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寒假期间,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可以这样做!
    寒假期间,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可以这样做!

    面对孩子玩手机无法自拔,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收电子产品,强迫孩子学习,其实这种做法没有什么效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实你可以这样做! 你可以玩手机,孩子却不可以玩iPad?这好像不太公平吧。 一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00后、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这就注定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接触电子产品。 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我们又该如何引导? 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A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学生。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 这一年中孩子玩游戏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响的新闻屡见

  • 爸爸带大的孩子很优秀,希望你不要再缺席了!
    爸爸带大的孩子很优秀,希望你不要再缺席了!

    一个家庭里,有爸爸、妈妈、孩子。陪伴孩子最多的是妈妈,而父亲只会在孩子的生活中一闪而过,那么孩子对父亲的定义会是什么呢? 每个爸爸的身上,总有那么几个妈妈身上没有的优点。孩子更容易在爸爸身上学到勇气、决断、逻辑、担当和幽默感,看到人性丰富的一面。 01、有人说: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唐僧」,妈妈是「孙悟空」,孩子一有事就喊悟空; 而爸爸是「八戒」,虽然和大家一起走在取经路上,心里却想着高老庄。平时陪伴教育孩子、检查作业、开家长会等这些小事一律不管,只有悟空不在时才不得不出现。 所以有人说:父教是家庭教育的稀缺品。 父亲,是孩子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孩子自面对世界开始,他的成长规律是:需要的母性之爱日渐减少,父性之爱却日渐增加。 心理学家说:父爱不可缺少也不可能替代。 父亲对

  • 电视看多了孩子会不会变笨?专家这样说!
    电视看多了孩子会不会变笨?专家这样说!

    放假了,各位妈妈们都带孩子玩什么呢?相信很多孩子在家里只想着看电视,那么家长该不该给孩子看电视吗? 给看吧,看的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不给看吧,孩子又会大哭大闹,真的很心累。 首先小编希望各位妈妈明白一点,那就是看电视其实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孩子看电视的好处 1)孩子可以通过观看教育节目或录像有效进行早教课程的学习。 2)孩子可通过看电视了解、学习各种不同的画面信息,促进大脑的智力开发。 3)电视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扩大孩子词汇量,加速语言能力的发展。 4)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加强他们的发展感知能力。 但物极必反,虽然看电视有益,但要适量,看的时间长了还是有很多坏处的。 孩子看电视的坏处 1)视力下降 看电视是属于画面整

  • 带娃小技巧,推荐给新手妈妈们!
    带娃小技巧,推荐给新手妈妈们!

    第一次带娃,难免会出现小问题,文章当中总结出了一些小技巧,今天推荐给新手妈妈们,一起来看看吧! 但大部分宝妈都表示“初次带娃,业务不熟,还请宝宝多多海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妈们分享的这些常见“慌乱”你碰到过吗? 1、换尿布也有小技巧! “以前看着别人给宝宝换尿布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轮到我的时候,分不清前后,忙得满头大汗才勉强换好!后面看视频才发现原来一直把尿布给贴反了!哈哈。” 其实换尿布也有小技巧哦,一起来学习一下换尿布的正确姿势,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吧! 【注意】 1. 宝宝皮肤娇嫩,我们的动作都要尽量轻柔。 2. 保持宝宝的尿布区干净、干爽,用干净的湿巾先清理宝宝的私密部位,男女宝宝的擦拭方法稍有不同,原则是先清理未污染的地方,再清理小屁屁噢! 3. 贴好魔术贴后,把尿片翻转,不

  • 对孩子过度的关爱,等同于肆意操控!
    对孩子过度的关爱,等同于肆意操控!

