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烦恼,孩子不能自觉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哪怕站在边上看着,孩子也做不好。下面来看看如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父母对此感到很无能为力,是不是就这样听之任之呢?其实想要培养孩子自觉作自己应该做的事,力所能及的事,有一些方法的。 但是,这些方法需要父母自身作出改变,并且和陪着孩子一起实行计划的。 1.和孩子一起做约定 孩子做得好给予一定的奖励,做错事要自己承担责任,即是根据表现的好坏给予相对应的后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区分奖励和“贿赂”,本来孩子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必要提供额外物质奖励,但孩子的确花了时间和努力去做,我们给予正面的回应。 2.列出任务清单 由简单到繁杂,和孩子一起列出每日常规要完成的事情,先以日为单位,之后根据时间进行几天或周的安排。 任务必须是孩子可以完成的而且是具体的
美国科学家史蒂芬?葛雷曾经对记者讲过一个故事:小时候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没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母亲看见了,没骂没训竟然还说:“哇!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汪牛奶呢,哎,反正奶瓶已经摔碎了,在我们打扫干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葛雷高兴极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来。几分钟后,母亲又说:“你打算怎么收拾呢?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葛雷选择了海绵,和妈妈一起愉快地把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这还没完,科学家接着讲:我母亲说,刚才,你用两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的试验已经失败了。现在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把它拿起来呢? 葛雷很快就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顶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手里滑掉了。 这是一位很棒的母亲。她会引导孩子从刺上面看到玫瑰,化伤
孩子的青春期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早恋这一行为了,那面对爱情萌芽期的孩子,家长是不是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面对孩子早恋,家长应该怎么去处理?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处理?一起来看看吧! 告白,一个常常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青春词汇。尤其是每个人进入青春期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对异性产生爱慕,并且会主动靠近异性,由此双方的交往就更加频繁,恋爱的事情就不然而然的发生了。 青春期谈恋爱是懵懵懂懂的,带着一点点心动和羞涩,同时又是美好的,因为拥有了一切青春和快乐。其实有很多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异性走得近,过于频繁和亲密,家长都会觉得这是在谈恋爱。 有时候可能原因都不问,就把孩子训斥一顿,及时把孩子拉回学习的正途,其实我想说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谈恋爱真的是坏事吗? 早恋对于孩子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这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好有坏,其实只要做到正确的看待恋爱这件事情,
孩子们都已经放暑假了,暑假前老师们一再强调的就是安全知识,下面我们综合了相关暑假安全教育信息资料,希望能为家长和孩子的暑假安全带来一些帮助,希望孩子们能过好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 暑期要防安全“头号杀手”——溺水 在炎热夏天里,游泳是最热门的活动,对少年儿童意外事件进行对比后发现,溺水成为这些意外事件中的“头号杀手”。所以,小孩子无论在游泳池或者海边等地方游泳,一定要有家长陪同,不可以独自一人下水或游泳,也不能和小伙伴相约去下水。 暑假期间游泳一定要到正规的游泳池并有家长或老师陪同,无论水性好坏都要谨防溺水。有些不正规的游泳池,没有完善的保护设备,也没有救生员,非常危险。 12周岁以下的孩子不要骑互联网单车上马路 假期里,孩子们外出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他们的交通安全格外让人担心。每年假期,都会发生一些学生被撞伤
