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宝宝为什么咬人
    宝宝为什么咬人

    宝宝十个有九个爱咬人,有的是在吃母乳的时候咬妈妈;有的则是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咬伤人家。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不希望发生宝宝咬人的事情,怎么办呢? 其实,应对宝宝咬人的情况,我们只需要这样做。 吃母乳时咬妈妈 这个是很常见的事情,有的妈妈抱怨自家宝宝喂奶时已经给自己乳头咬伤好几次了,当时的自己很凌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有大声的尖叫。 当宝宝出牙期,由于牙龈不适或有些痒时,会咬住一样物体来缓解牙龈不适,从而减轻烦躁感。 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不能大声尖叫或直接上手打孩子。宝宝会感到很委屈或受到惊吓,这样对宝宝的睡眠质量也会有影响的。 最好的办法是用闭气的方式解决。 当宝宝吃母乳时咬人不松口,可以采用“闭气”的方式,将宝宝抱得更靠近自己,这样鼻子就会被堵住。宝宝会用嘴呼吸,这样就可以逼迫他们松口啦。是

  • 小宝宝的社交没救了,争来抢去忙救火,妈妈这样引导不慌忙
    小宝宝的社交没救了,争来抢去忙救火,妈妈这样引导不慌忙

    关于抢玩具,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不是被人抢时发怒,就是抢人时哭闹,我该怎么引导他呢? 我儿子一岁半了,每次和别人玩时,如果有人抢他的东西,他会很愤怒,在那浑身用劲儿地颤抖,样子很吓人;要是他拿着别人的玩具玩,过会儿人家不给他玩了,他就满脸通红地使劲儿抢。如果我把玩具拿过来还给人家,他就哭得很厉害。虽然每次我都告诉他别人的玩具我们不要,但没有用。我该怎么引导呢? 抢别人和被别人抢,是每个宝宝都会遇到的两个经历。如何与小朋友交往,如果家长不引导,宝宝不去实际体验,他是不会无师自通的。但是家长不能只靠对宝宝讲道理,因为宝宝的物权意识还没有发展起来,对“你的”“我的”边界还不清楚,凡是喜欢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占有欲比较强。 别人抢宝宝喜欢的东西,会引起宝宝强烈的愤怒。父母要把被抢的玩具拿回来,给他安全感,然后问他“你愿意给

  • 真爱孩子,暑假补课不如补这5个习惯!
    真爱孩子,暑假补课不如补这5个习惯!

    第一次知道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第一反映是“补课!”;第二次家长知道成绩还是不好,开始犯愁;第三次家长会,直抒疑虑:孩子补课了呀!怎么不见有进步呢?这种“校内差、校外补”的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 补课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把希望寄托于补课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补课,不如补习惯。 01、补一下阅读的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爱阅读的孩子他的首先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因为长期的阅读使他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非常高。 阅读量不大的孩子最欠缺的是理解能力,有时候孩子做错数学题,大部分时间跟他们理解错误有关,他们可能读不懂题目的要求。 还有数据表明,一学期内读完9本及以上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读完2本及以下的

  • 害了孩子一生的三个坏习惯,竟然是......现在知道还不晚!
    害了孩子一生的三个坏习惯,竟然是......现在知道还不晚!

    小慧说:有一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孩子养成这三个坏毛病,未来发展肯定有限。生活是最好的训练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快来帮孩子改正吧。 1 父母说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太缺乏主见了? 事例:妈妈问东东去哪里玩,给了很多选择,等了半天,结果东东说:“你们决定吧,你们带我去哪我就去哪。” 学校老师也反映:上课回答问题,东东的答案本来是正确的,可是因为同学说了其他答案,他立刻就将自己原本的答案改错了。 专家分析:孩子缺乏“主见”,无论你怎么启发,孩子还是唯唯诺诺,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挫败? 儿童3—8岁这一阶段非常重要,要着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否则,当家长事事都为孩子做出决定,而孩子也习惯了这种决定后,他将越来越丧失思维的独立性,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成长非常不利。

