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宝贝的生活中,宝贝时常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让妈咪担忧或着急。其实,有时宝贝的这些“异常”表现并不是疾病所引起。不过,妈咪也应该注意观察,并做出正确的处理,一旦真的存在异常,不会耽误治疗时机。 1、宝贝的嗓子里总是“咕噜、咕噜”的,好像是有痰,是不是患了肺炎或支气管炎? 当然,宝贝在患了呼吸道感染时,经常会使呼吸道出现很多炎症分泌物,导致宝贝咳嗽、咳痰,不过,有些宝贝出现这种现象,却并不一定是呼吸道有炎症,而是由于唾液腺的逐渐发育,使唾液分泌越来越多,但因不会把增多的唾液及时吞咽下去而引起。当过多的唾液积存在咽喉部位时,就容易使嗓子里发出“咕噜、咕噜”声音,听起来就好像是嗓子里有痰,尤其是仰卧或变动体位时。 新生儿4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宝宝哭闹或睡觉不安稳时,爸妈一般都会用一些方法哄小宝宝入睡。有些方法是不科学的,如果长期使用这些方法哄宝宝入睡,会危害宝宝的健康。 错误方法一、摇睡。 摇晃会使宝宝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停晃荡,没有发育成熟的大脑会和较硬的颅骨相撞,引起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轻微脑震荡、颅内出血等等。如果宝宝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弱视或失明。 注意!这些错误方法哄宝宝入睡很危险 错误方法二、陪睡。 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应该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陪睡还可能会发生因妈妈熟睡后不小心就可能压在宝宝身上造成宝宝窒息死亡。美国的调查研究表明,让宝宝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错误方法三、俯睡。 国外研究表明:婴儿猝死综合征和睡眠姿势有关系,尤其是脸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因为小宝宝一般不会自己翻身,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呼吸道受阻时,会因吸收到很
如今,很多家长都会让新婴儿开始学游泳。宝宝学游泳,有益于宝宝形成健康快乐的情绪,促进身体的发育,促进睡眠,以致可以提高身体的机体免疫力和抗旱能力。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新婴儿游泳需要讲究的要求有哪些? 新婴儿游泳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还可以增强新婴儿的食欲。不过,据有关医务人员提醒,宝宝游泳需要在专门设计的游泳池中游,刚开始宝宝还需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全程指导下才能进行,否则很容易使宝宝在游泳过程中发生呛奶、呛咳、溺水、窒息等现象发生。 新生儿游泳的注意事项 家长还需注意,宝宝游泳的时间应选在喂奶前的40分钟,每次游泳时间一般为10至20分钟。宝宝在游泳时,旁边的家长应该尽量跟宝宝进行沟通,要不断鼓励和夸赞宝宝。而且,家长不可以抓住颈圈来移动在水中的宝宝,应该抓住宝宝的手臂来慢慢移动宝宝。当宝宝每次游完泳之后,请在10至15分钟后喂奶,以舒缓宝宝的疲劳。 如下的宝宝
宝宝疫苗的项目比较多,比方说百破,乙肝,麻疹之类的等等,但宝宝打疫苗一定要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看看,宝宝打疫苗的几个注意事项。 (1)要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弱是早产儿或营养不良,先不要让宝宝打疫苗,与医生商量后定时间注射。 (2)宝宝一出生,医生就会给你一本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有宝宝应该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爸爸妈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不要半途而废。如果因为粗心错过规定的注射时间,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此外应该按约定时间注射。 (3)给宝宝接种疫苗以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左右,倘若宝宝出现高热或其他不良的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宝宝打疫苗的几个注意事项 (4)在宝宝打疫苗之后,爸爸妈妈们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不要让他剧烈运动,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通常情况下两天就
宝宝接种是很关键的事项,每个妈妈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利于接种的情况,妈妈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本篇资讯,亲亲宝贝小编就提醒新妈妈们,以下10种情况宝宝不宜接种。 10种情况宝宝不宜接种: 1、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这些儿童由于制造免疫力的原料缺乏或形成免疫力的器官功能不好,不能产生免疫力或反应严重,故不宜接种。 2、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良不全等及血脑屏障作用差,也不宜接种疫苗。 3、传染病流行期间,接触了病人的孩子,不宜马上接种疫苗,必须观察病情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处于恢复期的儿童应缓期接种防疫针。 4、严重腹泻或痢疾时,大便每天超过4次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因为腹泻时会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泄掉,从而使疫苗失去作用。另外,腹泻如为病毒感染所致,会干扰疫苗产生免
