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别让过度早教伤了孩子
    别让过度早教伤了孩子

      不少父母都禀信,“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宝宝才出生不久,就要开始接受全方位的智能训练:游泳、钢琴、书法、美术、舞蹈、识字、奥数……。但早教就真能那么神奇地让宝宝成为天才神童?   专家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父母早早地进行所谓的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更严重的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败和不成功的负面情绪体验。这种“早期教育”不仅达不到父母们预想的效果,孩子还可能因为过多感受失败的沮丧,限制潜能的发挥,造成厌学心理。而且还易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发展迟缓和压抑的状态。   所以,父母们请别再以父爱母爱的名义,以填鸭式的早教方式教育宝宝。疏不知

    标签:幼儿教育
  • 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的区别
    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的区别

    这几种孩子很“特别”,中国家长遇到了害怕,外国家长却很稀罕。自己从国外回来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同样的孩子在中国和外国可能境遇完全不一样。 自信、自夸的孩子 这位家长说,自己看了中国的一档电视节目。节目里家长和孩子的对话让她受到了冲击,孩子问妈妈自己学习很努力了,进步也很快,为什么得不到你的认可?为什么总是打击我,还一直拿我和别人比较,说我不如别人? 家长的回答是,害怕你骄傲。孩子自信家长警惕、孩子自夸家长打压,家长一直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在国外,家长都会想办法让孩子获得自信。自信、能自夸的孩子是被外国家长欣赏。 或许家长们都应该放平心态,只要孩子没有出现浮躁、自满的行为,让他继续自信、自夸又能怎么样呢?凡是过于忧虑,总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家长反而容易一手促成悲剧。 肆意张扬的孩子

  • 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
    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

    很多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自己的东西不愿意分享,别人的又想要,那么孩子不懂得分享怎么办呢?我们家长应该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这是很多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马上要过年了,带孩子走亲戚,见朋友,要是孩子能大方一点,把零食、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我们做父母的就会很有面子,“看,我把孩子教的多好”。 但如果孩子死死护住自己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肯分享,我们多少会有点尴尬,面子上会下不来台。 其实分享这件事,很多时候我们都误会孩子了。 不是孩子小气、自私,而是我们不够了解孩子,用的方法也欠妥当。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能大方点,有分享的意识,那么下面这3件事,你一定不要做。 01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动作发展是先会爬,后会走。孩子学会走路

  • 父母要如何才能拯救宝宝想象力
    父母要如何才能拯救宝宝想象力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我们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睛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肚脐眼”、“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仔细思考后,这个测验会不由地让人发问: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教育的失误呢?   年龄、学识并

    标签:幼儿教育
  • 这么“骗”孩子 会让孩子更优秀!
    这么“骗”孩子 会让孩子更优秀!

    在家庭教育里,有一个著名的教育法则,叫做罗森塔尔效应,也叫做期待效应。这来源于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世界级的大骗子,叫罗森塔尔,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次他到一个学校,随便挑了十几个孩子,硬说他们是天才。结果八个月后,家长和老师们真的发现这些孩子进步明显,慢慢变成了天才。 这个教育法则恰恰说明,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护、期望,珍惜这些孩子。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给爸爸妈妈支招: 1、看优点,避开缺点 骗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多看他的优点,少看他的缺点。天真的孩子像小鸭学步那样,开始去接触这个社会,但我们父母总是太过心急,想要为他包办一切。 曾经有一位妈妈就说,以前老师总是投诉说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非常好

  • 如何避免你的宝宝在幼儿园成为“禽兽”的侵犯对象?
    如何避免你的宝宝在幼儿园成为“禽兽”的侵犯对象?

