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在孙杨的霸气回应后在担心,如果后面没有如他所言夺得金牌,一雪前耻,那孙杨的反应会不会比抱头痛哭更严重?
我觉得这种说法的人真是杞人忧天,一个能被选上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本来就是实力和心态综合实力脱颖而出的结果。你见过有几个奥运会运动员心态需要你担心的?
我们再来谈谈父母的教育方法吧!
我们固然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去接纳,情愿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想做英雄,想要被万人瞩目,想要最终夺得金牌,那我们应当给予他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支持。
因为逼着孩子当英雄,会让孩子很痛苦;同样逼迫一个英雄当普通人,他也会心有不甘!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把孩子折腾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是谁说英雄就不可以哭泣?
有媒体在孙杨获得银牌后补刀说:“孙杨的眼泪太廉价!”
不懂得这篇稿子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心态,难道连哭这种正常的情绪发泄都不被允许了吗?
当我们不懂得别人的辛酸时,就没资格去评价人家的行为。
赛前他被竞争对手霍顿污蔑为“嗑药的骗子”。
(PS:看到这东西就恶心,不管金牌得主是谁,在做人方面他首先就失败了!)
霍顿这样说的依据仅仅是孙杨在仁川亚运会前夕的一次误服事故。当时孙杨为治疗心脏疾病服用了一种药物,不巧的是这种药物里的某一成分刚刚被列入兴奋剂范围。结果,孙杨被禁赛三个月。
更富戏剧性的反转是2015年孙杨所服用的药物又开始允许确有治疗需要的运动员使用。
被嘲笑、被冤枉,被竞争对手用难听的话谩骂,最后竟然又以0.13秒之差与金牌失之交臂……
对于正正为此拼搏了4年的当事人,孙杨抱头痛哭又怎么啦?
生活中,这样不允许孩子哭的家长又何其多?
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什么“掉皮掉肉不掉泪”,都不是育儿真经,该哭的时候还是要允许孩子哭的,不然情绪宣泄的出口在哪里?
哭过了之后怎么办?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如孙杨,他以胜利证明谁是真正的强者!他用金牌狠狠地打了那些是非流言!
因为他有值得骄傲的资本,并为此付出了卓绝的努力。翻开他的微博,我们就会发现在通往冠军的道路上,他在前方抛洒着汗水,而家人是他最有利的支持。
意外骨折11天后,就带着支架下水,训练一天都没落下。你能说他不坚强,抗压能力不强?
就算骨折了,照样第二天早上五点就要起来训练,看到这篇微博,真心为奥运健儿们心疼。
刷到这条微博时,瞬间对孙杨的看法又上升了一个档次。他并没有因高出许多人的背景而放弃奔前景,放弃成为他自己。
特别是看到这条微博时,我忽然明白。有的运动员获奖感言时,说感谢祖国,感谢教练,又何尝不是出于内心。
毕竟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同,有的人本就心怀天下,立志报效祖国,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伟大,才有了我们身为国人的荣耀,我们的和平与安定。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雍正穿越到现代的电视剧,当朋友问他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时,他回答:“一天过后,睡觉时,边关没有战乱,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就是最快乐的!”
听的朋友目瞪口呆。而我想说的是,人和人的目标不同。感谢祖国和快乐体育都值得被肯定。
如果说傅园慧是行走的表情包,那么奥运健儿们则是行走的育儿教科书。
孙杨的奥运经历告诉我们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在他哭时,你陪着他身边,哭过之后,引导他一起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才是最关键!
就像三毛说的:“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很简单,就如傅园慧想笑就肆意大笑,哪怕面对全世界的镜头,哪怕在奥运会颁奖台上。就如孙杨,抑制不住是放声大哭也没什么不可以,都源于自然!
而且你还会发现,所有活的快乐的人,都活的很简单。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更没有那么多的焦虑。
快乐的根本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你的孩子像孙杨一样,并不觉得努力拼搏是一种累,相反他还会觉得很快乐。
因此,我们养孩子应有的心态是“顺其自然,但不放任”。无论孩子想坐在路边鼓掌,还是想成为英雄,我们都接纳并支持他!因为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自己说了算!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