  • 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儿童呢?
    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儿童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大家都知道早教的重要性,有些孩子相当顽皮,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教育儿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呢? 孩子如何教育,有以下几个要点: 1、称赞法。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坚持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不存在过分表扬的说法。如果你三岁的孩子向你展示了一幅他手绘的图画,你完全可以给他打个满分,告诉他这幅画简直棒极了。如果这幅画并不是他最出色的一张,你至少可以找出某个角度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蓝色选择的非常好。 这样孩子听完会有一种动力和表现欲望。他会想下次表现的更加好。 2、批评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认为,批评会打击孩子培养起来的自信心。他们总是告诉父母:“如果你找不出任何鼓励的话,你最好就什么也别说。”曾在幼年时期受过父母严厉斥责的人,在为人父母后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建议。但是最

  • 孙俪8个建议给二胎父母:帮助大宝愉快接受二宝
    孙俪8个建议给二胎父母:帮助大宝愉快接受二宝

    家长如何给大宝做思想工作?如何帮助大宝愉快接受二宝?每每看到邓超和孙俪的儿子、女儿和睦相处,小编羡慕不已。下面这篇文章献给二胎父母。 人家是相亲相爱的两兄妹,我家的是有我没他的姐弟俩…… 二孩开放后,越来越多宝爸妈将会面临这个问题:大宝不接受二宝,只要爸爸妈妈不注意,就动手打弟弟(妹妹),怎么办? 如何避免上述情形发生呢?孙俪一家的相处瞬间可能给宝爸妈们答案。 提前给大宝做心理准备 孙俪采访时透露:在怀妹妹期间,她就告诉等等,你快有一个妹妹或弟弟啦,让哥哥提前对妹妹有好感。 另外,小花妹妹的名字是哥哥用动画片的形象起的,所以妹妹出生后,等等非常高兴。 妈妈怀孕时和大宝分享自己的孕期感受,让大宝听二宝的胎动,带领大宝回忆小时候的时光,建立大宝对孕育新生命的认知和理解。 这样亲密的交流时刻,可

  • 家长群里什么样的爸妈,才能养出让老师省心的娃
    家长群里什么样的爸妈,才能养出让老师省心的娃

    这年头当家长真心不容易!自从娃上了幼儿园,家长患了一种叫“家长群恐惧症”的病。家长群里什么样的爸妈,才能养出让老师省心的娃。 微信群声响一响,心肝脾肺抖三抖;不回害怕被冷落,回了又怕话说错。 只要老师一说话,心跳加速有点怕;其他家长忙吹捧,自己好像小透明。 亲子作业一发下,犹如领导要视察;竭心尽力去完成,态度还得要端正。 各种代购闪瞎眼,花样投票求转发;鸡汤谣言齐上阵,信息泛滥快崩溃。 排队点赞、盖楼谢师、炫娃晒富、闲唠家常……这些家长群的存在成为了家长日常生活的“定时炸弹”,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之中。 家长该如何利用家长群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的时间 家长群是为了提高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效率而设置的群组,如果不注意沟通时间,家长群的功能性将大大减弱。 别做扰人的“夜猫子” 堂妈

  • 如何养出情商高、性格好的孩子?
    如何养出情商高、性格好的孩子?

    如何养出情商高、性格好的孩子?性格好情商高的人明显在社会上吃香,智力有先天和后天因素,但是情商和性格后天改变因素很大的,那么怎么培养出情商高、性格好的孩子? 对一个人的成就及幸福的贡献方面,情商比智商显得更重要!情商虽然会受到遗传影响,但后天的教育及学习更为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及家庭教育,会弥补孩子情商的"先天不足",培养出有高情商的宝宝。 情商(EQ),是情绪智力商数的简称,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及管理能力。情商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情绪认知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四个方面。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运用情绪,圆满处理自我及人际关系,达成生命目标的能力。 研究发现,对一个人的成就及幸福的贡献,情商比智商都重要多了!而情商虽然会受到遗传影响,但后天的教育及学习更为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及家庭教育,会弥补孩子情商的"先天不

