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小编想起一则八卦,影片里蝙蝠侠的扮演者本阿弗莱克是美国著名影星。去年夏天月,他和同为影星的妻子珍妮弗加纳协议离婚,结束了两人近十年的婚姻。在对外的公告里,他们这样写道:
“ 经过慎重的思考,我们做出了离婚这一艰难的决定。我们将带着爱和友谊继续前进,并承诺会共同养育我们的孩子。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尊重孩子们的隐私。”
如果你关注好莱坞明星八卦,你会经常会看到类似的公告:某明星夫妻协议离婚,并声明会共同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不久后,就会有记者拍到已经离婚的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度假,逛街,过生日。
这并不是简单的明星作秀。毕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如果离异的夫妻能够实现对孩子的的“共同养育”(Co-parenting), 对孩子的成长是最为有利的。
“共同养育”給那些在婚姻中遭遇困境,但又害怕因离婚对孩子成长造成伤害的父母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 为什么我们需要 “共同养育” –
现在,打开你的电脑,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亲教育”“共同养育”等关键词,你能搜索到多达几百万条的结果。与之相关的文章、课程、书籍、指南更是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背后的事实是,中国家庭的离婚率正在持续走高。据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的夫妻达到363.7万对。这其中不乏有孩子的夫妻。
即使社会的主流观点仍然是,离婚会对孩子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这确实是对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相信,如果一个家庭只能维持表面的组织形式,而不能带给其中的人以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甚至只能造成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做出其他的选择。
孩子的成长问题也不仅仅在于家庭的形式,不在于父母是否在一起,而在于身为成年人的父母怎么去做。这才是关键所在。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Edward Kruk专门从事孩童与家庭政策研究,他是共同养育的提倡者之一。“共同养育的核心宗旨就是:以孩子的成长利益为上,搁置你与前任配偶之间的争端和斗争,通过商议协定,共同养育孩子。” Edward说。
这让我想起了窦靖童。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假期里,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北京的超级草莓音乐节,窦靖童也登台演出了,受到狂热的欢迎,其演出直播页面在直播app上被点击了近70万次。
窦靖童引发了很多人对于离异家庭如何养育孩子的探讨。她不羁率性,自由洒脱,一边在网络上晒出和母亲王菲的亲密合影,一边也为生父窦唯的专辑献声。在窦靖童的成长轨迹中,人们能看到她和父母双方都有着亲情的交流与沟通,以及父母对她的重视与尊重。
我们无法对窦靖童的成长妄下结论,因为并不知道父母教养的具体细节。也许窦靖童并不符合严格意义上对于共同养育的定义,但至少,她的成长利益得到了尊重与保障。
回到共同养育这个话题。共同养育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这会让他们意识到的自己重要性:因为父母将他的存在与价值放在成人的争议与冲突之上。
具体的益处更多:比如,共同养育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较快的适应父母离婚后的生活。家长的共同养育也会帮助延续之前的规矩、纪律和奖励方式。友好相处的父母更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会通过父母合作的行为逐渐学会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从父母的角度考虑,共同养育也能分担双方的经济压力,时间精力,满足双方的心理需求等等。
– 共同养育的原则 –
一般而言,除去一些极端状况外——如夫妻双方中有某一方在离婚后不适合养育孩子(如酗酒,家暴,债务问题等),共同养育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选择。这也是一个社会理性进步的表现。
在美国,有一些机构专门为离婚夫妇推出了“离婚律师+心理咨询师”的标准服务。离婚律师的责任是帮助处理一系列法律、财产、抚养权等问题。心理咨询师(多是婚姻与家庭咨询师)则是帮助处理离婚过程中的创伤问题,无论是夫妻的还是孩子的,同时也提供离异后的养育咨询。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