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和我说起小外甥的变化,以前都是要哄着吃饭,现在可以乖乖自己吃,吃完还把餐具收拾到厨房;以前整天哭哭闹闹,现在性格变得文静了许多,在家都不用他们怎么操心。微笑地说着说着眼神却一丝伤感,“只是,儿子和她好像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虽然有礼貌但是总觉得有点冷淡,有点疏远。”
历史中的寄宿学校起源于英国慈善事业
早在一千多年前,12世纪时,教皇命令所有下属的修道院提供慈善学校给穷人的孩子就读。后来这些学校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缴费学生,随着学生不断增多,学校逐渐开始提供食住宿和用餐安排,这就渐渐发展为寄宿学校。后来,随着大英帝国扩张,寄宿制度也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加拿大寄宿制度消灭土著文化寄宿制度在加拿大甚至成为了政府强制同化和消灭土著文化的一项政策。1870年开始,加拿大各地总共建立了一百多所用于同化教育的寄宿学校,将约十五万5-16岁的土著孩子送入寄宿学校。这些孩子在寄宿学校里禁止使用自己的语言,禁止遵从自己的宗教和习俗,政府希望借此达到文化“清洗”的目的。据统计,这些儿童中有三万多人在学校里受到虐待、体罚,甚至性侵犯,且至少三千名学生在寄宿学校中死亡。这项政策直到1996年最后一所土著人寄宿学校关闭才宣告终止。 罗马尼亚的“孤儿院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马尼亚人口锐减,政府规定每个育龄妇女至少要生四个孩子,如果家庭无力承担就送孩子到政府出资的国家教养院集体抚养。先后有六万多名婴儿一出生就被送进教养院。这些孩子后来大多数人 智力低下,情感发育不良,没有沟通能力,这种情况被称为“孤儿院现象”。部分孩子被送到美国底特律儿童医院做大脑断层扫描,发现他们大脑的海马体和 杏仁核等多部位都不正常。脑神经科学已证实,早期情感发育不良会直接损害大脑的正常发育,造成无法逆转的病理性改变。 中国建校为优化农村教育我国寄宿制学校最早是在2001年国务院提倡兴办的,目的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保证学龄儿童正常入学,完成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对保证儿童入学完成义务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