    对孩子过度的关爱,很容易让爱变了“味”。最后对孩子只有操控了,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一味的强加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叛逆! 认识父母教养行为与孩子创伤体验之间的关系 父母教养行为与孩子创伤体验之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因果关系,父母某些教养行为是引发孩子创伤体验的因,特别是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教养行为对孩子人格养成的影响重要且关键。 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是“错误”的,就应受道德谴责和批判。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父母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也未曾体验过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主体被尊重、被看见和被理解的感受。 任何人都给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情感体验。 事实上,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完美父母”,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教养方式,孩子或大或小的创伤体验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 父母要不断觉察

  • 如何优雅地拒绝“熊亲戚”逗我的宝宝?
    如何优雅地拒绝“熊亲戚”逗我的宝宝?

    过年走亲戚,熊孩子都聚在一起了,而熊大人也不少,作为爸妈如何优雅地拒绝“熊亲戚”逗我的宝宝?但是自从有了宝宝之后,不知不觉就开始提心吊胆起来。带宝走亲戚的时候特别害怕一些“熊亲戚”来逗TA。 看到宝宝可爱忍不住想逗着玩,我能够理解。但如果不知分寸,伤害了宝宝却不自知,那就不能忍了。 作为家长,我心里其实特别反感别人逗我宝宝。但是拒绝吧,好像有点伤和气;由着他吧,又担心对宝宝有影响。真是左右为难。 不少妈妈们也都是这么觉得的: @梦里有狮子:没常识的人太多了,说了有时候还会引发家庭矛盾,保卫孩子又遇到道德绑架,真的太难了! @戏言:说实话我们长辈都非常喜欢逗小孩,哪家不给逗还会说人小孩太娇气。真的非常反感这样的行为。 @贝壳里的珍珠:曾在模糊不清的儿时记忆中就记得三叔喂我喝过酒。现在自己有了娃,说什么都不会把娃给他

  • 想要孩子懂事听话?家长要“少提建议”!
    想要孩子懂事听话?家长要“少提建议”!

    很多家长都喜欢乖巧懂事的孩子,因为她们听话,更容易被教化。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懂事听话呢? 就在上周,李默约了我以及一群朋友出来喝茶。之所以出来喝茶,就是为了吐槽老公。 李默跟儿子约好了时间去挑寒假辅导班,可是临近出门儿子却在找借口开溜。 一想到儿子这次期末考试,英语和数学都不及格,李默心里就炸毛了。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不能跟孩子发火吧。于是李默忍着火气安抚好孩子情绪,转头向老公寻求安慰。 没想到老公毫不在意,反而指责她太小题大做了:“男孩小时候成绩不好不是正常的吗?” 听到老公这样说,李默的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然而,老公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打算,继续说她玻璃心,孩子的问题本质就是家长的问题,孩子学不好,你也得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啊,你看看你是怎么辅导孩子写作业的。。。。 没等老公说完,李

  • 一个家庭母亲越强势,越容易“毁灭”家庭!
    一个家庭母亲越强势,越容易“毁灭”家庭!

    老话说:娶一个好太太富三代。因为母亲对于孩子对于家庭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但是,一个过于强势的母亲对于家庭来说却是毁灭性的。 1、妈妈越强势,儿子越懦弱,女儿显霸道。 强势女人不等于女强人,我们所说的强势,更多指的是性格上而不是事业上。 很多女强人工作中是“铁娘子”,回家就变“小娘子”,反倒婚姻很幸福。 相反,有些女人事业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气很大,气势很大,特别喜欢在家里说一不二,我们把这种在家里喜欢做“女王”的妻子称之为强势女人。 心理咨询发现,一般来讲,当父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 从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这个角度来看,女儿就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女儿也会变成强悍的女儿。 很多家庭中,关系紧张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厉害的母亲一般

