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如何让孩子知错就改?就这样教他说对不起
    如何让孩子知错就改?就这样教他说对不起

    如何让孩子知错就改?不想让孩子一再犯错该怎么办?有人说,“对不起”应该是除了“我爱你”和“谢谢你”之外最美最浪漫的语言,因为那是善意、礼貌的表达,是有教养的体现。 甚至,还能默默滋润别人的心田,滋养着一份友爱,滋长出一种善良。 也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教给孩子最早的几句话之一。 勇于开口说“对不起”很重要,无论对小孩还是大人。 那是一份敢作敢当的坦荡,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共情,也是对他人和自己最基本的尊重。 然而,如何说“对不起”,同样很重要。 一位朋友对我说,儿子在幼儿园学会了说对不起,可是她还是很发愁。 我不解:“学会道歉还不好?” 她说,龙龙现在的套路是,先故意打人、抢东西,然后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立马转身就跑。 可他明明就是故意的啊,看起来说了对不起,实际是在给自己的

  • 想要婆婆帮忙带孩子怎么办
    想要婆婆帮忙带孩子怎么办

    想要婆婆帮忙带孩子怎么办?宝妈该如何出招让婆婆心甘情愿帮忙还没脾气?下面小编教你3个方法。 现在的婆媳关系让不少的女性朋友不得不急中生智,在大闹三百回合之后,有的放弃了挣扎学会了隐忍和妥协,但是不乏那些性子烈的儿媳妇儿们,与婆婆抗争到底,拼个你死我活,家庭破裂。但其实事实上在面对一个难缠的婆婆的时候啊,就需要各位女性朋友们的机智了,有时候讲道理也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你用事实说话,这样的婆婆都懂得利益关系,在这样得情况下都会妥协的。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做呢?让你的婆婆心甘情愿的照顾你坐月子吧。 一、 适时请求老公的支援 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维护家庭和谐是分内之事,老公是维系妻子和婆婆之间良好关系的唯一纽带,在特殊情况就需要发挥中间人的作用。如果婆婆和妻子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老公对于这个问题责无旁贷,要缓和母亲的情绪,告

  • 正确的育儿方法 避免不科学的育儿方法
    正确的育儿方法 避免不科学的育儿方法

    不科学的育儿方法有哪些?育儿需要讲究场合讲究方式方法,一些4种情景下不科学的育儿方法,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 现代社会,孩子几乎成了家庭的核心,很多事情都要围着孩子来转,孩子不但是父母的掌中宝,更是爷爷奶奶隔辈人的挚爱,他们恨不得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满足孩子。但是有些情景下,他们所谓的爱正在害了孩子,一起来看看,说的是不是你家? 孩子自己吃饭 错误:本来孩子自己吃的好好的,可能会有一点点饭粒掉出来或者吃的有些慢,这时候爷爷奶奶登场,担心孩子吃不饱或者饭菜凉了,或者吃的太慢,端起碗来就要喂。 正确:独自吃饭,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始,就像自己会大小便一样,因为去了幼儿园,孩子一样要自己吃饭,老师喂饭是喂不过来的,家长这样做,孩子的自主意识就会被扼杀,长期下来,不利于孩子成长。 孩子想要自己洗碗

  • 让孩子尊敬长辈怎么教
    让孩子尊敬长辈怎么教

    怎么教孩子尊敬长辈?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将这种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怎样让孩子学会尊敬长辈呢? 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在与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保持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

  • 孩子任性是怎么造成的
    孩子任性是怎么造成的

    孩子任性是怎么造成的?孩子之所以任性是父母造成的吗?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引发孩子任性?接下来看看下文!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些家长学历层次较高的家长,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

  • 家长如何读懂孩子
    家长如何读懂孩子

    有人说,宝宝都是原装生产,但缺少说明书。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育儿难题,父母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下面来看看如何做一个不发火的家长,并且还能读懂孩子? 各种育儿书籍、公众号好像都在给自己育儿意见,但看着孩子,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教。常常一不小心就收不住脾气,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被我们一吼,哭得更加厉害。如此恶性循环,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所谓“知吾子,方教子”——只有真正了解你的孩子,才能读懂孩子的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打破恶性循环 我的邻居小叶是一个二胎妈妈。前几天她跟我聊过一个“生活小插曲”: 有一天吃过晚饭,大女儿好像和她说了什么,但她当时正忙着准备给小儿子喂奶,就径直向小儿子走过去。女儿突然冲过来愤愤地说:“我要打弟弟!”小叶感到莫名其妙,心想:弟弟没惹你,你为什么要打弟弟?看来之前为二胎到来给老大做了那么多心理建设算是

