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在家上学 ? 有文化不等于懂教育
    在家上学 ? 有文化不等于懂教育

    有一种另类的教育方式叫“在家上学”,对学校教育非常失望的家长们,为了摆脱应试教育,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脱离主流教育体系的道路。 “在家上学”在我们国内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而国外,这种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得到了政府系统支持。在美国马萨诸塞等州,学生在家上学需要得到政府审批,通过系统注册后,父母可以免费领到教材。家长们会定期组织活动、聚会、交流和讨论,一旦感觉教不下去,孩子可以随时回到学校。 “在家上学”看起来很美好,孩子不用天天被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压着,不会被磨灭个性,不会遭遇恶心的校园暴力,更何况,学校里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甚至不比家长高。 当然,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有极大的风险:能确定能提供比学校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吗?家长自身有没有过硬的素质?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孩子的未来甚至一生负责吗?你和你的孩子能承担得起失败的后果吗? 一个真实的例子:著名的儿

  • 1岁做家务、2岁结账、3岁点咖啡,自理能力强的娃是怎样炼成的?
    1岁做家务、2岁结账、3岁点咖啡,自理能力强的娃是怎样炼成的?

    很多人常说,每天陪着孩子真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其实不然,在国外很多妈妈一拖几的带娃,还要照顾好家里的一切大小事情,这些都是常事。 每当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时候,除了安排好孩子一天的学习和玩乐节目,也必须要做好家里很多其他的事情。 这其中的秘诀就是:让孩子参与到这些事情中来。 我一直希望我们是把小C当作一个大人来对待,做任何事情我们需要尊重她,但她也是家庭的一个成员,这个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来分担家里的事情。虽然她还小,但我还是希望她可以慢慢学会做她能独立做到的事情。 一般我都会请小C帮忙一起完成一些事情,请她参与进来,不仅让我可以完成一些家务活,同时也可以锻炼小C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真是好处多多的选择。 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是一个只知道读书的人,希望她有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就算远离父母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而培养这样的能力,也最好从小开

  • 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有不少父母在孩子上学后,便以为教育孩子的事情是老师的问题。其实这是错误的,老师只是负责传授知识,真正影响孩子的是父母。那么父母怎么正确教育孩子?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您的孩子在上学,请花2分钟看看吧! 1、家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矛盾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有矛盾,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品学 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 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 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

  • 教室里坐个好位置就能提高成绩?家长可能想太多了
    教室里坐个好位置就能提高成绩?家长可能想太多了

    小侄子上小学三年级了,一直坐在教室前排,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家里人都很放心。这天,小侄子回到家就咋咋呼呼的说:“我们老师今天按身高排位,我的身高比我们班同学都高,我就自愿坐在倒数第一排了”。 嫂子听到了,就觉得坐最后一排肯定会影响孩子成绩的,就张罗着要给小侄子的老师打电话调换座位。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心理,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教室座位也挂钩,所以都比较热衷让孩子坐那些所谓的“最佳座位”。 还一直认为后两排的学生都是爱玩、爱睡、不学习、无所事事的“坏学生”,家长听到自己家的好学生和这些学生坐在一起,都是极力反对,想法设法的为孩子调换座位。 听我一个老师朋友说“不仅开学时候,平常也时不时的会有家长打电话要求给各种自家孩子调座位,以孩子有点近视了,孩子贪玩、孩子和同桌相处的不好等等为理由。” 朋友说到,家长真的不用

  • 孩子3岁前不要对他做5件事,不然以后难成大器
    孩子3岁前不要对他做5件事,不然以后难成大器

    3岁以前是宝宝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但是父母在早教方面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误区,尤其是在以下几件事情上,如果方法不当就会给宝宝的性格和心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情况,麻麻要注意了: 把宝宝当“演员” 有好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或者闲谈的时候,喜欢让宝宝表演一下唱歌或者跳舞。 这不仅是很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也会让孩子把今后的人生目标放在取悦别人上; 一旦得不到认可,就会觉得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不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 经常否定孩子 如果你的宝宝有一些小毛病和小缺点,请不要直接在别人面前否定他。 比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没礼貌”等等,这样做很难让孩子形成外向活泼的性格。 也就导致了很多宝宝是“在家小霸王,在外小兔子”。 只有孩子受到了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

