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分享不见得都是好事,这样教宝宝同时伤害两个孩子
    分享不见得都是好事,这样教宝宝同时伤害两个孩子

    CC上幼儿园的头几天,偶然在电梯里遇到一个跟她同一幼儿园的小姑娘。跟孩子奶奶聊起来,她们上小班,我们上托班,她很兴奋,我也很兴奋,谁都知道如果有一个伴儿,对孩子适应幼儿园是多么大的助攻。 我私心想着,以后也争取跟她们一道上幼儿园。 谁成想,美梦当天就破灭了。 那天小姑娘带了一包零食,里面是几个小麻花。 互打招呼之后,奶奶就开始告诉小姑娘,给妹妹一个。 我当下便觉不妥,初次见面,“分享”这事未免仓促了些,看孩子也一脸不乐意,自然也明白这只是一种成人之间的寒暄。 客气的回应道,不用啦,一会到幼儿园就可以吃早饭啦!宝贝是想拿到幼儿园再吃是吧? 没想到孩子的奶奶非常较真,当下就开训了:你这孩子,怎么不知道分享呢?你不分享以后没有人愿意跟你玩。给妹妹一个,你不给以后你爸爸妈妈就不给你买好吃的了。 小姑娘当场就

  • 什么是孩子的道德智商
    什么是孩子的道德智商

      一、孩童是最敏锐的观察者   道德智商不只是从背诵条规得来,而主要是从学习怎么跟人相处,怎么对待他人时,而成人道德行为如何,小孩子是最敏锐的觉察者。要小孩子说出他们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们确实也是我们的观察者。当我们想教育小孩时,其实有时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二、从第一天就开始传达信号给孩子   譬如有的六七个月的孩子爱淘气,喜欢喝完牛奶就扔奶瓶,听奶瓶摔在地上的声音。对这种现象,是随他去,帮他收拾,还是呵斥打骂他?正确的方法是,当孩子喝完最后一口牛奶就拿走奶瓶,并一边跟他说话或洗脸。就这样渐渐地,孩子就没有兴趣丢奶瓶了。也就是说,从事情发生的第一天起,就要开始教育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小于一岁的儿童也能够调教,不然,长大了便难以教育,成为爱的奴隶就不好了。   三、良知启蒙阶段   在小孩进小学前后,这时,小孩开始

    标签:幼儿教育
  • 好爸爸8个标准你有没有?
    好爸爸8个标准你有没有?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首先要认清楚教育不仅是妈妈的责任还是爸爸的责任。事实证明爸爸如果肯花时间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好爸爸的标准又有哪些呢?要做好爸爸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花时间陪孩子。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玩乐,听他们说话,他们会记住你的爱,感激你的付出。如果你总是很忙,无论你有何借口,孩子们都会觉得被忽视。   2.以身作则。一个好父亲会从点滴小事中给孩子展示什么是诚实、谦逊与责任,让他们明白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品德。   3.全家一起做饭吃。现今,做饭不再只是妈妈的义务,父亲也要学习烹饪,同妻儿共享其中的乐趣。餐桌也是全家交流的好场所,孩子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赞美他们并给出建议。   4.经常赞美孩子。男性通常不太擅于表露情感,但事实上孩子很在乎大人的关注和赞赏。多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哪怕只是一个拥抱

  • 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懒"父母和“学习型”父母,差别到底有多大?答案:孩子见。一般都是"懒"父母,懒父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拒绝自己思考,只想寻求解药。 家庭教育的主旨并不复杂,但是却需要用心体察。当父母愿意耐心的体察孩子,尝试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大部分有问题的父母都会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为孩子焦虑,一筹莫展,另一方面又时时犯懒,懒的思考更懒的改变,于是就像一追追逐自己尾巴的小狗,不能从这个怪圈中走出来。 生活当中,只要你细心观察,会发现时时处处皆心理,时时处处皆教育。 前两天我和我妈在小区里散步,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大约四岁左右的男孩,站在干枯的灌木丛中,两只手各执一支枯树枝。他身边几步远的位置,站着一位年纪不算太老的姥姥或者奶奶。小男孩在灌木丛中突然摔倒,我在一旁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一不小心眼睛扎到那些枝枝叉叉上,实在是很