  • 为什么孩子脾气越大,越是件好事?这理由我是服气的
    为什么孩子脾气越大,越是件好事?这理由我是服气的

    “爱发脾气”几乎是所有妈妈对自家孩子的一致评价吧。可实际上,“发脾气”是有原因的。小时候常发脾气,是一种健康的沟通方式。 最近,有句流行的话叫:“情商低的大人,是因为小时候没哭够”,的确有一定道理。泪水里包含了皮质醇和应激激素,当我们哭的时候,实际上是从身体里释放压力。 有研究表明,眼泪还可以降血压,促进心理状态的平衡。 早上打了个拼车,一下子拼上三单,与我同路的是一个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妈妈和一个去老年大学上课的老人。 孩子看起来也就三四岁,好像没睡醒,一脸的不情愿。妈妈要给他擦擦鼻涕,他烦躁地推开,妈妈让他好好吃饭,他扭过头去不理不睬,妈妈想给他戴上帽子,一下子成了压倒他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一下子爆了。 他对着前面的车座又踢又踹,对妈妈又扭又打,还有几次,不小心打到了那位赶去上课的老人。妈妈有点不好意思,一边控制住孩

  • 要想孩子有出息,从6岁起,家长要坚持做好这四点!
    要想孩子有出息,从6岁起,家长要坚持做好这四点!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成为人中龙凤。当然,这种心理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不过,有时候家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会出现操之过急、甚至急功近利的现象,以至于让孩子喘不过气来,最后还可能适得其反。 要想孩子有出息,从6岁起,父母就要坚持做好这四点! 1.保障睡眠和身体健康 喋喋妈咪曾经看过一期超级演说家,上面有一位英语老师对社会、对学校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吁。因为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孩子的睡眠根本没有得到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试想孩子的健康都保证不了了,有何谈孩子的成才、孩子的未来呢?就像在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个新闻一样,小小年纪就秃顶了,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因此,在三年级之前,最好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三年级之后也最好控制在三个以内,过重的学业负担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 批评孩子,更要有话好好说!
    批评孩子,更要有话好好说!

    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们通常会批评教育,但是你知道吗?这种方式会对孩子心里造成一定的伤害,批评孩子,更要有话好好说! 孩子犯错,家长都会想管教孩子,批评是一种简单又常见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不分场合批评管教孩子。 不宜批评管教孩子的场合 1、父母发怒的时候 看到孩子犯错,父母难免心浮气躁,这个时候如果本来心情就不好,管教起孩子来就容易“误伤。” 一位妈妈在公司被领导训了,带着一肚子的火没地方发。回家后看到女儿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还说跳舞给她看。 本来一肚子火的妈妈再也控制不住了,她直接把手里的包往地上一丢,“哐当”一声响。然后大声骂道:“你就不能懂事啊!不知道自己去整理一下房间啊!赶紧给我把屋子收拾好。否则,有你好看!” 女儿楞了一下,豆大的泪珠刷

  • 宝宝没有满三岁就交给别人带!那么你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宝宝没有满三岁就交给别人带!那么你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很多家长们平时忙工作忙着挣钱,在一些时候顾不上自己的孩子,那么可能会把孩子交给别人带,宝宝没有满三岁就交给别人带!那么你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现在很多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一些女权主义和独立思想的普及,当然也有自身自我价值的实现啦!很多爸爸妈妈都是有自身工作的,刚开始小两口这样生活十分惬意,但是孩子出生之后,因为要照顾孩子还有兼顾自己的工作,通常都会忙不过来,所以,很多人就会把孩子交给交给爷爷奶奶带,或者选择吧宝宝早早的送入幼儿园,小编记得我小时候大概一岁半,就被送到幼儿园了,因为粑粑麻麻忙,没有时间照顾我。 前段时间发生的托儿所虐童事件虽然是一个特列,但是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或者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发展到最后,的确最后吃亏的会是宝宝…… 所以,如果有可能,3岁前最好把宝宝留在身边! 为什么宝宝3岁之前最好要留在自己

