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以为孩子的小“缺点”,其实藏着大秘密,不是坏事别控制!你以为孩子的小缺点其实藏着大秘密,有些时候并不是坏事,别急着控制,好好引导会是优点。 正确认识孩子的优缺点,别从片面的角度上去看待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父母坐在一起,总喜欢说自己孩子的缺点,老是觉得孩子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让他们说孩子的优点时,反而说不出几个。父母都没有正确认识到孩子的优缺点,只是从片面的角度上去看待孩子的优缺点。 比如,家长以为听话是优点,贪玩就是缺点,其实爱玩的孩子思维能力是非常活跃的,如果孩子家长懂得培养,孩子就会更加的优秀,而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他的优点,因为太过于顺从的孩子往往是最没有主见的。 家长以为孩子的小“缺点”,其实藏着大秘密,不是坏事别控制 2.臭美=审美观 当孩子开始臭美之后,家长就担心孩子
父母陪宝宝洗澡重要吗?小孩子洗澡还需要父母陪吗?辛苦养育孩子的父母们,从孩子生下来到现在,你们一直坚持亲自给他们洗澡吗?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妈妈在洗澡这件事情上,亲力亲为的比较多,但是爸爸们,参与的人数就比妈妈差远了。我们对新入园幼儿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经常陪孩子洗澡的母亲的百分比为93%,经常陪孩子洗澡的父亲的百分比为40%,这样的父母差异很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因为无论对于三岁前,还是三岁后,这个差异都并不合理。 首先,对于三岁前的小宝宝,虽然并没有强烈的原则,非要妈妈陪女儿洗,或者是爸爸陪儿子洗,但是考虑到给小宝宝洗澡十分需要体力,爸爸们通常在这方面有些优势,理应积极参与。尤其是对于刚刚出生的小宝宝,产后妈妈们的身体需要回复,特别是剖腹产的妈妈,更不方便亲自为小宝宝洗澡,此时更需要爸爸的加入和参与;其次,对于三岁以后的孩子,还是建
孩子的玩伴年龄大好不好?我的孩子已经3岁了,现在很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可奶奶不允许他跟打孩子玩,怕他挨欺负;也不让他和小的孩子一起玩,说总让着他们,我们孩子会吃亏。我不同意奶奶的观点,但也说服不了她,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与比他大的孩子或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建立都是有好处的。 当孩子与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大孩子成了他学习的榜样,他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技能来丰富自己。同时,由于大孩子的帮助和照顾,孩子可以获得安全感,从而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 当孩子与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时,自己会像小大人一样产生自豪感,会主动地照顾小孩,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同时,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和移情的建立。 在孩子与小朋友玩的时候,确实存在着奶奶说的被欺负和吃亏情况,这些情况
怎么教孩子玩玩具?会买玩具还得会教,很少家庭不买益智玩具,从传统的益智玩具到现代的APP,都诉求协助孩子学习与脑力开发。但如果只把益智玩具直接丢给孩子自己玩,就一点都不益智了。怎么让益智玩具真的发挥益智效果?父母扮演关键角色,这六件事,父母千万别省略! 从简单的有声书、搭配声光图像与角色扮演的玩具、影片、到计算机软件、游戏学习网站、APP,愈来愈多玩具强调,不但可以教孩子认字、认识物品和颜色、讲话、阅读、算术,甚至还可以训练逻辑、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刺激创意、脑力开发。 不过,孩子会认字认图、念出来,是不是就会阅读?会熟练的玩游戏、答对题目,就代表理解了吗? 同时具有英国文学与生物科学学位的威廉汉(Emily Willingham)博士提醒,孩子的学习不是这样的线性发展。 研究指出,使用过这些玩具的婴幼儿,认知、文字、阅读、语言能力等发展
教育孩子的宽严尺度在哪里,方法在哪里?育儿的过程中,需要严之有度,严之有理,严之有恒,严之有方。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每一条到底什么意思。 严之有度 先分享网络上一模范丈夫的自述。“和老婆下象棋,五招之后我便胜局在望。老婆脸拉长了,硬说马可以走“田”字,因为是千里马,我忍了;又说兵可以倒退走,因为是特种兵,我也忍了;最过分的是她的炮隔两个以上都可以打,因为是高射炮;忍无可忍的是她的车居然可以拐弯,还振振有词的说哪有车不能拐弯的?这些我都忍了,继续艰难的锁定了胜局……没想到最后她居然用我的士,干掉了我的将,说这是潜伏了多年的间谍,特意派来卧底的,现在要发挥作用了。最后,老婆赢了!……于是她一整天有说有笑,愉快的拖地、洗衣、做饭。吃饭时还给我斟了一杯酒。深夜看到老婆在梦中甜蜜的微笑,我悟出一个道理:家是讲爱、不是讲理的地方!” 严之有度的“度”