  • 孩子的专注力应该建立安全感上吗
    孩子的专注力应该建立安全感上吗

    很多家长都在苦恼孩子做事情时专注力不足,比如陪孩子做作业时最抓狂,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看动画片、一会儿要和小伙伴玩耍……影响孩子专注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理发育、父母的教养态度、环境刺激源的多少等。 但是,家长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中,却很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因素——安全感。 在孩子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期间,给孩子足够的关注、信任和倾听,孩子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做事才会专注而充满耐心。 专注力来源于最基本的安全感 对孩子来说,专注力就是在做自己的事情,甚至是独自玩玩具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一件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专注力是孩子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孩子今后适应社会环境最基本的能力。 如果孩子在3岁前经常性地被忽略,所提出的要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外界对于他是没有反馈

  • 家长怎样预防孩子丢三落四?
    家长怎样预防孩子丢三落四?

    孩子经常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怎么改掉?面对孩子丢三落四,家长应该怎么办?家长怎样预防孩子丢三落四? 上个月去接儿子放学的时候,老师说儿子有点大意,现在经常丢三落四,让我们平时注意点提醒孩子。我回去想想也是,一个月帮他送了三次作业本,这种丢三落四的毛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 晚上我跟老公讲这件事的时候,他分析儿子的时候顺便分析了一下我,老公说:“你有没有想过,每次你都帮他送作业本,他心里就会有依赖,就不会觉得这是个毛病,说白了,咱儿子喜欢丢三落四就是你惯的啊。” 我竟然无言以对,儿子喜欢丢三落四,跟我经常惯着他的这种习惯分不开,如果不是老公及时提醒,我还真的没有意识到。 面对孩子丢三落四,家长应该怎么办? 在老公跟我分析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决定改正我惯他的毛病。没过几天儿子又一次没有带作业本,他偷偷打电话向我求助,被我无情的拒绝了。

  • 怪不得!父母常发火,孩子会被迫拥有这种独特“生存技能”
    怪不得!父母常发火,孩子会被迫拥有这种独特“生存技能”

    作为父母,你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火、生气、情绪暴躁或愤怒吗?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有这样的技能。有一位朋友大A曾经说过她童年时的一件往事。 她的外祖母有很多外孙,在她6岁那年,她和其他表兄表姐们到外祖母家过暑假。有一天,他们7个表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写暑假作业。突然,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外祖母拎着菜篮子进了屋,静静地看着几个孩子。大A抬头看了看外祖母,不仅赶紧端正了坐姿,还迅速把写得不够好看的字擦掉重新写。其他的表哥表姐们还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有些人趴在桌子上,有些人一边玩着布娃娃一边写作业,甚至还有人趁机跑到外祖母面前央求吃糖…… 当晚,除了大A,其他小朋友毫无例外地都被罚不准吃饭。外祖母当晚还跟外祖父吵了一架。大A回忆说,从外祖母一进门,她便发现外祖母脸上藏着怒气。为啥呢?外祖母养得肥壮的一窝小兔子被人偷了。据说大A的父母经常对大A发火。

  • 接孩子放学回家,你说的第一句话很关键!
    接孩子放学回家,你说的第一句话很关键!

