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左右宝宝的想象力开始发展,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可以配合一些家庭亲子互动小游戏,帮助宝宝发展想象力的同时,还可以对大脑进行良好的刺激,一起动动来让宝宝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吧! 1、按节拍做律动 给宝宝播放童谣的录音,让他随着节拍做律动。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律动,也可以跟随录音哼唱。 效果:这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节奏感,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2、自制望远镜 准备一张纸,教宝宝将纸卷成圆筒状,当望远镜。然后,教宝宝拿着自制的“望远镜”环视周围的物体。 效果:由于有部分视野被遮住,所以宝宝会对遮挡部位进行想象,这种游戏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 3、敲水杯 准备几个玻璃水杯,往杯子里添加不同量的水。然后,让宝宝拿筷子去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很多孩子长到3、4,会隐隐懂得死亡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消失,那么他们就会担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天也会消失。 还有些孩子确实会经历亲人的去世。那么死亡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沉重和残酷。 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探讨这个问题。 这使我想起动画片《寻梦环游记》里对死亡的设定。 人的死亡有两个阶段:一是身体的死亡,二是灵魂的消亡。 当世间所有的人都不记得你,你留在世界上的证据不在的时候,就真正的死亡了。 你的身体、你的思维组合在一起构建了你这个人。 当身体死亡,你的思维不灭,即你付出过的爱,你的文字,你的观点还有人记得,那么你就还活着。 别人对你的记忆越稳固,你就越活得久,越鲜活。 如果你想让已死去的亲人活得越久,你就带着他们给予过的温暖积
家长要如何机智应对熊孩子?有哪些让熊孩子迅速安静下来的好方法?怎么能让孩子快速静下来,让我们耳根清净呢? 下面分享几个简单的小游戏能帮助你! 1. 传声筒 你可以神神秘秘地招呼孩子过来,说:“和你玩个游戏!”孩子通常都会两眼放光地过来。 然后你就说游戏规则:妈妈小声地把一句话告诉你,你也要小声地告诉爸爸,然后爸爸再小声地告诉妈妈,如果爸爸说的话和妈妈说给你的话一样,你就赢了! 如果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妈妈要看孩子的程度说得短一点,例如孩子三岁,可以说:“我今天去菜市场买了一条鲈鱼。” 之后增加难度:“妈妈今天看见小浩的妈妈去市场买了一袋番茄。”,还可以是各种复句。 至于奖励,可以让孩子来说,你作传声筒(别笑,能掌握主动权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奖励)。
上周末,我去爬山,在山顶遇见特别幸福的一家三口。妈妈头上满头是汗,爸爸十分体贴地拿起纸巾为她擦汗。旁边的小男孩也拿起纸巾,为妈妈擦汗,脸上是幸福的笑容。 我一直想着,正是因为有这样恩爱的父母,才会有这么懂事的孩子。父母恩爱,是孩子最好的家教。 01 孩子来到这世间,就像一张白纸。这世界在他眼中的模样,全源自于他的家庭。而父母是家庭的核心。生长在和睦安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会变得勇敢乐观。生长在经常争吵的家庭中,孩子会变得胆小冷漠。 孩子都是单纯的,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动摇着他们的心。当他们带着不同的情感面对世界,世界自然会回馈给他们不同的声音。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的第一课。父母恩爱,他会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父母不睦,他会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和逃避。童年的记忆会影响人的一生。拥有幸福童年的孩子,能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
我现在开始学会走路了。我不再喜欢妈妈抱,而是喜欢自己走。妈妈总嫌我走的慢、说我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我的走路的敏感期到了。 学会走路啦 我在8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妈妈把我放在她的腿上时,我就会使劲地蹬腿。妈妈总说我把她的腿踩得很痛。等到11个月时,我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我喜欢不停地走,因为在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世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我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妈妈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让我非常欣喜,自己做主的感觉真好呀。 不过,我还不会把东西归位,所以我走过的地方都是乱糟糟的。就因为这样,妈妈似乎不喜欢我自己做主,她总爱把东西递到我跟前。那我就只好把东西扔远点,再自己去拿啦。 摔倒了 爬起来 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往前冲了,结果很容易就跌倒。每次一跌倒妈妈就会马上跑过来,很紧张的样子,问我:“宝
