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语言是人和人沟通的最好工具,所以才有“良言一句三冬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这样的至理名言,你对孩子每说一句话,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塑造着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好的语言令人如沐春风,荡涤心灵,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 看看以下九句话,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每天坚持下来,孩子会一天比一天更优秀哦~ 1.我相信你 这一句简单的“我相信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我们都需要从他人的肯定中找到一份存在感和满足感,尤其是亲人的信任,小孩子内心简单,一句对他鼓励的话,胜过一堆糖果的甜,得到了肯定和鼓励,他会不断开始新的努力尝试,带给你更多惊喜。 2.你很强,不要放弃 宝贝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咿呀学语,蹒跚走步,再到学习难题,这都是一个个现实的坎
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旺盛的求知欲是每个学前宝宝的特点,1-6岁的宝宝会对身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会想要认识所有的东西,这其中也就包含了我们周围一些常见的动物,例如小猫、小狗、乌龟、兔子、小鸟等等。那么为什么宝宝那么想要认识动物呢? 如何教宝宝认识动物 以前给宝宝买的小人书画册什么的基本上都让他撕得差不多了。 昨天从网上看到说小孩子两岁前对文字没什么意识,所以教他学识字基本上也不太感冒。 不如多让他看看图画,还有利于开发智力。 从育儿网上看到专家推荐的童书,在淘宝里搜罗了一圈,差不多都找的到,打算把它们买进。 现在发现宝宝已经可以集中一小会儿精力学东西了,之前你把画册拿给他念给他听,还没到眼前就被扯过去撕着玩了。也就是从昨天早晨,哄完他以后,我说:“宝贝,我们来认识小动物吧。”把幸存的那套动物卡片拿出来,找出一张大熊猫的,
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1.充分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孩子之间有自己独特的交往方式,有些孩子会安静地一起玩游戏,有些则会相互依依呀呀地叫……所以,孩子玩耍的时候,家长不妨后退一步,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跟伙伴互动。毕竟孩子要学习的是怎么和其他小朋友玩,而不是跟家人玩。 2.给孩子创造交流的机会 家长要让孩子多接触周围的同龄人,多给孩子创造社交环境。比如和宝宝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带他去公园或游乐场玩,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等。这样他就有了固定的社交圈,可以在其中学会自己处理跟伙伴的关系。 3.用游戏和故事发展社交能力 模仿和扮演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所以爸爸妈妈可以拿孩子平时喜爱的玩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孩子的社交经验。还可以利用绘本,多跟孩子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思维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孩子有疑问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实际上,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关键看他有没有质疑能力。因为质疑是检验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各方面学习成绩的基础。 可是,现在许多学生只热衷于记笔记,越来越不喜欢提问了。有的是不敢提问,有的不愿意回答问题,更多的是不善于质疑。 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小学至高中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几率越来越低。 出现这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我们忽视了孩子质疑能力的培养。 比如孩子回家,家长会问:“今天考了多少分,考得怎么样?”当然,家长关心孩子成绩是应该的,不过紧盯着分数不放,全家人心情跟随孩子的名次或忧或喜,长此以往,孩子的创造能
孩子学奥数对数学有没有帮助 学奥数对于提高数学成绩有一些帮助,但其实并没有直接性的联系。 其实小学生学奥数,主要是培养数学思维,而不是刻意让孩子学多少计算规律和解题方式。 没学过奥数的孩子,总觉得数学就是计算,很难想象还有变量、逻辑和统计问题。虽然说孩子接受小学奥数培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很多超纲、超前和超难的思考题,比如相遇、追及等行程问题,年龄问题,牛吃草问题等等,还有诸如数列、概率和数论问题。在没学过未知数和多项式的时候,如何去思考、分析和解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需要深入学习才能够掌握和熟练的过程。 学习奥数的负面影响 1、奥数学习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 奥数和数学不一样,数学是学习奥数的基础,如果家长让一个数学成绩本就一般的孩子学习奥数,这就相当于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去奔跑,只会摔得更惨。