很多大人在带孩子时,总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替孩子做决定,如果孩子尚小,可以理解,但是家长们不要养成“替孩子做决定”的习惯。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让他成为父母编写剧本里的主角,而是让他成为可以发现世界美好的探索家。 父母辈辈相传的“为你好”式的教育方式,有时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 不要插手孩子的人生,让他自己掌握人生的航向。 替孩子做决定,有时候是一种伤害 同事盼盼是出了名的孝顺乖巧,两年前按照爸妈的意愿,嫁给了本地一个踏实本分的男人,婚后也经常给妈妈买衣服,买护肤品,并用年终奖金给爸爸添了台按摩椅。 但奇怪的是,结婚后的盼盼几乎不回娘家。 某一天的下午,闲聊中盼盼道出了心中的痛。 盼盼大学时期有一个男友,男才女貌,耳鬓厮磨。毕业后,爸妈却想让盼盼回到家乡考一个公务员,安稳的
“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就两步:1.找到不会的,2.把不会的变成会的。 第一步很简单,我们一刷题肯定能找到不少,所以说第二步错题集才是学习的精髓,在复习期间应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反复看错题本上。 数学是理科思维的集大成者,光记得公式定理远远不够,很多题目都是到处设坑埋雷,你必须加以留心。更何况,数学题型千变万化,解题方法及其组合也是千差万别。有个完美的错题本对数学错题的研究和反思是十分有价值的。 1 如何做错题集 做错题集的方法完全可以参照自己的喜好。喜欢抄题的抄题,不喜欢抄题的剪书,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想明白如何使用错题集。 思路 这里说的思路指的是你在解这道题时的全部思想活动,包括你对题目条件的分析、初步的想法、推导过程等等。尤其是卡了壳、出了错的部分,更要着重详细
现在,手机已经渐渐融入了生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少人根本离不开手机。即便是孩子,也会沉迷手机。那么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手机是保姆,手机是爹妈 懒人育娃法最明显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用手机代替爹妈。手机里的动画片,游戏这些颜色鲜艳画面有趣的小人可是吸引宝宝的利器。于是,宝宝哭了让他看手机;宝宝不好好吃饭,让他看手机;宝宝想要你陪他玩,让他看手机;宝宝想听睡前故事,让他看手机。 久而久子,手机已经快要代替你在宝宝生命中的角色,论陪伴时间算,真不知道手机和你谁是宝宝的家长了。 等到你突然有一天觉得宝宝不能再这样玩手机的时候,却发现宝宝已经不能离开手机了,他会为了手机而撒泼哭闹,不论你如何哄,甚至动手打斗无济于事,唯一有用的就是把手机给他。 于是你开始上网搜如何让宝宝避免玩手机,你会觉得宝宝好难
不少爸爸妈妈会纠结于一个看起来很重要的礼貌问题:“我带孩子参加聚会,让孩子叫人,孩子就是不叫,搞得我很尴尬。”“孩子见人不爱打招呼,搞得我都被长辈批评没教孩子懂礼貌了。”也有爸爸妈妈问真心爸妈,怎么才能让孩子变得爱叫人、懂礼貌? 教孩子懂礼貌的方法,我们是有的,但让孩子变得爸爸妈妈让叫人就乖乖地“叔叔好!阿姨好”的方法,我们是没有的,因为我们压根不这么要求孩子。 您可能会奇怪,这不是一回事吗?让孩子见人知道打招呼,不就是教孩子懂礼貌吗?但是,我们很“奇葩”地认为,这不是一回事。且听真心爸妈道来。 面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几个月前,真心爸妈刚刚工作时所在公司的老同事聚会,因为没人看孩子,我们把两个孩子一起带上了。参加聚会的都是当年的老板、前辈,对当时年轻的我们都照顾有加,一见面,真心爸爸自然按照惯例,让孩子喊“伯伯”、“爷爷”,但俩孩子
没错,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最近看了最近一期的《爸爸去哪儿》。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妈妈团惊喜探班。整个团队因为妈妈的闪亮登场而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分享是一种美德吗?当你让孩子这么做的时候,其实错得很离谱! 在快乐村长李锐的组织下,欢乐的大家庭举行了三个别开生面的游戏:滚南瓜、乌鸦跳、欢乐一家亲。每个游戏的前三名都能获得精美绚烂的苗家银饰。大家蠢蠢欲动,都想成为胜利的大赢家。 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角逐后,比赛有了显而易见的结果。得到奖品的家庭欢呼雀跃,没有得到奖品的家庭黯然神伤。他们是小泡芙家和小小春家。 其中,小小春的表现尤为伤感。因为他和心心念念的漂亮饰品失之交臂,他打算赢来当做礼物送给妈妈。现在愿望落空,小小春无比失望,泪眼婆娑。 吴尊的家庭在三次比赛中都获得奖品,因此奖品最丰厚。Neinei若有所思地看着小小春和小泡芙。她出人意料地
孩子沟通能力差怎么办?孩子不会与父母沟通怎么办?我的孩子十一岁了,是个安静乖巧的女孩。但是好像有点太安静了,不怎么爱说话,叫她会答应,但要是多聊几句就不怎么说话了,给人感觉沟通交流能力不强。她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我平常也上班,陪她的时间没有很多,所以有点不知道怎么办? 关于孩子不愿意表达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觉得即使自己表达,也没有人听;也有可能是因为平常和人沟通的较少,所以导致沟通能力较弱。你的孩子应该是后者,因为孩子爸爸经常不在家,你也没有很多时间陪孩子,孩子和人接触较少,缺乏沟通才导致这样。 建议你平常多和孩子沟通聊天,询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有没有新认识的朋友,有哪些开心事或者是有什么苦恼说给妈妈听。当孩子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时,这时候你应该耐心地告诉孩子你的沟通目的:”妈妈希望你告诉我你的感受和需要,相信你能和我们交流,我和爸爸会尽最大努力去理解你。
