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一组科学统计数据: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5年7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布伦特罗伯茨(Brent Roberts)和博士后研究员罗迪卡达米安( Rodica Damian ) (现在是美国休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合作进行了一项关于"出生顺序和人格特点"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长子其实比他们的兄弟姐妹更加聪明,老大比老二的智商高出1分。这项研究包含37700名高中学生,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取得了比较可信的研究成果。此外,2007年挪威的流行病学家也进行过类似的调查,最后的结果也是:老大的智商比老二高,大约高2.3分。支持这一结论的人认为,老大的智商比弟弟妹妹高,主要是因为: 1)孩子的智商受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平均智商值”的影响。老大出生的时候,家里都是成人,平均智商比较高,因此老大的智商环境更好,从而可以保持更高的智商(我和先生拌嘴的时候,就会互损对方拉低了“家庭的平均智商值”); 2)老大作为家里第一个孩子,受重视的程度比较高,他会得到父母比较多的悉心陪伴和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因此智商会比其他孩子高。 然而,这个证明老大比老二智商高的研究结论,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1-2分的智商差异,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就连主要研究负责人布伦特罗伯茨(Brent Roberts)教授都说,尽管这1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但并不具备实际生活的指导意义。“早出生和晚出生的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它几乎不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实际的影响,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早出生和晚出生孩子之间人格特性的差异——先出生的孩子往往更外向、更和蔼和亲和更认真尽责,且不如晚出生的孩子那么焦虑——然而,这些差异是“极其小的”,相关系数只有0.02。 如果一种药在1万人挽救了10个人的生命,虽然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但影响却是巨大的。但就性格特点来说,0.02的相关性不会让你在实际生活中看出老大和老二的差异。 这个研究结论的意义在于,老大和老二之间,先天的智商和性格差别十分有限,这种差异不应该对养育孩子的方法产生影响。
我们观察到的两个孩子的差异,其实大多数来自于养育方式的不一致。 "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 我有个朋友,生老大的时候,好像得了被害妄想症,整天忧虑,怕孩子磕了碰了,有点小问题就大惊小怪。 有了老二,便成了老油条,爱咋地咋地,老二少了特殊照顾,反而有了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变得更加健康强壮,性格也更加外向活泼。 想让孩子更加机灵的家长,应注意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多多放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而想让孩子更加有责任感和领导力的话,则需要给他准备领导别人、筹划指挥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不是他们天生不一样,而是雕玉者的不同处理方式,使他们成了不同的人。 这么一说,忽然觉得咱们做父母的,责任还是很重大的啊!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