  • 生命前两年的亲子陪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生命前两年的亲子陪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跟孩子在一起我们会觉得生命好像有了新的寄托,很多时候家长们都很忙,没有什么时间陪孩子,生命前两年的亲子陪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因为你,我发现自己是那么重要,我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我为每一个生命的庄严而感动,我崇敬大自然的神圣和神奇。 因为你,我爱了世界上每一个生命,每一朵花的美丽、每一只鸟的呢喃,都让我感激而欣喜,我愿为你做长情的陪伴,给你最温馨的惊喜! Part1 正解什么是“陪伴” 谈到亲子陪伴,许多家长都会说,就是多陪孩子玩儿呗,我已经做的很好啦!没与宝贝有分居两地,肯花钱给宝贝买好吃好喝好玩具、带宝贝出行游玩见世面、陪宝贝读书讲故事、宝贝的事儿百分百上心…… 能做到这些的家长值得肯定,但与宝贝“在一起”就等于陪伴吗?显然远远不够。亲子陪伴不是目标,只是方法和途径。那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通过父

  • 孩子不想上学?这位妈妈的做法亮了,家长们快看看!
    孩子不想上学?这位妈妈的做法亮了,家长们快看看!

    如今,很多孩子都抗拒上学,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当孩子不想上学时,这位妈妈的做法亮了,家长们快看看吧! 如果有一天,5岁的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你会如何应对呢? 也许,你会看着膝下撒娇、泪光泫然的小不点,心中柔软如一滩春水:“好吧,宝贝,今天就休息一天吧。” 你在孩子面前变得没有原则,也会让孩子知道只要哭闹,就会得到满足。 也许,你会皱起眉头: 宝贝,不上学不行啊,老师会批评你的。这样好不好?你去上学,周末妈妈带你去游乐场?那,妈妈给你买你想要的那个变形金刚? 物质奖励激发不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会适得其反地挫伤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许,你正急着换衣服准备上班,急匆匆咽下嘴里的面包: 什么?你不想去上学?我还不想去上班呢?快点,别磨蹭。再闹,我揍你了。

  • 孩子有着这6种表现,恭喜你!你的孩子以后肯定会很爱你!
    孩子有着这6种表现,恭喜你!你的孩子以后肯定会很爱你!

    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直被认为是伟大而无私的。其实孩子们也是十分爱着父母的,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时候很容易被家长忽略。若你的孩子有着这6种表现,恭喜你!你的孩子以后肯定会很爱你! 1、送“奇怪”的东西给你 孩子喜欢送你一些“奇怪”的东西,一片小树叶或是几颗小石子,这些东西在你眼里可能毫无用处,但在孩子看来这却是自己好不容易发现的最宝贵的东西。把自己最喜欢的送给你,妈妈们千万记得要收下,孩子们会很开心哦! 这时,他们表现出来的都是他们内心种的真实想法,他们疼爱你,所以才会将任何他们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你,他们想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你。 2、渴望跟你待在一起 即使你没时间陪孩子,一直在忙工作,孩子也喜欢跟你待在一起。 “我可以在旁边玩乐高吗?我不打扰你工作。” “我要坐在你旁边” 有时为了能跟父母

  • 孩子身上的这些“生命线”,父母打不得!一定要注意!
    孩子身上的这些“生命线”,父母打不得!一定要注意!

    教育孩子固然重要,可是家长们也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运用暴力。对于孩子身上的这些“生命线”,父母打不得!一定要注意了! 人真是一个矛盾体。结婚之前,看到别人家父母在打孩子,或许会上前劝阻,或是在心底发誓“要是自己有孩子永远不打他”。 但是,自打生下孩子之后,一个个都成了“辣妈”。只要孩子不听话、做错事,抬手就是一巴掌,不给孩子半点解释机会。 对此,有人调侃道:“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仇人”。 譬如,前些天看到的一条新闻:8岁女童离奇死亡,只因妈妈打了一巴掌! 事发前一白天,琳琳在家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动画片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情急之下妈妈打了她后脑勺一下,以为力道不大没关系。 谁都没想到,这天夜里,女儿突然不舒服,上吐下泻。家人急忙将孩子送到医院,可是抢救了半天还是没能保住女儿的命。 据法医

  • 孩子人来疯,喜欢和陌生人接触,妈妈直呼这样太危险!
    孩子人来疯,喜欢和陌生人接触,妈妈直呼这样太危险!