每个新生宝宝出生后就会进行预防接种,主要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本篇资讯,我们就详细的来讲讲,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以及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卡介苗 卡介苗是经过多次传代已失去毒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抗原性的牛型结核菌,接种后可获得一定的对抗结核的免疫力。接种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皮内注射法,即于左上臂三角肌处作皮内注射,注射后可见皮肤突起一白色小皮丘,切忌作肌肉注射,家长可以监督护士的操作。 接种后正常反应是:注射局部有轻度红肿、化脓,以后渐结痂脱落成疤,在此期间应注意局部卫生,避免感染。在接种开始几天少数小儿可有低热,无需特殊处理,经适当休息于1—2天内可消失。 新生儿2种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 乙肝疫苗 以前乙肝疫苗不属计划免疫之内的。因为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当前已成为我国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全国有10%人群是乙肝表面抗
体检免疫对每个宝宝来说都非常重要,那妈妈们知道,宝宝体检免疫后,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好护理工作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赶紧看看本文详细内容。 小儿预防接种后的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儿注射疫苗后的三天内洗澡时要避免注射部位被污染,以防止继发感染;防止受凉和剧烈活动。 2、小儿接种卡介苗后二至三周,局部可逐渐出现红肿、脓疱或溃疡,三周后结痂。形成小疤痕,如果反应较重,可形成脓肿,则应速去医院处理,但禁忌切开排脓,否则切口不易愈合。 宝宝体检免疫后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应用凉开水溶解后服下或直接吞服,服药前后一小时内避免过热饮食,保证减毒活疫苗发生效应。 4、注射疫苗后,个别孩子在二十四小时内体温会有所升高,可给孩子多喝些开水,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与降温,切莫随意使用抗菌素类药物,若有高热或其它异常反应,则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2个小时内是要进行全面的体检检查,其体检项目主要包括以下3大项目,下面一起来看看,新生儿体检有哪3大项目吧。 通过体检才能确定新生儿的发育健康状况,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体检的三个项目。 体检项目一、测量 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是从头顶到足跟,其中头围大约的应的身长的一半加10cm,其中出生体重和胎龄分类之间的关系,足月儿的平均体重是在3.2克,测得的新生儿的大小与相应的胎龄对比,可能对一些情况提供重要的线索。例如,如果婴儿小于胎龄,可能是由于宫内感染或染色体畸形所引起。而若婴儿大于胎龄,可能是因为母亲患糖尿病或高胰岛素血症。 比较严重的病例,可以由矫形外科医生在超声观察检查下应用外展夹板治疗。若不能马上请矫形专家治疗,可每天24小时应用三块尿布兜起,一直到能使用夹板时为止。假如用任意形状的尿布,第一块尿布应紧贴皮肤包紧,另两块作为外层,一起形成较大的体积
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很关键,只有宝宝的免疫力提高了,才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本篇资讯,亲亲宝贝小编就告诉妈妈们4个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一、母乳喂养 母乳中比代乳品总得活性免疫力更多,它可以给新生儿所需的全部的营养物质,其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乳糖尤其是在母乳中含有的抗感染的抗体以及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双歧因子等,在它们中具有增强免疫的功能,也能够阻止有害细菌的生长,可减少宝宝感染的机会。提前分娩的早产儿,由于从母体得到的抗体较少,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皮肤粘膜的防御功能差,极易受到致病因子的侵袭而患病,因此,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二、合理营养 新生儿期表现为高营养需求,有限的消化代谢功能,因此,对营养既要求足够量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能过量喂养,以免造成新生儿胃肠道的过重负担,要适当掌握合理营养对增强体质和抵抗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4