    接孩子放学后,作为家长的你都说了些什么?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寸光阴都需要珍惜,接孩子放学回家,是大人和孩子们相对比较悠闲的时光,也是父母子女之间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潜移默化教育孩子的一个绝佳的时间段。 放学后,你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会将决定他们的一生。大多数父母问的是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其次是询问孩子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甚至会像侦探一样,询问老师是否打人、是否凶人。问什么话其实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 ? 拒绝负面的问话: 今天哭了吗? 有没有吃饱?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 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上学总是很不愉快!引导孩子瞬间联想,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

  • 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就靠这几招
    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就靠这几招

    近年来兴起了很多的网络名词,“拖延症” 算是其中的一个,因为切合现代人的生活而流行开来。兰兰妈的朋友圈经常会看到不少朋友吐槽自己的拖延症,大呼“谁来救救我的拖延症啊”,并立下豪言壮语,一定要怎么怎么克服。但是几天之后我问他,还是一切照旧。 拖延症典型的一天是这样的 “拖延症”的典型心态似乎可以用电影《乱世佳人》结尾的经典台词“ 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来概括。“明天”是希望的一天,是斗志昂扬的一天,也是西班牙谚语中“一星期中最忙的一天”(tomorrow is often the busiest day of a week)甚至“一年中最忙的一天”。 什么叫拖延症,英文是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看

  • 让孩子人际力超群的交友秘诀之:孩子的意见不被采纳怎么办?
    让孩子人际力超群的交友秘诀之:孩子的意见不被采纳怎么办?

    “阿洛爸,你有没有发现阿洛最近回来后,变得沉默不爱说话。不晓得在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实在让我很担心耶!” “那孩子平时不是很爱发表意见吗?怎么这回变了个样?是身上电瓶耗尽没电吗?那就充个电试试吧。”阿洛爸原本想幽默一下,但显然阿洛妈并不领情。 “我在跟你说正经的,你还在嬉皮笑脸跟我开玩笑?这孩子不该是这副模样,一定是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挫折,不然以他平时那么开朗、爱分享的个性,现在应该和我们坐在这儿吃饭、聊天,不是吗?” “啊,你没问问他,到底是怎么了?” “拜托,这还要轮到你提醒!他一回来我就问了,重点是他根本不说。回到房里,门立即上锁,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吗。我是一直看他不出来,有些担心,就偷偷地隔着房间的门,看能不能听出一些端倪。只是隐约听到他忿忿不平地抱怨,说些什么‘你们的意见都对!我说的都是放屁!’”阿洛妈露出疑惑的表情望着阿洛爸,“那孩子到底在说什么啊?” “依

  • 想要自己的孩子学得更好?学习的九大秘诀
    想要自己的孩子学得更好?学习的九大秘诀

    想要自己的孩子学得更好的?你是怎样学习的?如果你像大多数学生一样,最喜欢的方式是反复阅读教科学或笔记的话。你也许会认为阅读和重复阅读时学习的最好方法,其实不然,让我们看看下文吧。 心理学研究已经揭露了许多学习的秘诀。我们将要告诉你的是真正的方法,其已经在科学的实验室研究中得到了验证(McDaniel et al., 2011; McDaniel, Roediger & McDermott, 2007; Roediger, Putnam & Smith, 2011)。如果我们只用一句话总结这个秘诀的话,它将会是:秘诀就是在于自我检测自己所学-通过问自己问题,回想答案,反复研究自己所不懂的地方,循环往复直到你自己真的掌握了。即使对于已掌握的内容也要时不时的进行自我检测,以巩固所掌握的内容。 Ok, 也就是两句话,但是这些秘诀却如此重要,我们偷偷又加

  • 这一点越纵容,孩子未来越优秀
    这一点越纵容,孩子未来越优秀

    曾收到过一位10岁孩子的留言, 文字稚嫩纯真,让人心生怜爱。 留言原话如下: 我读四年级了,我用我妈妈的手机偷偷给你发微信。 我不想学弹钢琴,不想学跳舞, 我只想学画画。 但妈妈说,把家里所有钱都用来买钢琴了, 不学对不起她。 但我真的想画画,我的梦想是做画家。 妈妈说,这个年代已没有画家。 也曾收到过一位妈妈的留言, 言语中透着焦虑也透着急躁,似乎天都塌下来了。 留言原话如下: 我最近几乎得抑郁症了,因为我儿子。 他考试竟才得六十多分,全班倒数。 我每天下班勤勤恳恳地陪伴在他身旁, 花钱给他上各种补习班, 而换回的分数真是可以让我精神崩溃。 他学习一直不好,

  • Just play!北欧贵族的孩子都在玩!
    Just play!北欧贵族的孩子都在玩!