好不容易放个长假,妈妈们都会带上孩子去参加各种聚会,但是问题来了,很多1岁半到3岁左右宝宝的妈妈找我咨询的内容都是:宝宝爱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 什么?你说孩子抢玩具,大人最好别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我也觉得听起来很有道理呀,可是那个被抢娃的妈妈应该会心理很不舒服,说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而且,如果让孩子自己解决,会不会胆大厉害的孩子一直都是抢赢的那个,而胆小内向的孩子则一直都是最终退让的那个呢?那这样会不会让抢赢的那个孩子以后更加热衷抢玩具,而退让的那个一直有被抢玩具的负性经历呢? 我就曾经读到一位妈妈写的文章,大概的内容是说小区里有个小朋友总是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把其他小朋友弄哭,某天,自己的孩子又因为玩具被那个小朋友抢走而哭得伤心,这位妈妈忍不住在微信上吐槽:“一个总喜欢抢别人玩具的孩子,必定有一个问题父母,以后遇到这个孩子一定要绕
都说孩子脾气,小孩子遇到不顺自己心意的事,总是喜欢耍孩子脾气,那么孩子闹情绪,妈妈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管理孩子脾气吗?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闹情绪,妈妈怎么办?孩子情绪管理专用贴~ 上个月底搬家了,孩子姑姑还有外甥文博来我们家帮忙,家里乱成一团,想着有文博来跟甜甜玩,我们大人好腾出手收拾东西,甜甜一直都很喜欢文博哥哥,文博一到我们家玩,甜甜晚上就不叫哥哥回家,非得叫文博在我们家住上一晚才行,这次也是这样,文博到我家,甜甜很激动,刚开始两个孩子玩的挺好的,可是玩着玩着,甜甜就有点反常了,开始跟哥哥吵起来了,哥哥拿什么玩具,甜甜就拼命跟他抢,刚开始文博一直让着甜甜,可是甜甜一直没有让步,反而越来越任性了,最后甜甜竟然和文博打起来了。。。哭着闹着说我不喜欢她了,就喜欢文博...弄的我一头雾水...遇到孩子闹情绪,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认
活泼宝宝育儿宝典一 积极回应宝宝 1、原因: 因为宝宝通过安抚或者喂食得以安静,此时他大脑的焦虑反应系统自动关闭了。 2、建议: 宝宝还不会说话之前,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与你交流。也许是一点声音、一个动作或是脸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视或逃避,但这就是宝宝给你的暗示。不要吝啬你的回应,你会发现,你的微笑能使焦躁的宝宝逐渐安静下来,他会哭得更少,晚上会更安静。 3、提醒: 千万不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你只对宝宝的暗示保持一种积极的回应,让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要求。 活泼宝宝育儿宝典二 照顾好你自己 1、原因: 养育宝宝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当你感到疲惫、急躁、沮丧、或者受挫时,就更加难以满足宝宝的要求。 2、建议: 照顾好你自己对宝宝
让孩子爱上羽毛球 和孩子打羽毛球不一定要正规的场地,只要有一块空地就能进行,如果再拉上一根彩色绳子代替球网那就更好了。 孩子的神经中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较差,所以,一开始打羽毛球往往是屡击不中,即使打中,也不能控制球的力量和方向。因此,家长一定要耐心,积极鼓励,同时在打球的方法、技巧方面,逐渐提高要求,先让孩子爱上打羽毛球。 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 小编觉得在打羽毛球时,有一个回复高球的动作相当于芭蕾的向后引臂,可以令颈椎与脊椎处于放松状态,这对长期伏案写字或埋头练琴的孩子来说,不仅可以预防脊椎压力过大造成的抑制长高后果,对颈椎病的防范也有莫大的好处。而且随着电脑的普及及课业的加重,颈椎病的幼龄化倾向值得父母关注,而在任何一个年龄段,打羽毛球都是预防颈椎不适的最佳方案之一。 和你的感情会更亲密 说到底,打羽毛球需要和
