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男孩的心思,妈妈你是猜不透的!
    男孩的心思,妈妈你是猜不透的!

    男孩的心思,妈妈你不要轻易去猜,因为大部分时候你也是猜不透的。 如果你问一个小男孩,你为什么发脾气呀?他给的答案应该是:我就是想发脾气,而且不知道为什么。 有一位妈妈留言说自己最近很烦,因为最近不知道儿子怎么了。 总是动不动就生气,嘟着小嘴,有时还会有豆大的眼泪滚下来。 最主要的是去年孩子还不是这样,如今快6岁了,反而变得这么脆弱。 她觉得不应该啊!不是说越长大越坚强吗? 怎么反而爱哭了呢? 都说女孩的心思难猜。 这男孩的心思,有时真的也猜不透。 看到这留言,我的身边刚好坐着一个正在生气的男孩。 他在那蹬着我,气呼呼的。 原因呢? 一时半会找不到。 你问他为什么生气。 他就是不说。 你不要以为他是故意的。

  • 别让孩子被自我否定伤害,让他学会发现自己的好!
    别让孩子被自我否定伤害,让他学会发现自己的好!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他拥有自信,家长不要总是否定孩子,也别让孩子学会自我否定,应该教会他转身看见自己的好! 一路都是表现优异、名列前茅的孩子,其实心中早已被“唯有胜利,才能获得重视”的心态所操控。他们擅长表现出大人所期待的样子,但却不晓得该如何“自我同理”,在面对挫折时,往往不懂得珍惜自己而钻牛角尖。 当朋友有难时,我们会以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帮助朋友走出低潮的伤痛,但在面对自己的挫折时,却以极为严厉的态度对待自己。美国耶鲁大学至善研究中心就指出,当我们在面对他人的情况时,几乎有8成以上的人都可以展现出高度的同理心,但在面对自己的状况时,则恰恰相反,也经常连自己都忽略了自我否定带来的严重性。 这个现象在青少年身上更是特别明显,这是因为此时正巧是人们察觉自我情绪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他人的批评、眼光都会格外重视,于是便产生假想观众,或以过度严苛的

  • 为什么花心思的陪伴,孩子还是会爱哭脾气又大呢?
    为什么花心思的陪伴,孩子还是会爱哭脾气又大呢?

    孩子的成长没有家长的陪伴,会有各种坏习惯和毛病,但是花心思的陪伴,有些坏毛病也是依然存在,这是很多家长不能理解的,是哪个地方出错了呢? 最近有两个朋友都向我诉苦,她们的孩子一个4岁,一个5岁,都是女孩。共同特点都是爱哭,爱发脾气。其中一个妈妈是全职妈妈,典型的贤妻良母,对于育儿很上心,凡我看过的育儿书,她差不多都看过一遍。平时除了做家务就是陪孩子,还不是三心二意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电视那种陪,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这么用心的妈妈,最后带出来的小孩却不是想象中那样乖巧懂事、性格脾气都好,反而是脾气越来越大,动不动就哭。 朋友很想不通,让我帮忙“诊断”,到底自己哪里做错了,为啥这么用心带孩子,却把孩子养歪了呢?正好前几天因为幼儿园流感爆发,她女儿甜甜的班上放假,就邀请我去她家陪她带一天孩子,希望我旁观者清可以提一些建议。 果然待了半天我就看出

  •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能缺了安全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能缺了安全感!

    安全感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的生命,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是一个对人很重要的东西,尤其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能缺了安全感! 当大人们每天乐此不疲给孩子贴标签时,有没有想过孩子们也很擅长贴标签? 长期的人类进化赋予了人类判断环境,增强生存几率的本能,这是天生的。 所以孩子在初次接触人、物品、环境时,会自动给他们贴上情绪的标签。 当再次看到那些贴了“温暖、安全、有爱”标签的人或场景时,孩子就会自发地笑。 而当再次与那些贴了“可怕、冷漠”等标签的人或场景相遇时,孩子就会不听解释地哭。 你很熟悉的朋友,对孩子来说却是陌生人。你知道这个环境很安全,可孩子却给它贴上了害怕的标签。 所以当孩子下次再哭闹时,你不要觉得尴尬、没面子,也不要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很厌烦,而是理解他们保护自我的本能! 小婴儿也是有

  • 打骂孩子的七大危害,您真的清楚吗?
    打骂孩子的七大危害,您真的清楚吗?

