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专家有这样一种理念,就是经常运动的孩子更聪明,但是家长要切忌学龄前(3-6岁)的孩子不宜玩以下游戏。 不宜“拔河” 拔河可能让孩子“伤心”、“伤筋”。因为拔河比赛时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需要很大的静止力和耐久力。儿童的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肌娇嫩,很难承受这样大力量性质的负荷。拔河还容易造成腕关节脱臼和软组织损伤。 另外,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孩子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比赛中往往难以控制保护自己,极易发生损伤。 不宜“长跑、负重跑” 人的高矮主要取决于全身骨细胞的生长,参加大能量消耗的长跑运动,会使儿童营养入不敷出,骨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另外,捆绑着沙袋进行负重跑,孩子的跑姿容易变形,错误动作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不宜&
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秘密”。前段时间,我做一个项目,一开始就有些犹豫要不要做,后来还是接手做了。没想到,在做的过程中,烦躁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开始,我还尝试着调整心态,但一遇到必须要处理的琐碎事情,就又烦躁得无以复加。 心中有个声音在狂喊:烦死了!做这些就是在浪费生命,没有任何意义! 明明知道很多事情只是麻烦一些,琐碎一些,耐下心来做还是很快能做完的。但就是不愿意做,能拖一天是一天,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内心的抵触。 一天下来,光是内心的纠结冲突就让我心力交瘁,又压抑又烦躁。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是我忍受不了做琐碎的事情吗?在琐碎和重复中,我感觉生命力在一点点消耗。 可是,做什么事情能避免琐碎呢? 好像没有。 环顾身边的人,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公务员、企业高管,哪一天不都在和琐碎、和棘
做完作业或者试卷后反复检查,这本来应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动作,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让他们认真检查却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尤其是在检查作业这件事上,很多孩子奉行“作业写完就完事”的原则,只要写完最后一个字,就立刻把书和本子装进书包,一副万事大吉的样子。很多孩子都不喜欢检查作业,有时候,让孩子检查反倒会比让他写作业更难。很多家庭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家长问已经在收拾书包的孩子:“作业检査了吗?”孩子要么是敷衍着说:“查了,没错!”要么就摆着手不耐烦地回应:“别管了!”还有的则干脆就不理会妈妈的问话,然后找机会开溜。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态度十分困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让孩子检查个作业就那么难。若要想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孩子到底因为什么而拒绝检查作业。 第一,孩子认为检查作业太浪费时间了。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写作
孩子就会一直闯祸怎么治?孩子为什么会如何爱闯祸?饭桌上,孩子不小心把饭了,碗也掉在地上碎了。你忍不住训斥,“怎么搞得?要你小心一点,每次都漫不经心!”、“都这么大了一点长进都没有,总是毛手毛脚的,笨死了!”下面来看看如何教育爱闯祸的孩子? 和朋友一家带着孩子出去玩,两个孩子抢玩具玩,争得不可开交,你觉得自家孩子很没礼貌,一把夺过玩具给了朋友的孩子,把孩子拉到一边开始说教“你知道吗?你比他大,要让着他!难道就不能一起好好玩吗?你要学会分享!” 去车库开车,在你检查车胎的时候,一个没留意,调皮的孩子已经在旁边车的车牌上写下了一行字,你气不打一处来,没好气地说“快!快上车!叔叔发现了可了不得,我们要赔钱的你知道吗?”、“你个熊孩子!三天不打就要上房揭瓦是吧?” …… 自理能力差、不愿分享、调皮捣蛋……这些孩子成长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会让他们不停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身为家长我们总是害怕孩子变成熊孩子,所以急着插手去指责孩子的错误,反而错过了让孩子自我认知的最佳时机。 1、发生什么事情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不要习惯性的先给问题定性,更不要上来先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说辞,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 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2、你的感觉如何? 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 孩子心里受到的冲击是主观的感受,没有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 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