不知从哪天开始,“女孩要富养”这句话突然成了朋友圈刷屏率最高的几句话之一。人们的关注点大多数放在“富养”两个字上面,我却把关注点放在了“女孩”两个字上。凭什么一定是女孩要富养,男孩就要穷养? 这是因为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因为性别不同被父母和社会赋予了不同的期待。 有人说,女孩子嘛,富养一点,长大了就能更好地抵御诱惑。这话说得,好像男孩子就不需要学会抵御诱惑了。 还有人说,男孩要穷养,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独立、坚强、能吃苦的优良品质。 听着挺有理是吧,实际上纯属扯淡,谁告诉你女孩子长大后就不需要独立、坚强、能吃苦了? 性别歧视由来已久,以前的人如果生个儿子,就给块玉他玩,称做“弄璋之喜”,生个女儿就给片瓦她玩,称为“弄瓦之喜”。 现在的人倒是不敢这么明目张胆了,于是就整出了“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的狗屁理论,总之就是不把男孩和女
您的孩子是否到了说话的年纪却迟迟不肯开口?是否学说话比其他小朋友慢?是否无法理解别人讲话?是否说话含糊不清?是否无法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沟通?这时候家长们要小心了,孩子的这些问题极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惹的祸。 当我们说起“蛋糕”时,我们在想些什么? 说起蛋糕一词,我们会想到它的颜色、形状、香气、质地、味道等特质,简单的两个字背后却包含了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信息,可见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需要靠多种感觉信息加工整合过程去实现,而这就叫做感觉统合。任何方面的感觉统合失调,都有可能导致语言/言语障碍。 感觉统合与语言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的角度看,语言的获得,首先来自听觉的功能。许多儿童能听得懂人语,却迟迟不能说话,因为我们知道听与说其实不是相同的一件事,其间还涉及“说”的能力。 “说”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呢?在人类学习的
从幼儿园回来,我一直在想那个叫球球的孩子。他是小小费同班的小朋友。在所有人眼里,他特别乖。他虽然年纪小,却乐于为大家做事情。我们以为是他的天性使然,然而有一次,他的妈妈来接他时,母子的相处之道让人吃惊。 当时,球球衣服沾了油渍,妈妈二话不说敲了他的脑门。球球一边忍着泪,一边讨好地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会弄脏衣服了,你别生气。”他妈妈给了他一个白眼,他动动嘴角,没说什么。 后来一次,听说他的情况,才明白事情并不简单。自打父母离婚以后,球球跟妈妈住在一起。他的妈妈工作忙、脾气也坏,因为球球是男孩,生活有了牵绊。每次他妈妈谈对象,对方一听有个男孩,就不了了之。于是,他妈妈也把找不到另一半的怒气,撒在小孩子身上。 球球很懂事。从一系列的事情来看,他已经形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 我们常见的就
很多家长,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正因为沟通不畅,所以导致了更多的误会发生。今天小邦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和娃沟通的干货,只要学会这些亲子话术,就能让你和孩子的沟通无比顺畅↓↓↓ 下午我带着儿子一起去日托中心接女儿。当他从车里出来时,从地上拣起一块很大的石头,那石头看起来有好几斤重。 我立马紧张起来。 因为他把石头举过头顶,好像随时会把它扔出去,砸中别人的车。 我叫了一声……我本能地想说:“你要干什么?快把它放下来!” 但是我没有。 我正在参加Language of Listening培训,并在研究如何回应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反应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进行无休止的权力斗争,或者建立关系和理解。 但当时,我仍不太确定我该说什么。思考片刻,我告诉他:石头不是用来扔的,而且我也不同意他这么做。”
一位英国女心理学家说:"世上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分离为目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伤感,只是,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妈宝男”或患了“公主病”,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好好遵循。 记得多年前,刚踏入大学校门,有位女同学很有意思,父母把她送进校园,一切安顿好,并在学校招待所住了两晚,陪了她两天后,才在不放心和不舍中离开了学校。 女同学在宿舍偷偷哭了,情绪很不好。我们都不以为然,想着过两天就会好了。 只是接下来的日子,确实让大家都大跌眼镜。 她总是找不到她的毛巾或洗漱用品,总是拿不定主意要穿什么衣服,总是埋怨公共洗漱间的水龙头太少,总是哭诉公共厕所的卫生太差,总是无法和同学一起去饭堂,因为她说吃不下…… 她说在学校一刻也呆不下去。 我们都以为过段时间就好了,只是过段时间并没好。 终于她妈妈忍受不了她的哭泣