  • 宝宝学说话要经历什么过程
    宝宝学说话要经历什么过程

    每一位爸爸妈妈妈,第一次听见自己孩子说出第一个真正词语时,心里是不是像蜜一样甜?但你知道吗?宝宝学会说话,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是怎样一个艰难过程? 宝宝学说话很简单?不是的 人类语言习得,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 阶段一:听,练习辨音 打从一出生,婴儿们就自带能够识别声音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区别语音与其他声音,还能分辨出所听到的语音中所有的音素。 心理学家Peter Eimas和Peter Jusczyks发现婴儿在吸吮奶瓶的时候,对于播放录音的「pa」音和「ba」音有不同的反应,因而推断婴儿能够区分相似但是不同的音。 Patricia Kuhl教授的研究让我们对这个阶段的婴儿有更多的了解。她发现婴儿有个神奇的能力:6~8个月以前,他们能听出所有语言中的音,哪怕他们的母语中并没有这个音。

  • 母亲和儿子之间的3种病态关系,家有儿子必读
    母亲和儿子之间的3种病态关系,家有儿子必读

    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母亲是孩子未来关系的理想典范。母亲就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的人生参照物。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性格会随着年龄与环境有所变化,但总体的趋势却是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 相对于女儿,母亲对儿子有着更特殊的影响。尤其在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中国式母子关系,更多了一层复杂性。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母子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建议,供参考。 1妈妈用强势、严厉、干预过多……淹没儿子,会导致儿子缺乏自我与自主,以及男性力量 前几日,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小学生作文: 刚考完就让我学习,学习。爸爸也治不了妈妈,整天稀罕类里很很,不舍得熊她一句。瑶瑶的爸爸就不这样,就揍她妈妈,她的妈妈就很老实。女人这东西,稀罕后患多,一揍就老实。我爸爸就是太小胆。 除去中间一些字词我没弄明白

  • 控制欲强的家长表现有哪些
    控制欲强的家长表现有哪些

    控制欲强的家长对孩子未来成长到底有没有好处?扪心自问,你是个控制欲强的家长吗?下面来看看控制欲强的家长都有哪些表现? 曾在一档教育纪录片里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妈妈为了孩子全职在家十几年,一直到孩子上初中。孩子初中去了夏令营,妈妈因为不放心,违反禁令打电话,事无巨细地给孩子交待明天穿什么衣服好看,搭配什么裤子合适,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表现。 乍一看这位家长是一位关心孩子的好妈妈。可在纪录片里,孩子从一开始的聪明活泼、调皮捣蛋,慢慢变得犹豫不决、郁郁寡欢,眼神中常常流露出迷茫。原因在哪? 就是因为他的妈妈太过牺牲自己,把孩子和自己绑得太紧了。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控制欲太强。 家长控制欲太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相信很多家长都懂得。没主见、无担当、软弱无能......这就是被控制下孩子的表现。 许多家长自孩子一出生,便无微不至地照料

  • 让宝宝养成健康进餐的好习惯
    让宝宝养成健康进餐的好习惯

      看到宝宝能够大口大口地吃饭,最开心的莫过于父母了。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才能保证宝宝身体的健康发育成长。有什么办法让宝宝大口吃饭呢?   宝宝吃好睡好、健康成长,是每个父母都希望的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各位家长都备受宝宝不爱吃饭的困扰。家里宝宝不爱吃饭,每天摄取的营养不足,怎么能健康成长呢?婴幼儿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先找出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然后寻找正确的方法,慢慢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可能造成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   1、零食太多。很多一个可能就是宝宝吃了太多的零食,或者饭前喝奶,以至于到吃饭时间,宝宝肚子不饿,自然就不爱吃饭了。   2、宝宝的活动量小。现在好多家庭带孩子都居家较多,活动少了,肠胃蠕动、消化自然也慢了,肚子当然不会饿了。   3、进餐习惯不好。特别是老人带孩子,宠溺着他又不加管教,让宝宝养成了边玩边吃的坏习惯。   4、家长影响。如果家长本身

