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土地供应
任志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暴涨论不是鼓吹房价上涨,而是想告诉政府,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政策,不增加有效的土地供应,会导致供求关系恶化。
他观察到,2012年一季度土地供应量负增长,二季度更严重,三季度略有好转。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北京逐渐加大了土地供应速度。2月28日,北京市单日卖地13宗。截至2月底,2013年北京市共成交经营性用地481公顷,总成交额约477亿元,成交总面积和金额均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陈国强称,北京市政府是在“补课”。
此前,北京至少连续两年没有完成供地计划。有机构测算,2012年北京市成交经营性用地共372公顷,仅仅完成全市年度计划1200公顷的31%,其中商品住宅用地276公顷,商业办公用地96公顷。任志强最担心的就是商品房用地供给不足而带来的“暴涨”。
按照国土部的定义,去年北京只出现了万柳一块地王,但四季度以后,高价地频出。2012年新供应的土地,大多位于非城市核心地段。供地结构的改变,表明市区新增房源稀缺,直接体现为二手房价格越来越高,房租猛涨。
陈国强认为,北京市加大土地供应后,后续会有持续新增的房源,加之国五条出台,他判断不会出现暴涨的局面。张磊也表示,开发商现在开发的周期越来越短,从拿地到开盘,快则6个月,慢则9至12个月,去年下半年供应的土地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形成商品房供应,所谓供不应求推动房价上涨的说法,至少今年是不成立的。
高房价也难抑住房需求
限购、限贷政策在一段时期内限制了需求量,但随着时间的累积,获得购房资格的外地人,有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本地购房者越来越多。连一向看空中国内地楼市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也认为,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还会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人口和就业。
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06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7万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等人联合撰写的一篇文章提到,近十几年,北京市人口增长了800万。
尽管有观点认为,北京需要通过高房价来控制人口的增长,避免负荷过重,但人口聚集之势已不以房价高低为转移。房价高涨使得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的生活负担不断加重。李铁等建议,要为在北京生活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可承受的、有尊严的住房,增加公租房的供给。同时应及时取消购置商品房的户籍限制政策。
但调控政策总是出人意料。针对新国五条细则,3月2日晚,任志强连发两条长微博称,用抑制需求的方式来掩饰供应不足的矛盾只能积累更多的问题,二手房交易的重税会让更多人挤进一手房交易市场。另有业内专家表示,实施细则为开发商涨价提供了口实。
没有人期望任志强的预言成真,但现实如此残酷。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