我们都知道,好的家庭,父母一定是和睦相处的,那么好的教育呢?父母一定是好好说话的!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 数学测验试卷发下来了,倩倩这次考得很差。 晚上,妈妈问她:“老师在群里说已经发回数学测验卷了,你的呢?”倩倩忐忑不安地拿出试卷给妈妈看。妈妈看着上面鲜红的53分,脸色立马变了:“你读什么书了?怎么才考了53分?你有听老师讲课吗?连及格分都拿不到,你丢人不丢人呀?你脑子进水了吗?”妈妈对她一阵劈头盖脸的臭骂。 倩倩站在原地像个木头人般一动不动。“看你这幅死样,我怎么养了你这个蠢货!”倩倩的眼泪开始大滴大滴往下掉,妈妈更气了,“你还哭?骂错你了吗?委屈你了吗?” 妈妈激动地把倩倩的试卷往地上甩去,她默默捡起试卷进了房间。她泪流满脸,想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动不动就大发脾气。 她很想做个努力学习的好孩子,可是在妈妈一次次的责骂中,她
“父母好像永远不懂,有些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平时做什么事情都很聪明,手机不用教,玩得比我大人还熟练;买回家的拼图,十分钟就拼好了;可为什么就唯独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呢? 虽说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如果成绩不好,就等于断了这条路,以后对人生的选择权利就会变少。所以很多父母情急之下,甚至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打骂,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反而会让他越来越差。 可以说,孩子成绩不好,多半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引导不正确,下面3句最伤害孩子的话,父母千万别再说了,后悔都来不及。 1 “我就知道,你肯定不行” 中国父母最信奉“打击式教育”了,认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从不夸奖和鼓励,有的只是否定和批评。 学校运动会上,孩子在百米短跑中获得冠军,父母心里很开心,但是嘴上却说:“体育好有什么用,
德国哲学家弗罗姆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我的理解,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莫过于帮助孩子形成一个特长、帮助孩子找到一个榜样、帮助孩子形成高品质思维。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爸爸努力的影子。 女儿璐璐从小就是在爸爸的启发和影响下,茁壮成长的。下面讲的,就是他们父子俩的故事。 特长 冬天的周末,窗外呼呼的北风阵阵吹打着窗户,只是听到就感到刺骨的寒意。 爸爸笑着问6岁的小女儿:“璐璐,这么冷的天,咱们还去英语角吗?”口气中带了一分挑衅。 去!璐璐毫不犹豫地回答。同时,以狡黠的眼神盯着爸爸,那分明是在说:只要你不怕,我就不怕。 于是,爸爸骑上自行车,璐璐坐在后面,他们又到了英语角的“打擂台”现场。 “打擂台”是由一位同学先上台,而后台下的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用汉
1.孩子们普遍反感的做法——唠叨 说到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唠叨。他们说:“很多话讲一遍就够了,但他们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虽然我们也知道他们唠叨是为了督促自己,但说的次数多了,心里就觉得烦。” 我的一个学生说:“我妈简直就是一怨妇,整天埋怨、指责、唠叨,好像就没有一件让她顺心的事情,本来好好的心情,每天都被她的唠叨破坏了,现在 我一听到她唠叨就有发疯的感觉,我真的受不了,我快要崩溃了。”这个学生刚刚说完,另一个学生接过话茬说:“父母说多了,自己会产生逆反情绪。每次只要一 听到妈妈的唠叨,我就把自己的门锁住,再在耳朵里塞上小纸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数落自己的家长,就好像在开控诉大会一样。由此可见,唠叨是家庭教育的 一大杀手。
可怎么学着学着就变味了,开始耍赖撒泼,不愿意学了。前几天去邻居家做客,他6岁的孩子正在练钢琴,练着练着就发起脾气了。“妈,我不想练了。好没劲啊!我想出去玩!”“练好才能出去玩哦,我们不是已经约定好了,放学练半个小时,就可以去玩,你不是已经答应妈妈了?还有20分钟呢,坚持一下很快就可以去玩了,听话!”“就是不要,我不想学钢琴了。一点都不好玩。就是不弹了!”“你这孩子,当初说很想学的,妈妈才花了好多钱给你买了钢琴,交了学费,这才多久?”“反正我现在不喜欢了,不弹了嘛!” 这种对话是不是很常见?你家是否也有一个常常想要半途而废,遇难即退的孩子?想必这些孩子在学一样兴趣之前也确实是喜欢的。看着舞台上的小朋友们一个个婀娜多姿,灵动飞舞,或者是听见伙伴们手下行云流水的悦耳曲子,特别是他们还常常能收获满满的掌声和赞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与令人向往! 可是现实是很骨感
