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好仅仅是因为粗心吗?别让"粗心"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不少家长在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的考卷之后,看看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错误,都会得出一个结论:粗心。家长蒙蔽自己,孩子也蒙蔽家长,问到为什么错了,简单的"粗心"二字就搪塞过去了。 但是,成绩好的孩子怎么就不粗心呢?此次考满分的孩子怎么就没这么粗心呢?追根究底,粗心不是孩子"犯了无心的错误",而是孩子"犯了没意识到的错误"。 粗心绝不是孩子简单的"会做而没做对",粗心背后,其实反映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很多问题,家长要是不帮助孩子找出"粗心"背后真正的问题,孩子就无法真正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笔者自己曾经也站过几年讲台,在带学生的过程中,无数次经历以下的三个场景: 场景一: 李老师,我们家小鬼,明明好多题都会,有几道题平常都给他练过类型题,
刚在家坐稳,同事追追就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波澜不惊:您家孩子今天没来上课。追追深深吸了一口气,换鞋出门开始了“寻子之路”。 按照儿子的套路,不是在楼下花坛偷着溜达,就是在不远处的小公园瞎逛,果然,儿子被自己像鸡仔一样从秋千上拎了下来(连逃学的方式都这么“文艺”!)。 母子俩走到小区楼下,碰到邻居奶奶,老人带着一脸看笑话的表情问:儿子逃学啦? 压了压心中的怒火,追追挤出一丝笑:没有,孩子今天不舒服,我接他回来休息。老人脸上一阵尴尬,儿子也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 回到家,追追把儿子的书包收起来,锁在了柜子里。 就带着孩子去买菜,儿子提重包,自己拿轻包,没有帮忙,接着追追让儿子帮忙做家务:扫地、拖地、整理衣服,做饭的时候也让儿子踩着小凳子帮忙洗菜、递盘子……不停地重复。 一个上午,儿子累得人仰马翻。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以及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义务。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培养孩子的孝心?一起来看看吧。 我时常告诉孩子们:“你们当中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成才,但你们都要成人。”“百善孝为先”,孝顺,是做人的根本。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留了项作业,让大家学唱筷子兄弟的《父亲》这首歌。上课的时候大家一起唱了这首《父亲》,虽然跑调都跑到奶奶家了,但是他们认真的样子真的很可爱。其中有几位女同学都在悄悄地抹眼泪。我知道他们都在心里默默地感恩父亲,我感到很欣慰。当今社会,家中孩子少,个个都是手中宝。在宿舍把脏衣服寄回家的学生不在少数。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就要让孩子学会站在父母的立场考虑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孩子就容易以自我为主,当时顾及不到父母的感觉。怎么培养孩子的孝心呢?为大家提供五点妙招。家长若能坚持做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坏脾气不仅像一把乱挥的锤子,破坏当下的一时一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生悲剧;更像弥散的有毒气体,形成深远而广泛的损害。 ——尹建莉 01 周六接到琪妈的电话,急慌慌地找孩子,我问出了什么事。 “还不是跟他爸赌气!”琪妈痛诉原委: 周六琪爸带小琪上培训班,说好上完课就陪孩子去公园划船,结果路上堵车,琪爸就取消了划船项目,小琪一路上跟爸爸闹别扭,当汽车被堵在一个路口时,琪爸忍不住大吼:“你再不服气就给我滚下车!自己走回家!” 小琪就直接打开车门,下车了。 琪爸大脑空白,又不方便停车,便
生活中总归是离不开钱的,每个父母都有义务帮孩子建立健康的金钱观。作为父母,你应该让孩子明白穷不丢人,有钱也不值得夸耀,不上进才应该感到羞愧。 辰辰二年级那年,听到班上同学谈论“家里的房子有150平方米”,放学回家一开口就问妈妈:“咱们家房子有多少平方米?” 辰辰家的房子并不大,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宽裕。妈妈没有瞒着辰辰,顺便找出皮尺,跟他一起算了算家到底多大。等辰辰哼哧哼哧的算完了所有面积,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最初的目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过去,后来一天放学回来,辰辰不太高兴,拉着身上的衣服说:“同学说这是女孩穿的衣服。” (辰辰好多衣服都是表哥穿小了的) 辰辰妈妈说:“怎么会呢,这是哥哥穿过的呀。”