随着月龄的增长,3岁孩子的牙齿逐渐出齐了,但食物制作时仍需注意:软、烂、碎,不要太油腻,以适应宝宝的消化能力。那么宝宝跟大人一起吃同样的饭菜可以吗?如何应对孩子挑食?孩子没有食欲不想吃饭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跟大人一起吃同样的饭菜可以吗? 宝宝最好和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宝宝吃的食物可以跟大人吃的一样。但是,食物不能根据大人口味的喜好来做,而要以天然、清淡为原则。添加过多的盐和糖会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损害其功能,并养成日后嗜盐或嗜糖的不良习惯。 如何应对孩子挑食? 1. 每餐中有一到二样宝宝爱吃的食物,让他自己选择吃什么、吃多少。 2. 让宝宝帮忙做餐前准备,挑选自己喜欢的餐具。 3. 可选择红薯、胡萝卜等带有甜味的蔬菜。 4. 让宝宝和家人同桌吃饭,提高他的用
家长是如何鼓励孩子的?很多家长表现疑惑,奖励了孩子,为什么结果适得其反?怎样的奖励才不会适得其反呢?接下来看看下文吧。 朋友上周找我吐诉他最近的烦恼。他家的女儿,两岁的子怡,过年时得到了一个新的钓鱼玩具,刚打开盒子,用磁铁鱼钩吊小铁鱼,玩得非常开心,爸爸妈妈也惊讶于子怡精细动作的发育良好,于是大大地表扬了她。一开始,子怡在自己钓鱼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乐趣,专心致志地玩了近一个小时。 但是,当爸爸妈妈盛赞她钓得好以后……只有当爸爸妈妈在场时,子怡才会开始玩钓鱼玩具,因为只有这时他才能获得表扬,而没有人在旁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己探索和玩耍的兴趣。 这种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有一天,妈妈下班后感到特别累,看了看正在玩玩具的小豪,妈妈灵机一动,提出如果小豪自己洗好了碗,就给他1块钱,于是小豪主动去洗碗了。 第二天,小豪
昨天看某档真人秀节目,32岁的女嘉宾直言,如果没有亲人对自己的诉求和期望,放弃什么那又怎样,活到哪一天,好像也没有特别的在意。但就因为有父母的那种期望,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敢,希望自己做一个在他们眼中看来好像更好的人。 我想这大概是很多年轻人的心声吧。他们厌烦父母整天跟在屁股后面催婚催生,嫌弃那些在他们看来古板老旧的唠叨,抗拒因为父母的期待而导致自己人生受限,更不想让自己这一生活成父母梦想的样子。 但也正如高亚麟说的那句话,父母是孩子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有他们在,人生常有来处,否则余生只剩下归途。为了无条件爱我们的父母,努力活成快乐的样子,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孝顺。 不过现实生活中有几种妈妈,虽然付出辛苦最多,却从未成为过孩子的那堵墙。以至于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反而越来越憎恨她们: 将孩子当
孩子经常说这几句话,暗示智商情商都很高,中了的家庭太幸运。主要是当一个人接收到要处理的问题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把事情处理得让周围人都很舒服。 “你觉得呢?” 如果一个孩子和别人聊天时,经常说“你觉得呢?”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主见。他常说这句话,主要有这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他想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如果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问周围人“你觉得呢?”就可以为自己争取时间理清思路,这种行为是孩子勤思考、爱思考的表现。 第二个原因就是他尊重周围人的意见,乐于听听别人的想法,之后再发言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不论是哪种原因,都说明了孩子遇到事情非常冷静、尊重别人。所以,常说这几句话的孩子智商、情商都非常高。 “没关系,因为你......” 一位妈妈分享了一件
孩子说“我被人打了”,父母的第一反应,决定他以后的性格。就比如被别人打这件事,基本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遇到。 孩子最开始在被打的时候,以他的力量可能不能够反击回去,这时候可能就会向家长求助。如果孩子说“我被人打了”,家长的反应是特别重要,这决定着他以后的性格。 如果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人家不打别人就打你”,孩子会变得甘于忍受 有一次,我在公园散步看见了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哭着向家长说委屈,他被其他小朋友打了,还要拉着家长替他出头。没想到这位家长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为什么人家不打别人就打你”。那孩子听了家长的质问哭得更凶了。 那位家长也更生气了,恨铁不成钢地继续指责孩子,并且觉得孩子太弱了。当然,我是体谅家长因为孩子不能自保时生气的心情。 但是,家长在听到孩子被打的消息以后,第一反应是指责孩子,并且让孩子觉得他