就像家长有严厉的也有温和的类型,孩子有听话的也有叛逆的,但是做为家长,你知道吗?孩子不听话,居然也会是一件好事? 逆反心理造成的好的影响 1.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懑、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并能防止畏缩、懦弱、压抑、保守、逆来顺受等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正确看待儿童逆反心理 1、不要抱有成见 预想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情绪的父母实际上是在挑起这种情绪。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们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极力压制,
苏宝两岁了,最近这段时间她最爱说的一个词就是“不要”。“我们穿上鞋出门吧”,“我不要穿鞋”,“该睡觉了,我们刷牙吧”,“我不要刷牙”~ 苏妈隐隐感觉到和娃斗智斗勇的难度,又要升级了,同时也有点焦虑。正好最近苏宝两周岁体检,我求助她的美国儿医:宝宝老爱说”不“,该怎么破?儿医笑着和我说,为什么要破呢,宝宝会说”不”了,说明她的自主意识变强了,这是宝宝的独立宣言呢。儿医建议我在这件事上与其“堵”不如“疏导”。苏宝的儿医提醒我,宝宝的自我意识爆发期很珍贵,在这个阶段,不要过度“纠正”她的自我意识,反而应该合理引导孩子说“不”,这可以成为培养她独立人格的第一步。 刚过去的这个农历新年,把平时不一定见面的家人聚集在一起,温馨的同时也可能激化矛盾。苏妈在后台收到几个妈妈关于家事的吐槽。有个妈妈说,一到家,老人不洗手,就抱着宝宝一顿亲,还给宝宝乱喂花生、杏仁这
前两天有一个新闻报道在不少家长和孩子中都掀起了热议。缘由就是一位毕业三个月的大学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失业五次,而且在失业过后,这位学生在面对母亲的责问时,给出的回答就是“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但是却纵容我从小就偷懒,所以我的今天都是你造成的”,老母亲霎时哑口无言。 这句话也瞬间一语激起千层浪。很多家长议论纷纷,有些家长认为这个孩子说的有几分道理,也有家长觉得这就是这个孩子在找借口。老师在这里先不直接下定论到底谁对谁错,但是对于这件事,双方明显都有很大的责任。 作为家长,你所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把孩子养大,更需要关注如何才能让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就像文中说的,你不能为孩子遮挡一辈子的风雨的时候,就要教会孩子面临风雨的决心,承受风雨的能力。 蔡康永说过这么一句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
说起爱说话的小孩,小编立马想到了李小璐家的小田馨,那张小嘴儿,太招人喜欢了有木有~~ 为什么爱说话的孩子更聪明? 至少有以下四大理由: 1、爱说话的孩子想象力丰富 孩子在说话时,大脑也在飞速运转。 有时候孩子说的话看似毫无逻辑,其中却包含这小孩子的思维方式,家长们千万不要因为听不懂就不管孩子在说什么哦! 而应该蹲下来仔细聆听,并顺着孩子的思路和他“聊天”。 2、语言交流能提高阅读技能 一般情况下,爱说话的孩子也爱看书。 虽然有时候埋着头看书很安静,但大脑里却有丰富的语言词汇,因此,书读的多了才能应答如流、滔滔不绝。 平时喜欢交流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善于去书中寻找答案,因此,家长需要在家中多收藏一些书籍,多读书对孩子的文学积累帮助最大,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提供
孩子突然变得不可理喻是怎么回事?面对不可理喻的孩子要怎么办?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等行为,往往令父母无比头疼,不知该如何面对仿佛不可理喻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呢? 但是其实只要找到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根源,这些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一书中提到了“油罐原理”,其大意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油罐,一个盛放乐趣和热情,一个盛放爱。当其中任何一个油罐不满时,人们都会有不安全感,在情绪上就会出现暴躁、发脾气等表现。 所以,孩子出现这些情绪的根源就在于内心里某些情感的匮乏。作为家长,就要通过观察询问找到孩子的匮乏之处,并给孩子加油。这样,在短时间内就会平复孩子浮躁的心理,长期看来也能支撑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加油”呢? 多给孩子陪伴给孩子更多爱和安全感并不是意
孩子性早熟,已经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跟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所吃的食物息息相关。孩子性早熟的表现有哪些?3-6岁孩子性早熟有哪些类型?亲亲宝贝网小编一一为大家解答3-6岁孩子性早熟的类型以及原因和治疗方法。 真性性早熟 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过早启动,GnRH脉冲分泌,患儿除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外,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性发育的过程和正常青春期发育的顺序一致,只是年龄提前。主要包括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和特发性性早熟。 症状 即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月经来潮,骨龄提前,身高、体重迅速增长,除有第二性征的发育外,还有卵巢或睾丸的发育,真性性早熟已经具备生育能力。 原因和治疗 真性性早熟的原因很多,比如说肿瘤。另外,还有一种特发性的性早熟,找不到任何原因,尤其在女孩子当中比较多现,它有很多因素,饮食营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
