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关于小学生作业量的抱怨依然很多,有的说作业太少孩子没事可干,有的家长则抱怨作业太多,孩子要写到很晚…… ☆作业数量众口难调 “我女儿每天做完作业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她每天下午4点多就到家了,5点就能写完作业。 小孩子控制力比较差,她写完作业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虽然我们也给她布置了一些其他的作业练习,但她认为那些不是老师布置的,就不算作业,拒绝完成。”这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女生的母亲要求老师增加作业量的理由,她希望老师多布置一些作业,不然孩子用在娱乐上的时间太多了。在采访中,和这位母亲持相同观点的家长不少,“现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短了,回家又不做功课,把时间都浪费了,以后到初中和高中,学习压力肯定越来越大
请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是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相信看完以下对孩子说谎问题的分析和解释之后,父母们就会松一口气了。 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
趴睡 在西方国家,小儿科医师都会告诉家长,不要让宝宝趴睡。因为从流行病学上来说,宝宝趴睡导致婴儿猝死的几率比较高。虽然睡姿本身并不是婴儿猝死症的必要条件,但还是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所以,大部分的小儿科医师都会建议,尽量不要让宝宝趴睡。 侧睡 如果妈妈很在乎宝宝的头型好不好看,建议您可以试着让宝宝侧睡。一般来说,宝宝自己很难会侧着睡,可以在宝宝背部放一个枕头,帮助撑住他们的背部,来维持侧睡的姿势。美国小儿科医学会还建议,当宝宝侧睡的时候,应该把他们的手放在前面。这样的话,即使翻身,也是翻成仰睡的姿势,而不会变成趴睡。 仰睡 从小就习惯仰睡的宝宝,头型通常会比较扁。很多父母担心宝宝会睡成“大扁头”,所以急于改变宝宝的睡姿习惯。医师建议,如果想要改变宝宝的头型,可以从侧睡开始慢慢改变宝宝的睡姿习惯。 另外一个会影响头型的因素,就是宝宝斜颈症。所谓
我的宝宝现在一岁五个月了,他十分喜爱边看图书边听我讲故事。每天晚上,我下班回来,妻子去做饭。这时,我们父子俩都会度过一段甜蜜的共读时光。宝宝用他的小手翻着书页,我则绘声绘色地讲着书中描述的故事。宝宝不仅仅是被动地听,他还随着故事的进展或不同角色的出现,以声音或动作来参与共读过程。 培养孩子的读书乐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婴儿时期开始与书结缘的孩子,有较多的机会积累他们的阅读经验,使图书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了解自己与世界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积累了一点点经验,希望能同大家分享。 首先,读书时的焦点应该放在宝宝身上,而不是图书。父母应该从宝宝的视线和行为举止,判断阅读活动是否要继续,或是得
经常发现有的幼儿边做游戏边嘀嘀咕咕,自言自语。父母看见这种现象感到很奇怪,甚至认为孩子得了病。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幼儿学习语言时的必经过程,初为父母者不必担心。 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语言,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之分。1~3岁幼儿,是以学习外部语言为主的。到了4~6岁时,其内部语言才开始形成。幼儿的自言自语正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 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能单独地思考问题。但由于幼儿的语言动作调节功能的发展尚不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便出现了既有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自己对自己说话不发出声音的特点。也就是既有外部语言,又有内部语言。孩子到了6岁以后,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会逐渐消失。但如果到了八九岁还常常自言自
一项近期调查显示:女性生育后更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妈妈尤其是职场妈妈所受的压力比男性大得多,近40%的职业女性认为家庭是主要的压力来源。 关于工作:认为能轻松自如地应付工作的生育前为50.4%,生育后下降到36.7%,自觉工作后疲倦的人则增加了20%。生育后大多数妈妈都表示有足够工作能力,但力不从心。 关于身体状况:生育后头晕、头痛的比例比生育前增加30.5%,间有发作的人也增加了20.8%;生育后胃不适的增多了17.5%;心悸者增加了22.1%;睡眠欠佳的增加了17.5%;而生育后最严重的是关节痛、腰痛、肌肉痛的女性人数大大增加,各项几乎都增加了30%。 做妈妈的都有这样的感受,好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一会儿孩子叫,一会儿老公喊,才忙完一件事,又得赶着忙另一样,这是不是已经让你感到不堪重负?作为工作中的妈妈,你的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胡乱发脾气;当你忙得不可开交时孩子还对你吵闹不休……这时的你该怎样做呢?大声训斥?揍他一顿?其实对待孩子的这种情况你也可以这样: 不理不睬和奖励恰恰相反。不理不睬就是对孩子的行为不给予任何的奖励或援助——孩子犯错,父母故意视而不见。当然有许多时候对他的行为视而不见,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有时候这一招倒是很管用。有时候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使用这种方式。