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学步期可能会让家长担心不已,亲亲宝贝小编在此提醒,在宝宝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只要父母在3个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1.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
宝宝出生后头部皮肤时常覆盖一层灰白色包胎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宝宝头垢,对于宝宝头垢,新妈妈必须要知道几个以下知识。 头垢的产生和宝宝体质有关吗?可用哪些药物呢? 新生宝宝的头部出现厚薄不等的灰黄色或黄褐色油腻结痂和鳞屑,重者可累及眉、鼻唇沟、耳后等处。此类宝宝多为渗出性体质,合理护理3~4周多可自愈。治疗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液体石蜡将结痂浸泡柔软后,用棉棒或洁净毛巾轻轻擦除。平时应注意头部卫生,避免过多出汗。症状较重或反复出现者,可口服维生素B2、B6、钙剂,局部应用肤轻松、红霉素软膏,5%硫磺霜等。 宝宝头上为什么会有乳痂? 乳痂是宝宝新陈代谢的产物,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如果爸爸妈妈头皮屑特多,或曾患过脂溢性皮炎,宝宝就很容易长乳痂。 妈妈要了解的宝宝头垢常识 不良生活习惯:认为新生宝宝不宜洗澡洗头,时间长了,就会使乳痂越积越厚。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广大新妈妈,宝宝头垢的出现,除了先天性遗传,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妈妈日常护理的失误。为了让宝宝将来拥有一头健康乌黑的秀发,就要先从预防头垢做起。 PART1 洗头 致病真菌常可以加重头垢的产生。经常为宝宝清洗头皮,则可以减少头垢的形成。而且经常保持头发清洁可使头皮得到良性的刺激,避免引起头皮发痒、起疱,甚至发生感染,从而促进宝宝头发的生发和生长。 ● 合理控制水温 给宝宝洗头时的水温最好控制在37℃~38℃上下。这是因为水太凉不易去除头皮上的污垢,而水太烫则容易造成宝宝皮肤烫伤,所以给宝宝洗头的时候,妈妈最好自己先试一下水温。冬天的水温可以略比夏天的高3℃~5℃。 预防宝宝头垢分两步走 ● 选择专业产品 选择宝宝洗发水,不用成人用品。因为成人用品过强的碱性会破坏宝宝头皮皮脂,造成头皮干燥发痒,缩短头发寿命,使头发枯黄。另
有经验的新妈妈都知道,宝宝一出生,就会接种乙肝疫苗,这一针非常的关键,下在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为什么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首针最关键呢?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重要的环节。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1、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时间越早越好,超过24小时再打,预防效果就会明显降低。 所以现在各大医院都是在新生儿一出生立即就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如果是乙肝孕妇生的小孩,需要在出生时先打一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过2小时后再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的部位必须分开)。有的地方虽然也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但是接种时机不当,出生过后好长时间才想起打疫苗,这样预防效果就大打折扣。 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首针最关键 2、第一针最关键,选择的品种和剂量非常重要。 乙肝产妇接种的乙肝疫苗和剂量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亲亲宝贝小编友情提醒,对于某些特殊的疫苗是需要打加强针的,那么,宝宝的哪些疫苗该打加强针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下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白喉、破伤风疫苗10年后仍然有效 美国俄勒冈州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6年间测定了45名志愿者的630份血样。“我们希望评估麻疹、腮腺炎、破伤风等疫苗的长期预防效果,尤其是那些需要定期注射加强针的疫苗。”研究人员称。由于以往人们认为破伤风、白喉疫苗将在接种10年后失效,所以美国要求公民每10年注射一次破伤风的加强针。 然而,研究发现,破伤风、白喉疫苗的预防效果远比想象中强。破伤风疫苗在接种10年后,抗体水平只下降了一半,仍然可以发挥作用;白喉疫苗的作用时间也可以持续19年。“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瑞典要求每30年注射一次破伤风加强针,但美国与瑞典的破伤风发病率却没有显著区
