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儿育女是为了养老,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些家长老的时候没有儿女孝顺,那么导致孩子将来不孝顺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时去一个远房亲戚家做客,亲戚家的孩子在外面跑跑闹闹叫唤着身上热,便把外套脱掉了。 大冬天的,父母害怕孩子冻感冒了,便拿起衣服要给他穿上,没想到让大家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孩子一把推开父母,叫嚣着:我说了不穿,你个傻叉别碰我! 这哪里像是8岁小孩嘴里说出来的话!在场的大人们都愣住了,也不敢多加指责。 只有一位老太太小声哀叹道:这么小就会对父母打骂动手了,长大了还得了?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将来孝不孝顺,从小时候的一些表现就能看出来。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3种表现,那他很有可能长成一个“白眼狼”,家长务必要警惕! 任意打骂父母 网上曾经有
以前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么这种原生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原生家庭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直击原生家庭矛盾的亲情剧《都挺好》频繁上热搜,剧中的苏明玉出身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从小受尽苛责,于是立志要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拼命努力成为社会精英女性,最终却发现自己还是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 重男轻女、原生家庭、亲情关系……这些都是家庭中常见的矛盾问题,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不能说对一个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确实对孩子存在很大的影响,是所有孩子幸福与不幸福的开端,也是成年后所有行为举止的一个起源点。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弗兰克·卡德勒曾说过,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
为什么很多孩子一进门就叫“妈”?你家孩子是跟妈妈更亲还是跟爸爸更亲?孩子跟爸妈的亲密关系如何?接下来看看下文吧。 周末跟朋友聊天,身为宝妈,不自觉地就聊到孩子和老公身上。朋友吐槽完老公的各种不靠谱之后,提起孩子那是两眼放光。她说当了妈妈最骄傲的就是,孩子跟她特别亲,真不枉她放弃工作在家独自带娃几年。 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每次一进门就喊“妈”,听得我心里暖暖的。孩子爸爸还嫉妒我呢,说怎么每次孩子回来就知道有个妈,都不知道有个爸? 我听了她的话,跟她调侃说,你先别忙着骄傲,孩子一进门就叫“妈”,也不一定是跟你亲的表现,你自己也要反省是否这两点没做好。 是否你太宠爱孩子,导致孩子过于依赖你,什么事情都要问你才知道? 孩子一进门就喊“妈”,的确是亲妈妈的表现,但也不全是这种情况。有的孩子,进门喊了声“妈”,妈妈就连忙从厨房出来,给
宝宝对乳房着迷怎么办?宝宝“咪咪瘾”如何戒掉?“宝宝断奶后还是整天找咪咪,拉着衣服就开始摸,我该怎么做?”“我家宝宝6岁了还摸咪咪,晚上不摸咪咪不睡觉,不让他摸他就找他奶奶摸,尴尬死了!”“宝宝都断奶了还不让摸咪咪,宝宝会不会没有安全感,会不会影响亲密感?” 说起宝宝摸咪咪,很多家长都有说不尽的尴尬事,要是哺乳时一边吃一边摸也就罢了,可断奶后一两岁、两三岁的宝宝还是不分场合摸咪咪,这就比较尴尬了,搞得妈妈只想把这瓜娃子塞到地缝里。 这瓜娃子为何对妈妈的乳房这么着迷?家长又该如何去干预呢?一起来看今天的内容吧! 一、缺乏“安全感” 乳房是婴幼儿心中的母爱象征,摸乳房其实是宝宝想要和妈妈亲密联系,这种与乳房接触的行为使宝宝感到幸福和安全,所以宝宝会“孜孜不倦”的摸咪咪。特别是有些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来陪宝宝;之前奶奶带,现
你的“为孩子好”是孩子需求吗?还是家长的渴望。许多父母把对孩子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有些时候可能落入“为孩子的借口”而不自知,需要觉察与解开。 举个例子,A妈妈希望小孩跟她很亲近,但是儿子生性内敛,不大向人撒娇,只有碰到奶奶时会特别主动抱抱、亲昵,让妈妈很吃醋。尤其不能释怀的是,当孩子第一次开口说“我爱你”,竟然也是对奶奶讲的。 于是A妈妈决定辞去工作,想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尽管她说,这是因为孩子处在学习关键期,希望能更好的照顾孩子,但追根究底,这所有的努力其实是源于她希望孩子最爱她,以换得小孩心中比奶奶更前面的排名。 这真的是孩子的需要吗? 辞去工作、专职回家陪伴孩子就代表“为了孩子”吗?究竟这是“眼里都是孩子”还是“眼里都是自己的需求”?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震惊,我是在挑战“妈妈爱孩子的名义”是某种层度