     参与式学习 欧洲社会普遍洋溢着友善儿童的气氛,挪威甚至被称作儿童的成长天堂。当地小孩尤其比许多国家的小朋友拥有更多机会享有公共空间赋予的特殊待遇。马拉松比赛当天,幼儿赛道就设在奥斯陆最精华地段的卡尔约翰大道,所有车辆皆被禁止通行。“封街”之举的确造成汽车驾驶诸多不便,但只要服务对象是小孩,就绝不会有人认为它扰民。 儿童是立国之本 当这个国家透过育儿津贴、父母育儿假、家庭照护假、儿童免费医疗等措施大举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时,我们多半着眼于能有多少个别家庭受惠,以及什么样条件的小孩能享受这些福利。 任何一个小孩都不会只属于个别家庭,而是国家集体资产。有此根深柢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普遍流传,这一群小孩当然可以无所顾忌地在全程封街的卡尔约翰大道上恣意奔驰。 教导孩子在现实世界生存所需的安全知识 在挪威式的教育中,即便目标对象只是个还没认得多少字的幼儿园小丫头,他们也会尽可

    标签:教育反思
  • 问孩子要东西,就是教他“分享”?开什么玩笑!
    问孩子要东西,就是教他“分享”?开什么玩笑!

    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吗?经常喜欢拿着好吃的坐在自家院子门口吃。有人走过,看见孩子可爱,就会过来逗一句:“吃什么呢?给我吃一口呗!”要是给了,就夸一句“真大方,好乖”;要是紧抓着不给,就半开玩笑地说:“小孩子护食可不行,太小气了!” 这个习惯被许多家长沿用至今。一两岁的孩子,拿着好吃的津津有味的在吃,冷不丁被要求:“给妈妈(还可能是爸爸、奶奶等其他亲属朋友)吃一口。” 孩子本来认认真真、兴致勃勃地吃东西,往往被突如其来的请求吓了一跳,抬头看看“要东西”的人期待的眼神,怯怯地做出一个“给”的动作,当即就会被夸“真乖,真大方”,但其实很少有人会真的吃孩子的东西。 但也有很多时候,孩子出乎意料地摇摇头,表示不给,或者“哇”一声出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会加以诱导:“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吃完了再给宝宝买新的,要是不愿意分享,那以后再也不给买了。”反复多次,非要孩子心不甘情

  • 边动边记才记得住?改善学习记忆力靠这4招
    边动边记才记得住?改善学习记忆力靠这4招

    如何改善孩子的学习记忆力?孩子抓了课本就往沙发里窝着,躺了个舒服的姿势后打开课本,开始背诵明天要抽考的课文。想要提升孩子学习记忆力,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发现安安背书看一句,闭上眼睛默念,这是妈妈走进客厅,看到的光景。 「坐没坐相!读书要坐好!给我回书房背书!等一下先背给我听!」安安听了妈妈的话回到书房,半个小时后背课文给妈妈听。 隔天放学回家,安安一脸懊悔,妈妈问起才知道,昨天的努力都白费了!安安背课文时一句都背不出来!妈妈又念到「妳看看!就是昨天没有好好坐好背!」安安啜泣着回到房间。 我们都认为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靠记忆,老师教的要记、课本写的要记,而记忆的内容也将藉由考试来获得「验收」。虽然记忆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却也没有帮助孩子记忆的好方法,只会一直告诉孩子要好好背,这反而造成孩子的压力,背诵记忆的效果将

  • 懂事的孩子,真的幸福吗?
    懂事的孩子,真的幸福吗?