带宝宝出游怎么保养精神 1.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不仅要保证孩子身体的营养需求,更要注重安全卫生,防止因为不卫生的食物引起肠胃炎,因此家长要注意就餐场所的选择,尽量不要到小摊上吃饭。旅行时身体的水分消耗很大,就餐时要经常点一道汤。另外还要给孩子准备一些额外的食物,防止孩子因为肚子饿而吵闹。 2.心情好身体好 宝宝到了陌生环境难免会吵闹,家长也会因此感觉心浮气躁,家长要注意平抑心境,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态。当宝宝睡觉以后,可以洗一个舒服的澡,充分放松身心。在旅途中尽量与宝宝一起发现新鲜事物,当他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时,哭闹的情绪就转移了。 3.找时间睡个好觉 如果是长途旅行,那么一定要找时间睡个好觉,睡觉前不要喝太多咖啡、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否则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4.与宝宝一起运动 带宝宝旅行时可
还有半年,西西要从幼儿园毕业了。西西妈妈却很紧张,毕业后,西西马上就会上小学,但她还不会10以上的加减法,26个英文字母也背不全,妈妈好担心西西跟不上小学的学习进度。西西的幼儿园课外又不增设辅导课程,于是,西西妈在考虑是否要把她送去参加校外的学前辅导班。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入学准备时,和西西妈一样,担心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会影响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为了让孩子起点高一点,上小学轻松一点,想把孩子交给校外的学前辅导班,提前教授部分小学知识。 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乍一看孩子确实提前掌握了一些知识,到小学后在课堂上接受更快一些,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其实得不偿失。 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即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实验中,双胞胎中的一个,在他出生48周起,每天做十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六周,到52周时,他能熟练地爬5级楼梯。在此期
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常常打其屁股以示教训!小桦妈妈记得小的时候也是挨过这种惩罚的!我们都认为屁股上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可能是全身肉最多的地方,打几下有什么要紧!打屁股可谓是一种无国界、最常用的管教孩子的方式!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在上个月19日报道,一直有研究在探讨打屁股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之前的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是美国、加拿大等高收入国家的家庭,但人们对于打屁股如何影响中低收入或发展中国家的孩子则知之甚少。 报道称,这项新的国际性研究利用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62个国家收集的数据,这些国家占世界各国的近三分之一。 家长或看护孩子的人被面对面问到以下问题:孩子是否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是否有冲撞、踢咬他人的行为,是否容易分心等。 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体罚对于正确抚养或教育孩子是必要的。在成为研究对象的孩子中,43%
每个孩子都是个”小妖精“,磨人的程度绝对不会让爸爸妈妈小看,但是为什么你家的娃相比起来会更折磨人呢?其实原因在于这个! 前几天朋友来家里玩,看到小花贝童鞋上演了各种大戏,忍不住说: “我说几句话你别不高兴(我不高兴,你能不说么?)。 你们就是太宠孩子了,我家俩娃,从小到大吃了睡睡了吃,不吵不闹,从来不生病,特别好带,我老婆一个人带的妥妥的。”(还自带一脸炫娃炫妻的优越感。) 所以呢?你家生了俩天使宝宝,跟我这炫耀啥呢? 小花贝童鞋打从出娘胎啼哭的第一声起,就昭示了她的与众不同。这一路,如果不是有《西尔斯亲密育儿》中“高需求宝宝”一词给花妈慰藉,真的怀疑自己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捂脸~)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奶声奶气的“哇~哇~”的哭声,小花贝童鞋的哭,只听见撕心裂肺的哭声,就是那种把自己哭到喘不过气,小脸都
怎么教小孩写字1到10的数字 一、先教宝宝认识数字 认识数字,是宝宝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大约在24个月左右,宝宝已经具备认识数字的能力,能够跟着数2、3个数字。一般,宝宝2岁的时候会“写”1和画个圈,能写出3个数字,即0、1、8;2岁半时,会画拐弯,先会画带圆形的弯,如会写2和3,多练习后学会拐尖角,学会写4和7两个数字,也想写5,但写不像。在这个时期,宝宝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写数字”的能力,家长不能对宝宝有过高的要求,不能用象与不象的评价标准来要求。只要宝宝能拿笔“画”数字,家长就应该及时鼓励他! 二、让孩子快乐的学写数字 既不能给他们施加压力,又不能让他们象画画那样,随心所欲,放任自流。因为写数字要有格式,必须按照规范要求一划一划地认真去写,要让他们有好的开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家长示范