从小有这几个特征的孩子,长大很可能不孝顺,不必等老了才知道。其中时不时的一些片段和金句轻而易举的就上了热搜,引起了吃瓜群众的热议。 亲子节目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实也说明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也是每个人的痛点,大家都在寻找良性的亲子相处模式。 今天不去探讨什么是良性的亲子相处模式,只说一个亲子之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孝顺。 百善孝为先,中国自古以来都很推崇孝道,孩子从小到大接受的很多教育也是,父母生养我们不容易,一定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而父母,辛苦养育孩子,也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孝顺,让自己的晚年过的惬意一点。 对父母们来说,孩子孝不孝顺,等自己老了以后过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不过等自己老了才明白孩子孝不孝顺,可能为时已晚。所以父母要知道,从小有这几个特征的孩子,长大很可能不孝顺,不必等老了才知道。 一生气就喜欢向大人
为什么曾经学校里的学霸,走上社会却很平凡?老师说出了实情。过得日子不也是很一般,”这几句话一听就是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话。 说这几句话的家长,肯定是自己家的孩子学习一般或者很差,才说这样充满酸味的话,顺便嘲讽一下明明学习很好,但是走上社会却很平凡的孩子。 确实,在很多人的眼里,孩子从小学习成绩就好,长大以后就应该更有出息。因为成绩好的学霸,要么就是学习能力强,要么就是聪明伶俐,走到社会上应该就容易成功,可是为什么到最后却生活的很平凡呢?记得听一位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很有道理。 走到社会,不仅需要知识多,还需要社交能力好 这位老师说: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判断一个孩子将来受否会成功,只用一个标准,那就是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是不是好。 当然,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有可能意味着孩子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聪明、好学
这几种情况下委屈孩子没好处,若娃想抱抱,宝妈们别忍心拒绝。当听到台下热烈的掌声时,小女孩下意识看了看她妈妈,肯定是希望妈妈也夸夸她或者最起码能够给她一个拥抱。 在我看来,小女孩妈妈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很不可取的。小姑娘需要的很简单,妈妈的一个笑容,或者一个拥抱,可她得到的却是训斥,难怪会那么委屈。 这几种情况下委屈孩子没好处,如果孩子想抱抱,宝妈们就给孩子个拥抱,如果孩子想让你对她笑一笑,那宝妈们就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的。 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绩时 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虽然孩子在表演节目时,确实是也出错了,可是整体来说小姑娘还是很不错的,就在大家都给她鼓掌的时候,她更希望的是妈妈的一个肯定,可是最终她得到的却是训斥和委屈。 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绩时,尤其是在一些公众场合,妈妈们对孩子的肯定很
童年阴影会跟随你多久?小时候过得不好,长大生活也会甜中带苦。很多的人的童年都有那么一两件不快乐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已经对此已经淡忘,但有的人却会铭记一生。 即便铭记阴影的人长大后生活很甜蜜,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这种阴影跑出来,还是会让他心痛、恐惧、愤恨。所以,有童年阴影的人,小时候过得不好,长大生活也会苦中带甜。 “我妈让我学会认错,结果被打得更惨” 我一个男同学,他就有童年阴影。他说:“小时候,我脾气很倔强,犯了错我妈打我时,我从来不求饶,也不躲避,她就会下手更重。每次见我被打得伤痕累累,她就对我说让我学会认错和求饶,这样她就不打我了。 可当我学会了认错,结果被打得更惨了。原因是‘明知故犯,求饶也没用’,所以现在我就算错了也不承认和道歉,只会死扛和逃避。” 相信小时候挨过打的人,都经历过这种“不认错
不到7岁的孩子就有这几种表现,说明娃很聪明,宝妈也功不可没。如果你家孩子在7岁之前有这几种表现,就恭喜了,孩子聪明,宝妈也很有功劳。 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 虽说孩子还不到7岁,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了,那确实很不错。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事情也是会有见解和看法的。 很多孩子,因种种原因,当大人谈论事情时,他们往往是沉默什么都不说,似乎大人说的事和自己没关系一般。聪明孩子则不会,他们会在合适的场合,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尤其是在一些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上,更是会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有个邻居,小男孩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将近4岁,他家人一直在纠结是送小区对面的一家公立幼儿园,还是稍远一些的一家私立幼儿园。 家人各种纠结,说了每种选择的利弊,还是迟迟做不了决定,后来还是小男孩自己说去家对面的幼