    现在有很多新闻报道说,自己家的小朋友在幼儿园被侵犯,这个事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父母如何避免你的宝宝在幼儿园成为“禽兽”的侵犯对象? 今天妈妈群里聊起河南某学校有四个幼童遭到同一个老师的猥亵。 当然,大部分幼儿园老师都是好的。就算不好,也不会到禽兽不如的地步!但经过媒体的一次次曝光后,飞吧宝贝觉得有必要考虑下:如何避免我们的宝宝在幼儿园成为少部分“禽兽”的侵犯对象? 选个好的幼儿园!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远离这些“禽兽”! 平时宝宝们都有家长照顾,除了在幼儿园。因此,选个好的、教师队伍素质高的幼儿园是上策。 我们在前文《为什么幼儿园学费比大学还贵? 教你一眼识破幼儿园的好坏!》中指出:一个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的高低,直接反应该幼儿园的好坏。家长们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这条。

  • 父母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值得吗
    父母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值得吗

    生娃后,你有没成为不落好的“牺牲型”妈妈,这3个细节可看出。现实中,有不少女性生娃后已经沦为“牺牲型”妈妈而不自知,这才是最痛惜的。 饭桌上吃饭,你是最后一个吃,还负责把娃的剩饭“清盘”吗? 慢妈我曾经就这样。乐乐会吃辅食之后,每顿辅食都要剩下好多,我看着可惜,会顺带把它给吃了。结果到了后来,只要乐乐一剩饭,老公就会喊我过来“清盘”。 某一天乐乐居然把自己没吃完的饭推到我面前,我捧着已经吃撑的肚子幡然醒悟,我在干嘛呢?从此以后再也不吃剩饭,谁嫌浪费谁吃去。 带孩子外出,你是抱着孩子又拎包,还被一个劲地催“快点”吗? 很惭愧,生娃后我成了当仁不让的女汉子。抱娃外出,老公喊胳膊累,我一边嫌弃一边把乐乐抱过去。结果以后出门乐乐就总是我抱。 如果碰上走娘家,我除了抱

  • 父母选到好绘本,熊孩子秒变艺术乖宝宝!
    父母选到好绘本,熊孩子秒变艺术乖宝宝!

    很多爸爸妈妈想通过故事教育宝宝,让宝宝了解更多内容,但是又觉得自己不会讲故事,宝宝又不愿意听,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到爸爸妈妈们呢?大部分爸爸妈妈以绘本解决这一情况,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人生第一书”,希望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绘本也越来越受家长们重视。 而且绘本选得好,“熊孩子”也会变成乖宝宝哦!但是,爸爸妈妈怎么挑选绘本才能让宝宝变得乖乖的呢? 一 图文相得益彰 对小宝宝而言,绘本的故事内容有时还没能引起他的注意,图片就已经先抓住宝宝的视线,因此选择绘本时,可以多观察绘图的呈现,比方有些绘本的绘图呈现比较像“插画式”,只呈现文字内容,没有细节的描绘,建议爸妈不如选择绘图较具意义的绘本。 例如:可补足或延伸文字所述的内容(如:当文字形容喜欢,绘图却同时表现角色的满足感与雀跃;文字只提及“要找妈妈”,绘图则呈现出角色着急的

  • 请放过那个内向的孩子!
    请放过那个内向的孩子!

    在我们的文化中,“内向”一直是被当做性格上的缺点。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这样的话你肯定不会陌生: 小时候:“你这孩子真没出息,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多大方!” 上学时:“你干嘛总是一个人呆着,太不合群了!” 工作后:“你性格太内向了,怎么在职场混!” 大多数人都对内向的人充满了偏见。 父母也是一样,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性格开朗,觉得外向的孩子未来才会在社会上吃得开。 一旦孩子内向和害羞,我们就开始止不住的担心和焦虑:“我的孩子好安静,是不是有问题?”、“我家孩子怕生不爱叫人怎么办”、“孩子喜欢闷在家里,怎么办?” 作家苏珊·凯

  •                               怎么让宝宝戒除恋物癖
    怎么让宝宝戒除恋物癖

    随着宝宝年龄越来越大,总是有一件事让妈妈感到烦恼,那就是宝宝依旧对某些物品十分迷恋,甚至到了寸步不离的程度。为什么宝宝会迷恋这些物品?什么样的物品最容易让宝宝迷恋?该不该戒除宝宝这种习惯?又应该如何去戒除呢?下面来看看吧。 有许多宝宝会对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等很有质感的用品“上瘾”,这些东西很多时候都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有许多都扮演着陪睡的角色。面对孩子的恋物情结,看看儿童教育专家怎么说? 恋物为寻求安全感 简单地说,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大至3岁之间,其恋物表现在2岁时最为强烈。为什么宝宝会迷恋这些物品呢?因为它们是宝宝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变成黑夜、宝宝想睡又怕失去知觉时,不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加,此时某些