    当孩子处于2岁的时候,常常会表现的特别任性,出去玩总没有玩够的时候,而且没有危机感,跟谁都玩。这样的情况下,妈妈却十分担心孩子的安全与以后的成长。 “爱玩、爱表现、任性”是孩子们处于他们这个阶段的特性。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任何东西都想尝试一下——爱玩;他们想通过自己的表现得到父母或其他人的关注——爱表现;他们的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完全,凡事都只能从自我的角度来思考行事——任性。 加上您的孩子个性外向,喜欢和陌生人接触,所以在他身上“爱玩、爱表现、任性”的特质表现得更加明显。其实,我倒认为家长不必为此太过担心,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在生活中学习到一些经验,比如,陌生的环境虽然很新鲜也很吸引人,但是可能会隐藏着一些危险。 他的认知能力会逐步地发展,从只能从自我角度思考行事成长为不仅能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事情,也能揣测父母的想法。当然这些自

  • 寒假有了这些新玩法,再也不担心孩子会一个人宅在家
    寒假有了这些新玩法,再也不担心孩子会一个人宅在家

    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寒假,可是不少家长还要上班,没有时间陪孩子玩耍,但是有了这些新玩法,家长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会一个人宅在家。 不过一个孩子是玩,N个孩子也是玩,大家都觉得与其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玩,不如把孩子们凑起来一块儿,每个妈妈轮流当义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免费给孩子上课。 这样孩子有玩伴了,不会再缠着大人,不上课的妈妈们也能腾出手来,去干别的事情。 这个想法让妈妈们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美术科班出生的麦兜妈妈教孩子画画和手工,家里藏书N千册的绘本达人麦克妈妈给孩子上绘本课,热爱厨房和美食的晓晓妈妈负责孩子们的伙食。我就负责用文字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 一切准备就绪,麦兜妈妈联系好场地后,我们几个妈妈第一期的“冬日过家家”就正式开始了。 这一天的安排是上午上课,下午游学体验。 因为快要过年,所以两位义

  • 父母经常带孩子去这4个地方,更利于他的成长!
    父母经常带孩子去这4个地方,更利于他的成长!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的教育远远比学校的教育更重要。若父母经常带孩子去这4个地方,你更容易学会感恩!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 博物馆 不同的博物馆会包罗古今中外的很多物件,如果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去不同的博物馆的话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开拓视野,另一方面也能领略到不同的文化。在此期间,孩子可以欣赏到名人的画作,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特别是科学博物馆,会让孩子感受到科技的神奇,也能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思维。 2. 养老院 现在有很多的老人家里都是一个孩子,由于孩子工作忙或者是在国外无法照顾老人,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讲,他们就会选择去养老院。其实这些老人是希望有人去看望他们的,父母带孩子去养老院的话,可以给那里的老人带去快乐。另外,也可以让孩子受到教育,以后不管多忙都要多回家陪陪父母。

  • 有一种教育,比说教和批评更有“力量”!
    有一种教育,比说教和批评更有“力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会批评自己的孩子吗?其实很多时候当家长的也不知道教育孩子,有一种教育,比说教和批评更有“力量”! 一位妈妈在写书稿,2岁的孩子把书稿撒一地。妈妈只看了孩子一眼,没批评,低身把书稿收拾整齐。但是刚放好,孩子又把书稿撒在地上,还“哈哈”大笑,妈妈还是没批评,又把书稿收拾整齐。第三次,孩子又撒掉,妈妈再次收拾整齐;第4次,孩子一撒掉后,自己随即蹲在地上把书稿收拾起来…… 这是斯托夫人与女儿维尼夫雷特的故事。这位妈妈,通过自己的榜样和孩子的模仿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孩子天生具备模仿能力 在一个小教堂里,一位8个月大的宝宝接受西方的洗礼仪式,牧师拿着麦克风在主持活动。当牧师靠近时,宝宝伸手便把牧师手里的麦克风抢了过去,小嘴巴“咿咿呀呀”地对着麦克风说话,最后还忍不住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引得哄堂大笑。这是我有一次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