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理不睬”也是种教育的好方法
    “不理不睬”也是种教育的好方法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胡乱发脾气;当你忙得不可开交时孩子还对你吵闹不休……这时的你该怎样做呢?大声训斥?揍他一顿?其实对待孩子的这种情况你也可以这样:   不理不睬和奖励恰恰相反。不理不睬就是对孩子的行为不给予任何的奖励或援助——孩子犯错,父母故意视而不见。当然有许多时候对他的行为视而不见,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有时候这一招倒是很管用。有时候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使用这种方式。父母甚至可以径自走出房间不理会在发雷霆的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失去观众了。   孩子干扰你时,采用视而不见的方式也有可能见效。有时孩子干扰你,你表现得很在意,那他们便不会就此罢休。这下子他们可成功了!但如果你不理不睬,他们下次就不会在你忙得不可开交时故意吸引你的注意力,因为他们知道那根本没有用。   当然你需要事先和他们沟通,你可以告诉他说:“如果我正在和别人

  •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期培养起来的学习性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责任感和社交能力,有益于孩子长大后成功适应学校生活。  ※激发孩子“喜欢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喜欢,孩子就肯下力气去做;肯下力气去做,就可以做好。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入学准备的首要任务。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保护孩子好奇的天性。这些简单的“为什么”是孩子学习兴趣的萌芽。  ·允许孩子模仿,鼓励孩子创造,这其中透出孩子学习的欲望。  ·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宽容孩子探索过程中的过失,赞许、欣赏孩子的“发现”和成功,以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过深、过难和不感兴趣的东西,这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变得厌恶、害怕学习。   培养孩子“坐得住”专心做事的好习惯。  ·做事专心、讲效率,不磨蹭、不拖拉,这些好习惯都是学习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平时

  • 想个办法,让宝宝爱上劳动
    想个办法,让宝宝爱上劳动

    近日,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就如今孩子对体力劳动、普通劳动者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经常体会不到劳动光荣,“劳动无贵贱”的观念在实际生活和教育领域中受到极大的挑战。关于长大后的理想职业,大多数孩子表示希望当教师、科学家、医生、白领、明星、歌手这些显得“体面”的工作。普通劳动者仅被排在倒数第二位。确实,对家长来说,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养成孩子尊重劳动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为此编辑了几篇相关文章,让所有的家长和我们共勉。  家长“感言” 1  江西省宜春市外环南路杨檀林:孩子是一棵小树,家长是一棵大树。总把小树遮在大树底下,不经风雨雪霜的磨砺,不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日后怎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家长“感言” 2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姜美荣: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在未来生活技能、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要远远超过不爱劳动的孩子

  • 自己学来的知识更丰富更扎实
    自己学来的知识更丰富更扎实

    塞德兹博士在他的作品里,不止一次地告诫所有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游戏时会有主动性和愉悦性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东西最为轻松,也最为有效,而且,这样的学习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厌烦,可以提升孩子学生时代直至成年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塞德兹小时候,父亲曾拿回一些旧的眼镜片,里面有近视和老花镜片,这些镜片成了小塞德兹最好的玩具,因为他对新奇的事物一向都很感兴趣。  小塞德兹拿起这些镜片,放在眼前看来看去,不一会儿,就感觉晕乎乎的!他又开始尝试把镜片放在离眼睛远一点的地方观察,结果发现透过这些镜片,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小塞德兹又尝试将两个镜片叠在一起观察,他这么做,纯粹是因为好奇和好玩。当他一手拿着近视镜片,一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放在眼睛前面观察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教堂大楼上面的尖塔竟“出现