  • 未来获得成功的孩子,都有这个特质
    未来获得成功的孩子,都有这个特质

    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管ta说什么做什么都会惹来一片骂声,还很容易被人泼脏水,ta们有一个专属标签就是:天生自带招黑体质。要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远离这类体质? 之前“马景涛强吻刘嘉玲”持续占据热门话题榜首,现场还原大概是这样:马景涛参加一档脱口秀节目,在与主咖进行例行拥抱的环节中,他抱起刘嘉玲转了一圈后,在刘嘉玲脸上重重地亲了一下,因为在他心目中“刘嘉玲是永远的女神”。事后,各大娱乐媒体闹闹哄哄,一致认为这是“强吻事件”。当事人之一刘嘉玲却淡定表示理解,得体地说:“他是太过紧张,毕竟第一次做talk show,我想他是想有好表现,所以给自己很多压力。” 同样是一张嘴,不同的表现,却起到不一样的化学反应。与其说区别在于情商,不如说是因为礼仪修养的差异。 什么是礼仪修养 所谓的礼仪修养,就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个人的一种自觉

  • 如果孩子在分享时遭遇挫折和拒绝,家长该怎样处理?
    如果孩子在分享时遭遇挫折和拒绝,家长该怎样处理?

    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有必要强求吗?为什么孩子那么不愿意分享?但是有的孩子在分享时遭遇挫折和拒绝该怎么办? 说到快乐的分享,我们脑海里总是浮现起其乐融融的画面。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孩子们因为争抢玩具而哭泣、打闹起来。 为什么孩子那么不愿意分享? 有一个概念叫做物权。简单的讲,它就是物品的所有权。 孩子对物品的概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刚出生的小婴儿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任何东西你都可以轻易地从他身边拿走。 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你就会发现从他手里把东西拿走,或者要求他跟别的小朋友分享他手中的东西,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意识。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在16个月到18个月期间逐渐建立起来的。自我意识对于孩子的认知、物权概念、社交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在拥有自我

  • 想让亲子教育更生动?这些亲子游戏不妨来试试
    想让亲子教育更生动?这些亲子游戏不妨来试试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只重要孩子们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亲子游戏,待在家里也能让亲子活动更加丰富。 1、收玩具 有利于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可将玩具桶或收纳箱分类编号,告诉宝宝她的玩具分别在哪,下次要玩从哪拿出来还要再放回去,培养他的秩序感。 2、车子跑得快 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思考能力。 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玩具车的时候,与宝宝讨论:怎样可以推得最远?鼓励孩子就这个难题作假设,然后按自己已有经验作逻辑推理。再和孩子讨论和总结。 3、大眼瞪小眼 有利于培养宝宝与父母的眼神交流感。 父母和宝宝对视,看看谁能忍住不笑。如果再凑近点,还能看一看自己的影子照在对方的眼睛里是什么样子的呢。 4、二人三足 有利于培养宝宝的互相合作感。

  • 照着这份1-10岁超详细的教养清单养孩子,我的焦虑感消失了!
    照着这份1-10岁超详细的教养清单养孩子,我的焦虑感消失了!

    1-2岁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

  • 孩子一生中的黄金八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才看到!
    孩子一生中的黄金八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才看到!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了解了这些成长规律,父母心里就会踏实很多,更少一些焦虑。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1岁- 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一岁时,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地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 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

  • 家长对孩子应有的两种“尊重”
    家长对孩子应有的两种“尊重”