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帮助儿童减压的8种方法。作为最接近孩子的父母,应采用以下八种方法来增强他们的心理能力,因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保持您作为父母心理健康 保持父母的心理健康是维持孩子心理健康的最佳方式之一,当你这样做时,你不仅可以成为建立孩子情感能力的好例子,而且还可以为你的家人创造一个有趣的氛围,特别是为你的孩子,相反,如果父母有心理健康问题,孩子也会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更大。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信任 建立信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他们感到更安全,当你表现出对身体和精神的关注时,就会发生自信,例如,他们在饥饿,口渴或害怕时应该小心,此外,你应该尊重,比如说,不要说谎,对他们说得直截了当。 促进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但这不是应该存在的唯一关係
培养数感,从小做起;千万不要错过数感窗口期。其实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数学的认知程度,再适龄给予引导,即能循序渐进培养其数感。 孩子的认知进程 数学其实囊括许多面向,数学可分为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等,而对于孩子来说,数字属于抽象的意义,是孩子最不容易懂、也是最后才会学习到的,在幼儿园里,老师大多会运用游戏,如:边吃水果,边认识数字字卡、认识日历等方式,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的涵义。 对于孩子学习数字这方面,一开始是唱数,孩子听着大人唱1?10,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跟着记起来并照着念。最初阶会先认知到多与少的差别,或是听指令拿东西,另外还会点数物品,如:数数看桌子上有几颗糖果等,等到年龄大一点,也会进行数字的辨认跟书写,进而渐渐会有数字顺序的概念。 不同年龄层孩子认知数学的概念,发展如下: 1-2岁:这阶
带孩子玩处处都是教材,4原则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概念,不如就从日常生活找起,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大教室当中! 保持游戏乐趣,将教学融入生活中:一听到要学习,大多数孩子都会感到惧怕,不妨试着将教学以游戏方式呈现,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也能学数字,并将这样的游戏融入生活中,不是刻意要让孩子坐下来学东西,而是有时间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式物品,带着孩子一起学,让他不知不觉就学会,进而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要把考试和问问题当做教学:在教数字时,爸妈容易提出“这样是多少?”的问法,直接将问题丢给孩子,当孩子基础不够稳定时,容易答不出来,甚至用猜的,之后就会导致孩子抗拒学习。建议爸妈应先教再问,“问”应该是检视孩子是否有真正理解,若孩子答不出来,就要重新教学。 随时观察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赞美:适当地赞美能提升孩
教育宝宝责任大,爸爸应摆脱的不良习惯。所以如果爸爸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一定要记得改进,或是不可以在孩子面前有不好的举动。 究竟有哪些不良习惯要赶快调整的呢?这里举了几个例子,各位爸爸可以参考一下,如果你刚好有这样的习惯,一定要赶快改进,才不会对小孩有不好的影响。 爸爸应摆脱的不良习惯 1、不一致的规则 当你设了一个规定,应该要坚持下去。如果你有时很严厉,有时很随和,这样孩子可能会不重视纪律,变得很随意,因为不知道界线在哪裡。 2、沉迷电子产品 为了和你的孩子有更好的沟通,你应该要摆脱沉迷于电子产品。你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和孩子相处,提升亲子感情。 3、没有设定界线 虽然你可能想和孩子成为朋友,但是别忘了,你也是家长。你应该要设定界线,让孩子了解时间、金钱和道德的价值。
教育是要给予孩子爱,而不是急着要孩子改。跌倒了就不愿再站起来继续往前,爸妈是孩子的强力后盾,正向支持,才能给孩子持续向前、不气馁的勇气。 早上送完小孩上学、用过早餐后,我听着学生们发给我的英文作业。昨天晚上,有一位同学Eliza,她传给我的3个录音,都有些念错的地方。所以,当时我就把她录音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录给她听正确的念法。今天一大早,就收到她重录的作业了。这次念对了,很到位。 妈妈是女儿挫折时的强力后盾 Eliza不是我们班上学习最好的孩子。尽管如此,她却一直以来都很努力,很愿意学习。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她还能保有乐观、快乐且纯真的个性。我见过很多学习能力不好的学生,在他们心里面,都隐隐有一种自卑感与挫败感。但在Eliza身上,并没有这种特质。 或许这是因为,她有一位很好的妈妈。她母亲是一位上班族,应该也没有太多时间看