  • 孩子到别人家做客礼仪
    孩子到别人家做客礼仪

    要物归原主 如果孩子在别人家里玩了别人的玩具就需要教育物归原主了,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喜欢就可以带走它。喜欢什么东西可以告诉爸妈,让爸妈买给自己而不那个随便夺人所爱,不能表现出去物品的依依不舍要求主人赠送。这样会让孩子之间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的,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说明。 要讲究卫生 讲究卫生是无论在哪里都需要做到的,去别人家里做客更是必不可少。家长需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要让孩子知道不讲卫生的人是会令人讨厌的。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注意讲究卫生,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父母同意方可接受别人食物,礼貌致谢 到别人家里做客一定会受到热情的款待的,在主人邀请我们吃水果或者点心的时候需要让孩子懂得礼貌,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拿东西吃,并且要说谢谢,切勿让孩子见到东西就直接拿起来就吃。

  • 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幼儿有时也会谎造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中是多见的,如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说自己家中那件更好;见别人的爸爸是一个警察,也谎说自己的爸爸是个“大警察”,还捉住了很多大坏蛋……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常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如有的家长为使孩子“幸福”,过多地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人为滋长了孩子过强的优越感。但不论物质还是精神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一旦某一方面比上不别人,孩子便可能以说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面对这类说谎,不应当简单地采用批评的方法,而应采用耐心说服、讲明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不能说谎,从而引导孩子切实认识到说谎是无用的、不光彩的。同时注意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 应该怎么看待孩子的成绩
    应该怎么看待孩子的成绩

    高分不过分奖励 孩子成绩优秀,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请求作为奖励。这里一定要注意“合理”的理解,奖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赢来了收获和他人的认可,要恰到好处的去控制奖赏力度。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为下一次的考试“更上一层楼”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班内竞争气氛很浓,我们应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待之,每次考试应挑战自己,超越自我,考出最佳水平就可以了。 低分不过分惩罚 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进步更不容忽视。如: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理想,但之前一直没有掌握的知识或是一直做错的题目这次竟然做的很完美。那家长就应该狠狠的表扬,这是给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也是激发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径。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在学习上更是如此,这个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偶尔的失误也是成长的宝贵经历。

  • 从父母那学到这些 受益一生
    从父母那学到这些 受益一生

    从父母那儿学到的最受用的品质是什么?留言满满都是正能量啊,因为父母,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我们! 我爸爸告诉我,千万别丢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哪怕有些梦想一时半会儿没法儿付诸实践,也别把它们搞丢了。我觉得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能让我在每个早晨都充满活力的出发,哪怕昨儿晚被天大的事气的炸毛:因为想着总有未知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有趣之极。 @丛丛 我妈是做事特认真的人,每件事都安排好逻辑和做事顺序,也很细心有效率,长大后我在工作和家庭中也延续了她这个特质。我爸呢乐天派,很少与人计较,做人比较大度,这点我遗传了他,即使生气也是三分钟热度。 @飞翔的雷妮公举 坚韧,从妈妈那里学来的,从小家里波折不断,本来应该安逸的生活被贫穷和病痛困扰,我妈最喜欢对我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哭和难过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特别艰难的日子里她也一直很坚强的支撑着整个家

  • 国外父母教孩子如何花钱
    国外父母教孩子如何花钱

      孩子一天天大了,国内的父母开始担忧给不给其零花钱,什么时候给,给多少。国外父母对此似乎并无担忧,让我们一起来借鉴一下:   日本用金钱传递“魔力”   日本的山本教授认为,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们通过使用零花钱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山本说:“打个比方来说,金钱仿佛是一种很有魔力的东西,如果父母给孩子一些钱,那就意味着他们向孩子传递了这种‘魔力’,因此他们会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如何使用这种‘魔力’。”   在日本,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每一次和孩子协调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   美国从零花钱:理财   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父母尽可能将孩

  •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孩子生活在指责中,他学会责备;    如果孩子生活在仇视中,他学会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学会害怕;    如果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学会自馁;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中,他学会羞愧;    如果孩子生活在妒忌中,他学会嫉恨;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学会厚道;    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学会赞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友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学会自珍;    如果孩子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立志;    如果孩子生活在共享中,他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与公正中,他学会什么是真理和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