    懂事的孩子,真的快乐和幸福吗?父母都希望自己的懂事,然而小孩子真的需要懂那么多吗?下面看看这篇文来了解一下吧。 芽妈今天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听到两位大婶在争论: - 哎我跟你说,我家孩子有点太懂事啦,我就觉得孩子太懂事也不好,总觉得心思重的呀。 - 哪里有的说法喽?这懂事还不好啦?懂事多省心,大人省心了晓得伐? 听到这些,芽妈不经意间想起了自己的一位朋友。 芽妈的这位朋友,家里两个孩子,她是姐姐,她从小到大都非常懂事。 她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弟弟私自拿了姐姐的一块贝壳,上抛下抛,玩得不亦乐乎。最后,不出意外地把这块贝壳玩坏了。 姐姐知道后,伤心并且愤怒地责怪了弟弟。然后弟弟哭了。 家里的大人跑过来,纷纷开始责怪姐姐,觉得姐姐小题大作,不就是一块贝壳嘛!至于这样把年幼

  • 我们给孩子管压岁钱,美国人已经给3岁小孩培养财商了!
    我们给孩子管压岁钱,美国人已经给3岁小孩培养财商了!

    春节宝宝收到了很多压岁钱,你家会怎么处理呢?该怎样培养宝宝的财商?最近,看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渝北区双龙派出所来了一对父母,领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父母跟民警控诉,孩子偷了家里的钱还死不承认…… 原来,孩子在家里背着父母拿钱,钱都拿来买零食和玩具了,拿的正是存放在父母那里的压岁钱。父母认为他的行为是“偷”而不是“拿”,要他认错。孩子拒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有错。 被发现偷了3次,家长教育无效后,一怒之下将孩子送进了派出所,希望民警能帮忙教育孩子。 教育的结果?孩子主动要求给父母写保证书,以后不再擅自拿钱。 存压岁钱的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小时候,我的压岁钱也是交给妈妈保管,妈妈把它存到银行里,直到大学就拿出来交学费。这种传统一代传一代,豆豆的压岁钱如今也是交给豆爸管理。 关于压岁钱的归属,有些人认为这些钱是孩子所有的,会交给孩子打理,更多

  •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培养孩子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每个父母的最期盼的。从宝宝会走会学些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喔。   1.让孩子玩得痛快   小时候,孩子玩得时间和花样越多,脑子转得就越快。游戏时积累的智慧会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学校生活也将变得丰富多彩。   2.日常生活的经验   去市场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孩子。各种经验(文化体验,少年团活动,独自旅行)都是学习的基础。   3.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小时候起,就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说自己系鞋带、穿袜子、按时完成作业。即使是简单、琐碎的事情,也要训练孩子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自己动手,这样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4.创造环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培训班的功课过多,当然会身心疲惫,在学校里不能集中注意力。放学后就是休息时间。孩子的体力上去了,在课堂上精力也

  • 心理学家解析:为什么激将法不仅无法激励孩子,还会起到反作用?
    心理学家解析:为什么激将法不仅无法激励孩子,还会起到反作用?

    女儿现在越来越不听话了,难道才10岁就到青春叛逆期了?通过和这位妈妈交流,我发现问题出现在“激将法”上。 静静现在上小学五年级了,由于还有一年就要小升初了,静静妈妈就很着急,担心女儿进入不了一个理想的学校,之前班主任找静静妈妈谈话的时候,说进入一个好的初中,就相当于半个脚进了大学的门,提醒这一年,静静妈妈要好好地监督孩子的学习。 可是每次在家,看到静静丝毫没有一点紧张,从来没有说写完作业,再复习复习功课,做做奥数题,看看书之类的,只要一按照家中规定把作业写完,就要求带她出去玩儿,不让她出去,她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周六,看到静静一起床就坐在电视跟前看电视,静静妈心中燃起了一股怒气,就对静静大声说“照你这种学习态度,你以后就不会有大出息”静静和妈妈斗了几句嘴,就回自己房间,不出来了。之后,又有几次,静静妈妈用相似的话说静静,慢慢地,静静虽然不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