孩子这些拖拉瞬间,别人3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需要2个小时!这么拖延,就在开学前夜,发现写都写不完,最后只能硬着头皮边哭边补作业。 可见,不是所有孩子拖到最后一刻,都能好好完成任务,更多的还是被时间逼急的痛苦。 这份痛苦,也只能由孩子的眼泪和爸妈操碎的心来收场! 对于这种拖拉磨蹭,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 “拖延,就是不能管理时间,之后便什么也不能管理,会一事无成。” 所以,孩子拖延的背后,其实是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没有计划的表现,而且孩子年龄越大越难改变。 不早点纠正,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学习生活,还将影响一生的发展! 那么,我们该怎么纠正孩子的拖延呢? 独家游戏训练法 不吼不叫 就能解决孩子拖拉问题 只
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的未来,可不要小看,在孩子12岁前,做爸妈的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这3件事,下面了解一下,看看这篇文章,别忽略了免得耽误孩子一生! 孩子的心理问题,源于父母的抚养方式 孩子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叫“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外界事物所诱惑。 此时,如果父母能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如同农民不误农时进行播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点,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容易出现各种“毛病”。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等。 我经常从新闻渠道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的报道:因妈妈对女儿玩游戏荒废学业的责骂,年仅12岁的孩子跳楼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陌生与可怕。而这些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都
不知大家有没这种体会,孩子小的时候个体差异很大,有些两三岁就能背诵唐诗宋词好几十首,可有些这个年龄还没开口说话;有些四五岁加减法已经算得非常纯熟了,可有些可能连十个手指头还数不清楚……孩子小时候的这种差异,大部分取决于生理、智力发育的快慢,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速度,所以早了没啥好得瑟,晚了也没啥好焦虑的。正如每个正常的孩子最终都能学会走路一样,有的早些,有的晚些,可到了一定年龄,大家就都会走了,不存在走得早的就肯定走得好些。 而当这些“基本功能”都初始化好了之后,孩子间的差异就开始取决于努力了,在哪方面花的时间更多,通常这方面就会比其他孩子要优秀些,比如每天坚持阅读的孩子,他的识字量、理解能力自然会比不怎么爱看书的孩子强些。 不过再长大些,当孩子在一个竞争更激烈的环境下,要比拼的就不仅仅是努力了,比如大家每天花了同样的时间上了同样的课程,课后都花了一两个小时完
孩子拿啥咬啥是哪里出问题?孩子老喜欢咬东西是什么行为?接下来看看下文了解一下关于孩子咬东西行为是什么原因? 不少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抱怨:“我孩子什么都往嘴里放,拿到什么咬什么,不管饿不饿,也不管这个东西能不能吃。”很多自闭症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咬东西的行为,有的只是咬特定的物件,有的是拿到什么咬什么,书、玩具、铅笔、自己的衣服和手臂。 首先,家长要仔细观察,咬东西的行为发生在一天的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当时家里有什么人在场,行为之前和之后都发生了什么......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某种规律:每次做作业之前或者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孩子咬东西的行为比较严重。或者孩子最近咬东西的行为变本加厉,再分析一下家中有没有明显的变化:比如爸爸突然需要出差三周,家里添了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刚刚换了保姆等。需要提醒一点,婴儿长牙的时候,见什么咬什么,六七岁的儿童换牙的时候会老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远要比我们想象的重要。但是有不少家庭会使用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那么对孩子错误的教育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对自己发出这样的疑问:“我算是称职的家长吗?”大多数家长都难以获得最后的答案。 但是这些家长会通过与其他家长进行比较,如果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一些优点,这些家长就认为自己算是称职的家长,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人之常情、有道理,那就能算是称职的家长。 其实,判断家长是否称职,不能只站在家长的角度来判断,要看家长是否有这些表现。 第一:从来不夸赞孩子 有一类家长,你问起“你的孩子有哪些优点”时,这些家长只能递以一个迷茫的眼神,然后开始抱怨自家孩子的缺点,全然忘记了被提问的问题是关于“孩子的优点”。这一类家长在观念中认为“如果经常夸赞孩子,孩子就