    孩子调皮的时候,当父母的肯定首先会教育孩子,有时候甚至还会动手,你知道打骂孩子对于孩子的伤害吗?打骂孩子的七大危害,您真的清楚吗? 七岁的小博,坐在兰海对面,哭了起来。 对话过程中大多数时间,他都眼含热泪。 兰海过去轻轻搂住小博,温存地说:“兰海跟你在一起,等你伤心的这个情绪过去了,我们再一起商量可以怎么解决,好不好?” 小博说:“妈妈可以生气,但是不要打我。” 兰海:“你觉得妈妈知道你心里很伤心吗?” 小博:“不知道。” 兰海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说:“其实他的妈妈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我非常同意这句话。 相信打过孩子的父母,在看到孩子畏惧的小眼神的时候,心里通常都会掠过一丝心痛,后悔自己“今天怎么又没控制住自己?” 但过后当一切如常,这一丝痛悔

  • 孩子,不要做一个轻易愤怒的人!
    孩子,不要做一个轻易愤怒的人!

    我们都想要孩子做个脾气不那么暴躁的人,因为一个好脾气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是很有好处的,那么怎么让孩子不那么“愤怒”呢? 这世界怎么了?和家人聚会,一位长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细问下,他分享了一则最近看到的新闻:一位网店店主,因为不满某位买家投诉,按照地址不远万里跑去暴打买家。 “现在的人好像更容易愤怒。”另一位长辈听完这个故事后说道。接着,他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儿。 前几日,他和老伴带着孙子在院子里玩,院子只有一个入口,同住一个院子、有车的人会开车从入口进来,把车停在院子里。1岁多的孩子正处在横冲直撞的年纪,因此老两口也看得紧。这不,孩子玩得高兴时,一辆车正从入口开进来,孩子就站在车子前约30米的地方玩耍。 老伴赶紧过去要把孩子抱到一边,孩子却拼命往地上赖,加之老伴腿脚不好,着实耽误了一点时间,待到老伴好不容易把孩子抱到一边,那辆车就擦身而

  • 利用好饭后两小时,孩子受益一生!
    利用好饭后两小时,孩子受益一生!

    如何给孩子更正确的教育?家长们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相信很多父母都有想过这个问题,其实利用好饭后两小时,孩子受益一生! 朋友真真是我朋友圈里数一数二的“育儿专家”,儿子大宝不仅聪明伶俐,得了“市区幼儿组绘画一等奖”,还十分懂事善良,名副其实的小绅士。 “真真,真羡慕你,你这儿子怎么教育出来的啊” “对啊对啊,我们家那个臭小子天天上个幼儿园都闹,气死人了” “没什么妙招,好好利用晚饭后的两个小时,熊孩子也能变成乖宝宝” 01饭后交流会 任何的感情升温都需要语言的滋润,宝宝和父母也不例外。 吃饭是大家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父母不妨利用饭后的时间,多和宝宝进行有效沟通,深度了解宝宝的想法。

  • 世界正悄悄奖励有教养的孩子,你家孩子受到奖励了吗?
    世界正悄悄奖励有教养的孩子,你家孩子受到奖励了吗?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有能力者飞得高,有教养者才飞得远。相信这句话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十分适合拿来教育孩子。有教养的孩子,往往会更加优秀。 最近,在央视新闻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小男孩和一位中年医生面对面互行鞠躬礼,画面单纯而美好感动了很多人。 原来这个男孩叫军军,今年才3岁,因高烧不退被父母送入医院治疗,入院时意识模糊,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接诊的正是画面里的杨惠琴医生,她迅速将孩子放在治疗床上,把他的头偏向一侧,并撬开其牙关,将自己的手指伸了进去,以防孩子的牙齿咬伤舌头。 随后,对孩子进行了退热、镇静等一系列治疗。 半小时后,杨医生的手指被咬得发麻,但军军的病情好转了。 两天后,军军到医院复查,父母告诉军军,他的病是由杨医生治好的,示意孩子向杨医生表示感谢。 没想到,军军用了一个

  • 带小男孩逛菜市场,收获颇多!
    带小男孩逛菜市场,收获颇多!