宝宝出生后则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接种疫苗,那家长们知道,哪些新生儿不能接种疫苗吗?对于这个问题,本篇资讯将给出详细的指导。 1、患有皮炎、银屑病、化脓性皮肤病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皮肤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有过敏史的儿童如哮喘、荨麻疹、严重湿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除外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凡发现对鸡蛋过敏的儿童则不宜接种麻疹疫苗、麻风腮三联疫苗、防感灵疫苗等。 3、相对于体温超过37.5℃,而且有腋下或者淋巴结肿大的小儿是不适宜接种的,应该查明病因治愈后再去接种。 4、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哪些新生儿不能接种疫苗 5、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儿童,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脑瘫、缺血缺氧性脑病、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儿不宜接种(除外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6、对于那些有严重的营养不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乙肝病毒,90%左右会引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在这里,亲亲宝贝小编提醒新妈妈们,宝宝接种乙肝疫苗要注意以下3大事项: 接种时间 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满月后第二针,满6个月时第三针。接种部位在大腿前外侧。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 禁忌 如果新生儿是先天畸形及严重内脏机能障碍者,出现窒息、呼吸困难、严重黄疸、昏迷等严重病情时,不可接种。早产儿在出生一个月后方可注射。 宝宝接种乙肝疫苗要注意3大事项 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 新生宝宝在接种之后,如果局部发生了肿块、疼痛,少数也会伴有轻度的发烧、不安、食欲减退,也大都是在2-3天内去自动消失的。 温馨提示: 当自己的宝宝再接种了乙肝疫苗的解释之后,妈妈们最好是去带自己的宝宝到医院去检查一下,
每个新生儿都要进行接种疫苗,那妈妈们知道,什么时候给新生儿接种疫苗好呢?本篇资讯将对此给出详细的指导。 对于早产的小宝宝来说,家长朋友们该如何起给小宝宝接种疫苗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下面的具体方法介绍。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乙肝病毒,90%左右会引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 什么时候给新生儿接种疫苗好 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偏远的地区,还是存在医务人员或者家长对于24小时内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概念含混不清,导致疫苗注射不及时的情况,有的人认为要等到孩子出生24小时后才打疫苗,这是不正确的。应该一出生就打,越快越好。 少数新生儿仍然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新生儿乙肝疫苗剂量最好从5微克加大到10微克,确保新生儿0、1、6个月全程接种,即在孩子刚出生时、1个月大、6个月大时分别接种新
每个新生宝宝出生后,都要进行体检,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那么,新生儿休想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对于这个问题,本文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案。 1、确定好体检医院一般宝宝第一次体检是在生产医院或者是所在地区的妇幼保健中心,以后的每次体检去所在的社区医院就行了。所以妈妈在出院时要向医生咨询好42天体检的具体地方,以免日后手忙脚乱。 2、电话预约在给宝宝办理体检事宜前,应先查询所确定体检医院具体的上班时间。因为有的保健中心并不是每天都上班的。可以打电话询问一下,他们一般在什么时间段给宝宝进行体检。然后按照他们说的时间前往,同时也要尽量避免高峰时段去医院。其实第一次体检也并不一定要在宝宝42天时,有时特殊情况可以推迟几天。 新生儿体检前的准备工作 3、带齐证件第一次带宝宝体检时,需要带的证件有:户口簿、宝宝的出生证明、爸妈的身份证、宝宝的病历本等。有的地方还需要带
宝宝调皮,家长也不能时时刻刻的盯着,所以难免会发生烫伤的现象,对于小儿烫伤,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本篇资讯将做为家长做详细的指导。 依烧烫伤的深度、面积,症状有所不同: 一度烫伤:仅表皮受伤,未伤及真皮层,造成红肿及剧烈疼痛;二度烫伤:表皮及部分真皮层受损,伤处出现水泡及更严重的肿胀、疼痛;三度烫伤:伤及皮下组织,皮肤表面呈白色或焦黑,因神经末梢受损,疼痛反倒不剧烈。 家中紧急处理 陈德芳表示,孩子发生烫伤,多半会因疼痛而哭闹,家长应先安抚他,如果症状轻微,可先冲洗冷水。若烫伤范围较大,请记得按照“冲脱泡盖送”的原则处理。即尽快将伤处置于自来水下冲洗,或浸泡于冷水中,接着在伤口未肿胀前,脱下紧束的衣物、饰品,略做简单的包扎送医。 小儿烫伤家长如何正确处理 NG处理法 勿将酱油、牙膏、药油涂抹于患处,以免引发其他感染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各种意外,对此,家长们一定要尽早知道一些急救措施,以便急求所需,本篇资讯,就总结出小儿各种意外的急救措施,以供家长们的参考。 只要大人注意,是可以防止小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小儿烫伤是最常见的意外事故,多数是由于给小孩洗澡时,父母不注意碰倒了放在一边的热水容器,使热水洒出来烫伤了小孩;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保暖的热水袋塞子不紧,热水流出烫伤小儿。除此之外,另一个经常发生的事故是煤气中毒,在密封房间里,不要整夜使用没有烟筒的蜂窝煤炉子或煤气炉。 母乳喂养者夜间喂奶时不能紧搂着小儿。因为母亲会在不自觉中睡着,从而使乳房压住新生儿鼻口,容易产生窒息。新生儿经常吐奶,母亲刚喂完奶后不能马上远离小儿或马上人睡,要让小儿侧躺一会儿,防止吐出的奶液堵塞气管。 小儿也有被老鼠咬伤的例子,主要原因是小儿脸及嘴上沾有奶粉或奶液,能引诱老鼠。所以,一定要把小