当宝宝接种完疫苗后,家长的护理工作很重要,以免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下在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宝宝接种疫苗后,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护理? 正常的和轻微的反应一般会有: 疼痛和局部的红肿。可能会持续1到2天时间。 家长应对:无需处理,观察小儿一般状况。 轻微到中度的发热。一般1-2天,部分可伴有头痛、头晕、寒战、恶心、乏力等。 家长应对: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超过38℃需用药物退热,同时注意多饮白开水,注意保暖。 轻度皮疹。多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一般出现在身体局部。 宝宝接种疫苗后如何正确护理 家长应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Tips:卡介苗的反应不用怕 卡介苗是一种活菌苗,接种卡介苗后约一至二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节结,以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但不会发烧;六至八周会形成脓泡或溃烂;十至十
近年来,宝宝接种疫苗的种类越来越多,家长对宝宝接种疫苗的困惑也越来越多,本篇资讯就列举出家长最常见的三个困惑,并请专家给予详细的解答。 困惑1:孩子接种疫苗后发烧,是否说明疫苗存在不安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是什么? 专家解答: 要明确一点,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很安全的,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不少家长对此有误解,觉得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倦怠、食欲不振是疫苗本身有问题,进而产生不信任。实际上,因为疫苗对机体而言属于“外来入侵者”,会激发免疫功能起反应,因此,在接种后24小时之内发热低于38.5度,孩子精神好,没有其他异状,一两天后就退烧,是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类似的还包括出现皮疹、呕吐、四肢乏力、腹泻以及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等,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通常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走出宝宝接种疫苗的3个困惑 不过,也有少数儿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朋友们,在宝宝出生后就要开始各种疫苗的接种了,因此,对于一些与接种有关的注意事项,家长们一定要事先了解,本篇资讯我们就重点要讲的就是,孩子预防接种要注意的9个事项,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1、如果您孩子有下列疾患情况者,请事先告诉医生。如:发热、咳嗽、腹泻等急性疾病,结核病,哮喘病,糖尿病,过敏史,高血压,心、肝、肾病,癌症,癫痫,脑病,白血病,输血,血液制品或免疫球蛋白使用史,艾滋病,服用激素类药物或进行过防疗或化疗等,以及一切您认为有必要告知医生的情况。 2、预防接种对绝大多数儿童接种后能获得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但少数接种儿童会出现一些反应。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些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亲亲宝贝小编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在宝宝8个月后要打麻疹疫苗,下面请看相关详细。 麻疹潜伏期常为6~18天,有低热、精神差的现象,易被家长忽视。发病时可有高热、眼结膜充血、流泪、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发病第三天在口腔两颊的黏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为玫瑰红色,略高于皮面,疹间皮肤较正常,出疹顺序先为颈后,逐渐波及前额、面部,然后自上而下顺次延至躯干和四肢,有的到达手掌和足底;4~5天后,进入恢复期。 专家提醒:宝宝8个月后要打麻疹疫苗 出麻疹的宝宝全身抵抗力降低,这时若护理不好或环境卫生不良,很容易发生肺炎、喉炎、脑炎、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浮肿、干眼症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处理方法:8个月以内的宝宝发病较少,9~12个月的宝宝应该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
对于宝宝疫苗接种,当然是安全第一,因此,对于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家长们也存在诸多的疑问,本篇资讯,我们就收集了10个常见的安全问题,并请专家给予详细的解答。 一问:计划外的疫苗到底打不打? 答:疫苗不是接种得越多越好,对于计划外疫苗,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提倡接种——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可打可不打——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流行高发区应接种——甲肝疫苗;被狗或其它动物咬伤后才接种狂犬病疫苗。 二问:打疫苗是否伤害人体自身免疫系统? 答:免疫系统每天都在面对不同的外来抗原。