    带小孩逛菜市场,也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小孩子,很多家长觉得不可思议,看完文章当中的小故事,你就会明白了。 未来一个会炒菜的男孩,一定会为他的恋爱加码加分,分分钟俘获女孩子的青睐。那么一个会炒菜的男人是怎么练就的?细究根源,还真跟男孩的童年,跟他妈妈主动或被动做的一个行为有关,那就是——逛菜市场! 且不说,逛菜市场未来能不能培养出男孩的烹饪技能,仅从当下,在孩男孩小的时候多带他们逛逛,能对他们的成长起到很多的帮助作用。 一、培养一个接地气的男孩 “民以食为天”,吃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最首要的生活内容。我的这位闺蜜是幸运的,因为她找到了一位能够让她“食无忧”的男人,诺妈也很幸运,因为诺爸也烧得一手好菜。可是生活中,有很多妈妈在抱怨自己的丈夫,不会烧饭,简直是一个甩手掌柜,甚至连盐跟味精都傻傻分不清楚。 这样的男人,大多小时候特别受妈妈

  • 孩子感到开心的事情,家长压力大的很!
    孩子感到开心的事情,家长压力大的很!

    让孩子感到开心的事情,在家长看来是亚历山大,孩子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去正确引导呢?一起来看看文章当中的这个故事吧! 1、暖暖,妈妈为了你的生日也是拼了!要开心幸福呦!还附了一张图片:几十个贴着卡通图案的精致粉色小礼盒,还挺惊艳的。 淳子来上班的时候,我好奇问她,现在生日都要这么大阵仗了吗?还要精心制作这么多的礼盒? 淳子连连点头说,现在养个孩子真不容易,小朋友生日家长都会送大蛋糕来学校分享,有时还会赠送礼物。 其中有些礼物价值可不小,有非常精致的铅笔盒,还有可爱的橡皮套装,还有漂亮的玩具,甚至还有好看的书包…… 暖暖跟淳子说:“妈妈,我也希望在幼儿园过生日,帮我买个更大的蛋糕好不好?” 看着暖暖期待的眼神,淳子哪敢拒绝,但心里也不是滋味,心里盘算着更大的蛋糕是多大,十四寸?十六寸?

  •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习大大曾说,幸福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是靠着一代人的奋斗才建立起来的。对于当代的孩子,我们也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奋斗,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内涵是什么,但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奋斗』过。 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连『奋斗』是什么可能都不知道。 因为他们现在太幸福了,生活没有负担,最大压力可能来源于学习。很多孩子甚至成人会认为这种学习压力是父母施加的,甚至认为学习的压力完全是不必要的。所以就算父母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效果却不佳。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请你告诉孩子:现在家里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奋斗来的,你的幸福生活,需要的自己去奋斗!学习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你的责任!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学习是孩子的责任,而父母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环境。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个

  • 孩子若有这3个能力,以后会变得很优秀
    孩子若有这3个能力,以后会变得很优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直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面对各种挑战,时常会感到心累。这时,如果你的孩子已掌握这3个能力,那么你就不用再操心了,他以后一定会出人头地的。 能力一:创造能力 很多家长认为,创造力好像离普通人很远,孩子只要聪明、勤奋就够了。创造力大多和艺术家有关。实际上,创造力是一种敏锐的、新颖的、灵活的思维方式,拥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如同我们常说的,99%的汗水+1%灵感才能取得成功,那1%的灵感就是创造力。 能力二:自立能力 很多父母都清楚孩子拥有自立能力,会使得他们受益良多。可是当孩子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时,由于显得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于是父母便上前解决孩子的问题,看似问题解决的非常完美,实际上却让孩子错过了实践和进步的机会,还有自力更生带来的乐趣。

  • 父母做这2件事,比打骂更伤孩子心,你也有吗?
    父母做这2件事,比打骂更伤孩子心,你也有吗?