      如果你问我,大学学了4年学前教育,究竟学到了什么?我承认,那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如果不去翻书,大部分都已经淡忘了。但是,留在脑子里对我产生了最深远影响的,却是一种儿童观。   记得那次好像是上学前教育学课,在课堂上老师让大家讨论,儿童是什么?有人说是小树苗、有人说是没长成的“小人儿”,更多的同学认为,是一张白 纸,所以,要认真地描绘。我相信,这是许许多多父母的共识,并且也有许许多多的“教育专家”在宣讲着“白纸论”。可是,我的老师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你凭 什么把孩子当作一张要大人来描绘的白纸?就因为他的生命是你创造的吗?”   那堂课,让当时还年轻的我真正开始思考一个词——尊重。对我来说,那堂课意义非常。   尊重生命——当我还没有

  • 怎么教宝宝说话
    怎么教宝宝说话

    如何正确教宝宝说话 小宝宝到了1岁左右就开始牙牙学语,说几个简单的词句,一般两三岁的时候,说话就比较流畅了。如果这个时候还不会说话,就说明宝宝言语发育迟缓。言语迟缓的原因很多,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父母从宝宝小时候就正确地引导他说话,能有效避免宝宝言语发育迟缓。 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比如,孩子若出现舌系带过短、唇裂、腭裂等异常,就会出现发声气流走向失常和发声协调困难,影响发音;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如果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会说话。 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

  • 宝宝最忌讳这么教,你中招了吗
    宝宝最忌讳这么教,你中招了吗

    6岁之前基本的表述会有一个培养的过程,并且在这个时期,孩子会存在各种的敏感期。宝宝最忌讳这么教,你中招了吗? 孩子的皮肤都非常的好,好的让我们成年人羡慕,有时候真的好怕宝贝们淘气,把自己弄脏了,再有真的很难忍受宝贝吃手指,肯脚趾头,到处爬等等的行为。在妈妈的眼里,只有那张床是干净的,其他什么东西是脏的,做什么都觉得危险。 其实,他们就是一个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怎样能要求他们那么多呢?他们其实也要通过自己的方法来看世界,当然这个看世界是要有过程来试探实现的。所以,我们不该打断孩子的发掘,更不能阻碍了孩子的感官的发育。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孩子的手洗干净,随便的让他吃,让他坐在地板上随便的让他怕,把家里的危险物放好就可以了,更何况“爬”对于宝宝来说是最好的协调性的训练!我身边有很多职场的妈妈,她们在带起孩子来本能的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催”我们的小蜗牛“快点,

  • 七成家庭忽略,孩子情商智商的“隐性杀手”,没有哭声的“情感虐待”
    七成家庭忽略,孩子情商智商的“隐性杀手”,没有哭声的“情感虐待”

    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往往会触犯到这样一个危险的误区:一边在生活上事无巨细,一边又在不断地实施情感虐待。或许,你会否认,“不,我没有。” 但其实,你只是不自觉罢了。 你以为“为孩子好”的一切逼迫、威胁、贬低,甚至羞辱等,只不过是以爱的名义在要挟孩子罢了。 ▼ 视频:一个女孩的独白 述说她遭受妈妈的言语虐待 关于儿童虐待,一些重要的事实: 每4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童年遭受身体虐待。 每5个女性中、每13个男性中, 就有一个童年遭受过性虐待。 每年有4.1万名儿童被照料者被杀害 (这一数字远低于实际数字) 情感虐待是最广泛的儿童虐待形式。 在中国,67.1%的家长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 什么是情感虐待? 情感虐待, 是指对孩子

  • 孩子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已经被宠坏!
    孩子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已经被宠坏!

    我们都说孩子“熊”是聪明的表现,好多不知所以的爸妈和老人都还在孩子淘气之后使劲夸:这么聪明,以后肯定有出息!于是各种被宠坏的小屁孩就出炉了。小时候被宠坏,长大了是祸害。 那什么孩子叫“被宠坏”,什么叫“聪明”呢?给大家列了几个特点,如果熊孩子是这样的,就不是好兆头哟! 1、对外人发脾气 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所以时常在家里发脾气。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发脾气,很可能是心底里觉得他是宇宙中心,是不好的征兆哦。 2、用你的东西和你谈判 很多聪明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好处,比如“我洗碗就带我去动物园”之类,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 可是如果他用不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带我去动物园就还你手机”,就属于变相抢劫,千万别让孩子得逞,不然会树立强盗逻辑观。 3、不和别的孩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