家有女儿,作为爸爸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女儿好好保护自己,以免以后遇到渣男,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影响非常重要。爸爸是女孩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男人,爸爸的形象会成为女孩长大后择偶的参照标准。家有女孩,爸爸若能做到这3点,女儿长大后才不会遇到渣男。 1、不吝惜对女儿的肯定 男人在体力上先天就要比女人占优势,在女儿还小时,对爸爸这个形象最初的认知是高大的,威严的,在女儿心里天生就会对爸爸多一份惧怕感。女儿若能经常得到自己心中那个高大形象人肯定,会变得更加自信,也将会成为女儿以后解决各种问题的动力。 作为宝爸,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不吝惜对女儿的肯定,包括对女儿的形象,能力,女儿做出的小成绩,以及女儿成长过程中有过的小失败等,你有做到吗?在爸爸那里能够得到充分认可的女孩,更懂得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心理更阳光健康。能得到父亲充分肯定的女孩子,才不会把自己的自信
数学真的那么可怕? 我来告诉你,数学不但不可怕,还很有趣呢!试想一下,当一门课程成了考试升学的拐杖时,还会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呢?你应该见过不少学生问:“我听课能听懂,但是不会做题,这是怎么回事?” 问题其实就出在这里: 1)你只听懂了浅层次的知识,没有深入,所掌握的东西达不到应用的高度; 2)有的同学浅尝辄止,会了一点就认为都会了,比如一个例题老师讲3种方法,他听懂一种就不再听其他解法了; 3)听懂了知识,但是没记住,或没弄明白怎么应用; 4)缺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还有些同学因为信心不足,认为数学很难,所以干脆不听,这样就失去了入门的过程,因此更没法深入。我们都想学好数学,但“既然想学好,为什么没学好?”学好数学的必要条
生完孩子后,对于新手宝爸宝妈们来说,怎么养育宝宝是最大的难题。那么新手宝爸宝妈必须知道的育儿心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有孩子的夫妻更快乐 不少初为人父母者,面对宝宝的哭闹、顽皮、挑食等往往手足无措,甚至称孩子为“小恶魔”。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尼尔森教授研究发现,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远多于痛苦。特别是父亲会从孩子那里获得相当多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因此,建议爸妈们多从照顾孩子的经历中体会快乐,而不是一味抱怨。把育儿当作成就,心态也更容易摆正。 2.把孩子放第一位更幸福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阿什顿·詹姆斯教授发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更幸福,并能感悟更多的生活真谛。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不代表可以溺爱孩子。孩子犯错误,可以适当惩罚;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该买的坚决不要妥协。 3.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在不少家长的眼中,男孩的特点就是调皮、不听话,相比较于文静的女孩子,他们教育起来更加麻烦。男孩真的那么难教育吗?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大人的教育出了问题,才让男孩变得“不可理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上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复制粘贴”,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特别难沟通、教育,那么不妨先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这个做父母的有什么问题。 其实男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养,只要妈妈们能抓住孩子的成长特点,并且适当引导,他们就能快乐的成长,心智也会非常成熟。下面是一位博士妈妈的育儿经,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教育儿子的! 1 记得告诉孩子:你是个男孩汉 4-5岁的孩子基本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男孩,此时家长们就要有意识的灌输男子汉意识: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遇到困难的事要引导他迎难而上;犯错的时候要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