  • 什么特质的男孩将来可能大有出息
    什么特质的男孩将来可能大有出息

    男孩拥有什么样的特质未来更加容易成功?想要自己的儿子未来有出息大有所为,父母该如何好好教育? 最近,一位要好的闺蜜问我:“总担心孩子将来没出息该咋办?”我一听,却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我也有这种担心,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谁又能预测到若干年后的事呢? 人们可以知天文、晓地理,但是却很难预测到未来的事。不过,从过去的几千年的历史来看,那些成功者身上,大多具备这两种优秀特质,如果你家孩子身上也有这两种品质,尤其是男孩,一定要好好教,将来可能会大有出息。 1、责任感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获得大家的信任,而大家也不会将重要的职务和工作交给这个人。因此,这种人在生活和事业上,也就很难取得成功。 如果一个孩子有责任感,如经常帮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提包包等,还有犯了错误能主动承担责任等,这样的孩子大多可靠、有

  • 3岁叛逆期怎么办
    3岁叛逆期怎么办

    3岁的小朋友真的很恐怖吗?宝妈该如何应对3岁的小朋友?应该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到了3岁就是最恐怖的年纪,该怎么办? 看着襁褓中放不下的孩子,许多宝妈会想:在熬熬吧,熬到稍微大点儿就好了。家人的愿想总是往好的方向走,可是殊不知,孩子稍微大点后,要比在襁褓中还要魔头。 有些家长只知道孩子有一个叛逆期,就是青春叛逆期,其实孩子一共有两个叛逆期,而十几岁的青春叛逆期只是第二个,两三岁的叛逆期才是第一个。 民间有句谚语,叫做“三岁小孩,猫狗都嫌”,由此可见三岁的小孩有多么讨厌了。在国外有一档栏目,这里面大多都是两岁以上的叛逆孩子,而大多数都处在三岁左右。 比如有一期的主人公波比正好是三岁孩子,他从来不好好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不是在玩就是在玩的路上。波比的爸爸给了波比一根勺子,但是波比并没有用勺子吃饭,反而用嘴叼着勺子左右甩来甩去,气的孩子爸爸“啪”

  • 孩子被打不敢还手是怎么了
    孩子被打不敢还手是怎么了

    常常有妈妈问我:我家孩子从来不打人,但他常常被别人打,让他打回去,他却从来不动手,孩子这么软弱怎么办呢? 在孩子的交往中,“被打”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大多数家长对此的态度是:我不教孩子打人,但孩子绝对不可以被欺负。 妈妈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很郁闷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好脾气?又不忍心孩子受欺负,再怎么教,孩子就是不知道还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被打了还不知道还手? 没有感觉到对方在打自己 如果别人打在我们身上,我们都会感觉,为什么有的孩子被打也没有感觉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感统中的触觉。 触觉,可以接收到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感觉,人体对触觉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防御性反应,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自然反应;另一种就是识别性反应,有辨识能力,感受到冷热疼痛。 我们经常遇到触觉敏感的孩

  •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做父母的不知道为了孩子操碎了多少心,但是父母不能什么事情都能替代孩子,下面来看看家长该如何做,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成长? 其实,做好这三点,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第一:减少“包办” 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都习惯于“男主外,女主内”,于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安排,往往会是: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对孩子的事情很少过问,妈妈负责衣食住行,对孩子的一切选择包办。 无数的事实证明: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爸爸。 妈妈包办一切的危害: 1、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现在十多岁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削铅笔,不会收拾屋子,当然更不会洗衣服做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而孩子缺少生活上的经验,不仅会养成懒惰的毛病,而且还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 2、更容

  • 自信的孩子来源于哪几种家庭
    自信的孩子来源于哪几种家庭

    自信的孩子来源于哪几种家庭?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非常自信的孩子?下面就和一起来看看自信的孩子,一般来源于哪4类家庭呢? 自信是一种强大的气场。在生活中,不乏有自信的孩子,遇到事情会告诉自己说“我能行”。 但是也有不少家长苦恼,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大方得体,充满自信,我们家的孩子就唯唯诺诺,瞻前顾后? 《极限挑战》有一期节目中,当极限男人帮被问到“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时”,孙红雷说:“我父母对我的赞赏,让我从小就很自信,我要谢谢我的爸爸妈妈。” 正是这样的赞赏,给小眼睛单眼皮的他储蓄了满满自信。 深究其原因,来自家庭的幸福指数决定了孩子的自信程度,所处环境很重要! 这就是所处家庭环境带来的良好心性,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有扬在脸上,藏在骨子里的自信,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些努力,努力把自己

