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发烧,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来退烧。
高中时,我痛经严重。有次无意间看到阿司匹林的包装上,写着 “解热·镇痛”,心想,咦?这东西还能止痛?试探性地吃了一粒(擅自服药很危险,切忌模仿),不仅小腹不痛了,连腰酸头晕恶心等症状,居然也都消失了!
那时年少无知,我只看到了药效带来的良好体验,却还没有学会考虑背后隐藏的副作用。
大学,我去日本读书。
日本民众对止痛药的普及和接受程度,相比国内要高得多。在那里,我认识了更安全的止痛药:布洛芬。(痛经神药)
回国工作的第三年,我被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AS)。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止痛药则是治疗AS的最基础药物。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止痛药不是只有阿司匹林、布洛芬这几种,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叫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都有退烧、止痛、抗炎等作用(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比较特殊,没有抗炎作用)。
对于同样患有AS的病友们,医生有些给开了吲哚美辛,有些开了罗非昔布,而我出院的时候,医生什么药也没有开。
医生说,这些药虽然作用相似,但也有不同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效果方面,这些药物止痛、抗炎效果各有强弱。
不良反应方面,对消化道、肝肾、神经系统等等带来的不良反应程度也各不相同。
所以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自身情况,在对效果的期望值与不良反应的耐受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我,因为症状并不十分严重,关节活动尚未受限,疼痛也在忍受范围内,而且近年有生育需求,所以暂时可以不用药。
现在,很多妈妈们都知道,发烧时,有2种比较安全的退烧药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是不是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就绝对不能用来退烧呢?比如我小时候为了退烧,吃过阿司匹林、安乃近,现在不也好好的么?
但是请注意,【现在不也好好的】,是因为那些没能好好着的人,全部、100%,已经没机会对你说出这句话了。
我能说出这句话,是因为当年逃过了瑞氏综合征、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重度肝损....,换句话说,是因为我运气好。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付普通发烧完全足够了,而且在规定剂量内服用,一般也不会出现特别危险的不良反应。既然有这两种更安全的药物可以选择,自然也就没必要冒着更大的风险,选择其他药物,而目的仅仅是为了退烧。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澳洲禁药布洛芬】【退烧慎用美林】等文章,其实都是谣传,在全世界范围内,布洛芬都是很安全的解热镇痛药。
当然,一般退烧还是建议首选对乙酰氨基酚,而且,布洛芬也不适合6月龄以下的婴儿用来退烧。
那么是不是6月龄以下的宝宝,就绝对不能用布洛芬了呢?不是的。
布洛芬只是不能用于6月龄以下婴儿的退烧,但对这些婴儿来说,如果有需要,止痛可以用啊,抗炎也可以用啊!
其实,用药就和投资一样,每种药物都有副作用,此乃风险。
每种药物也都有可能带来的好处,此乃收益。
只有当收益大于风险时,用药才有意义,否则赔本生意谁要做啊?
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擅自用药的原因,因为我们非专业人士里的大多数,对药物的认知,只知道其作用效果(有些甚至连药物作用都不知道,比如得了普通感冒,擅自服用抗生素、中成药等),不知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这个风险自己是否值得去承受。更不会知道,是否还有其他药物,既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又可以冒更小的风险。
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有执业资格的人,才有资格去进行这场博弈。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