    标签:幼儿教育
  • 拒绝帮儿女带孩子可以吗
    拒绝帮儿女带孩子可以吗

    不想帮儿女带孩子可以吗?基本很多父母帮自己孩子带孩子,如果不愿意可以吗?假如,拒绝儿女的请求,老人会怎么样? 在我们中国有一种很常见的照顾孩子模式,那就是夫妻双方上班时,把孩子送到家里老人那儿照顾,下班再把孩子接回家。这样做很麻烦,却也实属无可奈何。 如今社会,由家里老人帮忙照顾小孩的比例占中国家庭的66.47%,并且这个比例很难下降,但因此老人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在随之增高,有3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抑郁症。 老人们的心情我们也不难理解:辛劳大半生,终于到了儿女独立、自己安享晚年的时刻,却不得不再次奉献,帮忙带小孩,当然也有很多老人直接拒绝,却得到了儿女“你不帮我带孩子,我就不帮你养老”的回应,对此老人只能妥协。 有不少老人坚持不帮忙,但很有可能会遇到这些困境: 1、儿女会心存不满 很多人都会觉得既然是

  • 为什么大人热衷于“打屁股”?真的要“棒打出孝子”?
    为什么大人热衷于“打屁股”?真的要“棒打出孝子”?

    近日,日美科学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孩子小时候犯错时“打屁股”并不能起到令其听话的效果,相反更容易对其未来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研究还表明,那些小时候被监护人打过屁股的小孩在5岁半的时候,相比没有被打过屁股的同龄小孩,“不听话”的几率高达1.6倍;“不遵守约定”的几率高达1.5倍,而且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行动。 与专家们的研究一样,平日里教育孩子,“打屁股”不如“讲道理”来得有效。为什么大人热衷于“打屁股”,与粗暴落后的教育观有直接联系。许多人认为,孩子小,讲道理无疑是徒费口舌,不如“打屁股”效果明显。当然了,“打屁股”仅仅是粗暴教育的一种手段,还可能伴随着“抽嘴巴子”、“罚跪”等传统的教育形式,所谓的“棒打出孝子”,似乎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让孩子乖乖听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大人在吓唬孩子,说什么如果再这么样,就要棍棒伺候。孩子可能被吓唬一

  •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黄金时间,千万别错过!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黄金时间,千万别错过!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而这个人就是父母! 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一辈子受益无穷。 有父母会说自己的孩子喜欢看电视、玩游戏,根本不喜欢阅读。觉得是孩子缺乏上进心,不听话,打上一个“不爱阅读”的标签。 而实际上,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孩子是否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与父母的努力和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趁这个暑假,抓住这个阅读黄金期,让孩子爱上阅读吧, 今天给大家分享几条建议,希望帮助孩子们在暑假更好地阅读。 1、家庭的读书氛围和父母的以身作则: 在一个家里,如果没有书,没有爱书的人,那么这个孩子,很难爱上阅读。 假如你只对电视剧或手机感兴趣,如果你自己很浮躁,拿忙作借口,花大价钱去听一些讲师的二手培训班,却不肯静下心认认真真读点书。

  • 妈妈必须知道的宝宝智力开发知识!
    妈妈必须知道的宝宝智力开发知识!