据有关研究表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足以安全有效地应付疫苗对免疫系统构成的挑战。疫苗不会削弱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反而会增强婴幼儿防范严重疾病的能力。 孩子疫苗接种是否安全的10大问 三问:哪些情况下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广大家长,当宝宝接种完成后,家长们可不能闲着,因为此时需要家长做的事情还很多,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宝宝接种后,家长要做的事情都分别有哪些? 接种后注意观察:分清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 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 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宝宝接种后:家长要做的事情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
对于家长,一定要了解一些关于接种疫苗的禁忌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少犯错误,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宝宝在接种前,都有哪些禁忌。 接种前必看:接种疫苗的禁忌 (1)卡介苗禁忌: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 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 4 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3)百白破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宝宝接种前必看:接种疫苗的禁忌 (4)麻疹疫苗禁忌: 患过麻
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身体的特殊原因,很容易感染上疾病,因此刚出生的宝宝一定要进行2种特殊的疫苗接种,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新生儿必须及时接种的2种疫苗分别是哪两种? ① 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 病的有效措施。婴儿的免疫能力较差,如果感染结核,特别易患 较严重的粟粒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并容易留有后遗症,因 此,生后要接种卡介苗。 新生儿必须及时接种的2种疫苗 我国规定,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有皮内 注射和划痕两种方法。绝大多数用皮内注射法,种后2~3天内接种 部位略有红肿,大部分接种3周左右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硬结,中 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疤,脓疤自行穿破后结痂,结痂脱落后 留下一个小疤痕。这就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全过程,需要时间约2~3 个月。 ② 接种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预防乙
当宝宝遇到割伤和擦伤的情况,在症状不是太严重的情况,家长们不用立即去医院,此时做好急救措施才是重中之重,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宝宝割伤和擦伤,家长要如何正确急救措施?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净伤口,检查是否有残留物留在伤口中,祛除残留物确保伤口干净。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尘会嵌入到创伤处。 这不仅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而且会在伤口处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纸巾将伤口处的脏东西擦拭掉,即使宝宝哭着叫疼,你也不能忽略这个步骤。 宝宝割伤和擦伤的正确急救措施 2、用双氧水杀菌消毒早就过时了,因为双氧水虽能杀菌,但同时也破坏了帮助修复伤口的白细胞,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建议使用医院和药店出售的抗菌药膏,任何皮肤创伤,即使仅仅是轻微的擦伤,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3、使用纱布或绷带也是不错的方法,但不是必须使用。一旦涂抹了抗菌药膏,伤口被密封好,大
亲亲宝贝小编提醒家长朋友,当宝宝遇到异物入耳的现象,家长们千万不要着急,此时最关键的就是做好正确的急救措施,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当宝宝异物入耳时要做的正确的急救措施。 1、如系小虫入耳,可用 (1)窒息法:用手指紧紧塞住外耳道口以断氧。 (2)光诱法:到暗室用手电筒照射耳孔,虫子喜光,会顺着光线爬出来。 (3)淹毙法:耳道口朝上,滴入麻油3—5滴,几分钟后虫子会被淹死,再耳道口朝下,死虫随油液流出。 宝宝异物入耳的急救措施 2、如是水入耳,可用脱脂棉球把耳内水液吸出,或让进水一侧的耳道朝下,单脚跳跃,水珠即可流出。 3、小豆粒、小弹丸之类东西入耳,使身体弯向有异物的耳朵一侧,单脚跳跃艰难险阻可。 4、以上方法无效时,切勿用尖锐物品入耳掏挖,而应赶紧上医院就医。