妈妈别拿善意当幌子,这样教育孩子,会显得你很失败。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现在,我们长大为人父母,是不是也一样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善意谎言,让孩子长大更吃亏 有一位妈妈说:“孩子太小,生活中有很多黑暗面,我不想他遭受伤害。就拿我跟老公离婚这件事,我就主张不跟儿子说,他每次跟我要爸爸,我就骗他说爸爸出差了,过年才回来。我觉得这样,他会感觉自己有爸爸妈妈,所在的家庭也是完整的。” 这位妈妈,对孩子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相信很多在孩子小的时候离婚的妈妈都会这样做。妈妈爱孩子,用善意的谎言保护孩子,本身并没有错。 但是,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遭遇其他一些“黑暗面”或者挫折,妈妈也用善意的谎言去掩盖和搪塞,孩子长大会更吃亏。因为从小被妈妈善意的谎言包裹,孩子没有遭遇过打击,不知道如果面对那样的情况,长大遇到了
从小喜欢帮别人这几种忙的孩子,以后容易成烂好人,吃亏又受气。刚开始,我感觉这至少说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仁慈有爱的男人,值得托付终生。 可是结婚这几年,我实在是受不了他每次被人当冤大头的样子。更让我郁闷的是,我家孩子也是有样学样,小小年纪就超爱管闲事。 比如幼儿园里,小朋友被欺负了,他不自量力地去帮忙,结果也被揍了一顿等。我也知道教孩子做个好人是最正确的教育方式,也并不想让孩子变得冷血无情,没有人情味。只是实在不希望他像老公一样成为烂好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但毕竟我们都非圣贤,尤其是在这个人情冷暖的社会,只要心存善良,乐于助人,不自私自利即可。 不过有时候还是想
这几种性格类型的孩子,父母再辛苦都是白搭,以后也很难有出息。尤其是看到各种辅导孩子结果逐渐崩溃的视频,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初被气得差点吐血的样子。 没有责任感,喜欢推卸责任 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责任感,犯错以后很喜欢甩锅推卸责任。比如茶水倒了,他会说是因为妈妈倒得太多;吃饭慢了,会说奶奶给她装太多饭;走路摔倒了,会说你为什么走在他前面;甚至连睡觉掉床,都会怪被子太碍事。 总之,从来都不会去正视错误,想办法解决问题。遇到这种性格类型的孩子,父母付出再多都是白搭。他们会将自己的失败和不顺,都怪罪到父母身上。以后不仅很难孝顺,工作事业也难有很大成就。 毕竟不管上司还是同事,都喜欢和责任心强的人合作。此外,由于喜欢推卸责任,他们很难做到将心比心,在婚姻家庭中,也无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Tips:
不管穷养富养,30年后真正有出息的孩子,都具有这3个特点。由于都是有孩子一族,吃饭的时候自然少不了要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闺蜜语重心长的说,自从当妈后,我才越来越觉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同时也觉得能把这句话当成养孩子的真理的父母们有多不容易。 养孩子真的不能只看到眼前,做父母的更不能眼光短浅,因为父母真的只能陪孩子走一阵子,却不能陪他们走一辈子,孩子前半生父母能安排,后半生都要自己过了。所以,我觉得无所谓穷养富养,只有培养孩子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品质才是王道。 对闺蜜的话我是深以为然,自从有孩子后,懒妈我就经常听周围很多人,你家是个男孩子,就要采用穷养的教育法,这样才能培养男孩子坚韧的品性,以后更有出息,女孩吗?当然应该富养了,这样以后不容易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 对这种论调,懒妈我是既赞同又不赞同
为什么从小越不受爸妈待见的孩子,长大越孝顺?原因扎心了。她说她有一个姑姑,特别孝顺她的爷爷奶奶。孝顺的程度,是连她爸爸都比不上的。 原本她以为姑姑只是普通的孝顺而已,后来听她爸爸说,她的姑姑从小是不受爷爷奶奶待见的,因为她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有些重男轻女,认为女儿是赔钱货,甚至早早的不让她姑姑上学了。朋友这才觉得她的姑姑现在孝顺爷爷奶奶的难能可贵。 不过,朋友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从小越不受爸妈待见的孩子,长大越孝顺?其实我觉得这个很好解释,原因也很扎心。 越是不被待见的孩子,越想多从爸妈那里获得一点爱 从小不被爸妈待见的孩子,其实心中的不满和委屈也会更多一点,所以他们会随时把握时机孝顺爸妈,对爸妈好,以便获得更多的关注。 其实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挺多的,不被爸妈待见的子女,却对爸妈很好,他们这样做目标也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