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哥哥和奶奶,但更想赚到钱再回家。”昨日下午,广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下简称儿保中心)宿舍里,小秋(化名)独自坐在床边,情绪低落。半年多来,这个不满15岁的懵懂女孩进过工厂,做过“发廊”,从江西赣州辗转广东揭阳、潮州,广西桂林……一路艰险血泪,她只为给哥哥赚学费。
所有经历恍若噩梦。在这里,静下来,小秋才来得及收拾心情,考虑日后该走的路。
身世凄凉,两岁时母亲自尽
小秋自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记得妈妈。当她懂得每个孩子都该有妈妈,并为此追问不休时,奶奶告诉她,因为父亲的错误,妈妈在她两岁时含恨自尽。这些话在小秋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父亲的敌意日渐升级。小秋固执地认为,如果妈妈在,她的生活应该是另一番景象。
父亲极少回家,难得与小秋兄妹一见。有人告诉小秋,她的爸爸是个酒鬼,没时间回家。“我并不想他回来。”听到类似的话,小秋只肯回应一句。在她心里,哥哥与奶奶是最亲近的人,能让他们过得更好,也是小秋深藏心底的愿望。小秋跟奶奶流露过辍学打工的想法,但被老人一口拒绝。尽管如此,固执的小秋仍在去年秋天离开学校。
“哥哥比我学习好,肯定能考上好高中,所以我要出去赚钱,给他交学费。”说起弃学原因,她这样解释。
南下漂泊两次进工厂打工
今年2月,小秋离开赣州老家,孤身一人来到广东揭阳。彼时正值年后,小秋很顺利地揾到工作,进入一家电线厂。她记得在厂里领过几次工资,但具体干了多久,却摇头说“记不清楚”。“我摔伤过一次,昏迷了两天两夜,所以忘记了很多事情。”她努力回忆说,有一晚不慎从宿舍上铺掉下来,头部着地,当时就不省人事。
昏迷后发生的事情,她断断续续听工友描述过。“在医院的费用是老板出的,他(爸爸)来看过我,我骂了他,把他气走了。”大概在6月份,康复后的小秋跟随老乡转战潮州,在一家玩具厂打工。但只做了十多天,她又辞工离开。
重新揾工,小秋不想再入工厂,希望找到一份安全、省力的工作。7月底,从一张粘在墙上的招工广告中,她看到了自己中意的岗位——高薪服务员。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