    一、婴儿智力发育指标是什么? 1个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3个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语言:笑出声。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5个月 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语言:对人及物发声。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7个月 大运动:独坐自如。精细动作:耙弄到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

  • 孩子过早认字对大脑发育好吗
    孩子过早认字对大脑发育好吗

    教小孩认字、算术:短期看是骄傲的,中期看是亏本的。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大脑构建和发展规律,小孩子的记忆力是不好的。 那种认为小孩子记忆力好的人,都是不懂脑科学,对于孩子记忆力的体会也是自己主观扭曲着去看的。比如一个0——5岁的孩子,你问他昨天发生的各种事情,提到过的人的名字,谈过话的内容等,问100个,他能记得的不超过50个,一个5——12岁的孩子,一定能记得更多,一个成年人也一定会记得更多。所以我也很奇怪,家长们怎么能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很好,甚至认为比大人都好?! 也许是因为自己100个事情里也只能记得95个,但是孩子那么小,却能记得45个,所以很惊讶,从而欢呼:“孩子的记忆力真好!”。看到了吗,这个欢呼本身就是错的,孩子的记忆力比不上5——12岁的,5——12岁的又比不少12——40岁的。而人过了40岁之后,的确

  • 这3种行为,身为家长的你有没有做过?
    这3种行为,身为家长的你有没有做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有把当好老师的责任做好吗?作为家长要注意了,你的这3种行为,正悄悄改变着孩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可是,家长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却正悄悄地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看看下面这3种行为,身为家长的你有没有做过? 大量的负面暗示 “你看某某家的孩子,成绩好,芭蕾舞也学得好,你看看你,你怎么这么笨呀.....” “你看某某家的孩子,爱看书,不闹腾,你怎么整天瞎折腾呢?” 家长们说者无心,孩子听者有意。长时间以后,孩子潜意识否定自己,接受了“笨”“调皮”“不爱学习”的暗示,并会如此给自己做定位。 家长应该以鼓励为主,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赞赏孩子的每个小进步。比如: “宝宝今天做的手工,比上次做得好!” “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妈妈想听一听!” 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

  • 孩子怎么养成了熊孩子?什么雷区不能碰?
    孩子怎么养成了熊孩子?什么雷区不能碰?

    小孩子养着养着怎么就成熊孩子了呢?熊孩子是怎么养成的,爸妈不知道吗?下面看看养孩子有哪些雷区不能碰? 期待已久的小天使终于降临人间,许多宝妈宝爸自然当做掌上明珠看待,可是,谁知孩子一张大就各种不如人意,然后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可是问题真的出现在孩子身上吗? 其实是父母一贯的纵容才养成了孩子有求必应的心理,宝爸宝妈们,你可就长点心吧!这些雷区不能碰!  俗话说,以小见大,孩子三岁之前就能看出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其实这话不无道理,一个小时候就欲求不满的孩子,以后肯定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而一个小时候被教育不要轻易拿别人东西的人,长大肯定也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物品。那么宝爸宝妈们,你们的哪些行为让孩子逐步走向“黑天鹅”了呢? 一、长抱不松手  带孩子,讲究一个“带”字,和抱孩子是截然相反的。

  • 什么类型的孩子容易招人误解?其实包括父母
    什么类型的孩子容易招人误解?其实包括父母

    什么类型的孩子容易招人误解?高度敏感的儿童有什么特点?父母要知道,特别是这类孩子,从小就遭人误解,包括父母。 一个特别的孩子,一位认识多年的阿姨告诉我,她上周参加了一个朋友儿子的葬礼。得知这个孩子的死因后,她很震惊,也很心痛。 这个孩子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这家人性格都大大咧咧、直率开朗,除了他。他是家里排行第三的孩子。在家人看来,老三特别内向。当兄弟姐妹都在一起嬉戏玩闹的时候,他喜欢一个人待在角落里。 过年拜访亲戚,别的孩子都会争着找大人要红包,但他不去。他从小吃饭挑食,衣物床单挑布料,家里人还嘲笑过他是“处女座”。 这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性格,让父母担忧过好长一段时间,甚至觉得他脑子有点问题。 爸爸妈妈经常说他太笨,不灵光,让他向姐姐学习……高中选专业,他想选中文或新闻专业,但爸妈认为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逼着他

