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没什么工作比全职妈妈更辛苦,这种付出还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没薪酬没激励机制, 自闭症,这三个字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全球每20分钟就有人被诊断为自闭症,自闭症儿童会出现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根治的办法。 市面上流传的中医针灸、按摩、高压氧等方式治愈自闭症并不科学,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们应该及时发现并进行早期训练,科学的训练下,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的融入环境。 如果孩子出现下面几个征兆,要记得及时就医检查,如果确诊尽快进行训练才能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孩子。 一、 孩子看着父母或者其他照顾他的人,不会感到高兴 二、 五个月大的时候,没办法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三、 不跟别人进行眼神的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可以替他左右,但是想要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混的不那么辛苦,那有一些话,一定要在孩子6岁之前就讲给他听,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少受罪,多人脉,易成功。 要有自己的主见 这个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严重的感觉。真实的事,朋友28了,还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过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整天不是听这个人的,就是问那个人要做什么,很悲哀。所以,你要告诉孩子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人会替你对它负责,自己要有主见,不然真的是一事无成。 不要相信眼见为实 可能有些时候孩子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的,没有想过其他的方面,但是家长以后要告诉孩子不是你看到的每一个笑容后面都是真的开心,有可能是因为别人想要隐藏自己的难过,为了一些面子,自尊心等等,要教会孩子分辨真假笑容,体
前段时间大火的《战狼2》里有句让人捧腹不已的台词,坏人对张翰说:你家大人没告诉你小孩子不可以玩枪吗?最后张翰反击后一句话怼的甚好:你家大人没告诉你不要随便欺负熊孩子吗? 熊孩子这个词,有时候真是又贬又褒,提起熊孩子我们都道人家熊,可是你是没见过人家的嘴上功夫和头脑灵活程度,怼起人说,也是句句经典。 你会让我有那么多时间去玩吗? 刘妈妈:儿子幼儿园毕业即将上小学,在家是敦敦教诲人家,我说在学校多交些朋友,儿子二话不说直接怼回来:我是来读书的,交那么多朋友干嘛,你又不会让我有那么多时间去和朋友玩,儿子一番话瞬间被打败了。 吃你家饭了喝你家水了 吴妈妈:女儿随我,胖,平时挺熊的,有次碰见熟人,熟人开玩笑的调侃我们母女俩,心里挺不爽的,但都是熟人没发说,结果熊女儿二话不说撩起袖子就怼:我们胖怎么了,吃你家饭了喝你家水了
不同于以前的放养,现在的孩子从肚子里就开始接受各种教育,怀孕时是胎教,1到3岁是早教,然后是幼儿园教育,再往后才上小学,真的是一刻都不停啊。而且是早教比幼儿园贵,幼儿园比上小学贵,不少收入不高的家庭也为了孩子,节省开支,去上早教。 然而我一个做过早教老师,现在是专业营养师的同学告诉我,早教根本没必要去上。因为做早教那会是她读大学的时候做的一个兼职,她说家长们看上去十分专业,十分高大上的早教中心,其实里面的老师都是我们这个兼职的大学生,懵懵懂懂,只是按着老板的安排帮忙看看孩子。 而更高一级的国际早教中心,也不过是每月花钱雇个黑人外教,其他助教英语甚至四级就可以被录用了,然后商家就会以这里有外教为理由,几万几万的收学费。 那么上早教真的会让孩子进步吗? 即使是这样,我们
最近,身边不少家里有女儿的朋友,在一起讨论女儿和谁更亲近一些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说女儿还是和老公亲近一些。这里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 @快乐天使:我女儿特别喜欢跟她爸撒娇,平时老公很少在家陪她,但是只要她爸一回家,就会委屈地哼哼,往她爸的身上扑,再不抱她就开始哭。以至于我老公总说我在家虐待她。 @一杯煮酒:我家也是。每次老公去外地出差,女儿都天天嘴里挂着爸爸。看到别人家的爸爸回来了,她就说“我的爸爸上班班去了,挣钱钱给我买东西。”一视频就拼命地喊爸爸,把所有会的儿歌都唱给她爸爸听。 @绵绵:每次临近老公下班的时间,女儿就什么也不干,连最喜欢的动画片都不看,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等。有时候想靠着老公休息会儿,只要被她看见,马上跑过来推开妈妈,自己爬到爸爸的怀里。人家的女儿都是妈妈的小棉袄,我家这个百分百是她爸前世的小情人。