幼儿园老师悄悄对我说:这5句话,千万别跟上幼儿园的孩子说!我们想提前给父母们提个醒,在入园焦虑这个问题上,事前预防确实比事后补救效果好得多。 送孩子上幼儿园:你越焦虑,孩子入园焦虑就越严重 大部分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本来没什么事儿,可是很多父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问题。于是问题来了,父母和孩子都陷入了分离焦虑的漩涡中,不知道要怎么抽离出来。 往往,父母越是焦虑,孩子的分离焦虑就越严重,因为分离焦虑是双向的。 有位妈妈说: 孩子出生以来,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现在她要上幼儿园了,一整天都见不到我。我不知道,她能不能在幼儿园过得好;如果她想我的时候,却见不到我,会是多么无助啊;她那么弱小,如果她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怎么办?每每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就唰唰地掉下来
现在家长认为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婴儿时期就会买各种益智的早教玩具,那么给宝宝买玩具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家里又多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成了新手爸妈,看着他们粉嫩粉嫩的小手小脚,真是让每一位家长爱不释手,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玩具在儿童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启蒙教育作用,是孩子的最爱。但儿童玩具的质量优劣和安全性能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安全和健康。那么对于新生儿的玩具家长要如何去选择呢?给宝宝选购玩具的时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项是要知道的。 新生儿玩具的选择 1、选择既能看又能听的吊挂玩具 颜色要鲜艳,最好是以红、黄、蓝三颜色为基本色调,并且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同时造型也要精美。这种同时刺激婴儿视觉与听觉的玩具对婴儿的发展十分有益。彩色气球,吹气塑料玩具也比较适用于新生儿。 2
“妈妈,长大了还要学习吗?”你的回答决定孩子以后是否有出息。等到长大了就不需要学习了?朋友听了好像很惊讶,当时就呆愣住了。 朋友说:孩子,现在让你学习是为了让你慢慢地适应现实的生活。如果你能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以后你会和这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最有热情的人一起工作,同时还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收入,让你不再为简单的衣食发愁,你可以用你的知识主动地面对生活,可以为了理想生活。 如果你现在学习,长大以后不再学习,那就等于你选择了只为衣食住行活着。当然,只要你不偷懒这样生活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和你一起讨生活的人,将会和你一样简单,一样平凡,可能工作没有理想,只有柴米油盐。 学习就是像盖房子一样,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盖,最后盖成高大的楼房。有些人长大了就不盖了,觉得房子够用了,只想简简单单地做好修缮
老师对家长的警告:这几件事不让孩子自己做主,长大后会没出息。现在孩子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有人盯着学习,压力更大了,也更加被动了。 让孩子决定放学回家后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 听有些学生反映,他们只要放学回到家都会被家里人要求写作业。一位学生说,有一次他回家想先放松一下,因为在学校一直在认真学习有些累了。玩一会儿再写作业,会写得更快,没想到他的妈妈听了他的理由非说他这是想要偷懒。 然后,非逼着他先写作业,还说现在不写作业一会儿更不想写了,这种一拖再拖的习惯可不好。这位学生说从此以后他回到家里一句话都不说,先跑到屋里写作业,用这种方式表示他生气了,结果他妈妈还夸他懂事了。 这位学生对小懂老师说:我的感受一点儿也不重要,我妈妈喜欢就好。 明白孩子心里的失落,如果家长不懂得孩子心里面的苦,不
孩子长大不跟爸妈亲,或许跟这几种家庭氛围有关,家长请自查。我们逢年过节就跟家里爸妈打电话,现在却从来不打,到了寒暑假、小长假,也以各种理由不回家看爸妈。 我们就纳闷了,问她不想爸妈吗?她说是自己跟爸妈不亲,感觉回去也没什么说的,整天待在一起也尴尬。大家很奇怪,还有跟爸妈不亲的孩子,除非是从小放在亲戚家养大的。可是她说自己是跟在爸妈身边长大的,但就是跟她爸妈亲不起来。 有的孩子长大后,跟爸妈不亲是什么原因呢?或许跟这几种家庭氛围有关,家长请自查。 压抑的家庭气氛 我们跟那个大学同学相处久了,才发现她真正跟爸妈不亲的原因是,她家里的家庭气氛太压抑了。她爸妈都是很严肃的人,互相不开玩笑,也不争吵,每天生活和上班都是按部就班、规规矩矩。而且,她父母从小只会逼着她学习,很少带她出去玩。 那个家对她来说,气氛很压抑,多待一