01 周末在快餐店,偶遇一对母子,坐在离我们不远的窗边。 小男孩白净瘦小,也就3、4岁的样子,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上的动画片,一边张嘴接妈妈喂过来的一勺勺粥,一边听着他妈妈并不怎么形象的比喻:“乖,天热多喝点粥,要不然肚子会爆胎!就像爸爸汽车那样,嘭~~” 周围的人们听完都尴尬地笑笑,继续吃自己的饭。 突然不知什么原因,刚才还和颜悦色给孩子喂饭的妈妈,一下子就上火了,一把将孩子从座位上拎起来,拽到旁边的过道里,一句话不说,对着孩子屁股就是重重的三四巴掌。 一开始大家都不在意,不过就是熊孩子惹妈妈生气了呗,挨打了就老实了。可是接下来的一幕,令周围的人都坐不住了。 这个妈妈打完几巴掌后,好像火气更大了,不但没有停手,反而粗暴地扯下孩子的鞋,拿着鞋疯狂地打孩子屁股。孩子又疼又怕,哇哇地哭着,本能地用小手
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和异性相处的问题。如何让孩子与异性相处?孩子早恋怎么办? 父母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么做?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前面总会有各种各样定语的时期,我们都还记得自己青春期时的样子吗?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让你用三个词来形容青春期,你会选择哪三个词呢?这三个词在脑海中出现后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一次重温一下青春期少年的成长吧。 青春期的一般性特点 青春期是生殖系统成熟时期,通常指11、12岁至17、18岁这个阶段,月经初潮是女生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首次遗精是男孩青春期的开始。 一般情况下,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时间要比男生早两年,身体的发育要比男生早。青春发育期的开始不仅存在着性别差异,而且不同的个体之间也有早熟晚熟的不同,比如现在有的女生10岁就
如何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培养孩子有主见意识是一个必经过程,在小龙上幼儿园的前一个月,老师都反应他特别守规矩,一些关心他的老师好言相劝,说这么小的孩子太守规矩、太懂礼貌并不是好事,太听老师的话,容易没主见,让我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面对老师的好言相劝,我虽然坚信小龙非常有主见,但也不得不引起重视。于是,我私下里找小龙的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告诉我他在课堂上很守规矩,在玩的时候玩得很嗨。不过,她真的没见过像小龙这样的孩子。 小龙的班主任很年轻,小龙他们是她带的第一批孩子。听到班主任的话,我虽然更多偏向他正在把学习与玩分开,但仍然不免有些担心。所以,我只能苦笑着对班主任说:“他上幼儿园不久,有一个适应期,我们先观察观察,以不变应万变。”班主任微笑着点了点头。 那次谈话后的一个星期,我就发现他在遵守老师规矩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了自己的主见性。那天
为啥娃非要一本书看好几遍、一首儿歌反复听、一个游戏玩十遍八遍都不嫌烦?为啥他们就不想整点儿新鲜有趣的?当丝瓜进入到两岁这个坎儿以后,这样的表现越来越多! “我还要听《鸡蛋哥哥》!” “不要换别的书!” “再讲一次《鸡蛋哥哥》” 就这样,无论我怎么诱惑他,新买的绘本多么有趣,他坚定不移的要讲这一本,每回都不止讲一次,然后一连好几天都要拿出来讲。 刚开始我有点崩溃,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这样的重复无聊又无趣。而且我发现有时间他并没有认真听,只是坚持要我讲。 对于孩子的重复行为,特意查阅了资料,想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本书讲了10遍还要讲! 重复听,反复看,这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 因为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很不完善,他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大
性格决定命运,我们都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 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1、主动积极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史蒂芬·柯维把“积极主动”放在了七个习惯之首。 有人把学生分为三种——自燃物、易燃物、不燃物。 自燃物不用点,自己会燃烧,代表主动学习。 易燃物是旁边有火,他就会燃烧起来,就是周遭有学习的氛围,他就会跟着学习。 不燃物就是你再怎么燃烧,他都不会燃。 态度决定一切,个人行为应该要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界环境的迫使。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是自燃物,会主动学习,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凡事提前5分钟 《礼记·中庸》中有句古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