父母甚至可以径自走出房间不理会在发雷霆的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失去观众了。 孩子干扰你时,采用视而不见的方式也有可能见效。有时孩子干扰你,你表现得很在意,那他们便不会就此罢休。这下子他们可成功了!但如果你不理不睬,他们下次就不会在你忙得不可开交时故意吸引你的注意力,因为他们知道那根本没有用。 当然你需要事先和他们沟通,你可以告诉他说:“如果我正在和别人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孩子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分类的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扮演的游戏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靠使用简单的视觉、听觉和身体语言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心理学家根据人们接受信息的不同的有效方式,将人们分为视觉的、听觉的和动觉的三类。 父母要确定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是很容易的,你只要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行,你可以问他:“今天你在学校过得怎么样?”然后观察他的反应。视觉性强的孩子会紧紧地注视着你,而听觉性强的孩子却会忽而看着你的左脸忽而看着你的右脸,动觉性强的孩子则会在回答问题之前不停地环视左右。 如果父母确认了孩子的类型,这就能更有效地进行教育了。例如,你在教训孩子时,而你那动觉性强的孩子在低着头摆弄什么东西,平时你可能认为他根本没有理睬你的话,而现在你就知道了,他在表面上似乎对你的话漠不关心的同时,实际上他正在消化你说的每一句话。
一、否定孩子的人格 烦 笨蛋 没用的孩子 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神经病!”我并不觉得扫兴,接着问她:“那男孩子的母亲呢,她不是很开朗吗?”她更加不屑一顾地说:“更是个神经病!”
他们是大学教师、媒体精英、企业骨干,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有成就;现在,就听听优秀父母讲述“优秀孩子的养成计划”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收获在心头。 “自觉”孩子是这样养成的 核心原则:“陪读”要趁早 讲述人:高女士,职业会计,某私营企业股东,丈夫是一企业管理人员。 高女士的女儿陈培炜,是福州教院一附小三年级的学生,成绩很好。最让老师们贴心的不仅是成绩,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也特别好,“让她不用听写生字了,派她给别的小朋友听写。结果她回家之后自己又让妈妈给她听写了一遍。不得意,不放松。”老师欣慰地说。 高女士承认,如今女儿在学习方面,的确不怎么让她操心了。这是因为她把心“操在了前面”。 “小学第一学期,每晚陪她做作业。刚开始上小学她不是很适应,做作业很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可在家里却任性、不讲理,任凭家长说破了嘴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占有“权威”地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目标是明确一致的,对孩子的要求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老师对孩子一视同仁,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处处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老师注意自己的修养,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有深刻的理智,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情绪对待每一个孩子。 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好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孩子自觉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然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威信,主要表现为: 教育方法不得当:或溺爱孩子,使其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或经常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常常为无关紧要的事大发雷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林说,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
年轻时尚妈妈们,你们知道吗,现在许多流行的运动、生活方式并不适合儿童,也许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爱宝宝的举动,可能是在对宝宝的健康“犯罪”。 一不该:带宝宝逛街 错误级别:★★ 原因分析:一些妈妈喜欢带着宝宝一起逛街。用婴儿小推车带宝宝出门很方便,但小推车的高度正好让宝宝处于汽车尾气排放最密集的区域,汽车尾气里含有铅等有害气体。 如果经常长时间逛街,宝宝就像一个流动的小“吸尘器”,这无疑会伤害到宝宝的健康。在马路上、商场和大型超市里,人多嘈杂,细菌繁多,宝宝抵抗力本来就弱,很容易感染细菌,导致疾病发生。比如,宝宝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梦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 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责备和打骂等等。 2、身体内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会引起人体组织内生理的改变,会破坏体内血清促进素的平衡)。这种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能反映出来,如肺部疾病患者常梦到负重运行,胸部受压,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恶梦者往往心中恐惧,呼喊不出而突然惊醒。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及时带孩子上医院检查。 如