  • 父母做错了要向孩子道歉吗
    父母做错了要向孩子道歉吗

    孩子做错事情了,父母会要求孩子道歉并作检讨。可是当父母做错了,你会认真地跟孩子说对不起吗? 有次我带 9 岁的儿子去理发,进门就跟理发师说尽量剪短点。儿子抗议,说不要太短。 我说听我的,越短越好。结果就差不多理了个光头。我觉得好清爽,但儿子当场就哭了,说太丑了。 回去的路上我俩一直争,我说好看,他说丑。 结果第二天上学,他一进门同学就都笑了。他很尴尬。 之后的一周,上课时都一直带着帽子,老师让摘也不摘,因为一摘下来同学们都笑他。 他屡次抱怨:都怪你,让我总是被同学嘲笑。我不以为然,说同学们只是不适应,看习惯就好了。 他更气了,说根本就不是!就是因为丑! 这件事的后遗症是,他之后几乎一整个学期不肯理发,头发长得令我崩溃。 万般无奈,我只好道歉:对不起,妈妈上次没考虑你的感受,让你

  • 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哪个父母不宠爱自己的孩子呢?孩子年龄越小,父母包办的事情就越多。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母最好不要擅自帮助孩子或替孩子做决定,这样只会扼杀孩子独立行事的欲望。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可能不需要父母的援助之手,而是需要父母适当的鼓励和一些明确的指导,而父母也要帮助孩子上好这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那么,怎样提升2岁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1.直面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在生活中,有的父母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外面玩,其他小朋友抢他的玩具;孩子想和大哥哥一起玩,但是被拒绝了……遇到这些问y题,父母都要先鼓励孩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办法都讲出来。 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办法。这种训练做得多了,孩子遇到问题时就能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 亲子沟通技巧 倾听孩子的心声
    亲子沟通技巧 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面管教中一种很重要的工具,那就是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倾听是一种沟通方法,更是一种沟通技巧和沟通态度,只要我们的父母掌握了这种工具,我们的亲子关系就会得到更好的改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先先请下面的两种场景: ——当孩子跟我们说“我讨厌死弟弟了,你赶紧把他送人吧”,我们家长就会急于去纠正“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他是你弟弟,你应该爱他”,我们没有想到或许此刻他是因为觉得弟弟获得了更多父母的爱而感到无助或者沮丧。此刻,他并不是真的想把弟弟送人,他是想要得到爸爸妈妈多一些的关注。 ——学步期的孩子会不停的说“我不”,家长就会觉得“哎呀,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呢”,但其实学步期孩子对“不”的理解和我们成年人并不一样,这个“不”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开始了探索和尝试,意味着他们的成长。当你喂学步期

  • 孩子虚荣心太强怎么办
    孩子虚荣心太强怎么办

    孩子虚荣心太强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会有虚荣心呢,其实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这种虚荣心理,但是虚荣心太强不太好,孩子虚荣心太强该怎么办? 现如今,孩子爱慕虚荣的现象并不少见,孩子会因为虚荣心而走入攀比消费的误区,正像这个卖肾买手机的青年,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错误的攀比,以此来显示自己有苹果手机是多么有面子的一件事。而实际上,这种错误的攀比心并没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即使是苹果手机,也不过每天拿出来滑滑点点,而自己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 孩子有了强烈的虚荣心,一旦不积极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可以借鉴下面的方法来遏制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 1、让孩子认识到爱慕虚荣的危害: 可以拿现实中的事例来说服孩子,用事实说话,让孩子看到虚荣心的危害。就比如通过卖肾来买手机的小伙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