小儿抽搐是最让家长紧张,需紧急处理的一种异常现象。专家表示孩子出现抽搐现象,并不能将它和癫痫画上等号,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正确做好急救措施才是关键。 爸爸妈妈看到孩子抽搐的模样,难免心慌意乱,但若能留意孩子发作的情形及正确处理,相对有助于医师诊断,而后续的观察同样不能轻忽。 症状 举凡发烧、脱水、低血糖、脑部病变、外伤、肿瘤,都可能造成抽搐现象,而其中为热性痉挛的比例最高。热性痉挛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脑神经功能还不稳定,体温急遽升高引起脑细胞不正常放电,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动、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唇发青等现象。热性痉挛常在发热24小时以内发生,大多数为全身性的大发作,发作的时间多在15分钟以内。热性痉挛好发于六个月至五岁大的孩童,在台湾六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为3~4%。热性痉挛小朋友中约有20—40%家族中有热性痉挛病史的成员。 小儿抽搐的家庭急
误吞异物通常见于2~3岁的儿童,因其已会走动,更爱将手中抓着的东西,诸如棋子、硬币、小钉子、钮扣、回形针、玩具的小零件等放入口内。一不小心就会吞入胃中。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好急救措施呢?请看本文给出的详细指导方案。 当家长发现小孩将异物吞下以后,只要当时未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就不必过分紧张。无需想方设法使误吞的异物再吐出来,因为催吐有时反而会使异物误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尤其儿童更易发生。误吞异物用导泻药使之从肠道迅速排出的方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诸如钉子、回形针等带尖、带钩的异物,遇到肠管因药物作用快速蠕动时,很可能钩到肠壁上,甚至引起肠壁穿孔。 在一般情况下,异物进入消化道后,除少数带钩、太大或太重的异物外,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钮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的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为防其滞留于消化道,可多给患儿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韭菜、芹
对于喜欢野外玩耍,或者特别调皮的宝宝,经常会遇到扎刺的现象,对于宝宝扎刺,家长们应该如何安全处理呢?哪些情况下是需要立即去医院的呢?本文将重点的来讲讲这些问题。 木刺、金属屑或玻璃碎片扎入皮肤后,如不细心清除,会引起感染。 如果是大刺或已深入皮肤,切勿自行取出,应该找医生或到医院的急救部门求诊。 肉眼看得见的小刺一般可以用镊子拔出,但要注意卫生,动用前必须洗净双手。切勿对着伤口咳嗽或者打喷嚏,以免细菌进入伤口引起感染。 镊子必须用火柴、打火机或煤气炉烧过,进行消毒,冷却后才可以使用。消毒后不要拭去镊子上的烟垢,也不要触及镊子的末端。 宝宝扎刺了如何安全处理 如果小刺扎得较深,就得找医生处理,不要自己动手,以免弄巧反拙,小刺更难取出。 肮脏的小刺刺进皮肤,或无污染小刺留在皮肤内久未拔出,都可能引致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危险的感染,可引致
专家提醒,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咽喉烫伤不容忽视,那么当孩子喉咙烫伤时,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好紧急救护呢?本文将对此给出详细的急救措施方案。 引起咽喉烫烧伤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儿童性急,在外玩耍感到口渴后,回家端起水杯就喝,不管里面是不是刚倒好的开水;或是拿着刚沏好的茶水壶,用力吸吮;吃饭时忽然喝下一大口浮着热油而无蒸汽逸出的汤;吃汤圆过急,以致粘贴在喉部等。这些情况常见于学龄前儿童。 儿童咽喉烫伤后,局部很快会发生水肿,在4~8小时内可达到高峰,并伴有呼吸不畅、喘息、哭声嘶哑,严重者还会引起发烧,甚至咽喉水肿,阻塞气道,导致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对有可能造成儿童咽喉烫伤的事物,都应积极避免和预防。 孩子喉咙烫伤如何紧急救护 若发生咽喉烧烫伤,轻者可在家休养治疗,一是不给孩子吃硬、热食物,应以软、凉食物为主,注意休息,避免哭啼;二是可用中药大青叶、荆芥、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和学校的门户、铁闸、窗框、抽屉或者汽车门等,最容易夹伤手指,伤者多是活泼好动的儿童,那么,当小儿手指夹伤后,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好急救措施呢?本文将给出详细的指导。 夹伤后轻者出血肿胀,重者可引起手指切断、指甲脱落或关节出血等。因此,儿童在玩耍或出入门户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如果出现意外夹伤,可以按下列方法救治: 1、家长不必惊慌,先安慰小孩,看见有出血处及时进行止血和消毒。 2、用厚纸板等物件支撑起手臂部,然后用绷带扎好,再将手臂用三角巾固定。 小儿手指夹伤的正确急救措施 3、如果出现紫色的出血现象或肿胀时,有可能是手指部的骨骼发生了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4、如出血不止,可将受伤的手指抬高超过心脏,以减轻疼痛和止血并去医院。 5、治疗夹伤期间避免入浴。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