孩子长的可爱,大人喜欢逗着玩,人之常情,可是你见过这么奇葩的方式吗? 有一位朋友说:她婆婆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搂在胸口,隔着衣服让宝宝吃她的奶,幸好婆婆只是做做样子,宝宝也不吃,直接就扭过头,不然我会直接就讲“脏”。虽然婆婆是逗他的,但我就是感到心里不舒服。 不止我这个朋友,很多宝妈都反映过这个问题,听一位粉丝说:“因为我在月子里没有调养好,奶水不足,吃牛奶,小孩奶奶有时候哄不住,就把她自己的奶往他的嘴里塞,这样好不好,面对这样的老人,(我跟我老公说了这事,我老公说,你小孩那么难哄,不这样,你叫她怎么办?)听了这些我真想一头撞死。 这种情况,别说亲妈了,旁人看到都会觉得一阵阵恶寒,亲妈怎么能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老人特别喜欢逗弄孩子的小丁丁,不但自己摸,
很多父母无法把握爱的度,常常用关爱掩饰自己的溺爱行为。殊不知溺爱是一种主观行为,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接受,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空有满腔热血,却慢慢地将孩子毁于无形之中。 溺爱和关爱的真正区别 溺爱:事无巨细的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是被动接受。关爱: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孩子能掌握主动权。二者本质的区别就是家长是否能真正尊重孩子,给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 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 1.凡事以孩子为中心 全家围绕着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事事为先,好吃的东西第一口永远是孩子先吃,饭桌上孩子总是先动筷子,只要和孩子有关的事都可以毫无原则的退让。 家长凡事以孩子为中心,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特殊,当孩子步入校园、社会,失去焦点那一刻,心理就会承受很大的落差,让孩子失去自信,
孩子有多难带,只有当过妈妈的人才知道,半夜里喂奶,害怕孩子半夜生病,最最最怕的是孩子哭闹,问题是有时候你还不知道为什么他哭闹,只能一个劲的抱着,晃着,哄着。可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有一部分难带的宝宝其实是更加聪明呢。 喜欢跟你要抱抱 这类的小宝宝,除了睡觉的时候妈妈可以偷懒一会,其他的时刻都是缠着妈妈要抱抱,妈妈被他累的不行,人家就是不愿意下来。其实这类宝宝是很聪明的,因为他知道环境不一样,可能有些环境给他的安全造成不小的威胁,妈妈要感到高兴。 反应敏感的宝宝 这类宝宝就是在睡觉的时候,稍微的有点小小的声音,立马就被惊醒了。虽然小的时候可能不是很好哄,但是长大以后孩子会容易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人的情绪反应也能正确的捕捉到,所以这类宝宝也是很聪明的。
经常听很多人说希望以后能够生两个孩子,最好是一儿一女,这样姐姐就可以照顾弟弟,弟弟能保护姐姐。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当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父母难免会更偏爱一方,所以并不是所有儿女双全家庭的孩子都是幸福的。 这不,前几天在朋友圈里问几位家里是一儿一女的,是不是很幸福,她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卖报童:幸福个毛线,我姑家就是一儿一女,给我表弟买几十万的房子,眼睛都不带眨的。可是给我表妹一年就交两百块钱的保险还要回去,还整天说表妹不给她赡养费。女婿也是她挑的,结果是个天天打游戏赌钱的主,想想就火大。 @忆梦流年:不幸福!我爸妈对我哥特别好,从小我哥打架闹事,爸妈都帮他兜着,现在脾气暴躁,懒、赌、嫖,完全不带自己的小孩。对我就特别苛刻,在我哥眼里,家里所有钱都他的,所有责任都不是他的。
看到新闻说一对小夫妻给儿子去上户口,可是没想到值班民警不同意,问了原因才知道,是这对小夫妻太追求新意和个性了,为了避免孩子名字重复,最后才想起了这么一个名字—陈许he晨曦。民警也表示很无奈,因为这样的情况一般就是80后90后的人没跑了。 孩子的名字可以有个性,但是也要考虑上户口以及以后孩子的书写能力。有些孩子太小,写那么稠的字估计有问题,所以出于现实的考虑,家长取名字时最好记住这几点: 不要用古体字 这个古体字也就是繁体字,因为我们现在用的是已经简化了的字,古体字已经被取消了,所以为了上户口方便建议家长还是以简化字为好,可以给自己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是在给孩子减轻写字方面的压力,因为古体字都笔画很多。 不用生僻字 这个是对喜欢追求个性的家长来说