问:在幼儿学画方面家长的误区在哪?答:在孩子学画方面,家长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急于求成,重结果,不注重孩子绘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绘画也是一样,在孩子刚开始学画时,兴趣是最重要的。父母和老师的当务之急,是让孩子觉得画画是件很快乐的事。但家长们往往在观念上不能接受这种思想,他们总把技能看得重一点,认为圆就要画的越圆越好,殊不知连成人都不可能一笔就将圆画的正确,怎能强求幼小的孩子?问: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家长不要强迫孩子画画,应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引导。让孩子多注意生活中的事物;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让幼儿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缩短孩子画画的时间,扩大孩子画画的面积。另外,家长要经常陪伴孩子画画,或者让孩子和伙伴一起画,尽量避免孩子一个人孤独地画。问:有的孩子总是乱七八糟地乱画,问他画什么,他说是船呀,汽车呀,小鸟呀什么的,可是
案例:小廖夫妇的儿子已经4岁,原来是夫妻俩自己带,后来随着工作日渐繁忙,照顾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于是他们将儿子送到了幼儿园,想让他适应一下集体生活。没想到几周后,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说他们的孩子可能有社交恐惧症,建议进行心理辅导。小廖夫妇很是诧异,每天上下学接送,儿子一看见父母就笑逐颜开,回家也不停地说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没看出异常啊。于是小廖决定请一天假,到幼儿园看个究竟。 在老师的陪同下,小廖来到儿子的班级,躲在窗外观察。他发现,无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自己的儿子总是一个人躲在小朋友们的后面。老师上课提问到他,他低着头、红着脸,不知道嗫嗫嚅嚅的在说什么;自由活动时,小朋友们大部分都聚在一起玩,但自己的儿子却一个人搬着小板凳在边上自个儿玩积木。同时,小廖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想买个橱柜,找到一位名气很大的中国木匠,问:“听说你的手艺很好?”中国木匠回答道:“哪里,哪里,和别人相比差多了,实在拿不出手。”那人一听愣了,便转身去找了个美国木匠。美国木匠不停地夸耀自己手艺好,于是那人最终向美国木匠买了橱柜。数天后,当他再次经过中国木匠的小店,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橱柜比美国木匠的要好得多!他非常不解,为什么中国木匠要说自己手艺不好? 几千年孔孟之道的浸染,形成了我们含蓄、内敛、宽厚、谦卑的民族性格。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要求人们面对机会能勇敢、大声地说“我行”。因此,培养孩子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习惯,成了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内向、胆怯的孩子尤为如此。&
无论你豪放得粗枝大叶,还是细致得绵里藏针,作为爸爸,你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任偶像。而偶像的作用向来是与带领、引导有关的,当孩子已经开始象模象样地模仿你的一些举动的时候,作为偶像你该怎么做? 我们讲起偶像这个词往往会同那些银幕上奕奕闪光的明星,或是报刊上到处宣传的英雄联系起来,其实平凡的生活中形象与品质俱佳,风度与才气并存的人并不多见。反而,只要在孩子心中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好男人、好爸爸,那么每个爸爸都可能成为孩子的偶像——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任偶像。 一、偶像是需要有正义感的(当孩子的小伙伴玩滑梯时插队……) 杰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每天下午爸爸在接他放学的路上杰杰都会讲许多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这天
小孩子学外语是不是越早越好呢?到底什么时候学外语合适呢?上海市黄浦区教科所、锦华亲子学堂的老师肖燕萍认为,小孩子还是三岁以后学外语为佳。 她认为,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纠正母语比学外语更重要。因为3岁是语言纠正的良好时期,3岁以前幼儿的大脑言语中枢还不成熟,发音不是很清楚。孩子2岁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后,第一件事就是在老师帮助下纠正他的方言说准普通话。如果在孩子连母语都没有说准的情况下就教他学外语的话,那么这样只会“两败俱伤”。 经过一定的考察和研究,肖老师认为儿童在3岁以后学点英语还是有益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强迫孩子学习,使这种学习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那它起到的作用只会是适得其反,甚至使孩子对今后的学习造成惧怕心理。 同时在教学方法也应该符合幼儿特点,而不是小学化的、训练式的。儿童英语主要是培养兴趣,提高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