啃老族,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当我们在谴责哪些啃老的人时,是否有想过这些人啃老的原因?那么造成孩子以后啃老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啃老,很多年轻人不是去努力拼搏,而是想着怎么从自己的亲人那里不劳而获的获取钱财,明明自己已经有能力去工作赚钱,还想当然的从自己的父母那里搜刮钱财。 比如有一位父亲正在准备拆迁街上的店面,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和媳妇跑了过来,目的就是想从中获得一笔钱财,然而父亲不同意,儿子就把父亲的门面给砸掉,每天都来给他的父亲找麻烦,直到父亲答应给他分拆迁费才肯善罢甘休。 这种事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多的年轻人,不想办法出去努力工作,反而费尽心思坐享其成。明明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还要养育自己的儿女,反而还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干。 其实孩子长大后出现啃老的行为和
图片拍自美国小学“家校通讯录”首页。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下, 这7个好习惯到底是什么? 个人的成功 好的选择和目标 习惯1:积极主动HABIT 1: BE PROACTIVE 我的人生我负责。 Be in charge of your life. 对自己负责,做事积极主动。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情绪。做错事情不怪别人。不用别人说我也会做正确的事情,哪怕没有人在看。 习惯2:以终为始HABIT 2: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有目标,有计划。 Start with a plan. 做事情之前,制定一个目标和计划。做有意义和能带来积极影响的事情。每个小朋友都是班级里重要的一员,为学校做贡献。将来希望成为一个好公民。
哪个家长没有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陪孩子写作业怎么成了一种煎熬,本来没有皱纹,都能让作业逼出皱纹来,不写作业时是亲妈,一写作业就成了后妈,本来写作业是提升孩子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现在却成了母子关系的之间的一把“刀”,生生的“隔断”了母子之间的爱。 很多家长只会一味的责怪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没有写作业,只知道玩,但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家长们想过这有可能是你自己造成的么? 孩子一回来就说:“吃完饭赶紧写作业”,换位思考想一下,上班一天,屁股刚坐沙发上,就有人黑着脸说,等会加班把工作完成,你是什么感觉,还能好好吃饭么,肯定气都气饱了。 不妨这样,孩子回家先给孩子一个拥抱,第一句话改为:“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这样会不会好点呢?就起码孩子能好好吃个饭。“今天的作业多不多?需不需要妈妈的帮助....”这样一来,孩子或许能接受
自闭症有什么特点?自闭症孩子有什么表现?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自闭症?下面来看看孩子是否有自闭症该如何判断? 自闭症的标准就两条:社交障碍、狭隘的刻板行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两条标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绝对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本来从未在意的症状突然觉得也是社交障碍或者刻板行为,让每个家长都心惊胆战。 今天让我们深入了解下这两种情况。 社交障碍详解 1. 一个人最好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全没有和别人沟通的欲望,在他们看来这真的不必要。很多自闭症孩子不会说话是因为他们压根没想学。 此外,如果能不和人接触是最好的,拥抱这些肢体接触是不用想了,他们连眼神都不愿给你一个。 2. 不存在感同身受 孩子不能理解别人的情感,不能理解他人的需求,所以没有同情心,不能察觉出别人的感觉。《海洋天堂》中
最近看了一个对才女徐静蕾的访谈,她说自己有童年阴影。 徐父每天恨不得把24小时都为徐静蕾安排妥当,几点起床,几点散步,散步多长时间,应该背几首诗词等等都算计的得恰到好处,如果胆敢有违命,小则痛骂,大则痛打。 直到现在,她都不愿意回忆与童年相关的任何事情。她说,以后找老公绝对不能是她爸那样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童年都会有褒贬不一的评价,我们可能都会在不认同父母但又无力反驳的时候想到过:以后我一定不能对我的孩子这样。 可是我们更需要思考,哪种亲子关系才能健康持久发展呢? 先让我们来对号入座,看看你现在属于那种亲子关系呢? 01 你是我的路人甲 我的一个朋友,孩子才一岁就被送回了老家由姥姥姥爷抚养。 我的朋友和她老公在北京工作,经常加班、出差,周末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