  • 孩子斤斤计较怎么办
    孩子斤斤计较怎么办

    孩子斤斤计较怎么办?孩子总和你斤斤计较是怎么造成的?做父母的能总是跟孩子讲条件吗?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这样和你讲条件? "妈妈,你让我扫地可以啊,但做完以后你要给我买一个变形金刚。" "我可以吃完这一碗饭,但是你要给我点那杯西瓜汁。" "我晚上可以早点睡,但是你能不能让我看会电视。" …… 不少妈妈反映,现在的孩子"精"得很,无论你让他去干点什么,他都要和你斤斤计较地谈条件。 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有过这种"小心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孩子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条件?小桦妈妈想很多时候是源于我们对孩子“引导”。 “如果你考了100分这么不听话,妈妈就带你去迪士尼!” “如果你把这首曲子练完,我就给你买一个大冰激凌!” 这样的句式是不是已经成为你和孩子之间最常用的对话!而且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 如何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何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何让孩子读书才能不囫囵吞枣?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保护?有位家长说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他读书速度非常快,但读得不细致,该怎样在保护孩子的兴趣的同时鼓励孩子更细致地去读书呢? 这需要父母多引导。 孩子在最初阅读入门时,主要是为了一份很纯粹的乐趣。这是好事情,应该鼓励。不过,也因为这份乐趣,最初孩子在注意力上往往会只执著于故事的情节,看明白情节就满足了。另外,基于纯粹的乐趣,孩子通常不喜欢大人以一种“考查”的姿态介入。 如果家长希望能帮助孩子将阅读向纵深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聊书”,当然不是要每一本书都聊。父母也许没有精力和能力去阅读孩子的每一本书。但家长确实可以尝试从孩子的书中找到自己也感兴趣的书。 当家长与孩子阅读了同一本书,有了共同的经验后,就变成“亲密书友”了。家长可与孩子以闲聊的方式谈谈那本书,可能会找到一种“共同语言”。

  • 拒绝弟弟妹妹,其实不是大宝的错!
    拒绝弟弟妹妹,其实不是大宝的错!

    二宝要来啦!全家人惊喜之余,大宝开始嘀咕喽:爸爸妈妈还会爱我吗?“自私”本色暴露,大声喊“我不要”,威胁爸妈他要离家出走……天哪,宝宝这是怎么啦?是天生自私?还是另有隐情呢? 拒绝弟弟妹妹,错在大人 父母犹豫不定,尤其是妈妈 有些妈妈经常当着女儿的面,诉说自己生二胎的纠结,比如身材变形,经济压力,房子不够住…… 妈妈以为孩子不会在意,其实孩子对于母亲的言语与情绪最为敏感,妈妈无意识地给他传递了一个信息:有了弟弟,生活会变得很糟糕,并且这种信息在不断重复与加强。 预设对宝宝不利的立场 亲戚朋友喜欢逗孩子,预设立场是“弟弟会抢走你拥有的东西”。家里的老人也经常用这个话题去逗孩子。“你这件新衣服留给弟弟穿算了。”“你再不吃饭,我就把它给弟弟吃。”“等有了弟弟,你的玩具都是他的。”“你妈妈喜欢弟弟不喜欢你了”……

  • 孩子不配合家长怎么办 聪明妈妈的做法
    孩子不配合家长怎么办 聪明妈妈的做法

    孩子不配合家长怎么办?很多家长表现烦恼,为什么孩子总是给我找麻烦,甚为头疼,为人父母后,都会有自己的育儿方法。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捣蛋的孩子,很多时候还是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今天我们梳理了5个常见的育儿问题,很多宝宝都表现出抵触的情绪。 1、过马路 一般妈妈会说:过马路,好好抓住我的手,要不太危险了。 聪明妈妈说:你能带妈妈过马路吗? 每一个孩子都一个超人梦,都喜欢保护别人。该孩子一个圆梦的机会,在孩子做超人的时候,告诉他过马路的要领。我女儿喜欢看巴拉拉小魔仙,我就说,当对面绿灯亮起时,你就有莫法,所有的车子都要等着你,当红灯亮的时候,魔法消失,我们就要等待。每次看到红灯时,女儿就会告诉我:我们还没有魔法呢,不能过去。 2、孩子犯错后 一般妈妈这样说:你又……,说你多少次了

  • 共情过度是什么意思 教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共情
    共情过度是什么意思 教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共情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共情力”这个词,其实也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去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 有共情力的人比较容易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情绪,也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感受。我就经常教育凯凯,要学会共情,要懂得体谅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大多时候,儿子如我所愿,挺理解我们做父母的。我跟老公都比较忙,经常要到各地去出差,没法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凯凯就很体谅我们,也不会缠着我说要我陪他干什么或者非要去哪里玩,他承担起了一个哥哥的责任,把还年幼的弟弟照顾得挺好的。 但其实在凯凯还小的时候,他在共情力的把握上就没有现在这样平稳,经常会因为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难过好一阵子;有时,他又对别人说的话特别敏感,觉得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其实,这就是共情过度的表现。 伤心起来不得了 我知道,在国内,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