  • 孩子缺少心灵挫折生命将变脆弱
    孩子缺少心灵挫折生命将变脆弱

    虽然身为父母一直都不想让孩子受到心灵伤害,而且有修养的父母都在加强自我修养而杜绝伤害孩子的事情发生,希望孩子一直快乐幸福,但是,这样到底好不好呢?如果孩子没有受过大的伤害,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中,有比较强的自尊心,那么如果有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孩子的心灵这时候是坚强还是柔弱呢? 这真的是父母也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而我们的父母又是在怎样的过度保护孩子? 有的父母深恐孩子在外面受欺负,比如说受到老师的不公待遇,比如说受到其他同学欺负……,而会百般维护,不喜欢孩子受到委屈,虽然父母心情可以理解,但我想,我们首先做的应该是教育孩子管理和调整好自己,积极想办法去应对,而不是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把责任归罪于对方。为什么呢?人生路上遭遇不公是很正常的事儿,让孩子学会调适和处理,而不是把他们完全保护起来。 比如前两天碰到一件事,两方学生家长在学校门口大打出手,参与吵斗的还有双方

  • 这4种情况,父母千万别让孩子善良!否则很可能害了孩子!
    这4种情况,父母千万别让孩子善良!否则很可能害了孩子!

    我们从小教导孩子要善良,但是在复杂的今天,又有多少孩子甚至大人,被善良害死了?难道要从小教孩子不善良?这也违背我们做人的原则!那么请你至少告诉孩子,在这四种情况下,要收起自己的善良! 1 你弱势他强势 有一天,有位妈妈去学校接孩子迟到了,一个人贩子抓住机会,趁机哄骗她的孩子。骗子说:“哎呀,小朋友,我东西丢在厕所了,现在你能不能帮我去找一下。” 他是想把孩子引到厕所里,好让同伴下手。结果她连续问了三遍,这个小孩子一直摇头。他恼了,“你这孩子,没学过什么叫助人为乐吗?” 小孩瞪了他一眼,跑到老师身边去了,人贩子看这个孩子机警,马上转换目标。没到十分钟,他们骗到另一个小孩儿,正打算开车走人的时候,被警察抓了个正着。原来这个小孩子跑到老师身边,很笃定地跟老师说,这几个人是坏人。老师半信半疑,但是为了安全着想,还是报了警。

  • 如何才能训练宝宝记忆力
    如何才能训练宝宝记忆力

      很多父母希望宝宝从小就具备出色的记忆力,好的记忆,才能带来好学习、好生活。研究发现,宝宝在3岁前就能将从外界捕捉来的各种信息加以处理,形成记忆。与成年人的记忆不同,婴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宝宝最容易记住的往往是那些与他本人关系非常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宝宝对妈妈的记忆是一种无目的的无意记忆;对唐诗宋词、英语单词的记忆属于简单重复的机械记忆;对容貌以及一些形象具体的事物如汽车、小猫、洋娃娃的记忆,则反映了宝宝形象记忆的特点。   你们知道吗?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和提高的。父母可通过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使宝宝的记忆力得到迅速增强,以此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玩游戏、演故事、看图片……在娱乐中就可以轻松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   1、配音乐   当宝宝还不会说话时就可以放一些儿童歌谣,让宝宝多听,通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

    标签:幼儿教育
  • 孩爸不知道怎么陪孩子?那就做这9件事!
    孩爸不知道怎么陪孩子?那就做这9件事!

    1.和孩子聊一聊性别 性别是比较敏感的事情,三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也会冒出很多奇奇怪怪的关于性别的问题。而性别这件事情,由爸爸聊,对孩子更有说服力。 如果是男孩,就告诉孩子,我们都是男人,和女孩不一样,我们的使命是照顾家庭,保护弱小。如果是女孩,就告诉孩子,你的性别和我不一样,你要像妈妈,做一个温暖、优秀、会保护自己的女子。 2.和孩子一起做运动 从举高高开始,爸爸就要陪孩子做运动。 教给孩子勇敢,开朗的探索精神,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直面困难的勇气,这种日常的运动也可以拉进爸爸和孩子的关系,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小跑步、玩球球等,是适合爸爸和3岁以内宝宝一起做的运动。 3.和孩子一起修理损坏的玩具 孩子的能力是需要开发的,而从实际生活中一些细节上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很有必要

  • 优秀父母必知的21个绝世教子法,天才宝贝是这样炼成的!
    优秀父母必知的21个绝世教子法,天才宝贝是这样炼成的!