他又问:“那这件衣服多少钱?”没等妈妈说话,他就自顾自说班里荣荣的衣服都一千多呢。 从此,这小家伙开始学会用钱来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不应该只将严厉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可以适当的和孩子做做朋友,这样更能够知道孩子的想法。那么怎么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说,如果把管教当作是父母对孩子主要手段或目的,那么在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做父母主要的工作其实是多去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然后鼓励他,帮助他,帮他出主意,做他的军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我们经常说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但是这句话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朋友之间是要平等,有商有量 你对孩子有要求,也要允许他要求你。对孩子的要求自己先做到,那才是平等;动不动就用“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作为理由,单方面要求孩子做到,不仅缺乏做朋友的诚意,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沟通是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时最头痛的事情了。经常有家长形容自己跟孩子
检查孩子的作业,这是很多家长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孩子做完的作业,家长应该如何检查呢?什么样的作业检查法才是最高效的呢?如何运用哪些方法,能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检查孩子作业的那些事儿。 1 到底要不要检查作业? 帮孩子检查作业,应当是一个阶段性行为。之所以不应该是长期行为,原因很简单:家长不可能永远帮孩子检查。 一方面,随着孩子长大,他作业的难度会增加。家长不可能永远会做孩子所有的题目。即便家长跟着学,一方面不可能像孩子那样投入那么多时间(还有工作、还有家务),另一方面由于年事渐长,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常常比不上孩子…… 另一方面,家长不可能无时无刻都陪着孩子。就算帮他检查了作业,考试的时候家长是无法在场的。如果孩子不会自己检查,那重要的时候还是会犯错误。 但我们仍
尊重孩子,放低视线 一说到尊重孩子,通常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打骂孩子。但这些还不够,善于沟通的父母和孩子是在同一个视线上对话的。有一次,在小区花园里,一个小 男孩蹲在那里哭,我走过去怎么问,他都不说,后来看我蹲下来望着他,他伸手朝旁边指了一下,我才发现一只小麻雀死在草丛里。如果没有蹲下来,没有和孩子在 一个视线上,就不会和孩子有共同的感受,真正的沟通是彼此理解。 肯定孩子,多让他说 学会自由表达是打造沟通能力的第一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建立在外部评价上,一旦父母或老师说孩子说得不对,孩子就不敢说了。所以,孩子主动表达观点、想法时,先肯定他愿意表达的态度。 假装迟钝,假装无知 有一双全知全能的父母也是件可怕的事情,因为做他们的孩子都不需要开口,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马上就知道了孩子要什么、想什么。很多不爱开口的孩子,家里都有个格外细心能干的妈妈或者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6-15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2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来看看这则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这群年轻人很纳闷。 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那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东西是多大的错,有多么严重! 机会只有一次,因为那么,怎么做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所以家长都很宠着孩子,于是孩子自然形成了自私孤立习性。很多家长意识到这样的情况是不好的,希望能让孩子多认识一些小伙伴,让孩子懂得与他人相处,与之分享。其实幼儿园和集体游乐场所就是很好的学习地。在幼儿园里,通过做游戏,你的孩子将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遵守游戏规则。 懂得轮流玩耍,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也会礼貌地对待游戏伙伴。通过去多有规律的活动来培养宝宝的能力。通过同其他宝宝一起参与社会活动来帮助你的宝宝交朋友。约别的宝宝到院子里,发起一支侦察队;让你的宝宝和他的朋友一起过家家或者参加邻里的活动。 当宝宝交友遇到困难时不要给你的宝宝定性,也不允许别人给你的宝宝定性。社会技能应当被描绘为某些我们在努力学习的东西,而且任何宝宝的社会特性都不应该被描绘成固定的模式。比如说一个宝宝的害羞、迟钝或者好斗。任何定性的描述往往逐渐成为固定的行为,成为永久的性格
