕得不得了,暗道:要是我有这么一头石牛,天天给我屙金子,那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