    天下父母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不少父母都很着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些父母望子不成龙成凤,心理很着急,心急之下对孩子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或者错过很多绝好的教子机会。现在,一起来看看那些绝好的教子方法吧! 绝世教子法一:“我很想要那个玩具,可是妈妈不喜欢。”──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 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也会以你的是非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绝世教子法二:“你不认错就永远别回家!”──在惩罚孩子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我们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让孩子在受到严厉惩罚时,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 绝世教子法三:只做“开门人”──有效沟通,从消除交流障碍开始 如果孩子在父母

  • 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带的父母们,值得一看
    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带的父母们,值得一看

    有一天,和编辑一起聊天,他问我:“周老师,您从教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孩子在被糟蹋。”编辑笑着问:“此话怎讲?” 我说:“很多父母会生不会养,把孩子扔给老人,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还有很多家长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只是根据孩子表面的行为来判定孩子,孩子非常痛苦,或屈从、或尖叫、或哭泣、或逆反。可家长觉察不到孩子的痛苦,指责孩子‘不听话’、‘任性’。在这种时候,我会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谬论,在危言耸听。做父母的谁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又有谁想糟蹋自己的孩子呢?但是,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家长确实在糟蹋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浑然不觉。” 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带几个月后(有的甚至刚满月)就把孩子扔给了老人,自己乐得逍遥自在。我有一个朋友,产假一过就上班了,孩子交给爷

  • “全职妈妈”教育问题有哪些
    “全职妈妈”教育问题有哪些

      2006年7月至今年7月,山东现代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对800多名由妈妈带大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共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理能力差。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甫是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他说,对这些孩子行为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   除了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强、男孩过于女性化也是表现最突出的。课题组成员程燕说,由妈妈带大的孩子自信心普遍较差,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干好一件 事,但往往在做事前先否定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性。此外,由于整天围着妈妈转,不少男孩在言谈举止上女性化倾向非常明显,缺少 男孩应该有的阳刚气概,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性格、心理都有影响。   谈到问题的根源,专家们一致认为是妈妈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张志甫说,这些“全职妈妈”已不单单是妈妈的角色,还扮演着

  • 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父母永远都不要给孩子说的三个字
    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父母永远都不要给孩子说的三个字

    上课了,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小玲第一个举手,当孩子自信地说出答案时,老师开玩笑似的瞪了一下白眼:“你好笨,这么简单的都答错!”全班哄堂大笑,小玲羞红了脸,闷闷不乐地坐下。 放学后,小玲回到家,妈妈让她帮忙擦地板,小玲很认真地擦,但似乎总是擦不干净,这时妈妈过来帮忙,“你真笨,还是我来吧!”小玲惊呆了,她放下了扫帚,默默回房间。 晚饭后,爸爸让小玲到书柜找一本书,小玲咚咚咚小跑着去拿,正当她信心满满地将书教给爸爸时,爸爸埋怨了一句:“哎呀,你真笨,一本书都拿错!”孩子脸上的笑容没了。 渐渐地,小玲发现自己真的很笨,刷牙总是弄脏衣服、钥匙经常忘记带、也总记不住爸妈的电话……她上课不再举手、放学后也不再帮妈妈擦地板、晚饭后也不再给爸爸拿书,因为她也觉得自己真的很笨。父母和老师也觉得她越来越笨了。 小玲上了初中

  • 孩子趁家人不在的空档玩在线游戏,该如何引导?
    孩子趁家人不在的空档玩在线游戏,该如何引导?