教育熊孩子最好的办法,不是打骂,聪明的父母用这招更有效。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会更加地变本加厉,经常搞得家长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打骂不管用,换一个让他长记性的方式 作为一个4岁男孩子的妈妈,我深有体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孩子也是特别的不听话,跟他讲什么话都是不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没有用,好了伤疤忘了疼,下次还是不听话。后来我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我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老是喜欢离电视很近,这样对眼睛不好,为此还挨了不少打。挨完打之后那一会儿听话,不离电视那么近,但是第二天又忘了,还是坐在离电视很近的地方看动画片。 后来我就跟他说,以后再坐这么近,就不让看电视了。说一遍的时候,他当然是不听的。看他没有反应,我就立刻把电闸给关掉了,并告诉他如
孩子3岁前不需要朋友吗?小孩子的社交能力怎么培养?如果宝宝上幼儿园后,不能很快的融入环境,也不能很快的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块,形单影只,怎么办?为什么交朋友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难事?值得好好思考哦。 记得姐姐第一天上幼儿园,是我接送的。那天她的状态不错,早上和我主动挥手say bye,放学时还高兴地和我说: “妈妈,我有新的好朋友啦!” “wow,恭喜呀!感觉你今天过得特别开心哦!” “对,嘻嘻!” 很多朋友都说姐姐的社交能力很棒,好像到哪都能一下子融入环境,不怕生,也能很快交到好朋友。 其实姐姐的社交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在她出生之后,我有意识的把这项培养融入到了日常亲子生活中,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宝宝3岁前的意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喜欢和别人玩,大都没有社交和分享的意识,所以也不需要朋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比如说有些人做事吃饭喜欢用左手,一般大多数的人都是习惯用右手,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吗?左撇子的孩子更聪明、智商更高吗?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家长也不要惊慌,左撇子是孩子的一个习惯问题,他用左手比右手灵活,左手也比右手有力。 实质原因就是,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右脑两部分,左脑控制着右半身的行动举止,右脑控制着左半身的行动举止,左撇子的孩子,是在他的发育成长过程中,右脑发挥的作用大,他的左半部分肢体就更灵活些,下意识地就会选择用左手去做事情。 一般的,左撇子的孩子,左腿也是比右腿灵活,从小女孩跳皮筋中就会看出来,别的孩子用右腿跳,她用左腿跳。 左撇子的人会更聪明一些吗?左撇子是少数右脑利用的多的人,不见得就更聪明,但他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天赋,在这些领域他们有先天的有利条件。 人的左脑
三岁是宝宝分水岭,好习惯可以看出孩子的未来,家长才会放心!三岁是一个小小的分水岭,从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可以看到孩子的未来,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俗话说:3岁看大,从孩子的性格可以看出他未来的发展? 小丽家的孩子今年三岁,很爱笑,每天都带着微笑面对每个人,也很懂得礼貌,别人帮了他,他都会说谢谢。周围的邻居都说这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懂得孝顺父母,会是一个有用的人。小丽说,”孩子还小呢,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这个时候怎么看得出来呢?”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三岁的时候身体和心智都是发育的转折期,过了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缺点就会很难再改变。三岁小孩的性格差不多都已成型,所以旁人可以根据小朋友的性格判断出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 三岁是宝宝分水岭,好习惯可以看出孩子的未来,家长才会放心! 1.独立,有主见的习惯
“小大人”模样的孩子,如果沾了这种“机灵”,长大后容易没出息。却未曾发现,孩子这种“机灵”如果太过分,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 “小大人”模样的孩子,爱耍小聪明,妈妈却未曾发觉 一次受邀去朋友家玩,去了之后发现有很多客人,其中有一个是朋友亲戚家的孩子,见面寒暄中朋友力赞这个孩子是如何的冰雪聪明惹人爱,就在这次聚会之后,我觉得朋友的观点稍有偏颇,孩子的确很聪明,说起话来略显成熟,有小大人的模样,但却爱耍小聪明! 朋友家里养了一些观赏鱼,小孩子天性对这些小动物没有抗拒力,这个小女孩也无法避免,先是在一边瞅啊瞅,最后竟然直接下手去捉,朋友见到就加以制止。小姑娘到也没说什么,径直离开了,当时还在心里为孩子点赞。 可剧风下一刻就转变,不一会孩子拉着妈妈的手一起走过来,再次到鱼缸边玩去了。这孩子确实挺有心机,拉着妈妈做挡箭牌,好让自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