    有时候父母的无心之说,已深深的伤害着孩子的那颗弱小的心灵。以下有两件事,父母若对孩子说了,比打骂更伤孩子心,你也有吗? 明知有错,却从不向孩子道歉 有个朋友在前几个月跳槽到了新的公司,新工作比预想的要难得多。在换工作之前她答应要带孩子去迪士尼,但是由于换工作,这个承诺变得遥遥无期。有天晚饭过后,女儿开始嘟囔着要去迪士尼,说了几次见朋友没反应,就开始哭闹起来,朋友被扰的心烦就把女儿推一边儿,自己回卧室锁起了门。在那之后,孩子虽然再也没提过迪士尼,但是和朋友的关系却一度降到冰点。 其实,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孩子犯错时,会批评教育,但是当自己失信于孩子,误会孩子时,却执拗的认为自己永远正确,即便明知有错,也不会低头和孩子道歉,孩子感受不到被父母尊重,父母的爱成了一间牢狱。 如果不能成为不发脾气的父母,那么至少做一个勇

  • 为什么宝宝一哭闹就找妈妈?答案真暖心
    为什么宝宝一哭闹就找妈妈?答案真暖心

    你家的宝宝每次哭闹的时候,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来找你。比如摔跤了,一咧嘴就是要妈妈抱抱;睡觉了,也是非得要妈妈拍拍;起来了,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妈妈”……这样的小家伙,不管睁眼闭眼,恨不得只要一伸手就能碰到妈妈才好。 “妈妈,我只要妈妈!”那个一天到晚把妈妈挂在嘴边的小家伙怎么了?不管什么事都得找妈妈。泡奶要妈妈,喂饭要妈妈,洗澡要妈妈,哄睡要妈妈……总之,片刻不见妈妈,就开始焦急地叫妈妈。当爸爸一副讨好的表情凑上去时,很可能的遭遇就是被他一把推开,还是心心念念地继续叫着妈妈。 为什么宝宝最依恋的那个人是妈妈? 从出生时那个吃了睡睡了吃的小婴儿成长到一岁,喂奶、哄睡等一系列工作让宝贝和妈妈建立了很强的依恋关系,通常在他不高兴或是需要帮助时,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妈妈,所以,你经常会发现,他高兴的时候可以和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玩耍,

  • 若老人能这么带孩子,那简直棒棒哒!
    若老人能这么带孩子,那简直棒棒哒!

    关于带娃,年轻父母和老人之间总是摩擦不断,一方坚持科学育儿,一方坚持按照传统养,当然看对方不顺眼,有矛盾是难免的。但为人子女,我们应多体谅孩子帮忙带孩子的辛苦,千万不能一味埋怨。我们应该做的事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方法传递给他们。如果老人能做到以下这8条,那真的是太棒啦~ 不把屎把尿 虽说我们都是被父母把屎把尿长大的,但这么做真的对孩子危害很大。我们没事,只要说我们很坚强。要知道,宝宝颈椎很脆弱,把屎把尿这一行为会影响其脊椎的正常发育,另外还会增加宝宝日后患痔疮、脱肛等几率。 宝宝还小,用纸尿裤或尿布啊。等到他直肠括约肌与膀胱发育较成熟,就可以开始如厕训练啦~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宝宝顺利如厕没那么难。 不溺爱孩子 很多家庭都是隔代亲,溺爱孩子这可以说是老人的通病。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错舍不得批评一个劲儿护着,还总担

  •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能直接反应出很多情况!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能直接反应出很多情况!

    在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明明觉得有些话不能这样说出去,不能这样的态度对孩子,但是情绪来了,什么都抵挡不住了。 我有个8岁女儿,性格文静,内向,我比较头疼一点的就是,她不爱说话,具体说是不爱跟大人说话,除了家里人(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外,外面的成年人,她是不用语言交流的。比如去上钢琴课,老师问她,这个礼拜在家练得怎样?她都是低着头,不吱声。问她,八六拍子怎么打节奏,在那想几分钟没有回应。等等类似这样的吧,事后我都会问她,老师刚才问你,妈妈看见你跟老师没有回应,是什么情况?她一般给我的回答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也就是她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不知道从哪开始说,得想一会,我比较困惑。 这个妈妈说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当自己情绪来了,想说就说或者打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首先,8岁的孩子是没有问题。孩子是镜子,如果有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另外如果父母好

  • 如何从孩子出生起培养它的安全感?
    如何从孩子出生起培养它的安全感?