  • 孩子做错事该如何教育?接纳情绪比追究责任更重要
    孩子做错事该如何教育?接纳情绪比追究责任更重要

    孩子做错事,家长应该如何处理比较好?面对孩子的犯错,家长该追究责任吗?孩子打碎东西或者做错事以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严厉指责?还是体察他的心情呢?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作为一个成熟的父母,如何做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呢? 专家告诉我们,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比马上追究孩子的责任更为重要! 请看下面两个家长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处理孩子错误的案例,希望能够引起你的思考——接纳孩子情绪:让孩子主动反思过错和责任 吃早餐时,豆豆一手拿着酸奶瓶,一手插吸管,由于用力过度,瓶子滑出了桌面,摔烂在地上。尽管豆豆妈妈没有责怪孩子,但豆豆仍然哭喊:“要把瓶子装起来”、“要妈妈给他买一瓶新的。” 无论妈妈抱着豆豆怎么轻声安慰,他还是没有停止哭泣和要求,直到妈妈问他:“你是不是希望重新再吃一次早餐?这样你可能就不会打碎瓶子了!”,

  • 孩子日常行为心理分析
    孩子日常行为心理分析

    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行为和心理教育;小女一年来的成长和变化。现在他们班总共有十个小朋友了,三岁多就能够用英语数到一百的她,“应用数学”看样子还不错。 春节前带她去昆明的动物园,她自己玩得很开心;也很有主意,自己一个人很高兴地走进孔雀群里喂孔雀,甚至敢于把食物拿在手上让孔雀来琢(不是大人教的)。与其他陌生的小朋友也可以很快就玩在一起,不像原来,会尽量回避生人,个性开朗了很多。与一年多前她三岁的时候相比,差距非常明显。相对一些同龄的孩子来说,她的确“长大”了不少。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教就有,不教就没有。明珠班班主任黄老师,这一年来显然费了不少心,把一个一年半以前刚刚组建的“小小班”带上了路。照这样下去,孩子们显然会更成熟,更幸福。 中国的幼儿教育问题太大了,家长们面对幼儿教育太无知了。因此,我们很多孩子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一出生就输掉了。因为

  • 生一个孩子和生两个孩子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孩子和生两个孩子有什么区别

    现在很多家庭觉得家里一个孩子以后照顾老人的负担会很重,所以决定生个二胎,那么家里生一个孩子和生两个孩子有什么影响呢?一起来看看吧! 二胎开放后,不少家庭都加入了“二胎大军”中,但仍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处于观望状态。到底生二胎会改变什么,生一个孩子和生两个孩子真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吗? 婷婷妈:我选择生二胎是因为周围朋友都在追生二胎,大宝都已经十几岁了,现在又添了一个小宝宝,家里开销是真的大,我现在都不敢买新衣服了。不过大宝对二宝的到来也十分欣喜,平常经常念叨妹妹,看着两个人健康的成长,我和老公内心还是十分满足的。 听风:我是独生子女,知道一个人孤单长大的滋味,所以一定要生二胎给大宝找个伴儿。 小铃铛:和老公两个人大腿一拍就决定了生二胎,但生完我就后悔了,两个孩子没差几岁,整天闹得家里是鸡犬不宁的,我都快要疯掉了!

  •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画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画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的画画和我们成人所理解的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   3岁前的孩子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他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可是他的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成人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时,会有一种感受,会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也一样。在孩子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面对那么多的新鲜感受,孩子的表达欲望是极其强烈的。   如果你不让他表达,他就会感到压抑,会沉积在心里;如果你给他条件,让他通过绘画,尽情地、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很释放、很敞开,心理发育也会因此很健康。   3种做法,让孩子充分地表达: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沙发上画,家长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   所以一定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