老师对家长的警告:这几件事不让孩子自己做主,长大后会没出息。现在孩子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有人盯着学习,压力更大了,也更加被动了。 让孩子决定放学回家后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 听有些学生反映,他们只要放学回到家都会被家里人要求写作业。一位学生说,有一次他回家想先放松一下,因为在学校一直在认真学习有些累了。玩一会儿再写作业,会写得更快,没想到他的妈妈听了他的理由非说他这是想要偷懒。 然后,非逼着他先写作业,还说现在不写作业一会儿更不想写了,这种一拖再拖的习惯可不好。这位学生说从此以后他回到家里一句话都不说,先跑到屋里写作业,用这种方式表示他生气了,结果他妈妈还夸他懂事了。 这位学生对小懂老师说:我的感受一点儿也不重要,我妈妈喜欢就好。 明白孩子心里的失落,如果家长不懂得孩子心里面的苦,不
保险员不说家长也要知道,这3种保险只会浪费钱,别给宝宝买了。毕竟我也给孩子买过,可表妹给我发来的保险列表,我怎么看都像是骗人的。 投保时间漫长的终身重疾险 这个保险听上去就很严重,“终身”“重疾”,似乎家长不买都不心安。但真正了解后我才发现,这大概是最鸡肋、最没必要的一份保险了,买了只是浪费钱,原因有二: 一,终身重疾险时间太长。用我同事的话就是,对宝宝来说,时间超过二十年的保险大多都没必要买。现在这个世界通货膨胀很厉害,终身重疾险的保额却是不变的,没准到了几十年后钱已经不值钱了,那么保险公司赔付的数额根本不顶用。 二,时代瞬息变化,医疗发展迅猛,现在被划分到重疾险中的疾病,到了十几年后可能就不再是重疾,轻松就可以治疗。那么我们多年缴纳高额重疾险的投入,未免太不划算。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收拾玩具?面对孩子每天玩完的玩具乱扔,也不肯收拾,搞得家里乱七八糟,爸妈该用什么方法应付?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收拾玩具?其实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 1.玩具太多,孩子觉得收拾起来难度太大 此处我家也中招,六六的玩具的确是非常多。一时兴起拿出来玩之后,收起来就不是容易事。 2.依赖情绪,反正有人帮我收 此处我家中招,最开始勤劳的六姥姥往往是一看六六不玩了就会去收起来,所以六六就更是不在乎收不收玩具了。 3.孩子会眷恋玩具带来的满足感 这个其实也是人之共性,我们会下意识的觉得有些东西放在眼前比较顺手比较满足。 4.家里环境本身就很乱,孩子不觉得这是个事 满屋子都乱的话,孩子就不会觉得玩具随便乱扔是个事了。 大体上就是这几点,针对各家情况也许还有些细节不同,我
想拉近亲子亲密关系又想孩子独立,爸妈该如何引导教育呢?“示弱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吗?父母学会向孩子撒娇有什么好处? 和朋友家人一起带娃吃自助餐,发现她家7岁的儿子真的太暖、太贴心了,妥妥的一枚小暖男——不仅时不时地就照顾一下动妈家的孩子,还会贴心的帮我和朋友取餐、取水果。 而孩子这么懂事,则完全取决于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撒娇”,也就是所谓的“示弱式教育”。 适当的撒娇示弱能拉近亲子关系、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力量 将“示弱势教育”进行得最好的人,小编觉得应该当属霍思燕和刘烨了。 让动妈记忆尤深的是在《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和儿子嗯哼的互动。 在一起节目中,嗯哼打来一盆热水帮霍思燕洗脚,然后问她上次磨的脚还疼不疼,霍思燕回答说“疼”,嗯哼十分心疼地帮妈妈按摩。 除此之外,在玩滑梯时,霍思燕还装作自己不
2-4岁孩子的叛逆期,不让做什么偏做什么,家长这样做对孩子更好。孩子的成长必然会经历叛逆期,家长们对于孩子叛逆期的态度,几乎决定了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经常能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越大越调皮,到了两岁还不打他能给你把屋顶掀了。 还有家长说,孩子到了两岁左右能动手的年纪,很自然就学会了打人,当妈的天天伺候这个小祖宗,还要时不时被打,委屈啊!,这孩子不打能行? 有些朋友也会听到很多朋友说: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熊孩子又犯熊?打一顿就好。 可是,家长们,2-4岁的孩子真的最好不要打 2-4岁是孩子最初的一个叛逆期 事实上,孩子十八岁之前有三个叛逆期,2-4岁,7-9岁,以及12-18岁,可以说孩子成年之前,至少有十年都处在叛逆期。 而第一个叛逆期几乎可以说是奠定了孩子性格的基础,这个阶
大人好像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做事。真的就是那种不自觉的就上去,替孩子把事情三下五除二就做了的越俎代庖。 那天,我家的小侄女从外面回来,一进家,姐姐就告诉她,给她留了好吃的。她转身看到我爸,问:“爷爷,我的好吃的呢?” 我爸正忙着,听了她的问话,说:“嗯嗯,在锅里,我去给你盛。”说完,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去厨房。 我有点讶异,在我印象里,我爸是不会惯孩子的那类家长,怎么现在,也没什么两样?锅是凉的,放的也不高,完全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她已经六岁多了,其实可以让她自己去拿。但是,我爸想也没想,自己去了。 关于让孩子学着独立的做事,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意识,我自己也是。 就说孩子学着用筷子这件事,我一直不知道正确的时机是什么时候,这件事就一直拖着,导致他至今都不太会用筷子,一用筷子吃饭,就吃的尤