儿童在夏季比大人更容易中暑,本篇资讯,我们就列举出儿童暑热症的几个不同症状,以及分别对应的正常的急救措施,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症状1: 夏天气温低、湿度大,如果通风不好,肌体散热功能可能发生障碍。表现为头疼、眩晕、疲乏、高热、呼吸加快。 急救措施: 用冰袋敷额头或温水浸湿毛巾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注意不能使体温骤降至38度以下,以免出现抽搐。同时,每10分钟监测一次,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不同儿童暑热症的不同急救措施 症状2: 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通过体表蒸发的体内液体丢失量大。患儿容易出现大汗淋漓、虚脱、四肢冰凉、体温低于正常值、血压偏低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昏迷。 急救措施: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平卧或将头部放低,可以饮用微凉的淡盐水,边做上述急救,边准备送医院治疗。 症状3: 夏季日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头部,没有
对于爱跑爱跳的调皮宝宝来说,经常会遇到脚受伤的现象,特别是踝关节扭伤很常见,本篇资讯,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孩子踝关节扭伤如何做好急救措施? ①立即脱下鞋子,举起伤脚。如果足部肿胀无法脱鞋时就用剪刀剪开脱掉。 ②迅速冷敷。用冷水毛巾或冰袋放在伤部或将伤脚放进盛满冰块的桶内,其效果会更好。千万不要在冷敷前揉擦或按摩,否则会使伤部变大。 孩子踝关节扭伤如何做好急救措施 ③固定。冷敷后用弹力绷带扎紧扭伤部位。方法为先在足踝部绕1圈,接着绕至足背和脚底后,绕回足背,再在足踝部多绕一圈扎紧;如果伤部疼痛剧烈,说明有骨折的可能,应及时送医院处理。 ④将伤部抬高,减轻疼痛并保持安静。 ⑤经过24小时,肿胀和疼痛过后,没有发现骨折征象,可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血肿及时吸收。
如果遇到儿童外伤出血,家长们千万不要着急,乱了分寸,这时候为孩子做好正确的家庭急救措施是很关键的,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儿童外伤出血的家庭急救措施都要如何做? 如果是表浅的划伤和擦伤——— 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如果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 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后,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干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地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儿童外伤出血的家庭急救措施 如果出血不止—&
对于调皮宝宝来说,经常会出现眼睛受伤的现象,对于伤势不太严重的时候,家长们不用太担心,及时做好急救工作就好,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宝宝眼睛受伤时应如何急救? 宝宝眼睛受伤后,应根据损伤部位和病情作不同处理: 1、眼脸挫伤对视力无影响时,如果是红肿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块冷敷,让其周围血管收缩,1—2口后可改为热敷,以促进红肿吸收;同时可口服——些抗生素药物,促进炎症消退。 2、结膜挫伤时,如果只是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同时局部点滴抗生素眼药水;如损伤较重影响视力,应到医院作结膜粘膜移植修补术,以防险球粘连。 宝宝眼睛受伤时应如何急救 3、角膜上皮擦伤时,应局部涂油膏将患眼遮盖,一般24小时即可愈合;角膜水肿者可用50%葡萄糖高渗液滴眼。 4、虹膜睫状体挫伤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瞳孔散大、变形时,可带黑色眼镜避光;前
儿童触电是件比较危险的事情,家长们一定要做好紧急救护,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当遇到儿童触电时,家长们应该怎样做? 如有可能,应关掉总电源。如果不能关掉总电源,就站在绝缘的物体上,如一堆干报纸,用不易导电的木棒等挪开电线或移开孩子。手头一时没有适用的东西,应尽可能用多些干布或干报纸把手包起来,抓住孩子的衣服。注意:不要触及他的皮肤。在孩子脱离电源前,不要直接抱住触电的孩子,以免自己也触电。 儿童触电:紧急救护很关键 脱离电源后,检查孩子神志是否清醒。如果神志不清,检查他的呼吸,必要时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如颈动脉搏动消失或听不到心跳声,则立即做心脏按摩。根据小儿大小,人工呼吸每分钟可为18-25次,心脏按摩为每分钟80-100次。一般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摩4次。抢救时一定要充满信心,坚持到底,即使是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放弃。 检查他的烧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