如何让孩子高效又轻松地完成作业?陪娃写作业这事儿,在近年来,被网友们推崇为高危工作,只要一提及,深有体会的家长们个个苦不堪言,接下来看看陪娃写作业有什么方法? 妈妈们的河东狮吼功日渐见涨,孩子按着自己的节奏对外界的声音无动于衷。无奈且无奈,爸爸实在看不下去,淡定地接过陪作业的光荣任务,几次败阵下来落荒而逃。有的爸爸平时温文理性,自从陪孩子写作业后,一切平和心态逐渐崩溃,甚至被气到管儿子叫“大哥、大爷”。不知道为何,犯“作业焦虑综合症”的家长越来越多,一说到陪作业的苦,那简直罄竹难书。是家长太焦虑还是孩子越来越不好教呢? 通常需要陪作业的是小学生,尤其刚开始上小学的低年级孩子。他们从懵懵懂懂的幼儿园放养式生活,过度到每天至少6节课、每节课40分钟、并且放学后还有作业的高负荷生活,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吗?怎么也要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吧!为什么会出现陪娃写作业情绪失控的
杨幂前几天又上娱乐头条了:《在香港亲自送孩子上幼儿园》。 新闻主要在八卦杨幂夫妻的感情状况,但作为妈妈,咱们可能都会好奇:小糯米才2岁零3个月啊,这就幼儿园了? 杨幂澄清了,不是上的幼儿园,是类似早教班,而且已经上了好一阵子了。 这是真的。 在香港,幼儿园绝不是等孩子到了3岁就去上了,幼儿园的面试,某程度上说比申请大学还激烈,绝大部分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在做准备了。 0岁开始的择校大战: 我的好朋友W,女儿和我家娃就差一天,快22个月了。早在去年11月,她就抱着孩子参加了10来个幼儿园PN(Pre Nursury)班的面试。 “因为香港的名校是一条龙式的,许多中学、小学的潜规则是,只收自己幼儿园的学生,要想上名校幼儿园,你最好在1岁时申请上2岁的PN班、还有参加更早的婴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①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可以与邻居亲切问候,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各个活动等,做出与人和谐相处的表率给孩子看。 ② 交流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的眼睛与之交谈,告诉孩子注视对方的眼睛意味着愿意与其建立友好关系。 ③ 邀请孩子的朋友及家长在周末或者是孩子生日时前来做客,开始时先让孩子与两三个小朋友接触,待慢慢习惯后,再逐渐增加共同玩耍孩子的数量,并告诉孩子“当没有人和你一起玩耍的时候,你可以学会主动去找小朋友玩。好朋友是自己去争取的,而不是别人给予的。妈妈/爸爸相信只要你去寻找,一定有很多小朋友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沟通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会与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孩子早期在交朋友、玩耍时,会出现想主动但是又害怕、害羞,这时候家长老师,应该
教育孩子,要注意的事情很多,比如在孩子在场的时候,这3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家长也别说出口来。 这几天,我从邻居家路过,听到邻居妈妈又在吼他家的孩子了,我发现自从她孩子上了一年级之后,就变得胆小、怯生了,常常低着头走路,见人也不打招呼了。仔细想了一下,孩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估计和妈妈的教育方法有关。 由于孩子上小学后,课业负担变重、难度增大,做功课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出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进而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虽然作为家长,纠正孩子的错误义不容辞,但也要注意言语,下面这几句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或者孩子在场时说了,伤害可能是一辈子: 一.“你怎么这么笨,猪脑子吗”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令家长头疼的恐怕就是辅导孩子写作业。