  • 你的耐心,将决定孩子的品格
    你的耐心,将决定孩子的品格

      最近一段时间来,发现自己从内心里对孩子基本上没有动气了,可谓“静心内功”初有小成。   我一直是主张完全说理教育的,当然我也一直这么做,尽力不打骂孩子,表面上是做到了不打不骂,但事实上很多次心里面总有一股想打想骂的冲动。   现在却终于做到了。   看过美国电影《心灵之旅》的人都会为主人翁妈妈的付出所感动——主人翁是一个盲人,但却有音乐天赋,正因为主人翁的妈妈的信心与不断鼓励,主人翁最终得以成功。   其实,就一个孩子而言,对许多许多方面的理解和盲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容易对一个盲人做出比较明智的希望与激励的办法,但对孩子却总是不能。   当然静心并不是指永不发怒,如果孩子做不安全的事或不讲礼貌时(这是我给儿子定的最基本的两点),心里没有怒气,但我会在表面上装出非常生气的样子来,让孩子知道有些事可以为,有些事不可以为,虽然这种让孩子明白事

  •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

  •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1.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2.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3.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4.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5. 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6.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7.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8.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9.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10.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11.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12.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   候回家。

  • 如何增强孩子的逻辑智能
    如何增强孩子的逻辑智能

    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数字进行计算、量化、比较、推理的能力。通常逻辑智能好的人适合从事财会、电脑编程、数学、统计学等职业。  那么,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孩子的逻辑天赋呢?逻辑智能强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表现出以下一些倾向:  一、喜欢提问。  二、心算能力强,学龄前儿童表现为特别喜欢玩数字组合游戏。  三、喜欢逻辑难题或智力难题,对解决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感兴趣,学龄前儿童喜欢听像《爱丽丝漫游仙境》这样的故事。  四、喜欢做高度思考过程的实验。  五、喜欢数学课,学龄前儿童喜欢数数。  六、喜欢玩讲究策略的游戏,学龄前儿童喜欢做数学方格的游戏。  七、喜欢把事物分类或分等,有序地排列收集物,学龄前儿童喜欢比较或注意哪个更大,哪个更响,哪个更重;喜欢玩不同形状的东西,进行比较和排列。  八、对电脑计算游戏感兴趣,学龄前儿童喜欢算术游戏。  研究表明,大

  • 想要避免孩子变成熊孩子该怎么办
    想要避免孩子变成熊孩子该怎么办

    现在因为父母们的过分宠溺,越爱越多的熊孩子诞生。那么问题来了,想要避免孩子变成熊孩子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带娃跟朋友们在饭店里聚餐,孩子不好好吃饭,把饭菜、碗筷等丢到地上,朋友们看着孩子面面相觑,自己顿觉脸面全失,头皮发麻…… 首先需要处理父母自身的情绪问题 如果在自己家里,孩子这样的表现你可能会比较理智,但在外人面前你会很难保持冷静,你心里在想,“完了,孩子这么没规矩,要被朋友笑话了”;“臭小子,当这么多人的面让我下不了台”…… 旁观者效应会导致你的情绪问题,你会尴尬,甚至愤怒。而情绪具有动机功能,不良的情绪会引发不理智的行为,接下来你极有可能会对孩子大声训斥,或者一个巴掌甩过去,而这种方式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局面更难控制。 那么,父母如何保持冷静,化解尴尬呢? 正确认识孩子的“熊”能够让我

  • 家长启蒙教育须避免三大误区
    家长启蒙教育须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一:孩子的启蒙教育起步得越早越好。     专家解惑: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过早或过晚,对孩子智力的发育和思维意识的培育都是不利的。正如成语“揠苗助长”的寓意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家长一味地将教育提前,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到位就不能吸收,这样非但没有效果,更会让孩子对学习知识的过程产生厌倦感、恐惧感,后患无穷。   误区二:孩子全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专家解惑:全托并不能作为家长逃避教育责任的一种方法。虽然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由有经验的教师和育幼师教育和照料。但是家庭的呵护和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且无法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托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来说,的确有助于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但过小的孩子则更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呵护。   误区三:进幼儿园就要早认字、会算术   

  • 高情商的孩子,会出自什么样的家庭?
    高情商的孩子,会出自什么样的家庭?