孩子断奶以后,我就回去上班了,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下班就想主动多陪陪孩子。刚开始还好,一下班陪孩子蹦啊跳啊,看看绘本,楼下散步,但是时间长了感觉很疲倦,上班都这么累了,下班就想找个角落玩会手机。 我知道我生了孩子就要负责,我也知道当妈没有不辛苦的,但是我实在没有办法做到下班的几个小时里,时时刻刻保持精神饱满,很有爱心的样子,陪孩子玩。但又不想让孩子缺少妈妈的陪伴,该怎么办呢? 这可能是众多上班妈妈的困扰,今天小编来教大家几招游戏,让你轻轻松松就可以陪孩子几个小时不觉得累。 1、浴室画家 画画是孩子很喜欢做的事情,也是孩子必须培养的技能。刚开始我也在家里做了黑板墙给孩子画,后来发现画的时候很省心,后期清洗的真的麻烦,尤其是画到衣服上,颜色洗不掉。偶尔看到人推荐浴室画画,给孩子脱光光,拿着画笔在浴室的瓷砖
我们一直秉持着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理念,可是真的一样吗?虽然现在人人都抢着生二胎,但是90后父母却希望“只生一个好”,在90后年轻的父母心中,生儿子和生女儿就是不一样,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 @开心一整天:没生孩子之前,感觉世界一片和谐,什么都很美好,俊男靓女非常棒。可是生了女儿之后,看哪个男人都是渣男,觉得不顺眼。生了儿子之后,无论看到哪个女孩都觉得可能是未来的儿媳妇。 @北风的呼啸:没生女儿之前觉得女儿就像一直说的应该是暖人的小棉袄,可是生了之后才发现被骗了,调皮的小家伙跟个男孩似的,整天就知道给她妈告我的状,这简直就是上帝配下来专门折磨我的。 @三三的书:一直觉得儿子太淘气不好带,可是当生下来之后,发现确实很淘气,很调皮,很费钱,但是儿子是我的军大衣,很暖心又大气,所以儿子还是挺好的。
嫁给妈宝男对于很多姑娘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因为无论怎么付出,在你和他妈之间,你永远是错的。 如果和婆婆之间产生了矛盾,他永远只会向着他妈。 就算他妈错了,她也是长辈,你要包容,否则就是不孝顺。 “我妈永远是对的。 我妈这么辛苦,你怎么敢跟他顶嘴。 我妈生我养我,你有什么资格跟她比……” 这些话都像一支支锋利的小刀,扎在你的心上。 01妈宝男为什么这么普遍? 所谓妈宝男,就是永远长不大,被妈妈抱在怀里当成宝宝的男人。 之所以遇到妈宝男的频率这么高,是因为他相对于“凤凰男”、“渣男”来说,隐藏得更深,特点更不明显,不容易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妈宝男在刚开始恋爱时,还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对缺
周末一大早被牛牛吵醒,头昏脑涨的,熬着早上陪他读绘本玩玩具,好不容易过完早上,下午就陪他睡了一个午觉,起来后发现情况也没多改善,依旧头疼。于是继续忍着,盼着小祖宗体贴点,晚上能早点睡。 牛牛平时都是晚上8点半就去睡觉,最晚不会超过9点。那天晚上愣是在床上翻滚到9点半都不肯睡。头疼了一天加上被他这么折磨,各种怨气就爆发出来了,狠狠地打了两下屁屁。牛牛一开始懵了,没想到我会打他,后来就坐在床上大哭起来,眼泪像水珠一样噼里啪啦地流。我也情绪崩溃着说,你怎么就不乖乖听话睡觉,妈妈也不舒服呀。 后来是外婆进来收拾残局,各种哄各种抱,最后折腾到快10点半才睡着。外婆责怪我,你不舒服就让我来哄。被你这么一打,多折腾了一个小时,辛苦还是自己。 看到牛牛哭,也被外婆训,心里真的很苦闷。要是平时身体状况良好,陪牛牛在床上玩上一个小时也是常有的
这是个美丽的世界! 这是个丑恶的世界! 我们的孩子不能生活在童话中! 最近这几年,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孩子被各种欺凌,有的青春期的女孩被一群孩子脱光衣服/有的孩子被逼喝尿(舔食粪便)/有孩子被打到终身无法生育/被学校的小“流氓”抢走生活费/孩子在公交车上被性骚扰不敢吱声(不敢呼救)…… 每次这样的新闻出来之后,大家都会感慨: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孩子们怎么了?我要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我要如何让孩子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是的,每个孩子都曾经是天使,最可爱的天使!但是很多的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变异”,他们拉帮结派、他们到处以欺凌别人为快乐、他们在青春期时因为缺少家庭的管教无所不为。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孩子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到处充满友爱互助,真理和人性的光辉无处不在闪耀。 但是,可能吗?
