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小土结识
不知道其他妈妈是如何获知小土的。我猜大部分妈妈是对宝宝睡眠感到太无力了,搜索婴儿睡眠搜到了小土。我就是这样。
(一)生娃前的思想准备不足
我的谋生工作是做尽职调查。
在怀孕期间,我也做了一些尽调工作,看了很多很多篇帖子。
有一位律师妈妈推荐母婴用品的同时推荐了一些读物,其中一本书就是《实用程序育儿法》,让那时的我感觉找到了养娃圣经(请注意,这个时候我还没有生下宝宝。)
在39周的时候,我每天都在阅读《实用程序育儿法》,还用一个叫涂书笔记的APP做书摘,觉得EASY太完美了。那时的我信心满满,仿佛找到了养娃诀窍。
(二)现实与预期相差甚远
我所生产的医院严格执行了"第一口母乳"的养育理念,生产时不允许带奶粉去医院,如果新生儿体重下降超10%,儿科医生诊断后会提供奶粉。
孕期我也看了崔玉涛的母乳理论,更加坚定了我纯母乳喂养的决心。去医院催产当天的夜里10点多我生下了宝宝。
我的预期是宝宝会哭泣然后睡下去,但现实是,不止哭泣,而是嚎啕大哭。
第一天断断续续哭了一夜,全家人不得安宁。
现实与预期的巨大差距,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第二天一早,月嫂到了病房,立马断定宝宝哭是因为饿着了。
随后宝宝的睡眠就是一直混乱着,只要宝宝不睡,月嫂就说是没吃饱。她说从没见过纯母乳的宝宝。
好在我娃体重正常,母乳足量,没有黄疸,顺利出院了。
宝宝第八天夜里三点吃完奶,月嫂拍隔放床就醒,反复地“喂奶-拍隔-放床醒”循环,从三点到上午九点。
我疲惫又绝望,宝宝养育难道不是实用程序育儿法里讲得那样吗?我跟月嫂谈,宝宝睡不好我们应该找一下原因,月嫂对我的想法全盘否定,说我书看多了。
我觉得这位阿姨在宝宝睡眠方面对我没有有益的帮助,反复考虑后辞退了月嫂阿姨。
第二位月嫂阿姨同样搞不定宝宝睡眠,一口咬定是母乳不够,让我加奶粉。
我坚持纯母乳,因为在怀孕期间,我听了很多医院的讲座,也看了崔玉涛医生的诸多的材料,对过敏体质的宝宝,第一个月母乳喂养尤为重要。
于是,我就扛了下来,坚定地告诉月嫂阿姨家里没有奶粉。她看我如此倔强,就时常跟我妈游说“加一点奶粉没事”。
那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证明了宝宝不睡觉跟没吃饱没因果关系。
15天后,随着奶量增多,我就把富裕的母乳吸出来储存。月嫂认为宝宝没吃饱的时候,我就让月嫂给宝宝喂冻奶。我们发现宝宝即使喝到饱也还是不睡。于是,宝宝被定义为“不爱睡觉”。
在这期间,我也顾不上月子里看手机伤眼睛的事,看大量的睡眠材料,在新浪微博上结识了小土。
写到这,我仍旧感谢月嫂阿姨,虽然他们在睡眠引导方面观念落后,但是在护理方面经验丰富,虽然因睡眠知识的缺失没有达到我对一个金牌月嫂的预期,但他们仍然是优秀的护理人员。
同时我也想说,是否纯母乳仅是个人选择。我担心宝宝遗传了过敏体质所以坚持纯母乳,但混合喂养的妈妈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二、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把小土写的《没有不会睡的宝宝,只有不会哄的大人》打印出来看,宝宝一个半月时,小土开课程了,买了一个蓝牙耳机,一边抱着娃在卧室走,一边听。
学习的第一大收获,是知道了“小月龄宝宝清醒时间短,发现睡眠信号后及时哄睡,不能过度疲劳”。
如果没有这个观念,等到宝宝哭闹再哄睡,非常容易造成过度疲劳,进而加大哄睡难度。
通过观察,我发现宝宝在清醒50分钟左后就会有打瞌睡、揉眼睛、烦躁不安等信号出现,那时就应该准备哄睡,而不是继续逗乐。过度疲劳后再哄睡就很困难、很折磨人了。
我常跟家人说,如果你朝宝宝笑而宝宝没反应了,那时就应该哄睡了。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遵循观察睡眠信号这一基本准则,在她疲劳的时候及时哄睡。
学习的第二大收获,是系统了解了影响睡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这一项是非常实用,寻找宝宝哭闹原因这一大难题由“问答题”变成了“选择题”。
小土将繁杂零碎的内容梳理总结成精华,影响睡眠的因素分为了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等。生理因素项下,又分肠绞痛、胀气、胃食管反流等等。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