    家中小六男生喜欢在父亲去上课或回去照顾老人家空档期间,私自打开电脑玩在线游戏,该如何引导? 友缘基金会临床部主任林淑棻回复: 许多孩子会用偷偷摸摸的方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的孩子是辛苦的。他们无法用正道而出的方式自我满足,他们不易成为自己的主人,无法管理欲望,维持娱乐及课业的平衡,最后沦为欲望的奴隶,这是许多家长担心的事。 这些孩子通常有强烈的内在冲突,其中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应该遵守规则,应该节制,另一个声音又无法抗拒好玩、刺激的东西。此时若出现较权威的人,经常告诉孩子“这样、那样都不行”、“只能这样做”,没有可商量的空间,大人取代孩子自我控制的声音,无形中就将孩子推向无法节制的路上。 建议家长先了解在线游戏对孩子的意义。有些是从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有些是和朋友有共同话题,有些是暂时忘记生活的困扰。先确定孩子可能是哪一个

  • 虐童事件频发,妈妈们到底该怎么选幼儿园?
    虐童事件频发,妈妈们到底该怎么选幼儿园?

    从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到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让我们当妈的毛骨悚然,真的期待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网上相关的文章铺天盖地,虐童的老师被骂的狗血淋头,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妈妈们,能从细节上看懂一个幼儿园,具有一定的慧眼帮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幼儿园,我们的孩子安全就会得到基本的保证了,今天我们来看看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有关选择幼儿园的分享: 首先观察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氛围是轻松、自然的。而不是紧张和虚假的。 再观察孩子的情绪是愉快,放松和安静的。而不是害怕,紧张和不安的。 再观察师生关系,只观察孩子的反应,通过身体语言,松弛而自然的,不紧张,不怕老师。 最后观察在环境中的孩子是否是自由行动,自主上卫生间,自由的触碰环境中的物品和自由的坐卧。 这样的孩子的状态,潜在的传达了一个信息,这里的幼儿园的管理

  • 我们总轻易给孩子“定罪”,却极少耐心倾听
    我们总轻易给孩子“定罪”,却极少耐心倾听

    前几天,心心和子萱、嘉嘉一起玩的时候,子萱一不小心被塑料玩具割破了手。很快,小指头上沾满了血,子萱忙跑到妈妈身边指给妈妈看,她依偎在妈妈怀里,眼泪直打转。 心心和嘉嘉立马围了上去,看见要哭的子萱、流出的血以及着急着找创口贴的大人,两小孩有点不知所措。愣了一会儿,心心哈哈大笑起来。特别夸张、大声的笑。紧接着,嘉嘉也大笑起来。笑声此起彼伏,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这下,轮到我们大人懵了。 子萱妈妈看着两个如此“开心”的小孩,面部表情有些复杂。子萱更是难受,一头扎进妈妈怀里。 嘉嘉爸爸见状,厉声责备嘉嘉:“不准这样没有礼貌!” 我想开口制止,可又觉得这笑容实在奇怪——很假,很勉强,这是我从没见过的。于是我把心心拉到一边,好奇地问到:“子萱姐姐都哭了,你为什么笑呢?” 心心稚嫩的童音响起:“我笑了,姐姐就会笑!”说着,又“卖力”地:“哈

  • 原来!这是全球父母最爱犯的一种育儿错误,你避开了吗?
    原来!这是全球父母最爱犯的一种育儿错误,你避开了吗?

    来自童年的一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美国教育协会曾经有过一项调查,发现全球父母最爱犯的一种育儿错误——以为爱就是教育,到底这些父母做了啥事? 故事1: 汤姆和约翰是两兄弟,哥哥汤姆9岁,弟弟约翰3岁。 有一天,两兄弟在客厅搭积木,哥哥搭得很快,一座座积木小房子瞬间搭成。弟弟在一旁也想搭自己的小房子,但每次积木垒到4,5块时就会倒塌。尝试了几次后,弟弟一怒之下,将积木全部踢飞。 坐在一旁的爸爸跑过来:“来,爸爸帮你!”然后帮小儿子垒了一座坚实的积木小房子。 第二天,两兄弟又搭积木,这一次,弟弟没有动手,而是站在旁边等爸爸。 故事2: 南南在上幼儿园中班那年学游泳,由于恐惧水,不敢憋气把头埋进水里,妈妈看着心疼,便让儿子穿上带浮力的泳衣。孩子因为有泳衣的浮力,不用学憋气也能“游”。 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