    有的孩子很缺乏安全感,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致,那么做父母的如何从孩子出生起培养它的安全感?在这个里面应该做些什么? 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前提。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指出婴儿在和母亲的互动过程,将会发展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或认知图式(cognitive schemas)。依恋类型和模式将会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并决定我们是否是一个有足够安全感的人。鲍比认为,依恋的形成有四个发展阶段:前依恋阶段(出生到6周)、依恋形成阶段(6周至6-8个月)、“清晰的”依恋阶段(6-8个月至18个月-2岁)、互惠关系的形成(18个月至2岁~未来几年)。今天小淘先为各位家长介绍前三个阶段: 1-前依恋阶段(出生到6周) 这一阶段,

  • 父母别再对孩子说“我是为了你好”!
    父母别再对孩子说“我是为了你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我吼你,骂你都是为了你好!”孩子如果反抗的话,父母就会认为威严受到了挑战,但孩子们是真的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爸爸妈妈吼他,骂他就是不爱他。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生怕孩子受到伤害,结果总是以过来人的口吻经常说: 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所以,我年轻时吃过的亏绝不允许孩子再吃一遍, 所以,年轻时上过的当绝不允许孩子再上一遍, 所以,年轻时受过的苦绝不允许孩子再受一遍。 每个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无忧的长大。但是,父母式的“我为你好”是站在父母的立场来说的,并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其中不少的决定与举动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只是父母自认为的我是为了你好。 看似充满关爱的决定与举动,很多都是父母的自作主张 还有的父母,表面上鼓励孩子,

  • 期末考试前,有三句话妈妈最应该对孩子说
    期末考试前,有三句话妈妈最应该对孩子说

    每次一到期末考试,家里的孩子就会感觉压力山大。作为母亲,这里有三句话,你应该对孩子说。 每个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都知道,年底过了圣诞节,过了元旦庆祝会,好日子似乎就过完了,一学期一度的期末考试隆重来临。 不管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不管口号怎么提,教育风向怎么改,考试始终是当学生的心头大痛,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换句话来说,如果彻底取消考试,学生皆大欢喜,家长真会举双手赞成么? 那么选拔人才、迈进好大学门槛的依据是什么?标准是什么? 恐怕放之四海皆准的,也唯有考试了。因为那毕竟是统一标准下的一道量尺。 期末考试,永远是孩子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考试即将来临,当妈妈的,最应该对孩子说什么? 第一句:亲爱的孩子,我知道你学习的辛苦。 这一年来,你作为全家年龄最小的成员,每天六七点起床

  • 6岁前写字,对孩子的骨骼有损害吗?
    6岁前写字,对孩子的骨骼有损害吗?

    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涂鸦了,拿着笔到处画,哪里有空画哪里,在房间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大作”,6岁前写字,对孩子的骨骼有损害吗?看看文章中是怎么说的吧! 你让孩子6岁前写字、画画了吗? 最近有妈妈忧心忡忡地跟我说,她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写字,并且还布置了每天半页的抄字任务。她问我是否需要向幼儿园老师提意见,因为她非常担心儿子的小手指因为练字练歪了……孩子6岁前写字、画画损害骨骼,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 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父母受网文的影响,普遍认为6岁前不应该写字,也不应该画画,认为这样做会损害孩子的骨骼发育。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现实——6岁前的孩子会经历涂鸦敏感期,在孩子2,3岁阶段尤其明显。涂鸦期的孩子,他们会从父母的书桌上或抽屉里拿出笔,这里涂涂、那边抹抹,也会模仿大孩子给一些小图案上颜色……按照这个保护骨骼的说法,那么父母是不是也应该阻止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