我从小在多子女家庭长大,我底下有一对龙凤胎的弟妹,所以从小对多子女家庭,孩子之间的纷争深有体会,在家庭里面,孩子之间的吵架,总被认为是不好的,在孩子吵架的时候,总会有夹杂着各种评判和各种标签。比如,大的总是欺负小的,男孩子总是被认为是恶作剧,小的一定是弱者,哭的一般都是值得同情的。 现在我也有了一对女儿,大的七岁,“789岁,狗摇头!”,就是说,7岁,8岁,9岁的孩子,非常的让人讨厌,连狗都不喜欢。而小的3岁,3岁的孩子萌萌哒,再恶毒的语句从她嘴里出来,都是甜蜜的。“狗摇头”的姐姐遇上“萌萌哒”的妹妹,两个人在挑战我的边界。 对7岁的调皮的孩子的各种行为,没有评判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是一旦有评判,我先会问我自己,为什么我会这个让我不舒服,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评判。有时候行为只不过是单纯的行为本身,是不是我给予这个行为一些恶意的评判? 分享
孩子心智还没有成熟,所以经常会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这些事情中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有些又会让人气得不行。而如果妈妈们真的因为这些事情,冲着孩子发脾气,那么…… 周末逛完街吃下午茶,隔壁桌坐着一对母子。小正太约莫三四岁的样子,一边看着妈妈手机里的动画片,一边吃着面前的蛋糕;一旁的妈妈则非常爱怜的看着,非常温馨的画面。 然而没过多久,我发现这一切都是表象,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刚刚还和蔼的妈妈突然就发飙了,一把把孩子拎起来,一句话也不说狠狠地在孩子屁股上打了两巴掌。一开始大家也不以为意,只当是孩子惹妈妈生气。 让人没想到的是,打完屁股后,妈妈觉得打的不爽,竟然脱下自己的鞋子疯狂抽了起来,她穿的可是高跟鞋啊!~我赶紧过去按住妈妈的手:“这位妈妈消消气,这么打孩子吃不消!”周围的顾客也劝到:“是啊是啊,孩子已
明天,孩子们就基本上都开学了,我想这两天我们的爸爸妈妈们都会给孩子一些话,提醒孩子好好收心,祝福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再次回顾一下上学期的情况,提出这个学期的希望和目标等,总之,孩子上学了,新的紧张的生活开始了。 我曾记得有一位非常智慧的妈妈,在孩子开学的前一天,总是会很认真地跟孩子说: 妞,妈妈还是那句话,记得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你上学期进步很大,这学期我们继续。记得,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Give me five!(击掌加油!)” 孩子就这样,从很胆怯的小女孩,一年年长成了很让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的开朗小女生,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自信心也越来越足。据说,后来这个小女孩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学,尤其在面试的时候,特别受到了面试老师的青睐。 我曾有问过把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朋友—— 为什么这妈妈总是要孩子 上课积极举手
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 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 这位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重点来了,小侄子吐槽自己爸妈一针见血,还说他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 从帖子上来看,这个十岁的孩子成绩确实优秀,他考第一名。他也有远大的理想:他努力学英语,以后打算出国;他学围棋和奥数,锻炼自己的大脑。他运动,希望能长高。单从学习这点,他各方面都天衣无缝。 但是,他嫌弃自己的父母,说他父母没钱,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买不起好车子,也不会有钱给他出国留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他说读书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在学会做人。一个人出了校门,走出社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是受教育
在高铁上看到一对父子。 父亲一直跟儿子讲成功学,从马云、任正非讲到王健林,告诫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能一事无成。 儿子开始在玩手机游戏,后来索性假装睡觉。 任何人都能看出来,他在父亲面前竖起了一道屏障,他们之间是隔绝的,父亲很急,像一团火,儿子冷淡,像一块冰。 这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痛。 那个婴儿期,把你当作全世界的孩子,你天天见他,为他出钱出力,操心着急,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失去了他。 他的世界你进不去,你的话题他不关心。 这种心理上的失去,比真正的失去,更让人无能为力。你明明还爱他,对他充满期待,却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没办法改变他,甚至你越用力,他离你越远。 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明明都是尽职尽责的父母。 教育界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