孩子总是和父母讲条件,家长该如何应付?孩子越大,越爱讲条件这是为什么呢?下面看看为什么孩子总和你讲条件的原因吧。 最近有家长反映:孩子越大,越爱讲条件。 “你不给我吃冰激凌,我就不写作业了!” “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走了!” “再看半个小时电视,我就去睡觉。” 很多妈妈都很无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都像个小贩一样在“讨价还价”、“斗智斗勇”。 为什么孩子总和你讲条件 1.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孩子爱讨价还价,其实并不全是坏事。 在大人看来的无理要求,都是孩子内心真实想争取的东西,这是他自主意识的开始。 而孩子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一过程,也是他的思维开始逐步成熟的一个标志。 这样的现象通常出现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5岁后更加突出和明
亲子陪伴的重要性是什么,爸妈知道吗?要知道亲子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用手机放影片给孩子看固然能一时取静,却只能当被动的讯息接收者。让孩子动起来,别让他失去了游戏的能力。 最近朋友传来一则影片,内容是一个年轻的爸爸手忙脚乱的照顾年幼的儿子,儿子边哭还边挥手打爸爸,这位爸爸灵机一动,拿出手机给儿子看,然后儿子就很神奇的安静了,紧盯着手机不再哭闹。然后爸爸把手机拿开,孩子又开始哭,一拿回孩子面前,孩子又瞬间安静。 影片很短、很有趣,孩子看到手机突然安静的一幕也很有戏剧效果。但我想的是,这对父子以后的命运会是什么? 选项(A):这位爸爸学到了安抚儿子的方法就是拿出手机,以后只要跟儿子在一起,他就会拿出手机给孩子看,于是始终没有学会与孩子互动的方法。 选项(B):这位儿子学到,爸爸是无能的,手机是伟大的,所以儿子模仿崇拜父亲的时代已经过去,手机成为新
一个5岁的女孩,经常会用头去撞墙,在见心理医生时,医生让她画了一幅画——“我的家”。结果在孩子的图画中,妈妈只是一个轮廓不清晰的背影,而且周身的颜色都是艳丽的大红色。医生询问后得知,小女孩一个月只能见到妈妈一次,因为妈妈工作非常忙…… 还有一个6岁的孩子,在他的笔下,妈妈上半身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带着精致的珍珠项链,但下半身却穿着脏兮兮的土黄色短裤,完全和上半身的漂亮形象不协调。原来,这个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妈妈对他来说是身兼父母职责的双重角色,而他对爸爸的陌生情绪,则用随意粗糙的笔触和代表抵触情绪的颜色来表达。 通过上面两个事例, 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色彩你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 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发现,人类有80%的初始情绪来源于图像记忆和其中所呈现的色彩,而美国加州大学在1974年所发布的一份神经学研究报告中,也证实色彩
你是想“赢了孩子”还是想“赢得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是一对非常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很多家长并不能正确客观的看待这种关系,有些家长总会利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制孩子,让孩子完全听自己的话,每次都会“赢了孩子”,但是孩子内心并不愉快,口服心不服;还有一些家长很智慧,每次都会让孩子心悦诚服,充分配合自己的教育,这就是“赢得孩子”。 其实,想要“赢了孩子”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我们需要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当他表现好的时候奖励他们,当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要惩介他们。我们需要在他们面前营造出一种“你看我比你强,所以你时刻都得听我的”的氛围,以此来显示家长的权威。但我们可以来想一想,在这样一种控制下长大的孩子能够学到什么?他们不能学会自律,他们会失去责任感,他们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赢了孩子”会招致孩子的疏远、敌意、反叛、报复,以及偷偷摸摸地做他们想做的事以避
孩子没读双语幼儿园,将来英文会不会跟不上? 专家回复: 学者针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起步早晚做研究,发现孩子提早学习第二语言,腔调会优于晚学的孩子,但并不代表早学的孩子,在英文能力的整体表现上,也会优于后者。另外也有研究显示,曾在全美语幼儿园就读的孩子,在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期的英语成绩表现未必良好。 也就是说,曾进入全美语幼儿园就读的孩子,后续不见得有英语优势。所以孩子英语学得好不好,与是否提早在幼儿园学习,或是否上全美语幼儿园,没有绝对的关系。 台湾师大英语系教授李樱指出,其实,从小学英文的孩子最大的优势,不在于背诵和记忆。研究发现,年纪小的孩子在词汇和句法的学习上比较缓慢,因为词汇和句法是抽象的组合,等到孩子年纪大一点,抽象思考比较成熟了,反而学得又快又有效率。李樱建议,应该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凯斯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