之前就有一个新闻说,孩子爸辅导孩子写作业,5年后气出了心脏病。可见辅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视,手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了。那么宝宝沉迷电视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迷恋的“屏幕”害处多 从电视到手机、ipad,宝宝似乎总是那么喜欢各种电子产品。看动画片,玩小游戏,只要有了这些,仿佛一下子就可以把宝宝定住。不调皮不吵闹,也不缠着妈妈。可是这样真的好么? 一.你知道么?屏幕可能带给宝贝的伤害! 1.眼病 婴幼儿期的宝贝视觉调节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对于强光的直接刺激,视觉难以调节和适应。而宝贝在欣赏手机、pad、电视时,又特别喜欢看那些屏幕闪动频繁,颜色刺激性强的节目,时间长了就会造成视疲劳、近视、斜视。 2. 肥胖 原本活泼好动的宝贝,一旦迷上各种屏幕后,逗留在电视前前的时间就会增加,除对眼睛不利外,还会影响身体发育。比如,消化功能
喜欢玩耍的宝宝总会有大量的户外活动, 免不了有些异物进入宝宝眼中,如昆虫、灰沙、铁屑等。 这些微小的颗粒黏附在眼球表面, 不但会使宝宝很不舒服, 更有可能对宝宝的眼睛造成无法估量的损伤。 ▍如何预防: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妈妈对宝宝更加细心的呵护。检查宝宝活动的空间,远离如杂物堆、沙地等可能存在微小颗粒的地方。在风沙过大的时候,限制宝宝的外出时间,甚至禁止宝宝外出。 ▍如何处理: 1. 万一有异物进入宝宝眼睛,千万不要慌张,也不可让宝宝的手过度触到眼睛。 2. 妈妈可先注意观察一下,看看异物是否植入眼球。 3. 如果没有,就在洗净手后轻轻翻开宝宝眼睑,仔细寻找。 4. 一旦找到异物,用消毒棉签或干净纸
说话是一门学问,无论做什么,你都要会说话。想必这一点但凡踏入社会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吧。那么你知道吗?其实想要说好话,需要从小培养。 曾有句流传很广的话:“不会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是性格上的哑巴”。仔细想想,不正是这样吗?一个不会大方、勇敢表达自己的人,在人际交流中几乎相当于一个“会说话的哑巴”。 想一想,你的孩子有这些表现吗? 在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面对着同学、老师,却迟迟开不了口,只能自己默默找办法解决; 身体难受、或者很想上厕所的时候,却不敢在上课时候出声,只能默默忍受不适; 在跟同班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其他孩子都嘻嘻哈哈,很快就成为了朋友,他却一个人在旁边,想融入又不敢开口的样子; 在家里,时常是发现了什么去问他,孩子才承认,从来没有主动跟家长提起过什么事; 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时,朋友问孩子问题,孩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期许,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好孩子,长大成人,成才。然而有时候教育也树立了再多榜样,也都无法回避孩子成长中的“恶”。 它一次次地向我们敲响警钟,“熊孩子”该管管了…… “劣迹斑斑”的熊孩子…… 搜集网络新闻,各种“熊孩子”的报道层出不穷。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些“恶”,有的小到鸡毛蒜皮,有的却已经严重到几近“犯罪”了。 抽掉老人身后椅子,老人坐空摔倒脑后遭受撞击。 因为不让他们玩游戏,可以连着划花小区地库里的29辆私家车; 因为好奇,可以把火腿肠放进塑料瓶,让来进食的流浪狗卡在瓶口活活憋死; 随地大小便,甚至还故意对着电梯按钮肆无忌惮地撒尿…… 因为没得到姑娘手里的炸鸡排,在地铁来临的瞬间,猛地从后面把姑娘推向轨道…… 看电视上孕妇摔
养育孩子后,我们会越来越感到一个事实:尽管我们努力学习很多的育儿知识,我们拼命地告诫自己一定不要犯父母教育我们时的那些错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足够的爱、理解与尊重的环境里快乐的成长,可很多时候我们依旧会很无力。 我们发现,养育孩子其实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高难度工作,即使我们很努力,我们在很多时候还是会应付不过来。 上个周末,大宝吃完晚饭后,到卧室里去拿平板电脑准备看动画片,结果发现平板电脑没有电无法开机,他哇地哭了:“妈妈,我不喜欢你了,你为什么不给平板充电!” 吃饭中途,老二饿哭了,于是我起身抱起推车里的他到房间给他喂奶。脚还没到达卧室房间,就听见大宝哭泣的声音,接着是老公安抚他:“等下妈妈就过来了,妈妈这会儿给弟弟喂奶去了。” 正在给老二更换纸尿裤,听见客厅里的大宝在喊:“妈妈,你快点出来陪我玩。”我说:“等一下,妈妈给弟弟换好纸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