    很多家长们都希望宝宝高情商,可是该怎么培养呢?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鉴?他们出自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如何教育的? “妈妈过来,宇宙大爆炸的爆字怎么写?” 唉,一会儿的功夫我都跑了快十趟了,烦死了,自打他放学回来,稿子是一行都没写出来。 “你就不能查字典啊,我还有一大堆工作呢!” 任凭米粒再怎么喊,我也不理他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妈妈,快看我。”他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我只好扭过头,无可奈何地朝屋门望去。 门口并没有米粒,只有两只小手一张一合的像个嘴巴似的,在门边问我:“妈妈,你能告诉我宇宙大爆炸的爆怎么写吗?” 好吧,这么会卖萌,情商这么高的帅boy,想拒绝也难啊。 怎么觉得有点眼熟呢,好像是从我这“偷”的吧。米粒小时候,遇到他不听话时,我就经常用大嘴巴来招唤他:米粒来洗手,米粒来喝酸奶,米粒一起

  • 我们要给孩子什么
    我们要给孩子什么

    又到“六一”国际儿童节。此时,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们恐怕已经雀跃起来,在家长的陪伴下享受这个有着特殊背景的快乐节日。历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磨难,我们倍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以至于常常在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闹声里陷入沉思,思虑着这个问题。我们真正要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一、解锁真正能属于他的生命密码。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是去尊重和守护他们的灵魂,让隐藏在他们生命里的基因密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他们沿着自己的道路自然地生长,让他们在自己要走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生命是无可逆转的,它不会因为你我的意志,而去扭转时空,让人回到从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到来,都伴随着一个重要的生命密码,每个孩子自己的路,就是去解锁真正属于他的生命密码。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密码都是不同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去讲教育,那就本末倒置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简单的人,因为我们在成为我们自己的道路上

  • 你是溺爱孩子,还是智爱孩子
    你是溺爱孩子,还是智爱孩子

    爱并不是坏事情,对孩子的爱应该越多越好,实在没有必要收起一半。只懂得物质上满足孩子的所谓爱,连母鸡都会,严格说已经够不上人类爱的现代水准。人类理智的爱应该是意味着关心、理解、责任和尊重四个方面。  关心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溺爱所关照的并不是孩子的心,而是孩子表面的需要。孩子喜欢吃,他就满足孩子的吃,锻炼身体,相当多的家长反而忽视。很短的路程,本来应该是锻炼走路的好机会,可是一律要“打的”;孩子想干家务劳动,家长不同意,由于长期不干事情,造成动作不协调,然后又不得不花掉大量的钱去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关心不仅要关照孩子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应该关照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只会从表面看到孩子爱吃冰激凌,爱去“麦当劳”、“肯德鸡”,结果不仅是偏食的饮食习惯促成了一批“豆芽菜”,“小胖墩”,而且娇惯促成了自私、懒惰的坏毛病。所以说智爱和溺爱的区别是:智爱是全

  • 为什么孩子会患上自闭症
    为什么孩子会患上自闭症

    虽然自闭症的问题经常有报道说道,但是目前大众对于自闭症的了解其实是相对不足的。有的家长一开始可能以为孩子只是单纯的性格内向而没有提前干预,有的家长也搞不懂自己的孩子怎么好端端地就得了自闭症。恩贝儿童康复中心理事长邓友成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的采访时说道,儿童自闭症病因非常复杂,主要都是先天因素引起。即使是正常儿童的行为,也是由于父母的遗传导致的,所以遗传因素是一个主因。自闭症和其他弱能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神经发育性问题。另外,社会行为、生活,包括喂养方式各方面,对于自闭症的发生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什么家庭的孩子比较容易发生自闭症? 虽然遗传因素是主因,但是邓博士认为认为,其实没有说什么样家庭的孩子就一定会得自闭症。但是如果家庭中相应有遗传特征的,患自闭症的几率更大,比如说单卵双胞胎,一个孩子出现了自闭症,那么另外一个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或者说有亲人是得自闭症,

亲子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